一、赶集是全国都有吗?
肯定不是啊!
赶集这个词好久没有听到了,看到都觉得亲切。记得之前在姥姥家知道了赶集,五天会有一个赶集日。各种卖东西的小商贩,米肉菜面、生活用品、活鸡鸭鹅、各种吃食、成衣布块…都在赶集日这天统一集中在早已既定区域。我肯定不知道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母亲估计都不知道集市怎样形成和开始时间。
就知道小时候盼着赶集日,或者跟舅舅姨妈去别的地方赶集。姥姥家那边的集市是当地最大的,记得占据了几条主街,那时候就最喜欢赶集了,从南边逛到最北面;再由西到东,来回几条街的走,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特别临近节日的集市,比如春节,就会有连着几天,比如27-30上午都有,那时真的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挤不出来,人们都相约着一起买些东西,孩子们钻来钻去,大人都牵紧手,一不小心能挤丢,那个热闹不是现在商场可比拟的。
首都那边就叫农贸市场,记得杜家坎是有一个;南方延续下来的应该是花市;其它地方有夜市、庙会只是叫法不同,但形式是一样的。
赶集应该就是在山东那么一个区域的叫法,现在也还有的地方保留了五天赶集日,偶尔回去也会转一下,却几乎不买东西了,就是去转一下曾经赶集的感觉,赶集的情怀!
二、赶集是什么意思?
赶集的意思是: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玩耍。
一般在县城以下农村 为方便购物与交易 规定一个集中买卖的市场和时间(每月逢五、十是集中买卖日)人们去市场买东西俗称赶集 引证解释: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馀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 《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拓展资料 造句1,此时的天际,已微露出蛋白,云彩赶集似的聚集在天边,像是浸了血,显出淡淡的红色。
2,天色越来越暗了。乌云像赶集似的一个劲地压向低空。
3,那蜜蜂,好勤快哟,赶集似地飞来飞去。
4,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5, 近来赶集的人少了,五花大绑,正是农村大忙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