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鱼有关的诗,词,名篇有哪些?
鱼本身就是蕴含着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所以自古及今歌咏鱼的诗词歌赋众多,举例如下: 鱼 宋 欧阳修 秋水澄清见发毛,锦鳞行处水纹摇。 岸边人影惊还去,时向绿荷深处跳。 鱼 宋 丁谓 劝叶复依蒲,登龙是去途。 何烦垂翡翠,未肯畏鹈鹕。 已负吞舟大,终无涸辙虞。 濠梁宁足乐,相忘在江湖。 池鱼 宋 祝庆夫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溪鱼 宋 赵方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鱼虾 宋 张耒 一尺盆池数种荷,鱼虾亦解起风波。 尔来未识天池乐,更有鲸鹏奈尔何。 观鱼 宋 杨万里 老夫不柰热,跣足坐瓦鼓。 临池观游鱼,定眼再三数。 鱼儿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鱼试行前,似报无他故。 众鱼初欲随,幡然竟回去。 时时传一杯,忽忽日将暮。 时鱼 宋 徐玑 风晴霜气合,沙渚夜鸣榔。 独喜鳞兼细,时看寸有长。 月斜寒动影,水碧静傅香。 可爱渔翁乐,溪梅秋第芳。 观鱼 宋 王令 江渚日夜归,江痕下汀矶。 渔者不自劳,推舟就寒漪。 得鱼乐几多,忽忘身在泥。 未闻任氏风,岂信丝缗非。 子鱼 宋 方岳 桃花水暖正鱼肥,子胀连胞迸腹腴。 黄栗玉燖春寸寸,水晶盐醋粟铢铢。 鲛人泣下甘孥戮,龙析刑淫并孕刳。 老子胸中兵百万,酒船不枉到江湖。 观鱼 宋 崔鶠 小鱼喜亲人,可钓亦可纲。 大鱼自有神,隐见谁能量。 老禅虽无心,施食不肯尝。 时於千寻底,隐见如龙章。 鱼儿 宋 王安石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放鱼 宋 王安石 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寒芦港 宋 苏轼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游鱼 唐 来鹄 弄萍隈荇思夷犹,掉尾扬鬐逐慢流。 应怕碧岩岩下水,浮藤如线月如钩。 鲤鱼 唐 项斯 似龙鳞又足,只是欠登门。月里腮犹湿,泥中目未昏。 乞锄防蚁穴,望水写金盆。他日能为雨,公田报此恩。 鲤鱼 唐 章孝标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黄鱼 唐 杜甫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涧中鱼 唐 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雄县观鱼 清 纳兰性德 渔师临广泽,侍从俯清澜。 瑞入王舟好,仁知圣网宽。 拨鳞飞白雪,行鲙缕金盘。 在藻同周宴,时容万姓看。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观鱼 宋 陈宓 燕忙将水撇,鱼乐欲空跳。 此意谁能会,光阴静里消。 濠上 宋 宋祁 惠非蒙叟叟非鱼,濠上全知鱼乐无。 春水未深鱼易乐,要须真乐是江湖。 嘉禾八咏·金鱼池 宋 陆蒙老 池上春风动白苹,池边清浅见金鳞。 新波已纵游鱼乐,调笑江头结网人。 漾花池 宋 刘无极 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红取次开。 闲倚东风看鱼乐,动摇花片却惊猜。 题濠上斋二绝 宋 傅自修 焉如鱼乐我非鱼,梦裹荣枯觉则无。 休学痴绳贪纸穴,小窗烘日谩跏趺。 泛湖次柳洲二首 宋 曹勋 净舍乘闲一苇航,入门松竹献清凉。 倚栏澄碧龟鱼乐,照眼荷花风露香。 和因老游水寨府治东轩二首 宋 王之道 市井从东州,水竹自西府。 我来与公偕,槃礴日欹午。 从容河底鱼,乐哉得其所。 此意与谁论,相看默无语。 下赤山岭过渡至石子涧别施八评事 宋 梅尧臣 三年守庐次,雨回来涧边。 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 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 秋日杂兴二首 宋 罗椅 跃鱼甚微细,解转达秋江漪。 一静未满刻,一动辄移时。 岂由鱼乐乎,或是不性之。 商量未渠稳,风急芦花低。 寄题戴氏别墅 宋 刘宰 闻君筑室水云乡,一榻翛然独老庞。 近挹荷香供几案,远邀山翠入轩窗。 自歌自笑游鱼乐,诗去时来白鸟双。 何日过门成夜泊,一樽相与对银缸。 和颖仲山行即事 宋 李弥逊 平芜新绿占封圻,横路游丝网落晖。 同径人稀藏窈窕,禅扉春尽老芳菲。 缓行照水知鱼乐,随意穿花见蝶飞。 二了舁篮今夜月,龙钟犹胜杖藜归。 群玉五咏·百花洲 宋 李弥逊 芳洲面林薄,山响疏泉落。 小绿缀肥梅,疏青陨惊箨。 周遭不盈丈,思与江湖廓。 幽人百虚空,得立听鸣壑。 物我偶俱忘,何必知鱼乐。
二、律诗要求中间四句必须?
律诗有四句、八句、八句以上三种。分别是绝句、五律七律、排律。分为五言和七言,六言极少,一般不算入其中。
五律和七律中,八个句子两两一组,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标准的五七律中间二联(颔联、颈联 )要求对仗。至于偷春体等变化,这里不探讨。
严格的标准很好记,注意平仄相对,词性此类相对。
但是要写好中间的两个对联不容易,要记住两个字:变化。
一、从句法结构看变化
看老街闲聊的人,很多都会作诗,所以先不必说对仗的标准,先说说要对仗要注意的变化。
1、避免雷同
我们先看一首早期的五言律诗:《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
远雾旦氛氲,单飞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这首五律大部分人没有注意过,作者不是唐朝人,甚至不是隋朝人,而是南朝梁的皇帝梁简文帝萧纲(503―551)。
这首五律,是老街见过的最早的五律。但是这个皇帝诗人很早就注意了中间二联的变化,我们看看中间的二联: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
颔联是2-1-2结构,颈联是2-3结构。
我们可以那一首唐诗来比较一下,如王维的《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王维的这首诗中间二联都是212结构。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中间二联要注意句法结构的不同,尽量不要雷同。王维的很多五律都规避了这一点,例如王维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中间二联分别是2-2-1和2-1-2结构: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不过这种颔联与颈联的雷同,并不算大的诗病,并不违反五律的标准。
另外,五律字数少,这种雷同比较难以避免,但是七言律诗就要尽量避免雷同了。
二、注意四平头与合掌
1、四平头
四平头是指前面两个字结构雷同。例如柳宗元的七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间二联: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前面2个字都是名词,这种也是一个小毛病。其根本的原理还是”变化“二字。
四平头不仅仅指中间二句,有的诗八句都犯此病。作诗的时候,只需要注意中间二联避免,整首诗就不会犯此病了。
2、合掌与意义重复
诗歌短小,因此尽量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避免雷同,多一些变化。例如在上下联中的内容上,还有”合掌“的毛病要避免。
宋之问《初到黄梅》诗写到: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虽然这个例子不在中间二联,但是整首诗都要注意避免。
合掌是意义重复的一种表现,出现在上下联中。有的意义重复,不见得出现在上下联,也要避免。例如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红颜弃轩冕, 迷花不事君。这两句意义重复了,也要注意。
三、从诗意上看情景的变化
刚才说的合掌与诗意重复,其实也是指诗意的变化,不过与这一段的内容不同。
这一段是指情景的安排
1、只写景
我们欣赏一下杜甫的《重题郑氏东亭》: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我们可以发现,中间二联都是纯粹写景的句子: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中二联单纯写景的律诗很多,但是通篇写景的诗就要注意景中含情的写法。如“向晚寻征路”中,一个“寻”字,写出了行人心情。
2、只议论
李商隐的《筹笔驿》中间二联都不写景,而是写了4句典故: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中间二联通过四个典故发表议论: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单纯议论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单纯议论
单纯写议论的诗,比单纯写景的诗更难写好。
不是难写,是难以写好。很多人所说的老干体,常常会有通篇议论的现象,这种写法非常难。
李商隐利用几个典故丰富了这种议论诗的思想内容,这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3、一景一情
再来看看杜甫的这首五律,《李监宅》: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中间二联有个变化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单纯的写景。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展开了议论,议论也是抒情。
这是比较规矩的安排,两联各负其职,一个写景、一个写情,通常颔联写景后,颈联开始写情。
4、情景的相融
虽有一切景语即情语之说,但是中间二联尽量有所变化,一般以一联写景一联抒情为好。
更常见的,也有一句中情景都写的现象,例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第二联单纯写景: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第三联情景都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岭树、江流是写景,重遮千里目、曲似九回肠,是抒情。
例如梁简文帝的《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中: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
东西水、四面云,是写景,加上意惑、心迷就是抒情。
一首诗写景,未必有固定的位置。
但是在中间二联时,如果都有景,一定要注意两联的景物变化,最好有远近、高低、大小、疏密等等变化。
5、景中含情
前面举例杜甫的《重题郑氏东亭》时,说了景中含情。我们再看一首更加明显的例子。许浑的七律《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即情语也。这首诗可以看看中间二联是如何做到的: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千官冢、六代宫,一个表示多,一个表示古。
晴亦雨,夜还风,一个表示变化,一个表示不变。
结合其他的句子,变化的是: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英雄一去豪华尽。不变的是:惟有青山似洛中。
因为”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所以今天看到的是: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环环相扣,中间二联每一个意象(景物)选择与组合方式,其背后都有诗人的情感。
四、律诗中间二联的标准
对仗的标准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平仄相对、词性相对。
1、平仄相对
南北朝诗人特别喜欢对仗,大家看一下大诗人谢灵运的作品会发现,他恨不能整首诗全部对仗。但是那个时代的对仗,平仄往往是不相对 。例如他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从齐梁永明体以后,诗人有了四声的概念 ,对仗开始讲究平仄相对了。
以五律为例, 中间二联的对仗有两种形式:
a、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b、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注意平仄相对,并不是所有字的平仄都相对
包括两种,一种是个别位置平仄不拘,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就表示平仄不拘。
另外一种是律句的两个变格。
锦鲤翻波: 平平仄平仄 ,第3、4字的平仄颠倒 ,但是下联平仄没有变化,还是中仄仄平平。如宋丞相赵鼎的七律《奔昌国用韩叔夏韵呈觉民参政》:
身世--从今寄云海,亲朋--何在渺风埃。中仄--平平仄平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 。寄,对渺。
三仄尾:平平仄仄仄,第3字和下联中仄仄平平,是仄仄相对了。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宿,对下。
其实还有所谓的拗句,中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等等。就不说了。
2、词性相对
简单说,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对数量、副词对副词,例如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另外,在名词中,又有细分的门类,如时令、宫殿、人物、植物等等细分的词语,同一门类就是所谓的工对。
不过也有借对、邻对、宽对等手法,例如;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对舟,不是一类;他日对故园,也不是一类。一般来说,只要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还有不同词性的对仗 ,例如: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薄,形容词;违,动词。
也要注意,中心语对仗即可,修饰语要求不严: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夹对小,这两个字分别修饰城、苑。
结束语
颔联与颈联对仗的标准很简单,词性对仗、平仄对仗。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不能太过拘束。
从平仄相对来说,有些位置的字,不必对仗。刚才说的变格,也常见于中间二联。
从词性和门类的对仗来说,不要掉入工对的陷阱,仔细观察古人的名作,会发现很多优秀的对仗都是宽对 。
对于律诗的创作者来说,只有学明白了如何使用宽对,才算真正的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