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有多少畜牧企业

80 2024-03-14 15:24 admin

一、中国有多少畜牧企业

中国有多少畜牧企业

中国有多少畜牧企业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农业大国,畜牧业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养殖、养育和兽医保健等领域。那么,在中国这个拥有庞大农业资源和消费市场的国家,到底有多少畜牧企业呢?本文将带您一探其中的奥秘。

1. 畜牧业在中国的地位

畜牧业在中国的农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食品,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禽畜产品的需求和养殖业的发展。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广袤的耕地、丰富的牧草资源以及庞大的畜禽种群。

通过农业的发展,畜牧业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并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畜牧业也成为了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支持和促进畜牧企业的发展。

2. 中国畜牧企业的数量

众所周知,中国的畜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畜牧企业,数量之多令人瞩目。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地区注册成立的畜牧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家。这些畜牧企业涵盖了养猪、养牛、养羊、养禽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养猪业居多,养猪企业数量近80%以上。

3. 畜牧企业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企业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全国范围内的各个省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畜牧企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农业大省,如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这些地方拥有广袤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同时,由于人口众多和市场需求旺盛,这些地区也成为了畜牧企业的集聚地。

4. 畜牧企业的规模

中国的畜牧企业规模各不相同,从小型养殖场到大型养殖基地层出不穷。其中,大型规模的养殖企业在数量上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大型养殖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生产能力,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这些企业通常以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为特点,致力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同时,大型畜牧企业也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动了畜牧业的科学发展。

5. 畜牧企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中国的畜牧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庞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畜牧企业需要面对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畜禽粪污等问题逐渐突出,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畜牧企业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是畜牧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随着畜牧企业的增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6. 畜牧企业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畜禽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畜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畜牧企业还需要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同时,加强与农民合作、合作社化经营,促进养殖业的规范化和集约化发展。

结论

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畜牧企业,这些企业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畜牧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畜禽产品。

然而,畜牧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畜牧企业那个好?

泻药

目前猪场工资最高

温氏,新希望六和,牧原,天邦等

欢迎补充

三、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区别?

一、定义区别:

1、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2、国有控股企业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并且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包括绝对控股企业和相对控股企业.

二、控股区别:

1、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2、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是指国家资本比例大于50%(含50%)的企业,包含未经改制的国有企业.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是指国家资本比例不足50%,但相对高于企业中的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例的企业(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份,但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协议控制)

四、全国有多少家畜牧

在中国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畜牧业一直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对农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国内外市场供应起着关键作用。有着丰富资源的中国,全国有多少家畜牧业企业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畜牧业发展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养殖资源。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肉制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使得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也非常注重畜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养殖业。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超过200万家畜牧业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各类动物的养殖,包括牛、猪、羊、鸡等。其中,猪是中国最主要的养殖动物之一,占据着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因为肉制品的需求量极大,猪肉产业链也相对完善,形成了庞大的市场。

全国畜牧业企业分布

全国各地的畜牧业企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区域,如河南、山东、广东、江苏等地。这些地区具备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人工资源,适宜于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有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地理等原因限制了养殖业的发展。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这个地区拥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之一。这里素有“中国的牧区,世界的宝藏”之称。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相对较早,并且在产业链上占有较大份额。这里的草原养殖和奶牛养殖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

而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养殖业主要以禽类为主,如山东的鸡养殖业和广东的鸭养殖业等。由于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因此禽类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畜牧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畜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环保问题。随着畜牧业企业的增加,养殖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也随之增加。这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来减少影响。

其次是疫病防控。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动物疫病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疫病的传播不仅会影响到养殖业的生产,也会对人们的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疫病的防控和管理,对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市场竞争也是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之一。由于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畜牧业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畜牧业的前景和机遇

尽管畜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肉制品和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畜牧业提供了市场需求和增长的动力。

另外,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深入发展,畜牧业也与其他产业形成了良好的联动关系。例如,农田种植与畜禽养殖形成的粮畜一体化模式,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技术进步也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化的养殖设备、科学的饲养管理、先进的疫病防控技术等,都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前景。在政府的支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畜牧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稳定的供应。

五、新西兰畜牧大国有哪些

新西兰畜牧大国有哪些

新西兰一直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畜牧资源而闻名于世。作为一个小岛国家,新西兰不仅拥有广阔的牧场和草地,还有世界领先的畜牧技术和管理水平。在新西兰,畜牧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新西兰畜牧大国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呢?

自然环境优势

新西兰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包括优质的土壤、丰富的雨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这些条件为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在新西兰的广阔草地上,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享受着自然的恩赐。这样的自然环境为新西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畜牧品种丰富

新西兰的畜牧业以牛羊为主,同时也包括了奶牛、绵羊、猪等多种畜牧品种。这些品种在新西兰得到了良好的生长和繁殖条件,产出的肉类和奶制品质量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新西兰的奶制品、羊肉等畜牧产品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成为新西兰畜牧业的一大亮点。

畜牧技术先进

新西兰在畜牧技术方面拥有世界领先水平,致力于提高畜牧品质和效率。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疾病控制和繁殖技术,新西兰畜牧业不断创新,提升产出和产品质量。先进的畜牧技术为新西兰畜牧大国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新西兰,人们非常重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动物福利。新西兰畜牧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草原管理、节水技术和绿色饲养模式等,确保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这种可持续发展理念使新西兰的畜牧业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产业链完善

新西兰的畜牧业产业链非常完善,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有机衔接,保障了畜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新西兰的畜牧业以其高效的产业链管理而闻名,为畜牧大国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贸易优势

新西兰畜牧产品以高品质、安全和新鲜而闻名于世,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西兰的畜牧产品远销海外,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尤其对亚洲市场需求旺盛。通过国际贸易,新西兰的畜牧业得到了全球认可,为新西兰畜牧大国的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结语

新西兰作为一个畜牧大国,以其丰富的畜牧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而著称于世。新西兰畜牧业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为新西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全球对高品质畜牧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新西兰畜牧业有望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六、韩国有畜牧场吗?

韩国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是他也有他们的畜牧业的,所以韩国有畜牧场的

七、国有控股企业是不是国有企业?

是。

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企业是指国有出资额占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企业。

八、国有企业出资公司是不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出?

国有企业与国有出资企业是不同的。国有企业就是上述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出资企业就是上述的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对于我国来讲,国有企业就是全民所有企业。按资本分类叫国有企业,按社会性质分(社会主义)叫全民所有企业。

九、内蒙古畜牧企业?

内蒙古依托丰富的绿色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涌现出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草原兴发集团等一批基础比较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鄂尔多斯”、“草原兴发”、“伊利”、“蒙牛”、“鹿王”等品牌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促进了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畜产品基地,以及牛奶、牛羊肉、绒毛等区域性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牧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畜牧业经济正在成为内蒙古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畜牧业企业分类?

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区别于自给自足家畜饲养,畜牧业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化、规模化、并以营利为生产目的。畜牧业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 畜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畜牧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它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

①提供肉、奶、蛋类等动物性食品。

②为工业提供羊毛、山羊绒、皮、鬃、兽骨、肠衣等原料。

③通过畜产品出口取得外汇。

④促进畜牧业投入品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⑤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机肥料。

⑥增加农民收入。

⑦为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畜力。

⑧促进广大牧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

各式的畜牧业

畜牧业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表现为农作物生产的副业,即所谓“后院畜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在某些部门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例如:蛋鸡业、肉鸡业、奶牛业、肉牛业、养猪业等。中国的畜牧业在经历了40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按当年价格计算已达到26.6%。随着相对独立的畜牧业产业的出现,又开始分化出一个强大的工业部门,这就是为畜牧业及生产服务的各种畜牧业投入工业,包括:机器、设备、兽药、配合饲料等的生产,以及各种畜牧业产品的加工业,如肉类加工业、奶品加工业等。

因此,广义的畜牧业还常常包括为其服务的农工联合企业,如各种种畜禽公司、牧工商联合公司、配合饲料公司等。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无论国土面积大小和人口密度如何,畜牧业都很发达,除日本外,畜牧业产值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如美国为60%,英国70%,北欧一些国家80%-90%。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畜牧生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的人均产量或产值,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途径包括:因地制宜地调整畜牧业结构,开辟饲料来源,改良畜种,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疾病,提高单位家畜的生产力;同时增殖家畜数量。

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

(1)它的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饲料是畜牧业的基础,只有不断解决好饲料问题,才能加快畜牧业发展。

(3)畜牧业的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而且易于腐坏。因此,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配合。

(4)畜牧业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饲。

由于存在这些特点和要求,因此,发展畜牧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畜牧业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和鹿、貂、水獭、麝等野生经济动物驯养业。它不但为纺织、油脂、食品、制药等工业提供原料,也为人民生活提供肉、乳、蛋、禽等丰富食品,为农业提供役畜和粪肥。故搞好畜牧业生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物资,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

自然条件适宜,即光、热、水、土适合各类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草场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类型较多;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潜力很大,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广大农民具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等。畜牧业的类型很多,其中按饲料种类、畜种构成、经营方式,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

类型介绍

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草场广阔,适用于放牧牲畜,因而形成了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畜养类别:

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代表国家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潘帕斯草原。

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就在这里自由自在的放牧。欧洲人到来之后,潘帕斯草原逐渐被四周围有铁丝网的大型放牧场所分割,粗放的自给自足的放牧业被密集的商品畜牛业所取代。大牧场归牧场主所有,原先自由自在的牧牛人,被牧场主雇佣到牧场来放牧牛群。

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为了保证潘帕斯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一方面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井机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潘帕斯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为牧场放牧业的典型。

特点

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地势平坦,距海港近,科技水平高等。

优势条件

地价低廉,地广人稀,草类繁多,生长茂盛,温和的亚热带气候,距海港近,出口便利。

经营管理

商品率高,规模大,培育优良种牛,先进冷冻保鲜技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发展措施

1.培育良种牛

潘帕斯最早的良种牛是欧洲人带来的。后来,阿根廷人加强了对良种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修通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这样,大牧场的肉牛可以很方便的运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加工,再装船运往国外。

3.开辟水源

在草原上打了很多机井,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以及提供牛群和人们的饮用水。

4.种植饲料

种植一些饲料作物或牧草,以补充放牧时天然牧草的不足。

乳畜业

奶制品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主要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西欧和中欧一些地区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奶牛除需要多汁牧草外,还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西欧乳畜业地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精饲料作物。在区位选择上,西欧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因而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位于大城市周边,而生产乳制品的乳畜业离城市比较远。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牧业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自1949年的33.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209.3亿元;1990年,畜牧业产值进一步增加到1967亿元,是1949年的58倍多,1978年的9倍多;至2010年,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20000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为30.04%,可见随着中国畜牧业产值的不断增加,其在农业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2010年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突出,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特征鲜明。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1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同时,还首次提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金融政策的推出有望使规模化养殖企业突破资金、规模瓶颈。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不断加强。2010年中国肉类、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产量的增长,中国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也持续上升,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9.1公斤、2.4公斤和1.0公斤,到2010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45.8公斤、20.7公斤和26.7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5.0倍、8.6倍和26.7倍。

2010年,我国城市居民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而随着广大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其潜力会更大。总体而言,未来15-20年内,中国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十二五”期间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增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畜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将继续带动兽药行业稳步向前发展。

类型划分

依据畜牧业区划的分区原则与指标,在充分考虑饲料资源、自然环境、饲养技术和社会需要以及民族习惯与生产特点等的地区差异的基础上,中国畜牧业划分为七个畜牧业地域类型区,即青藏高原区,蒙新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区,东北区,黄淮海区,东海区;并分区概述畜牧业资源、畜牧业发展条件和主要问题,提出各区畜牧业发展方向及其主要措施。

改良育肥牛

农区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称农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的特点是:

①以耗粮型副产品畜牧业为主。家畜种类主要是消耗粮食较多的猪、家禽、役畜 和山羊等,饲料来源是棉子饼、豆粕、谷壳、麦麸、山芋等农业副产品、饲料陈年粮、秸秆和野草、野菜等,并利用山坡和零星草地放牧。

②兼用型畜牧业比较发达,如乳役兼用或肉役兼用的养牛业、养马业和养驴业等。

③以舍饲为主。除了在农作物收获后进行短期茬地放牧外,其余时间均在畜舍内进行人工饲养。

④饲料费用占的比重比较高,一般占畜牧费的65%以上。能充分实现农牧结合,经营管理较为细致,生产水平较高。经营方式主要是农家副业,还有国营牧场和畜牧专业户。农区畜牧业仍是中国畜牧业的主要部分。

牧区介绍

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称牧区畜牧业。家畜主要是草食动物。经营管理粗放,农牧结合不密切,饲草供应季节性波动大,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家畜生产力低而不均衡。中国的牧区位于北部和西部边疆,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区,共有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0%以上,牧畜头数占全国牲畜总头数的22%。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天然草场;重点进行草原建设和其他建设,如开发水源,贮草备料,改善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生产,如羔羊当年屠宰,肉牛早期育肥屠宰,扬夏饱秋肥之长,避冬瘦春乏之短;农林牧结合发展;以及采取适用技术,加速技术改造等。

改良波尔山羊

利用草地直接放牧牲畜,或将草地作为饲草刈割地以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即 草地畜牧业。中国草地从植物群落着生的性质,可以分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三类;从草地的分布情况,可以分为北方草场和南方草山草坡两类。中国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是:草地资源退化,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除经营方式不够先进外,也与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关。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途径是:

①改良草地。

②有条件的地方扩大人工种草。

③建设牲畜棚圈。

④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⑤改革不合理的流通体制。

半农介绍

沿长城南北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是农区役畜和肉食牲畜主要供应基地之一。本区历史上曾是农牧业交替发展变化较大的地区,以具有汉族经营纯农业与蒙古族经营纯牧业的生产方式为特色。区内旱作农业与放牧畜牧业交错分布,畜牧业兼有纯牧区放牧与农区舍饲的特点。区内科尔沁草原和坝上高原等天然草场以放牧牛、马、羊为主,是肉、乳、细毛的重要生产基地。此外,宁夏的盐池、山东汇农牧业、同心及内蒙古毗邻地区,历来以发展滩羊为主,所产二毛裘皮尤负盛名。

城郊分布

主要分布于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以饲养猪、鸡、奶牛等畜禽为主,为城市、工矿区直接提供肉、蛋、乳等畜产品。除郊区农村集体与个人舍养畜禽外,还有奶牛饲养场、大型机械化养猪、养鸡场,形成技术水平和商品率均较高的城市、工矿区副食品基地。

人才资源

在中国,高等畜牧业人才,主要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分布于各省(市、自治区)的农(牧)业高等院校来培养;中等畜牧业人才,主要由各畜牧业(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来培养,如吉林省畜牧业学校等。

畜禽污染

畜禽排泄物中的主要成分是含氮化合物、钙、磷、可溶无氮物、粗纤维、其他微量元素、某些药物,各种成分的含量随畜禽品种、饲料、饲养方式等不同而不同,随粪便排出后将对空气、水源、土壤等产生污染。废弃物包括蛋壳、内脏、毛发、血液和下脚料,这些废弃物及时回收加工后可成为有用物质,如不及时处理,与粪便一同丢弃,那么也会与排泄物一同成为污染物。

传播共患病

据统计,由动物传给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90余种,这些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载体是粪便及排泄物。在猪方面,最典型的就是传给人的寄生虫病。2005年6月在四川省发生了猪的链球菌病传给人致数十人死亡的病例。在禽方面,最为严重的就是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致2人死亡案例和2004年在广西叮当镇发生的禽流感案例。在牛方面有口蹄疫病,2001年3月份,英国大量偶蹄兽发生口蹄疫,在处理病畜中发生2例工作人员感染,还有炭疽病、布鲁氏病、结核病感染也为常见。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中,烈性疾病给人类造成很大威胁。

水体富营养化

家畜粪尿及畜产品加工场污水随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些污物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如水库、湖泊、稻田等水域。水中的水生生物,如藻类,获得氮、磷、钾等丰富的营养后立即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在池塘威胁鱼类生存,甚至死亡。在媒体上常见的是工业污水引起鱼类死亡,在实际中的畜禽场旁的鱼塘鱼类死亡常有发生;在稻田使禾苗徒长、倒伏、稻谷晚熟或不熟,使水稻绝收。由于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水中的有机物在水底层厌氧分解,产生硫醇等恶臭物质,使水体变黑变臭, “富营养化”的水体很难再净化和恢复生机,这也是畜牧业生产污染的一个主要对象。

药物残留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大量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已成为畜禽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和人们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禽产品(包括肉蛋奶)药物残留。这些产品通过人们的摄食转移到人体内,影响身体健康。如氯霉素,它主要损害人的造血系统,引起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的发生;有机氯药物中的DDT毒性强且稳定,通过生物可使含微量的DDT富集到严重的致癌危害程度。

重金属公害

重金属公害大的有汞、铅、砷、镉等,重金属不能被降解为无害物,它们进入水体和土壤后,部分被动植物所吸收,并有逐级富集作用,可致使人畜中毒、死亡或患癌症。

饲料添加剂和促生长剂对畜产品的公害

由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添加剂和促生长剂形成的公害时有发生。如1999年6月发生在比利时的肉、蛋、奶污染二恶英事件,给比利时及欧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985年英国发现首例疯牛病,1996年以来法国、丹麦、德国等欧盟各国相继发生疯牛病,给欧洲的肉牛业造成严重的打击,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动物骨血粉用于饲料添加剂。促生长剂如常见的“瘦肉精”(化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在饲料中添加可使猪生产速率、胴体瘦肉率提高10%,虽然能提高经济效益,但其残留给食用的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污染对策

制定防止污染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督

根据我国畜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和水平,找出一套可行的畜牧环境质量标准和畜禽排泄物及废弃物排放标准,为现有规模化畜禽场及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和法律依据,将畜禽场环境治理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建立健全专业的畜牧业环境质量监督机构,对畜禽场的各方面引起的污染作出相应的规定,摸清畜禽场及对周边空气、土质、水体、河流、湖泊等污染的程度以及造成的危害,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便治理,达到对畜牧业环境治理的目的。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畜牧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倾斜,调动畜牧业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鼓励畜牧企业在经营中不断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安排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以及对安全畜产品生产的投入,以达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效果。

生物饲料

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是消除畜牧生产污染的“治本”之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对人体安全又能促进畜禽生长的添加剂等手段外,还应用生态营养原理来开发环保饲料。

生态工程技术

通过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的畜牧业生产。生态工程是利用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来指导畜牧业生产,并将通过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来实现畜牧业的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

兽医防疫体系

畜禽疫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农业部1993年的畜禽死亡调查估测,猪约为12%,家禽为20%,牛5%,以此推算,一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30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目。所以,只有建立健全全国自上而下的兽医防疫体系,达到全国性的防治面,减少畜禽死亡率,保证畜禽健康生长,从而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保障体系

利用畜禽疫病诊断监测手段,以及强化畜禽产地、屠宰、运输、市场等环节的检疫监控并逐步加强对饲料和添加剂、兽药和生物制品、动物健康状况、有害物残留、畜禽场环境状况、畜产品加工及销售过程等的安全监控,尤其要加强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监督和执法力度,杜绝不法商贩用不合检疫卫生标准的肉食品来扰乱市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用靠绿色环境生产绿色畜产品,以达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促进和保证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1 标准化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较低

在所调查的70个规模养殖场中,基本达到“六化”标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只有2个,比例极低,标准化程度与欧盟、美国等相比差距非常大。

2 饲料兽药企业整体实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调查的86家饲料生产企业,80%以上年生产规模不足50000t;26个兽药生产企业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仅占23%,与兄弟省区同类企业相比差距较大。调查的26家兽药生产企业中,18家都是将买来的原料进行简单混合或灭菌分装,产品技术含量低;15家饲料生产企业中12家为引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产品研发方面,26个企业中只有5个设立了专门的研发部,仅占19.2%。

3 服务体系亟待加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30个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中,73%的单位工作条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差、学历低、年龄大。74.4%的防疫员年工资待遇不足1200元;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2%;40岁以下的仅占23.4%。70个县站人员编制平均为18.5人,73%的单位反映由于编制太少不能满工作需要,59%的单位近五年没有招录本专业大中专毕业生。56%的县区和40%的乡镇本专业技术人员在70%以下,17%的县区和50%的乡镇46岁以上职工的比例超过50%。在100个调查对象中,69%的县站和60%的乡镇工作经费紧张,难以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劳动保护缺失。全省只有安塞和吴起等个别县为防疫员办理了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商业险种。

4 人才资源匮乏,与产业发展不协调

在农村缺乏青壮年、有文化的劳动力现象突出。100个调查村中,劳动力年龄在45~60岁的占65%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18%,直接影响畜牧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规模场缺乏既懂专业又懂经营的场长、经理型人才。在调查的70个规模养殖场中,48.5%是外行老板;技术推广缺乏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型人才。30个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熟悉圈舍设计及设备配置的技术人员不足8%,会解读DHI报告的仅8人,掌握TMR技术的仅4人;技术支撑缺乏实验室检测、检验人才。20个县级动物疫控中心,能够满足兽医实验室正常工作开展需要的只有11个县,现有人才资源与高速发展的畜牧业不协调。

5 制约因素多,政策支持乏力

投资大、风险大、污染大,贷款难、用地难、保险难,“三大三难”问题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户均自有资金5~8万元,但1个年出栏200头的养猪农户需要投资18万元左右;建设1个“石羊模式”(石羊肉鸡模式就是以石羊集团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模式,由集团与养殖户签订长期饲养合同,指导建设标准化肉鸡饲养圈舍,统一供雏、供料、供药、防疫、回收肉鸡)、存栏5000只肉鸡的圈舍需要投资15万元左右,超出了普通农户的投资能力;68%的调查对象反映疫病风险大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1%的调查对象反映市场风险大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等,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3份调查问卷反映贷款难是制约畜牧业扩大生产的最大障碍,70个规模场仅12家取得银行信贷。58份调查问卷反映用地难制约着畜牧业规模化的快速扩张。对高风险的养殖业缺乏完善的保险体系,例如母猪1000元保险政策与每头母猪3000元以上的成本价悬殊较大,不能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