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秸秆转化利用原理是什么?
1.氨化法。生产的饲料常称为氨化饲料。它主要以尿素作为非蛋白质态氮源补充,用来合成新的菌体蛋白,但它对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酵解作用比较少,饲料的活化远远不够,消化能及总能均不高,一般只能喂养牛、羊等反刍动物。
2.秆微贮法。采用复合活杆菌厌氧发酵处理,有效改善秸秆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和改善动物肠胃的微生态平衡,但生产周期较长,且只能用于反刍动物。
3.“EM处理法”。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采用80多种有益生物工程菌处理秸秆和饲料,在粪便除臭、在畜禽生长和防病方面有相当效果,但其成本较高。
4.自然发酵处理法。是利用秸秆本身所带微生物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PH值一定,又需激活剂,才可制出有一定营养价值的秸秆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料适口性,但无法分解粗纤维,难以改变秸秆的化学组成,氨(an)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均不够高。
二、秸秆利用新技术?
推进秸秆禁烧、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同时,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不但能让秸秆变废为宝,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1.秸秆肥料化。
秸秆还田肥料化是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手段。深入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微生物学,加快秸秆的腐熟时间,迅速完成从秸秆到肥料的转变,缩短土壤的吸水时间。充分发挥秸秆的肥料化,可以促进农民的参与度,起到有效减少秸秆不合理处置产生的生态破坏。
2.秸秆基料化。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比如碳、氢、磷等。以秸秆作为基料种植各种食用菌,丰富的营养可以提高菌类的产量。而秸秆可以在收获季节后的农田轻松获得,基本没有成本,可以扩大食用菌的种植效益。利用秸秆种植食用菌,还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3.秸秆原料化。
如今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有技术可以以秸秆作为原料,用于制造秸秆纤维板,秸秆地砖、秸秆纤维等材料。秸秆原料化是一种可塑性较强的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术还能达到一定的强度,完全可以用于建材领域。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或许会取得更大的技术成绩和发展。
4.秸秆燃料化。
秸秆具有易燃性,研究和应用秸秆的燃料化技术,能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价值。比如把秸秆作为燃料转化为电能,这样的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应用。当然,可以把秸秆当成发电原料的发电厂,不单单可以燃烧秸秆,还可以燃烧其他的农作物和废弃物作为燃料。秸秆燃料化的应用场景很多,不过需要在燃烧的同时,注意燃烧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危险。
5.秸秆饲料化。
秸秆的饲料化,主要通过青贮、微贮以及厌氧发酵技术等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转化秸秆中的木质纤维为糖类物质,然后借助有机发酵菌再次转化为脂肪酸和乳酸,就成为了一种有机饲料,实现饲料化。
6.增加秸秆重复利用的资金投入。
对于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虽然有着不少的可利用技术,通过个人来充分利用秸秆的各种技术,条件都不太成熟。最好的办法是当地政府牵头投入,再引导各地农民加入进来。当然,也可以由地方牵头,大力推广技术和设备的购买,然后再加大秸秆重复利用的价值宣传,以及秸秆焚烧和乱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更多农民利用更生态的手段处理秸秆,维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怎样利用秸秆制作猪饲料?
秸秆喂猪要打碎(1厘米以下)后加红糖和发酵剂各1%,以及水、玉米粉、麦麸调成总含水量约50%,密封发酵24小时以上。猪是单胃杂食动物,其机体酸碱平衡机制对过多酸性食物的摄入补偿较弱,所以长期大量喂发酵饲料容易造成猪腹泻甚至酸中毒。而且秸秆粗纤维高,猪也不好消化。
所以发酵秸秆喂猪要注意以下问题:
喂量不能太多,最好每天喂量不要超过猪日粮的20%;
要注意在猪日粮中添加小苏打以中和饲料的酸性;
要保证有足够的清洁饮水喂猪;
投喂适量,以猪半小时内吃完为宜,发酵饲料吃不完的应该及时清理,因为接触空气后的发酵饲料杂菌繁殖很快,温度稍高两三个小时就会变质。
四、利用秸秆做饲料有什么好处?
(1)青贮原料来源丰富,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等)、各种野草、牧草、地瓜秧、树叶等,都可以青贮。 (2)青贮饲料营养丰富,在制作时,整株秸秆( 包括杆、茎、叶)都可用于青贮,秸秆的绿色和叶片可以保存下来。所以,能保存作物秸秆中大部分(85%以上) 的养分,粗蛋白质及胡萝卜素损失量也较小(一般青饲料晒干后养分损失30%至40%,维生素几乎全部损失)。 (3)由于青贮饲料柔软多汁、气味酸甜芳香,适口性好,十分适于饲喂肉牛,肉牛也很喜欢采食; 并能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对于提高饲料的消化率有良好作用。 (4)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简便、成本小,不受气候和季节限制,饲草的营养价值可保存很长(多年) 时间而不变。所以满足肉牛冬春季(或全年)饲喂青绿饲料的需要。(5)青贮饲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特别是利用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饲喂肉牛, 可以大大减少玉米秸秆的浪费。
五、秸秆饲料化利用方式有哪些?
秸秆是农作物的剩余部分,通常被当作废弃物处理或者焚烧。然而,秸秆可以被有效利用作为饲料,以下是几种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方式:
1. 山羊或兔子饲养:秸秆可以通过切碎或剁碎的方式作为山羊或兔子的饲料。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农场或家庭。
2. 木屑添加:将秸秆和木屑进行混合,利用木屑的纤维特性提高秸秆的可消化性和饲料价值。该方法适用于牛、猪等大型畜禽。
3. 压片饲料制作:将秸秆进行压缩成饲料颗粒,以提高其能量和营养含量,便于储存和使用。
4. 发酵处理:将秸秆进行发酵处理,可以提高其饲料价值,增加微生物的含量,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发酵后的秸秆可以作为特殊添加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
5. 化学处理:利用化学方法对秸秆进行处理,如碱处理等,可以降解纤维素、减少纤维素与饲料成分的结合,提高秸秆的可消化性。
这些利用方式可以减少秸秆的浪费,提高农村地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目前实现大规模利用的主要领域是粉碎还田、直燃发电、饲料等,中等规模的利用有造纸、板材、生物天然气、食用菌基料、气化供热供气、气化发电等,这些大多属于较为初级的利用途径。
具有良好前景的秸秆高值化利用途径是生物精炼,通过分离技术和生化催化转化技术将秸秆转化为清洁燃料(乙醇、生物航煤)、溶剂(丙酮、丁醇)、大宗化学品(琥珀酸、葡萄糖)、塑料(聚乳酸、聚醚多元醇)、纤维(纤维素纤维)、精细化工(异山梨醇、乳酸酯)等。
七、黄瓜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应用该项技术只需在黄瓜拉秧后,将地膜揭走,吊蔓绳解开,把黄瓜秧子落下均匀平铺在棚内,撒施黄瓜秸秆腐熟专用菌剂(10kg/亩),利用秸秆原位还田灭茬机把秸秆粉碎并翻入土壤中,结合夏季土壤处理,大水漫灌、覆膜,闷棚15-20天即可。设施黄瓜秸秆原位还田,无需将黄瓜秸秆清除到棚外,可有效节省劳动力;秸秆原位还田可减少秸秆乱丢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能有效改良土壤,促进黄瓜生长。
八、黑龙江玉米秸秆转化饲料的过程?
①青贮场地的选择:
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容易,地下水位低,取用方便的地方。
②青贮容器的选择:
青贮容器种类很多,有青贮塔、青贮壕(大型养殖场多采用)、青贮窖(有长窖、圆窖)、水泥池(地下、半地下)、青贮袋以及青贮窖袋等。农户采用圆形窖和窖袋这两种青贮容器为好。
③青贮容器的处理:
圆形青贮窖一般为深3米,上径为2米,下径1.5米,窖面刨光,暴晒两日后方可起用,或按塑料袋大小,挖一略小于袋的圆形窖,刨光壁面,晒干后备用。
青贮料的装填
①收运:
将收获籽实后挖倒的玉米秆及时运到青贮窖房,收运的时间越短越好,这样既可保持原料中较多养分,又能防止水分过多流失。
②切装:
将窖房玉米秸切碎约2~3厘米长,在窖底先铺一层20厘米厚的干麦草,把切碎的玉米秸装入窖内,边切、边装、边踏实。特别是窖的周边,更应注意踏实,直到装的高出窖面20~30厘米为止。
③封窖:
窖装满后,上面覆盖一层塑料布,布上盖30多厘米厚的土层,密封,窖周挖好排水沟。
青贮饲料的成熟
①青贮窖的维护:
随着青贮的成熟及土层压力,窖内青贮料会慢慢下沉,土层上会出现裂缝,出现露气,如遇雨天,雨水会从缝隙渗入,使青贮料败坏。有时因装窖内踩踏不实,时间稍长,青贮窖会出现窖面低于地面,雨天会积水。因此,要随时观察青贮窖,发现裂缝或下沉,要及时覆土,以保证青贮成功。
②成熟:
装好的青贮料,在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发酵,玉米秸青贮一般需1.5-2个月时间,发酵成熟。
青贮饲料的启用
九、高能玉米秸秆生产猪饲料技术?
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有以下或更多的加工技术:
1、青贮加工技术属于生物处理技术,是玉米秸秆饲料利用的主要方式。该项技术是将腊熟期玉米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秸秆切碎、收集或人工收获后,将青玉米秸秆铡碎至1厘米~2厘米长,使其含水量为67%~75%,装贮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压实密封储藏,人为造就一个厌氧的环境,自然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而乳酸菌由于乳酸的不断积累,最后被自身产生的乳酸所控制而停止生长,以保持青秸秆的营养,并使得青贮饲料带有轻微的果香味,牲畜比较爱吃。
2、微贮加工技术这也是生物处理方法,把玉米秸秆切短,长度以养牛5厘米~8厘米、养羊3厘米~5厘米为宜,而养猪需粉碎,这样易于压实和提高微贮窖的利用率及保证贮料的制作质量。容器可选用类似青贮或氨化的水泥窖或土窖,底部和周围铺一层塑料薄膜,小批量制作可用缸或塑料袋、大桶等。秸秆含水量控制在60%~70%,在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使玉米秸秆发酵后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饲料。微贮就是利用微生物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为菌体蛋白的方法,也是今后粗纤维利用的趋势。
3、黄贮加工技术这是利用微生物处理玉米干秸秆的方法。将玉米秸铡碎至2厘米~4厘米,装入缸中,加适量温水焖2天即可。干秸秆牲畜不爱吃,利用率不高,经黄贮后,酸、甜、酥、软,牲畜爱吃,利用率可提高到80%~95%。
4、氨化加工技术氨化是最为实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先将秸秆切成2厘米~3厘米长,秸秆含水量调整在30%左右,按100千克秸秆用5千克~6千克尿素或10千克~15千克碳酸氢铵,兑25千克~30千克水溶化搅拌均匀,配制尿素或碳酸铵水溶液,或按每100千克粗饲料加上15%的氨水12千克~15千克。分层压实,逐层喷洒氨化剂,最后封严,在25℃~30℃下经7天氨化即可开封,使氨气挥发净后饲喂。氨化秸秆饲料常用堆垛法和氨化炉法制取。氨化处理的玉米秸秆可提高粗纤维消化率,增加粗蛋白,且含有大量的胺盐,胺盐是牛羊反刍动物胃微生物的良好营养源。氨本身又是一种碱化剂,可以提高粗纤维的利用率,增加氮素。玉米秸秆氨化后喂牛羊等不仅可以降低精饲料的消耗,还可使牛羊的增重速度加快。
5、碱化加工技术这也是一种化学处理方法,用碱性化合物对玉米秸秆进行碱化处理,可以打开其细胞分子中对碱不稳定的酯键,并使纤维膨胀,这样就便于牲畜胃液渗入,提高了家畜对饲料的消化率和采食量。碱化处理主要包括氢氧化钠处理、液氮处理、尿素处理和石灰处理等。以来源广、价格低的石灰处理为例,100升水加1千克生石灰,不断搅拌待其澄清后,取上清液,按溶液与饲料1∶3的比例在缸中搅拌均匀后稍压实。夏天温度高,一般只需30小时即可喂饲,冬天一般需80小时。当前发展的是复合化学处理,综合了碱化和氨化两者的优点。
6、酸贮加工技术酸贮,也是化学处理方法,在贮料上喷洒某种酸性物质,或用适量磷酸拌入青饲料储藏后,再补充少许芒硝,可使饲料增加含硫化合物,有助于增加乳酸菌的生命力,提高饲料营养,并抵抗杂菌侵害。该方式简单易行,能有效抵御"二次发酵",取料较为容易。此法较适宜黄贮,可使干秸秆适当软化,增加口感和提高消化率。
7、压块加工技术利用饲料压块机将秸秆压制成高密度饼块,压缩可达1∶15~1∶5,能大大减少运输与储藏空间。若与烘干设备配合使用,可压制新鲜玉米秸秆,保证其营养成分不变,并能防止霉变。目前也有加转化剂后再压缩,利用压缩时产生的温度和压力,使秸秆氨化、碱化、熟化,提高其粗蛋白含量和消化率,经加工处理后的玉米秸秆成为截面30毫米×30毫米、长度20毫米~100毫米的块状饲料,密度达每立方厘米0.6千克~0.8千克,便于运输储存,适用于公司加农户模式,生产成本低。
8、草粉加工技术玉米秸秆粉碎成草粉,经发酵后饲喂牛羊,作为饲料代替青干草,调剂淡旺季余缺,且喂饲效果较好。凡不发霉、含水率不超过15%的玉米秸秆均可为粉碎原料,制作时用锤式粉碎机将秸秆粉碎,草粉不宜过细,一般长10毫米~20毫米,宽1毫米~3毫米,过细不易反刍。将粉碎好的玉米秸秆草粉和豆科草粉按3∶1的比例混合,整个发酵时间为1天~1.5天,发酵好的草粉每100升加入0.5千克~1千克骨粉,并配人25千克~30千克的玉米面、麦麸等,充分混合后,便制成草粉发酵混合饲料。
9、膨化加工技术这是一种物理生化复合处理方法,其机理是利用螺杆挤压方式把玉米秸秆送入膨化机中,螺杆螺旋推动物料形成轴向流动,同时由于螺旋与物料、物料与机筒以及物料内部的机械磨擦,物料被强烈挤压、搅拌、剪切,使物料被细化、均化。随着压力的增大,温度相应升高,在高温、高压、高剪切作用力的条件下,物料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由粉状变成糊状。当糊状物料从模孔喷出的瞬间,在强大压力差作用下,物料被膨化、失水、降温,产生出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物,其较好的适口性和风味受到牲畜喜爱。
从生化过程看,挤压膨化时最高温度可达130℃~160℃。不但可以杀灭病菌、微生物、虫卵,提高卫生指标,还可使各种有害因子失活,提高了饲料品质,排除了促成物料变质的各种有害因素,延长了保质期。
玉米秸秆热喷饲料加工技术是一种类似的复合处理方法,不同的是将秸秆装入热喷装置中,向内通入饱和水蒸气,经一定时间后使秸秆受到高温高压处理,然后对其突然降压,使处理后的秸秆喷出到大气中,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某些化学成分,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经过膨化和热喷处理的秸秆可直接喂养家畜,也可进行压块处理。
10、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将玉米秸秆晒干后粉碎,随后加入添加剂拌匀,在颗粒饲料机中由磨板与压轮挤压加工成颗粒饲料。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摩擦加温,秸秆内部熟化程度深透,加工的饲料颗粒表面光洁,硬度适中,大小一致,其粒体直径可以根据需要在3毫米~12毫米间调整。还可以应用颗粒饲料成套设备,自动完成秸秆粉碎、提升、搅拌和进料功能,随时添加各种添加剂,全封闭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中小规模的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企业宜用这种技术。另外还有适合大规模饲料生产企业的秸秆精饲料成套加工生产技术,其自动化控制水平更高。
或许还有更多更好的储藏方法,待发现后或知道的告知一二。
十、不利于利用秸秆做饲料的原因?
秸秆饲料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技术能力不足,可 供借鉴的经也很少,其发展缓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重视程度 不够,秸秆饲料化意识不足。
使得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存在营养价值低、蛋白质含量低、口感差、粗纤 维含量高、不利于家畜消化等限制性因素。玉米秸秆饲料化技术存在局限.
把农作物秸秆发酵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