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田螺养殖技术与饲料配方?

221 2025-01-23 18:39 到农村去网

一、田螺养殖技术与饲料配方?

田螺养殖技术

1、种螺选择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2、淤泥充足

田螺对养殖环境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因为田螺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我们只需要将养殖场建立在无农药、无污染的地方,田螺就可以正常生长,养殖地点可以使在稻田、池塘等水体,但是我们需要保证有充足的淤泥,因为田螺是喜欢在淤泥里生活的。

3、定期换水

田螺抗病性好,对外界适应性强,但为了夺得高产,便于改换水质和便于捕捞,仍然需要设立进,排水口和安装防逃网。进行定期换水,如若是活水,效果更好。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田螺养殖饲料配方

1.食物的来源:田螺的食物来源比较广泛,在自然界中的田螺通常以幼嫩水草或者浮游生物为食。那么养殖的田螺可以用牛粪或者鸡粪加入投喂,同时还可以促进水里浮游生物或者水草的生长繁殖,最终间接地为田螺生长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此外平时的一些蔬菜或者腐烂的瓜果都可以捣碎饲喂。当然,大部分养殖户还是自己使用麦麸、豆粕、玉米粉按照6:3:1的比例调配当作田螺饲料,好处是豆粉蛋白质含量高可以加快生长速度。像其它的家禽饲料都可以饲喂田螺,只是价格相对较高,里面也含有大量的豆粕。

别忘了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也是很好的饲料,还可以使用部分酒糟混合麦麸或者豆粕一起饲喂。

注意:家禽或者家畜的粪便一定要经过发酵腐熟把里面的寄生虫杀灭再均匀投放饲喂。

2.食物投放量:投喂的饲料有三种可以搭配,分别是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再搭配一些草料和精料,所谓精料就是饲料或者豆粕搭配的高蛋白饲料。

第一次田螺种苗养殖的饲料投放量要稍多一些,主要是为了提高水体的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比例为每亩发酵腐熟的农家肥250斤,精料200斤,草料600斤可有可无。

后期每天的精料投放量按照种苗的整体重量的1%投喂,农家肥也同样按照第一次种苗重量的1%投喂,等到田螺产仔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饲料投喂量。

附:田螺种苗每亩放养量从200斤到400斤之间,这个一定要记住

二、苍蝇养殖技术与饲料配方?

1、苍蝇蝇房设计。种蝇应在室内饲养,新建蝇房最好是半地下室。蝇房的饲养室不直接对外开门,屋内设封闭式走道,由工作室后门通向走道进入,门上应挂黑色布帘,防止苍蝇外逃。窗上要安装纱窗和升温设备,室温应保持在20~30℃,最低不低于15℃,最高不超过35℃。 

  2、苍蝇主要设备。有蝇笼、食盘、产卵盘、羽化盘。蝇笼可用粗铁丝做成60~80厘米的正方体,外用白纱网罩住,其中一面留有操作口,口径大小以放食盘、卵盘方便为宜。留口处用黑布做一个套袖,以防苍蝇外逃。食盘每笼配3~4个中盘,让蝇舔料。每笼放一小水杯,杯内放海绵垫。产卵盘内放产卵引子,诱雌蝇产卵。羽化盘用于换代时盛快羽化的种蝇蛹。 

  3、苍蝇饲养管理。①种蝇饲料:取无菌培养的4日龄蛆磨浆,加60%红糖、2%酵母粉及适量水调成糊状,另加0.1%苯甲酸钠。②产卵引子:取麸皮加0.03%碳酸氢铵拌匀,或用雏鸡粪便更好。③饲养密度:蝇笼每立方米可养5万~8万只,一般1万~2万只。④管理方法:当发现种蝇雌雄交配后2天就放入产卵盘,产卵引子要疏松均匀散开,厚度1~2厘米。种蝇每天8~15时产卵最多,应及时更换产卵盘。⑤越冬保种:可把经去劣选优的蝇蛹保存在适当温度、湿度和疏松粪土容器内,放在室内盖上稻草保温保湿。 

  苍蝇的养殖繁殖要点

  采用塑料大棚养苍蝇很容易满足苍蝇在繁殖过程中的这些特征要求,其优越性有以下几点: 

  1、饲养温度显著提高 苍蝇不用专设采暖设施,在春、夏、秋棚内温度很容易保持在27~30℃,用棚顶的草帘的卷起和遮盖,增温降温措施简便易行,几乎不增加饲养成本。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棚内温度也能平均达到20℃左右。 

  2、 湿度稳定易保持 在普通民房中养苍蝇,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需不断向地面洒水,而在塑料大棚中,因密闭性好,在没用水泥硬化的地面上,不需洒水,不用专门调节湿度。  

  3、光照充足 在塑料大棚中,掀开棚顶草帘,经塑料薄膜过滤的阳光映亮在整个大棚中,光照保持简便易行。 

三、罗非鱼养殖技术与饲料配方?

    罗非鱼养殖技术与饲料配方是罗非鱼养殖中非常关键的两个方面。下面我将针对罗非鱼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罗非鱼养殖技术:

1. 水质管理:罗非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水体需定期检测并保持适宜的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同时要保持水体清洁,防止水质污染。

2. 养殖池设计:合理设计养殖池的大小和结构,通常采用圆形或矩形养殖池。池塘的深度和面积应根据种群规模来确定,以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

3. 种苗选育:选择优质的罗非鱼种苗,可以提高养殖效益。种苗的选育应考虑生长速度、抗病性等因素。

4. 高效饲养管理:控制合理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来确定。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成分,以提供所需的营养。

5. 疾病防控:定期对鱼群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疾病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持水体清洁度,避免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滋生。

二、饲料配方:

1. 蛋白质含量: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一般来说,初期养殖可选用蛋白质含量在30%~35%左右的饲料,后期可逐渐降低至25%左右。

2. 脂肪含量:适量的脂肪有助于促进罗非鱼的生长,但过量脂肪会导致消化不良。建议初期饲料的脂肪含量控制在6%~8%,后期可逐渐增加至10%。

3. 碳水化合物:提供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能量,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影响鱼的生长。建议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控制在20%~25%左右。

4. 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罗非鱼的营养需求。特别是维生素C、钙、磷等对罗非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5. 饲料颗粒大小:根据罗非鱼的大小和口腔结构,选择适当的饲料颗粒大小,以便鱼类能够充分摄食。

总之,罗非鱼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的合理运用对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饲养,可以提高鱼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名词解释?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由贝惠玲创作,于2011年出版。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材系列之一。

本书依据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编写。

内容涵盖食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食品质量优化;质量管理七工具;5S管理;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质量管理体系;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卫生标准操作程序;食品生产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等实用控制技术。

每单元还配有相应的案例练习,以强化应用技能的培养。

全书把模拟完成企业“项目任务”贯穿整个编写过程,将内容置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易懂,职业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食品类各专业教材,还可作为食品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

五、石螺养殖技术与饲料配方?

石螺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贝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以下是一些关于石螺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的基本介绍:

1. 养殖环境:石螺适应性广,可以在清澈、流畅的河流和湖泊中生长,水质要求较高,最适宜的水温为18-28℃。

2. 养殖方法:石螺的养殖一般采用箱式或网式养殖,由于石螺生长速度较慢,一般需要养殖1年以上才能达到销售的标准。

3. 饲料配方:石螺的饲料主要是由藻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组成的,还可以添加一些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提高石螺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具体的饲料配方可以根据当地水域的情况和石螺生长的需要进行调整,通常建议使用优质的饲料,避免使用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等有害物质的饲料。

4. 疾病防治:石螺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要注意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避免对水质和石螺本身造成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石螺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需要根据当地水域的情况和石螺生长的需要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疾病防治和药物使用的规范,以确保石螺的生长和质量。

六、网络安全控制技术有哪些?

网络安全攻击形式一般入侵 网络攻击 扫描技术 拒绝服务攻击技术 缓冲区溢出 后门技术 Sniffer技术 病毒木马网络安全技术,从代理服务器、网络地址转换、包过滤到数据加密 防攻击,防病毒木马等等。安全 内容,分别有:安全基础;系统安全(Windows&Linux);黑客攻防、恶意代码;通讯安全;常见应用协议威胁;WEB&脚本攻击技术;防火墙技术(FireWall);入侵检测系统技术(IDS);加密&VPN技术;产品安全;安全管理。可以去了解一下。

七、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什么?

按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①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②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

③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④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⑤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⑥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针对性是指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辨识评价出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策。由于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影响性,对策不仅是针对某项危险、危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应以系统全面地达到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指标为目的,采取优化组合的综合措施。

(2)提出的对策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实施的。

(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项目的经济、技术水平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八、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安全检查方法可以说是第一个安全评价方法,它有时也称为工艺安全审查或“设计审查”及“损失预防审查”。它可以用于建设项目的任何阶段。对现有装置(在役装置)进行评价时,传统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巡视检查、正规日常检查或安全检查。(例如,如果工艺尚处于设计阶段,设计项目小组可以对一套图纸进行审查。)

安全检查方法的目的是辨识可能导致事故、引起伤害、重要财产损失或对公共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装置条件或操作规程。一般安全检查人员主要包括与装置有关的人员,即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工程师、管理人员、安全员等等,具体视工厂的组织情况而定。

安全检查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操作度,而不是干扰正常操作或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罚。完成了安全检查后,评价人员对亟待改进的地方应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九、信息安全与技术专业?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科学的热点课题。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起点还较低,国内只有极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奇缺。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我们应充分认识信息安全在网络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和其具有的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适应时代,抓住机遇!

十、信息与安全技术专业?

信息与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与技术,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信息、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着重学习通信、编码、信息网络与系统、信息与安全保密、信息对抗等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技术,学习在信息、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信息安全与保密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典型设备、部件的分析、设计、研究、开发的方法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