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脐橙总产量
全国脐橙总产量的趋势与影响因素
脐橙是一种富含维生素C和钙的水果,因其香甜多汁而备受人们喜爱。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果产业之一,全国脐橙总产量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全国脐橙总产量的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一、全国脐橙总产量的趋势
近年来,全国脐橙总产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我国脐橙总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5%左右。这一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全国脐橙种植面积的扩大是促进产量增长的关键。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户投入到脐橙种植业中。尤其是在某些适宜脐橙生长的地区,农民抓住机遇,纷纷扩大种植面积,为全国脐橙总产量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科技进步对脐橙总产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民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脐橙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科技创新也促进了新品种的培育,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带动了全国脐橙总产量的增长。
最后,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政策也为脐橙产量的增加提供了保障。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技术培训等,鼓励农民参与脐橙种植。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脐橙产量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影响全国脐橙总产量的因素
除了上述的种种因素,还有一些因素对全国脐橙总产量的增长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气候是影响脐橙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脐橙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干旱或过度湿润的气候都会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某一年气候异常,如出现严重的干旱或台风等自然灾害,就可能导致全国脐橙总产量的下降。
市场需求是另一个影响因素。脐橙属于水果类别中的高端产品,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如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农民就会更有动力扩大种植规模,进而增加全国脐橙总产量。但如果市场需求不稳定或下滑,农民就可能减少种植面积,导致产量下降。
此外,劳动力资源的充足与否也对脐橙产量有一定影响。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如果劳动力不足,就会影响到脐橙的种植和管理,进而影响产量。而劳动力的充足则能够保证脐橙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脐橙总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但要实现持续增长,还需解决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意识。
其次,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及时掌握市场变化,为农民提供正确的种植指导,避免因市场需求不稳定而导致的浪费。
最后,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气候灾害,为农民提供应对措施,降低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产量减少。
综上所述,全国脐橙总产量在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为了保持持续增长,需要加强技术支持、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市场调研,提高市场敏感度,并加强气象预警,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相信在政府、农民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国脐橙总产量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
二、全国大麦总产量?
中国大麦主要种植在西部地区,2019年西部大麦种植面积为183.8千公顷,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74.05%;西部大麦产量为60.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6.89%。
三、历年全国粮食总产量?
中国近十年来粮食产量变化一览:
2010年:5.59亿吨
2011年:5.88亿吨
2012年:6.12亿吨
2013年:6.3亿吨
2014年:6.4亿吨
2015年:6.61亿吨
2016年:6.6亿吨
2017年:6.62亿吨
2018年:6.58亿吨
2019年:6.64亿吨
2020年:6.7亿吨:
四、全国粮食总产量排名?
第一名,黑龙江省,总产量7867.7万吨。
第二名,河南省,总产量6544.2万吨。
第三名,山东省,总产量5500.7万吨。
第四名,安徽省,总产量4087.6万吨。
第五名,吉林省,总产量4039.2万吨。
第六名,内蒙古自治区,总产量3840.3万吨。
第七名,河北省,总产量3825.1万吨。
第八名,江苏省,总产量3746.1万吨。
第九名,四川省,总产量3582.1万吨。
第十名,湖南省,总产量3074.4万吨。
五、1971全国粮食总产量?
197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28631万吨。
根据统数据显示:1972年粮产量(万吨) :28631。增率: 0.63%。
人口(亿):9.3717 增率:1.38%
人均粮305.公斤。从收获季节上看,包括夏粮、早稻和秋粮;从主要品种上看,包括谷物、薯类、豆类,其中谷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谷子、高粱和其他谷物。
六、2006年棉花全国总产量?
2006年度全国棉花产量670万吨,较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的632万吨增长38万吨,较05年增加100万吨,增幅17.5%。
2006年棉花收购进度加快,收购价格有所回升。全国累计收购皮棉442万吨,同比增长13%,占预计棉花总产的66%,其中新疆全区共收购新棉148万吨,占预计产量的64%。
国内标准级籽棉平均收购价格在2.6元/斤左右,部分地区超过2.7元/斤,较上月上涨0.1元左右,本月棉籽价格也上涨了0.1元/斤左右。尽管收购价格上涨,但冀鲁豫等地棉农盼涨惜售心理仍然较重。旺季集中交售转为全年均衡交售,已在近几年形成规律。
七、全国小麦总产量排行?
2018年中国小麦粉产量为8874.96万吨。从全国各省市产量来看,2018年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小麦粉。2018年小麦粉产量排名前十的地区是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北省、江苏省、陕西省、湖北省、广东省、新疆、福建省。其中,2018年河南省小麦粉产量位居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30.34%。2018年河南省小麦粉产量为2692.5万吨。2018年山东省小麦粉产量为1205.14万吨,位居第二名。2018年安徽省小麦粉产量为1052.89万吨,位居第三名。
八、197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
到1977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566000亿斤。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粮食产量较上年猛增16.7%。1950—1958年,粮食产量连续9年出现增长,由1949年的1.13亿吨增加到1958年的1.98亿吨。
1959—1961年,粮食连续3年大幅度减产,1961年产量减为1.37亿吨。
1962年开始,粮食生产开始恢复。1966年的粮食产量为2.14亿吨,首次超过1958年的产出水平。
此后,粮食生产稳步提高,1977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2.83亿吨(1976年产量为2.85亿吨,是改革前的最高产出水平。
九、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
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王明华介绍,2021年,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支持复垦撂荒地,开发冬闲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长1.2%。
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粮食增产。其中,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合计增产达188亿斤,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70.3%。新疆、安徽、湖南、四川、山东均增产10亿斤以上。
王明华表示,2021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2021年全国苹果总产量?
2021产季供应总量充足,总产量超过4500万吨,比上一年小幅增长。由于全年气候异常,优果率、好果率明显偏低。
其中,陕西省受天气干旱影响,果个偏小,质量欠佳,后期洛川、富县优生区遭遇冰雹影响,受灾较为严重,优质果率下降幅度较大,但对全省的总产量影响较小,新增果园面积陆续进入丰产期,预计全省增长10%;
山东省从前期的坐果量和套袋数来看烟台总产量预计小幅增长,威海、沂蒙地区受气候影响产量有所下降,预计全省总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受降雨影响较多,果锈多,苹果优果率有所下降;山西省虽然局部产区受冰雹影响,但是对全省总产量影响有限,全省小幅增产;
河南产区未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甘肃平凉、天水、庆阳产区未受到大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预计将小幅增长;河北省由于种植面积减少,燕山产区小年,预计苹果产量下降8%左右;四川、云南等新产区发展速度较快,稳步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