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池塘高产养鱼技术从这六方面做起?

64 2024-03-09 17:24 admin

一、池塘高产养鱼技术从这六方面做起?

池塘高产养鱼技术一,保持鱼塘水质达标,二,优质家鱼良种,三,鱼塘优良管理,四饲料配方合理。

五,水池优质供氧,六,适当的密度。

二、水花鱼的养殖方法?

你好,水花鱼养殖方法如下:

1.选址:水花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所以选址时应选择水质清澈、水流平稳、水温适宜的河流、湖泊或水库。

2.水质处理:在选址后应对水质进行处理,可使用生物菌剂、活性炭、草药等进行水质净化。

3.水池准备:选用深度适宜、面积较大的水池,使水花鱼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水池底部应铺设一定厚度的沙子、碎石或塑料网等,以利于水花鱼的生长和繁殖。

4.投放种苗:水花鱼的养殖以投放种苗为主。在水温适宜的时候,将鱼苗放入水池中,每亩水面放养量一般为6000~8000尾。

5.饲料投喂:水花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虾、蚯蚓等为食。在养殖过程中应按照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饲料投喂,以保证水花鱼的生长和健康。

6.管理维护: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清理水池,更换水质,防止疫病传播,同时注意保持水温适宜,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证水质合格。

7.收获销售:水花鱼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3~4个月左右才能达到成熟期。在成熟期后,可以进行收获和销售。

三、鱼塘管理手册?

垂钓鱼塘管理要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垂钓的人越来越多,这为休闲渔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少养鱼户纷纷改建专供垂钓的养鱼池,集垂钓、售鱼、餐饮为一体,养殖效益大增。但怎样才能最经济有效地管理好垂钓鱼塘呢?

一、清淤晾塘

垂钓塘多以养殖鲤鱼和鲫鱼为主,它们属于底栖鱼类,喜欢贴泥游动,容易弄浑池水而不易上钩,影响垂钓者兴趣。因此,改作垂钓塘时,必须彻底清除池塘淤泥,适当加深水层。这既有利于鱼类生长,又不致造成池水浑浊。

二、择时放鱼

如果垂钓塘的基础鱼主要靠自己饲养长大,则应在冬末春初投放大规格鱼种,这时由于鱼鳞片紧、病菌活动力弱,鱼的成活率较高,经过2个月~3个月强化饲养即可开塘垂钓。切忌在夏秋高温季节长途运鱼投放,否则由于较高的死亡率会导致得不偿失。垂钓塘的鱼也可直接从附近鱼塘收购囤养或补充。

三、品种齐全

垂钓塘要适合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垂钓者,就必须做到品种多样化。一般垂钓塘要放养水体上、中、下层栖息的多种鱼类,包括鲢、鳙、青、草、鲤、鲫鱼等。鲢鱼、鳙鱼虽不容易“上钩”,但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可放养一些黄颡鱼、鲶鱼、乌鳢等肉食性鱼类和较大规格的常规品种,这既能消灭水体中争食、争氧的野杂鱼,还能增加垂钓者的兴趣。

四、密度适中

垂钓塘对投放的成鱼要求规格较大、密度适中,鱼儿过小,垂钓者所钓之鱼没有商业价值,密度过小难以激发垂钓者兴趣。一般鲫鱼尾重0.1公斤~0.5公斤,鳙鱼尾重0.4公斤以上,鲤鱼尾重0.5公斤以上,草鱼尾重2公斤以上为宜。投放密度绝不是越大越好,过大不但管理难度加大,鱼的死亡率增高,而且由于太容易上钩,同样会使垂钓者失去期待的那种特有情趣。一般有增氧、注水条件的水体每立方米放鱼量不能越过1.5公斤,无增氧条件的水体每立方米放鱼量不能超过1公斤,一般控制在每亩载鱼量500公斤以内,鱼被钓走后再及时补充。

五、合理控食

日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5%以内,每天只投喂一次,时间选择在下午4时至5时,使鱼保持八成饱,经过一夜的消化,次日鱼处于半饥饿状态,非常有利于垂钓“上钩”。另外,清明前后鲤、鲫、鳙等鱼要繁殖,此时严格控制投饲量,尽量做到少投饲、少冲水,避免鱼类产卵而影响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