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天鳅泥鳅养殖技术?

264 2024-08-25 04:43 到农村去网

一、天鳅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池塘养殖):

1、鳅种放养

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2、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3、疾病预防

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泥鳅气泡病时,做好对池中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保证饲料供应充足,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

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溶水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

4、水质管理

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

5、饲料投喂

要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粒径2.3毫米以内,水温15℃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水温20~28℃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4%。每天投喂3次,投喂饲料时遵循“四定”投喂原则。

二、钢鳅养殖技术?

1、泥鳅苗放养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现在体质健壮、无病无壮且有活力的幼苗,每个池塘中的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便于以后管理。在幼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一般密度为每平米放养幼苗2-3斤左右。随着放养量的增加,体重增重,池塘水可以加深到50-70厘米。

  2、使用方法

  在泥鳅幼苗放养后半月后,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夏季泥鳅生长到5厘米长势,改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不宜过多,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是要将饵料投放到食台附近。

  3、水质调节

  泥鳅的养殖水质以黄绿色危害,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4、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或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可以将稻草覆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可以在池塘总种植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和晚春再把薄膜改善,晚上用稻草覆盖

三、刺鳅养殖技术?

1、水质水温的控制

刺鳅和其他生活在水底的鱼类是差不多的,它们在水质和水温上是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若是在进行养殖的时候,对于水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水的干净,因为刺鳅常在水底进行活动,因此水质要好,要保证水中的含氧量充足,这样才会有利于刺鳅的生长,另外就是水温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保持在24度这样,因为在这样的水温情况下是鱼类生长最快速的时候。

2、饵料的选择

因为刺鳅是常年的生活在水的底部,有经常的出没在水草当中,因此它们的捕猎对象也只有是浅水区的小鱼小虾了,还有就是在水底的杂质以及腐烂的食物。再有就是刺鳅也会时不时的游到水面的上层来捕猎水面上的浮游小生物以及昆虫之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一下自己的口味。还有就是刺鳅比较喜欢往水底的泥土当中钻,因此像泥土中的螺蛳、贝类等都是它的捕食对象,以上的这些食物的话都是可以当做刺鳅的饵料的。

3、生活环境的配置

对于刺鳅来说它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是没有太大的要求的,但是要记住的是刺鳅是淡水生物,喜欢在浅水区域的水草当中进行活动,因此在养殖的时候要注意到,养殖的水不需要太深,够刺鳅活动就可以了,还有就是要适当的加入一些杂草在里面来作为刺鳅活动的场所。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水底要适当的加入一些软质的泥土和石子来供刺鳅玩耍,因为刺鳅喜欢往泥土当中钻。

四、江鳅养殖技术?

1基础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农药等污染。进排水方便,要求进排水系统分开。底呈中性或弱酸性。养殖场周围环境安静,供电设施正常。水电等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

2 池塘要求:苗种池面积50—100平米;池深度以40~50厘米为宜;池壁夯实确保不渗漏。有条件的可用聚乙烯塑料膜覆盖池壁保水防逃;池底保持10cm左右的淤泥。进排水口用塑料网拦住(也可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敌害生物随水进入养殖池以及苗种在换水时随水流逃逸。排水口采用活动接口装置可以随意调节控制水的深度。整个养殖场四周用石棉瓦片或铁丝网围网作围墙,防蛇鼠等大型敌害生物进入养殖区。

五、鳅鱼养殖技术?

方法一

步骤/方式一

池塘条件

目前人工养殖泥鳅多用水泥池进行养殖,池塘条件要求:面积以2-3亩为好,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等。而且在池塘选址上要考虑排灌、交通、阳光、水质等环境因素。

步骤/方式二

清塘消毒池四周离岸边1厘米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对于水质培育也有好处。苗种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亩)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当池水呈绿色时,即可放入苗种。

步骤/方式三

鳅苗投放一般情况下,鳅苗的放养密度以800-10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步骤/方式四

饲料喂养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要适量投喂一些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已经能够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就可以了。

六、为什么养殖泥鳅都不养殖刺鳅

在中国,泥鳅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养殖鱼类。它们具有高产且易于饲养的特点,因此被许多养殖户选择。然而,有一种鱼类却鲜少被人养殖,那就是刺鳅。为什么养殖泥鳅的同时人们不养殖刺鳅?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泥鳅与刺鳅的区别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泥鳅和刺鳅的区别。泥鳅是淡水鱼类,它们的身体呈长而细的形状,体色一般较浅,有灰、褐等不同的颜色。而刺鳅则是河流和湖泊中的一种淡水鱼类,它们的身体较短而厚,体色一般较暗,通常是黑色或深褐色。

2. 饮食习惯的差异

泥鳅和刺鳅在饮食习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泥鳅主要以浮游生物、水蚯蚓等为食,喜欢吃一些非常细小的食物。它们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适合作为人们的餐桌美味。

而刺鳅则是以底栖生物为主要食源,如小鱼、虾蟹等。刺鳅的口腔内有许多锐利的牙齿,并且具有很强的攻击性,适合捕食这些底层生物。由于刺鳅捕食的食物普遍体型较大,因此养殖它们的成本相对较高。

3. 养殖技术的不同

泥鳅和刺鳅的养殖技术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泥鳅一般适应性较强,它们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忍受较差的水质条件。因此养殖泥鳅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容易实现规模化养殖。

而刺鳅的养殖则相对复杂一些。刺鳅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中的氧气充足,并且水温要适宜。此外,刺鳅对栖息环境的要求也较高,需要提供足够的底层栖息地以满足它们的需求。由于这些要求的存在,刺鳅的养殖技术相对较为繁琐。

4. 市场需求的差异

泥鳅作为一种美味的食材,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无论是在家庭聚餐还是在餐馆,泥鳅多有身影。因此,泥鳅的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价格较为合理。

与之相比,刺鳅鲜少被人们消费。刺鳅的肉质相对较为粗糙,口感不如泥鳅那般细腻。而且,由于刺鳅的捕食性质,其繁殖速度较慢,养殖成本较高,因此刺鳅的价格也相对较高。

5. 人们对刺鳅的误解

刺鳅作为一种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鱼类,却鲜少被人们养殖。这部分原因也来自人们对刺鳅的误解。

首先,刺鳅因为名字中有“刺”字,让人们误以为它们是一种刺人的鱼类。实际上,刺鳅并不具有攻击性,与其他鱼类一样,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其次,人们对刺鳅的了解相对较少。由于刺鳅的养殖技术相对复杂,养殖户对其了解较少,对其食材价值也不够重视。这也造成了人们对刺鳅的冷落。

6. 养殖刺鳅的潜在机会

尽管刺鳅的养殖技术复杂且市场需求较低,但也存在一些养殖刺鳅的潜在机会。

首先,刺鳅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刺鳅体内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益处。因此,若能挖掘出刺鳅的药用价值,将会为刺鳅养殖带来新的出路。

其次,刺鳅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上也有一定作用。刺鳅是一种底栖生物,在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养殖刺鳅,人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栖生物数量,并维持水域生态的平衡。

7. 刺鳅的重要性与保护

刺鳅作为一种重要的鱼类资源,其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刺鳅的数量逐渐减少,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因此,保护刺鳅资源势在必行。

鉴于刺鳅的繁殖速度较慢,我们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和保护自然产卵地的方式来增加刺鳅的数量。此外,加强刺鳅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保护刺鳅资源的重要举措。

结语

综上所述,养殖泥鳅的同时为什么鲜有人养殖刺鳅?主要是因为泥鳅相对易于饲养且市场需求较高,而刺鳅养殖技术复杂且市场需求较低。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刺鳅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加强其保护。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刺鳅资源,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

七、泥鳅养殖技术?

养殖方法:

1、鳅池建设。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1~1.5m。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

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2、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池;5~7天后,蓄水10~20cm,施用10~15kg/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3、饲料投喂。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

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

4、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扩展资料:

八、泥鳅的鳅是哪个鳅

泥鳅的鳅是哪个鳅?这是一个有趣且令人好奇的问题。对于经常在家养各种小动物的人来说,养泥鳅是一种很常见的选择。泥鳅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鱼类,被广泛饲养于家庭水族箱中。虽然它们长相奇特,但却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和价值。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泥鳅的鳅是哪个鳅”的意思。对于不了解泥鳅的人来说,这句话似乎有些晦涩难懂。实际上,泥鳅的“鳅”就是指它本身。泥鳅是一种淡水鱼类,也是鳅鱼科的一种。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恰好玩味地让人觉得泥鳅有某种自己的“鳅”,但实际上并没有。 泥鳅在养殖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好处。首先,泥鳅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掉许多废弃物和杂质,从而保持水质清洁。这使得它们成为水族箱的绝佳清洁工。因为泥鳅性格温和,不会伤害其他类型的鱼类,所以可以与其他小型鱼类一起养殖。同时,泥鳅还能吃掉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控制水体中的寄生虫和蚊蝇,起到一定的环境净化作用。 泥鳅的觅食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它们的触须灵敏异常,可以在混浊的水中寻找食物。在觅食的时候,泥鳅会将触须伸向水下泥沙中,用触须来感知周围环境并觅食。这种觅食方式让人联想到其名字中的“泥”,因为它们确实非常善于在泥沙中寻找食物。 泥鳅的养殖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设备和条件。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在水族箱中创造一个适合泥鳅生活的环境。为了模拟泥鳅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我们需要为它们提供适当的底栖基质,如黏土、沙子、小石子等。这样可以模仿自然水体中的泥沙底层,让泥鳅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在养殖泥鳅时,也需要注意水质和饵料的管理。水质的清洁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定期清理并保持水体清澈透明。此外,对于泥鳅的饵料,我们可以选择小颗粒饵料,如专门为泥鳅设计的颗粒饵料。同时,也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饵料,如虾皮、虾仁等,以补充泥鳅的营养需求。 对于许多人来说,养殖泥鳅不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泥鳅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泥鳅肉质细嫩,富含多种有益于健康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泥鳅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用于治疗一些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同时,泥鳅也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泥鳅的触须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泥鳅的触须可以更好地了解触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泥鳅在触觉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可能会为人们带来更多关于人类触觉系统的启示和革新。 总结起来,泥鳅作为淡水鱼类中的一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在养殖泥鳅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水质管理、合理的饵料供给以及模拟适应其生活习性的环境,为它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泥鳅还有着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经济和健康的来源。最后,泥鳅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有其独特的贡献,通过研究泥鳅的触须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关于触觉系统的启示。

九、中华沙鳅养殖技术?

1.大鳞副泥鳅,中华沙鳅,大斑花鳅,中华花鳅,真泥鳅,长薄鳅,北方须鳅,花斑副沙鳅几个品种.

2.与养殖密度养殖方法气候条件等有很大关系,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气温低于15度就钻到泥层下休眠,避免自身营养物质消耗,所以一般5-6月份放苗,10-11月份左右收获最划算.

3.南方5-6月份放苗最好,此时气温逐渐上升泥鳅食欲最好,增重很快.

十、石钢鳅养殖技术?

1、石钢鳅苗放养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现在体质健壮、无病无壮且有活力的幼苗,每个池塘中的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便于以后管理。在幼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一般密度为每平米放养幼苗2-3斤左右。随着放养量的增加,体重增重,池塘水可以加深到50-70厘米。

  2、使用方法

  在泥鳅幼苗放养后半月后,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夏季泥鳅生长到5厘米长势,改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不宜过多,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是要将饵料投放到食台附近。

  3、水质调节

  泥鳅的养殖水质以黄绿色危害,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4、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或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可以将稻草覆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可以在池塘总种植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和晚春再把薄膜改善,晚上用稻草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