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蝌蚪养殖技术?

70 2024-08-27 05:05 到农村去网

一、蝌蚪养殖技术?

蝌蚪养殖时要选水源足,清凉,安静的地方建池塘,内壁要涂上防渗的涂料,提高光滑度,避免伤害到蝌蚪。

放苗前注意要先消毒杀菌,投喂饲料时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孵化1-10天的可喂它煮熟的蛋黄,一小时后要换水一次。10-20天的喂植物性饵料,50-70天的少量多餐投喂饵料。还要注意管理好水质。

二、蝌蚪驯化养殖新技术?

蝌蚪养殖时要选水源足,清凉,安静的地方建池塘,内壁要涂上防渗的涂料,提高光滑度,避免伤害到蝌蚪。放苗前注意要先消毒杀菌,投喂饲料时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孵化1-10天的可喂它煮熟的蛋黄。

三、蟾蜍蝌蚪时期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包括:

1. 水质控制:蝌蚪蚪生活在清澈的水中,水质必须保持清洁,pH值在7.0-7.5之间,含氧量高,氨氮、硝酸盐和硬度等指标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2. 饲料管理:蝌蚪蚪的饲料包括蝌蚪蚪池内的底栖动物、水生植物和人工合成饲料等,需要定期更换和清理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

3. 温度控制:蝌蚪蚪的生长温度在18-25摄氏度之间,需要保持适宜的水温,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

4. 灯光照明:蝌蚪蚪需要适当的灯光照明,促进蝌蚪蚪的消化系统和生长发育。

5. 捞出换水:蝌蚪蚪需要定期捞出换水,保持蝌蚪蚪池内的水质和水温恒定,避免水质污染和水温过高。

6. 疾病防治:蝌蚪蚪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疾病,包括水质污染、饲料污染、水温过高和过低等,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以上是蝌蚪蚪时期养殖技术的一些要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操作,以提高蝌蚪蚪的养殖效益。

四、牛蛙蝌蚪大棚养殖技术?

1、培育池条件

(1)培育池一般可以选择小型的水泥池,池水的深度以0.6-1米为宜,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2)池壁的斜度要略微大些,以便让蝌蚪在池壁休息,变态后的幼蛙也便于登陆。

(3)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其体长一般只有5-6.3毫米左右,而且游泳能力较差,此时它们主要依靠吸盘吸附在附着物上面休息,因此要向培育池内投放水葫芦、水草等植物,或者是投放树根,要求覆盖率达到1/3。

(4)培育池的四周要用竹箔围好,防止蝌蚪受到敌害。池中水面往下10厘米处设置饵料台。

2、放养密度

(1)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可以适当密养,以便管理,通常每平方米可放养2000-3000只蝌蚪。

(2)10天后,随着个体的长大和摄食能力的增强,应逐步降低密度,此时每平方米通常可放养500-1000只蝌蚪。

(3)30天后至变态前,每平方米可放养100-300只蝌蚪。

(4)放养时,用3%食盐水对蝌蚪浸洗5分钟,以进行消毒杀菌。

3、投饵数量

(1)蝌蚪孵化后的前6天主要靠体内的卵黄囊提供营养,6天后随着卵黄囊的消失蝌蚪开始摄食浮游生物及人工饵料,因此在培育蝌蚪前要先施肥,以增加池水中的浮游生物的数量,为其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从而提高蝌蚪的成活率。

(2)人工饵料可以选择使用动物内脏、田螺、鱼肉、水蚤、米糠、豆饼,投喂量根据蝌蚪的日龄来决定。7-30日龄的蝌蚪,每1000只投喂40-70克饵料/天,其中动物性饵料占70%;30天后至变态前,每1000只投喂60-80克饵料/天,其中动物性饵料占57%。

(3)若投喂粉状饲料,则要先将其煮熟并搓成团才能使用,鱼肉、鱼肠要切碎才能投喂,田螺要压碎后才能投喂。每天的投饵时间为下午4-5点。

二、牛蛙蝌蚪的养殖注意事项

1、培育过程中,每隔3-5天换1次水,每次的换水量为10-15厘米,而且换水时要保证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同时每天也要定时清洗食台。

2、一般情况下,蝌蚪经过80-110天的培育后就会变为幼蛙,但在变态前这一阶段的死亡率较高,所以需加强管理,停止喂食,保持养殖环境的安静,以增加变态期的蝌蚪的成活率。

3、牛蛙蝌蚪会被肉食性鱼类、蜻蜒幼虫、水蛇、虎斑蛙蝌蚪、龙虱幼虫等生物所吞食,一旦发现这些生物后要及时清除。

五、牛蛙蝌蚪苗养殖技术?

1、在培育过程中,一般每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0-15cm,注意:换水时的水温差不能越过3℃。

2、每天需要定时清洗食台,加强管理并保证周边环境的安静。

3、定时巡查培育池,如果发现了肉食性鱼类、蜻蜒幼虫、水蛇、虎斑蛙蝌蚪、龙虱幼虫等生物,需要及时清除,避免牛蛙蝌蚪被吞食。

六、水产养殖防蝌蚪害虫技术

水产养殖防蝌蚪害虫技术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还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蝌蚪害虫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因此,有效的防治蝌蚪害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蝌蚪害虫的危害:

蝌蚪害虫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以蛙卵和蝌蚪为食,对养殖池塘中的鱼类和虾类产生严重的损害。蝌蚪害虫的数量庞大,食量大,能够迅速吞食养殖池塘中的鱼卵、虾卵和鱼苗,导致养殖效益严重下降。而且,蝌蚪害虫还常常传播疾病,使得水产养殖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1. 环境调控:

水产养殖防治蝌蚪害虫的首要措施是通过环境调控来减少蝌蚪害虫的滋生。首先,要对水质进行科学调控,保持养殖池塘的水质清洁,降低蝌蚪滋生的适宜环境。其次,可以适量增加浮游生物的数量,浮游生物是蝌蚪害虫的天然天敌,通过增加浮游生物的数量可以有效降低蝌蚪害虫的数量。

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段减少蝌蚪害虫的数量。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设置隔离网来阻止蝌蚪的进入。养殖池塘设置隔离网可以有效地隔离蝌蚪,防止其与鱼类产生接触,从而减少蝌蚪对鱼类的损害。此外,还可以利用物理手段,如鱼网、拖网等,对养殖池塘进行捕捞,以减少蝌蚪的数量。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者其他生物手段来控制蝌蚪害虫的数量。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引入鱼类作为天敌。例如,引入鲫鱼、草鱼等鱼类,它们能够吞食蝌蚪,起到控制蝌蚪害虫数量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虾类和螺类等生物,它们也是蝌蚪害虫的天敌。

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蝌蚪害虫的数量。化学防治方法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杀死大量的蝌蚪害虫。例如,可以使用杀虫剂对养殖池塘进行喷洒或投放药剂,以达到杀灭蝌蚪害虫的目的。但是,化学防治方法对环境和水产养殖的安全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药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5.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一些新的防蝌蚪害虫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例如,利用激光技术对养殖池塘中的蝌蚪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发育。另外,还可以利用生物和遗传技术研发抗虫种质资源,提高水产养殖物种的抗虫能力。

结语:

水产养殖防治蝌蚪害虫技术可以通过环境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技术创新等多种措施来实施。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通过科学的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蝌蚪害虫的数量,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七、牛蛙蝌蚪变4脚养殖技术?

一、养殖池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池水中投入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二、种蛙选择

  种蛙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青蛙,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

  三、产卵时间

  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但种蛙的抱对、交配、产卵的早晚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当水温15℃以上时雌雄蛙开始拒对,18-28℃是最适的产卵温度。

  四、采卵方法

  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放卵时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即正面朝上,反面向池底。如果方向搞错,对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孵化池,这样孵出来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如果在一池中放不同期的卵块,孵出来的大小蝌蚪生长速度不一,弱小的就会逐渐衰弱而死亡。

 五、孵化管理

  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之间。在换水、换盘时,如水温突然升降5℃以上或水温低于4℃,高于28℃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蛙死亡。因此,观察蛙卵孵化时动作要轻,不能随意搅动池水,以免蝌蚪幼体漂离卵膜,影响成活率。经过两天孵化,蛙卵略能摇动,3-4天即成蝌蚪形态,5天左右孵化小蝌蚪。

 六、蝌蚪饲养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七、幼蛙饲养

1.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3.筛选分级: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八、成蛙饲养

  1.动物饲料: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2.混合饲料: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3.堆养蚯蚓: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

  4.调整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八、养殖蝌蚪用途?

养殖蝌蚪的主要用途是进行蝌蚪及蛙类相关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因为蝌蚪及蛙类在生长过程中形态变化明显,具有代表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生态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实验中。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和个人以养殖蝌蚪为生产和商业目的,比如制作蝌蚪玩具、蝌蚪关爱用品等。除了常见的青蛙蝌蚪外,还有一些稀有或特殊的蝌蚪品种也被养殖研究,比如中华大蟾蜍、红腹蛤蟆等。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植被和动物,养殖蝌蚪也成为了一种生态文化的代表之一。

九、蝌蚪养殖方法?

主要是水温,宜热不宜冷,参见金鱼养法,很好养。

把蝌蚪养玻璃瓶,一般应该放在向阳面,但是不要让太阳晒。用水藻、碎菜叶、煮熟的蛋黄等喂养蝌蚪,每次喂得不要太多,每隔几天换一次水。不要太精心,但是也不要让水变臭了。

养蝌蚪的玻璃瓶内可以放一些水草,要及时清理蝌蚪尸体和残渣. 当蝌蚪四肢脚都长出来了,并且它们的尾巴掉的差不多,就可以换成小水桶,水中放一些能够露出水面的石头,以便它发育成幼蛙后及时上来适应两栖,否则小青蛙会被淹死。

十、蝌蚪养殖专业方法?

1、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

2、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通常5~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