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蛭养殖对水质有什么要求?水蛭养殖对水质有?

165 2024-08-30 06:22 到农村去网

一、水蛭养殖对水质有什么要求?水蛭养殖对水质有?

水蛭养殖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水质的透明度好、流量适中、氧气饱和度高、PH值中性等条件。

水体应该保持清洁,摆放的水草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换水浸洗一次,常规向水中添加高效微生物、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维持水质的稳定。同时,养蛭过程中水质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水质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水蛭的生长、存活和质量。正确保持水质,有助于提高水蛭养殖的生产效益。

二、水蛭养殖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水质的要求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pH值<7时为酸性水,pH值越小 ,酸性越强。  2pH值=7时为中性水。  3pH值>7时为碱性水,pH值越大,碱性越强。  4:水蛭喜欢中性水或弱酸性水,pH值在6.5—7.5之 间 为 宜。

三、水蛭大棚养殖技术?

1、地点选择: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让蚂蚱食用。

2、建造面积: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进出棚之用。棚高以1.5~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自然条件下养殖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

四、水蛭虫养殖技术?

1、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2、水质 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3、种蛭的选择 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4、孵化 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一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它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5、越冬 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6、天敌与疾病的防治 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五、最新养殖水蛭技术?

目前最新的养殖水蛭技术主要包括优化水质管理、完善饲料配方、进行健康管理等方面。

在水质管理方面,需关注水质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保持稳定的水质环境;在饲料配方方面,需要根据水蛭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在健康管理方面,需要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保障水蛭的健康生长。同时,还需要注意养殖场环境卫生和生态保护,以提高水蛭养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六、水蛭帆布养殖技术?

帆布水池进行高密度养殖水蛭,在放入帆布水池之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因为水蛭对水体的要求比其他水产品还要高一些。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

以螺类、蚯蚓、昆虫的幼虫等生物的血液, 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的血,人工投食之后要注意及时清除凝血残渣等物质,也要注意适当换水,以免造成帆布水池内水质的污染,由于人工养殖的密度较高,水质保持清洁的同时还要保证溶氧量供给充足。

七、黑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技术

1、选择透风向阳、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宽3m、池深1m、池对角没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底应放些树枝供其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坑造池。

2、种苗来源及放养。水蛭种可自行繁殖或购买,以宽体金钱蛭最好。放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每条约20g,因为这种水蛭产卵多、孵化率高,早春放养6月即可长成出售,每亩面积可养种10~15kg。水蛭是雌雄同体,每条都可以产卵繁殖。3~4月产卵,一般产卵莹1~4个,每个卵莹可繁殖60~80条幼蛭,夏季是其繁殖旺季,也是捕捉的最佳季节。

3、日常管理。水蛭的生命力旺盛,养殖主要是要抓好饲料和水蛭数量的调节。水蛭主要摄食螺类、蚯蚓、鱼、青蛙、禽畜等动物的血,人工喂养的饲料里应拌有各种动物的血、米、糠等。每亩水域一次性投放25kg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供其取食,每星期最好喂一次动物的血。水蛭对水源要求不严,在污水中也能生长,但高密度养殖,水质要保持清洁,要有一定的溶氧量,7~8月份的高温季节,要不定期换水。

4、越冬管理。入冬后的水蛭停止摄食,钻入土中冬眠,这时最好将水排干,用网捞出,选个大、生长健壮的苗种(每亩苗15kg)集中投入育池内越冬。

八、蚂蝗水蛭养殖技术?

1、选地建池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小规模养殖,可在房前屋后挖沟,沟深1米,沟宽3米,沟长依地势而定。大规模养殖,可利用池塘或水田开挖连沟,沟宽3米,埂宽0.4米,埂高0.8米。沟内水深0.6米左右,沟两头分别设进水口和排水,沟底铺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投放健壮、无伤、规格大的蚂蟥,投放密度为每立方米水域投放一万条蚂蟥。春、夏、秋季均可放养,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能产卵繁殖。一般每条蚂蟥可产卵茧6-10个,每个卵茧可繁殖80-100条幼蚂蟥。在养殖蚂蝗时,要根据蚂蝗的体型和数量确定饲养密度,密度不宜过大。

3、投喂饲料

蚂蟥以水草、水中微生物、有机质等为食,人工饲养主要以投喂牲畜血拌草粉和螺蛳为主,一般每亩水面投放25千克活螺蛳,任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采食饲料不足时,可喂些蚯蚓、昆虫等。7天喂1次动物血,可加快蚂蟥的生长速度。投喂方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放1块,供蚂蟥食用。蚂蟥嗅到血腥味后,很快聚拢,吸饱后自行散去。注意及时清除残渣,以免污染水体。

九、水蛭人工养殖技术?

一、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应根据饲养量而定。 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 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 池底可放些不规则 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中间应建高出水平面20 厘米的土平 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 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 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二、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钗蛭(俗称牛蚂蟥)为好。 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选种的标准是: 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 这样的水蛭产卵 量多,孵化率高。

三、繁殖 水蛭属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卵直 接在茧内发育。人工养殖的水蛭, 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 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水蛭一次产茧4个左右, 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幼蛭,每个茧内可出13~ 15 条。

四、饵料喂养 水蛭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 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 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 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 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捕食。动物血可每星期喂一次, 把 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水蛭 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吸食。

五、管理技术一是调节水质,保证一定的溶氧量。 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 水蛭冬 季蛰伏,捕捞时应选择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 集中 投入育种池内越冬。

十、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要求

在现代的农业领域,水产养殖是一项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通过合理的水产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养殖效率,保障水产物产量和质量。其中,水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水产养殖技术中的水质要求

水质是指水中所含有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总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要求是指达到一定的理想水质标准,以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水产生长的健康。

水产养殖技术中的水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溶解氧浓度:溶解氧是水体中最关键的组分之一,对水产养殖起着重要作用。适宜的溶解氧浓度可以保证水产物的呼吸和代谢正常进行,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 温度: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水温的适应能力不同。合适的水温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果。
  • pH值:水体的pH值是指水体中酸碱度的浓度。合适的pH值可以保持水体的稳定性,维持水产动物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 氨氮浓度:氨氮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有害物质之一。高浓度的氨氮会对水产养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保持合适的氨氮浓度。
  • 水体悬浮物含量:水体中过多的悬浮物,会影响水产动物的觅食和呼吸,对其生长发育不利。
  • 光照:水产养殖中,光照对养殖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合适的光照可以促进养殖物光合作用,增加养殖效果。

水产养殖技术中的调控措施

为了满足水产养殖技术中对水质的要求,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首先,养殖户需要定期监测水质,包括溶解氧浓度、温度、pH值、氨氮浓度等指标的监测。只有了解水质的情况,才能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其次,针对水质问题,养殖户可以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例如,对于溶解氧浓度低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水体的曝气设备或者提高水体的流通性来增加溶解氧浓度。对于pH值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入中性化剂或者通风排气来调节pH值。

此外,合理使用水质处理设备也是水产养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水质处理设备可以对水质进行过滤、杀菌等处理,提高水质标准,保证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良好状态。

水产养殖技术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水产养殖技术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以保证水产养殖的效果和效益。

首先,养殖户需要严格控制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增加养殖物之间的竞争,降低养殖效果。因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对于水产养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要做好饲料的合理配置。合理的饲料配置可以满足养殖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养殖效果。

同时,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清洗和消毒也是保持水产养殖水质良好的重要措施。清洗和消毒可以有效地去除养殖环境中的污染物,预防病害的发生。

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未来的水产养殖技术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水产养殖技术将更加注重水质的智能监测和调控。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质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自动调控,提高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水产养殖技术将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例如,通过使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利用水质处理设备对养殖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总之,水产养殖技术中的水质要求对于养殖效果和水产物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养殖户应该关注水质状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