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头鱼养殖技术?

231 2024-09-04 19:34 到农村去网

一、大头鱼养殖技术?

具体养殖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

(1)养殖鲢鳙的池塘面积要大,一般为4-8亩,水深一般在1.5-2米。

(2)放养鱼苗前,要施有机肥料,鲢鳙基肥要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放养鱼苗

(1)一般在5-6月份放养鱼苗,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一般采用混养的方法。

(2)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一样,可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

(3)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可混养少许白鲢、鲤鱼等。

3、饲养管理

(1)这一阶段的鲢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池水要保障一定的肥沃度,浮游生物也要达到一定的数量。

(2)池塘放养前要施基肥,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要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

(3)人工投饲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这样可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

4、日常管理

(1)饲养鲢鳙时,每天早晨要巡塘一次,主要是为了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还需要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中腐败杂物,清扫食台和进行食台、食物消毒。

(2)要做好拉网检查的工作,这样利于肥水,且发病检查鱼的生长鱼病等情况,确定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

5、并塘和越冬

(1)在秋末冬初,水温下降至10℃以下的时候,鱼不会再摄食,这时要把鱼捞出,集中蓄养在较深的鱼池中越冬。

(3)在并塘前一周要停止投饲,可以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拉网出塘,并塘时要小心细致,以免鱼体受伤和在越冬期间发生水霉病。

(3)蓄养池水深一般在2米以上,要选择向阳背风,少污泥的池塘。并塘后在结冰时要注意防止缺氧,提防鸟的危害。

二、大头鱼吃草养殖技术?

大头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1、一般可在水温为5-10℃的冬季或者初春时投放鱼苗,投放每尾0.15-0.5公斤的大头鱼为宜,1kg的大规格鱼种亦可,通常情况下,1亩池塘不可放养超过100尾的大规格鱼种。

2、在饲养大头鱼的时候,需要每天都观察水的颜色以及大头鱼的动态;还需要定期把池塘周围的水草杂物给清理干净,而食台也需要消毒;同时要做好防逃、防盗等防护工作,并铲除敌害、预防鱼病。

3、当到了秋冬时节时,池塘的水温会下降,这时应该把大头鱼捞出来并放到更深的鱼塘里养殖过冬。在捞出大头鱼的前1个星期,应停止喂食,而且还要在一个好天气拉网。

二、大头鱼吃什么饲料为主

1、大头鱼可以吃什么饲料

大头鱼可吃全价配合粉状饲料,一般大头鱼常用的饲料配方为:5%的鱼粉、28%的豆饼、20%的菜饼、25%的次粉、12%的米皮糠、6%的麸皮、2%的添加剂及矿物质盐、1%的大豆卵磷脂、1%的菜油。

2、大头鱼的生活习性

(1)性情:大头鱼生性温驯,不爱跳跃,行动较迟缓。

(2)生活区域:大头鱼平时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

(3)吃食:大头鱼主要吃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和原生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

三、大头鱼养殖高产技术?

大头鱼养一年可以长1斤以上。大头鱼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人工养殖大头鱼,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一龄鱼重量可达0.8-1公斤。养殖大头鱼可以投喂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麸皮、米糠、次粉等,体重增长速度快,日投饲量占存塘鱼总重量1%-5%,以半小时吃完为好,全年总投饲量不超过1000千克

四、大头鱼的养殖技术?

1、放养大头鱼前的准备工作:鱼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五、水库大头鱼养殖技术?

关于这个问题,水库大头鱼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控制:水库大头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不好容易导致鱼病发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控制,保持水质清洁、透明度高、PH值适宜。

2.饲料管理:水库大头鱼是杂食性鱼类,可食用各种动植物性饲料,但是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种类、用量和喂养时间等。

3.养殖环境:水库大头鱼对光照和水温的要求较高,养殖环境要保持适宜的光照和水温,以促进鱼的生长和繁殖。

4.疾病防治:水库大头鱼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如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5.养殖密度:适当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但是过高的密度会影响鱼的生长和健康。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控制养殖密度,保证鱼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六、缩骨大头鱼养殖技术?

缩骨大头鱼用特亚低温物理方法处理后培育出来,缩骨大头鱼又名缩骨鳙鱼,它的身长是普通花鲢的二分之一,头部较大,而鱼身收缩后又像菜刀的模样,故而得名缩骨大头鱼。

2、缩骨大头鱼的生活习性

(1)缩骨大头鱼喜欢在肥沃的水体中生活,行动比较迟缓,性情温驯,容易捕捞。

(2)缩骨大头鱼的抗病力强,主要吃浮游生物。而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也吃糠麸、浸碎的豆饼和脐饼等人工饲料。

(3)在大型水体中,缩骨大头鱼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七、大头鱼的养殖与技术?

1、养殖准备:养殖大头鱼的鱼池要在4-8亩左右,水深控制在1.5米至2米。

2、养殖时间:养殖大头鱼的时间以每年5-6月份为宜。

3、日常管理:及时清除水中的杂物和水草。

4、越冬养护:秋冬季节将大头鱼捞出,放进更深的鱼塘中过冬。

八、水产养殖技术大头鱼

水产养殖技术大头鱼:解密大头鱼的养殖秘诀

水产养殖业一直是农业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众多水产养殖品种中,大头鱼以其独特的特性和高经济价值成为了众多养殖户们的首选。今天,我们将揭秘大头鱼的养殖秘诀,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养殖这一美味可口的水产品的技术要点。

1. 了解大头鱼的基本特性

大头鱼,学名青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肉食性鱼类。它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肉质鲜美等特点,因此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大头鱼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2-3年内就能达到市场可供销售的大小。而且它具有耐贫氧、耐高温的特性,适应性极强,可以在不同水质和温度条件下生存。

2. 确定适宜的养殖环境

大头鱼的养殖环境对其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它喜欢生活在温度适宜、水质清澈、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因此,在养殖大头鱼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确保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池塘、过滤器,确保水质清澈透明。
  • 增氧设备齐全:安装好适量的增氧设备,保证水中的氧气含量充足。
  • 控制水温稳定:大头鱼适宜生活在20-30摄氏度的水温环境中,需要注意保持恒定的水温。
  • 适当调节水质:根据大头鱼的喜好,适当调节水质的pH值和硬度,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3. 合理的饲养管理

大头鱼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着其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饲养管理措施:

  • 饲料选择:大头鱼是肉食性鱼类,对优质饲料有很高的需求。养殖户可以选择含有足够蛋白质和脂肪的饲料,如鱼粉、鱼油等,以满足大头鱼的需要。
  • 定量饲喂:根据大头鱼的身体情况和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 饲料频次:一般情况下,每天喂养2-3次,每次饲喂的时间间隔保持一致,让大头鱼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
  • 注意观察:定期观察大头鱼的行为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饵料不良反应、疾病等问题。

4. 疾病防控

在大头鱼的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措施:

  •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池塘、过滤器,确保水质清澈透明。
  • 定期检查鱼群:观察鱼群的行为和外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 合理饲养并合理消毒:合理投喂饲料,不过度喂养,避免饲料残渣沉积造成水质污染;定期消毒养殖器具,减少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
  •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大头鱼出现疾病症状,及时分离患病鱼群,并根据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5. 注意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

养殖大头鱼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因此了解市场需求和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非常重要。在选择销售渠道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市场需求:了解大头鱼市场的需求量和价格走势,根据市场情况合理调整养殖规模。
  • 销售渠道:可以选择直接对接餐饮行业,或者通过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等销售大头鱼。
  • 产品包装:合理设计和选择产品包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养殖大头鱼需要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合理管理养殖环境、饲养和疾病防控等方面。只有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养殖户们才能够培育出高质量的大头鱼,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九、最新养殖水蛭技术?

目前最新的养殖水蛭技术主要包括优化水质管理、完善饲料配方、进行健康管理等方面。

在水质管理方面,需关注水质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保持稳定的水质环境;在饲料配方方面,需要根据水蛭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在健康管理方面,需要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保障水蛭的健康生长。同时,还需要注意养殖场环境卫生和生态保护,以提高水蛭养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十、最新胡蜂养殖技术?

一、主要饲养设备

1.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米,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3.蜂箱。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厘米,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二、饲料

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三、饲养管理

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中,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小时,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补充了营养,能使其安全越冬。

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并拴牢。由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巢室是由胡蜂将口器咀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修造而成。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

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柱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厘米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蜂巢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

四、病虫害防治

危害胡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昆虫、蜘蛛、鸟类及老鼠等,还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严重的是鳞翅目螟蛾科的黄尾巢螟,其成虫夜间在蜂巢上产卵,4—5天后孵化出幼虫。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对巢螟的预防,一是让胡蜂将巢建在离地面较远的位置,因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严重,距地面远的较轻。二是人工饲养蜂箱中的胡蜂,在巢螟产卵的2—3天内,每晚将蜂箱门关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内产卵。

幼虫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得腐臭病,感染后会很快发病死亡。可以将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喷雾器喷洒抗生素进行预防。此外,危害胡蜂的动物还有乌鸦、喜鹊、蚂蚁、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时,老鼠也会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这些都需要加强防范。

五、产品的粗加工

在幼虫期和化蛹期,将自然界或人工饲养的胡蜂蜂房采摘下来后,蒸一下,取出幼虫和蛹,再晒干,不要压碎,放置于干燥处,然后将其切碎生用,每千克用甘草1千克,取汁和蜂房拌匀,炒至微黄入药。蜂房形状大小不一,背面有附着在物体上的柄,正面有许多六角形空洞,质轻韧似纸,有臭气。以大个、整齐、灰白色、轻软有弹性、没有死蜂和卵的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