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田鼠养殖技术?
在广西养殖田鼠还比较少见的,由于其特性善于挖洞,所以无法进行放养,必须要集中笼养,因此要控制好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于炎热或寒冷,同时要提供一定的光照。每天定时定量喂养饲料,还要做好卫生工作,确保环境的清洁,减少它患病的可能。
二、田鼠的养殖技术?
养田鼠就最好是找一个当地的专家或者农科站的工作人员帮帮你,他们有经验,熟悉你们那里的气候等环境。
就算他们不会养殖也会给你一些相关的资料让你能找到眉目。
希望能帮到你^_^
三、广东田鼠养殖技术?
一、养殖间:铁笼养殖间,用防透铁网,制成长3米、宽2米、高2米的铁笼;
二、田鼠种主要从田野外捕捉,也可从养殖场购进,田鼠种入笼前要进行疫病检查;
三、田鼠的繁殖可采用群养自由配种,可在种鼠的饲料中适量拌入催情药品给种鼠注射孕马血清或绒毛膜激素,并增加光照,发现怀孕的母鼠要隔离饲养;
四、田鼠的饲养:田鼠饲料可以多样化,但主要以干燥、混合营养饲料为主,种田鼠容易肥胖,为了更易于交配繁殖,采用限食和停食的来控制种鼠肥胖;
五、疾病、疫病防治:饲养过程中重要防治的疾病为便秘、腹泻、皮上寄生虫以及皮上病菌,定期检查,对检查出的病情,应在食物中拌入相应的治疗药物注射药物,发现重要疫病要进行隔离饲养、重点治疗,要定期清洁消毒笼舍;
六、田鼠数量增多后应增加或增大饲养笼舍,对生长一年以上的田鼠,.不论大小胖瘦应全部出笼成商品肉鼠,有利于田鼠肉食品的安全。
四、田鼠养殖技术和方法?
养殖田鼠因地制宜,可大可小,可利用废弃的池塘、河面散养,可利用果园、树林圈养,也可利用庭院、阳台或平顶屋面进行笼养。
饲料来源广:它能吃大白菜、红萝卜、水花生、芦苇等一百多种草、菜和粮食,饲养成本低,饲养方法简单。田鼠的繁殖能力很强,饲养一对田鼠,一只雌鼠年产6~8窝,每窝10~20只,而幼鼠2~3个月就能生育。夏季是田鼠怀孕、产崽、分窝的高峰。
五、野生田鼠人工养殖技术?
养殖田鼠因地制宜,可大可小,可利用废弃的池塘、河面散养,可利用果园、树林圈养,也可利用庭院、阳台或平顶屋面进行笼养。
饲料来源广:它能吃大白菜、红萝卜、水花生、芦苇等一百多种草、菜和粮食,饲养成本低,饲养方法简单。
六、广西哪里田鼠最多?
南宁,因为南宁最多甘蔗,而已田鼠最喜欢就是躲在甘蔗里面,这个时节是广西各地种植甘蔗的蔗农收获的时节,甘蔗地里老鼠出来祸害甘蔗,准备过冬的田鼠最肥美,今天我们来抓田鼠,做个黄焖田鼠头,也顺便为民除害。 田鼠清理干净后切块备用。
七、田鼠能养殖吗?
养殖田鼠因地制宜,可大可小,可利用废弃的池塘、河面散养,可利用果园、树林圈养,也可利用庭院、阳台或平顶屋面进行笼养。
饲料来源广:它能吃大白菜、红萝卜、水花生、芦苇等一百多种草、菜和粮食,饲养成本低,饲养方法简单。
田鼠的繁殖能力很强,饲养一对田鼠,一只雌鼠年产6~8窝,每窝10~20只,而幼鼠2~3个月就能生育。夏季是田鼠怀孕、产崽、分窝的高峰。已知的品种有70多种,其范围遍布亚洲、欧洲、北非和北美。
八、田鼠养殖多久出栏?
如果是用来卖皮毛,仅需养殖3-4个月就可以出栏了,而这样的皮毛一张售价是在100-120元。
如果是养殖水耗子来提取麝香,那每年的4到9月是取香时期。
不过每次所取的量不多,一般仅有0.5克上下,而每隔半个月就可以再取一次,这样一年下来一对水耗子能提取麝香10-15克。
最近几年麝香的价格不断上涨,从5年前的100元一克涨到了290元一克,最低还能卖180元一克,如此一来一对水耗子光是卖麝香就能挣到至少2000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水耗子的粪便还有大用途,近些年被一些养殖户用来喂鱼。鱼吃了以后,不仅生长更快了,而且还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就连鱼肉也有香味。
九、广西田鼠能吃吗?
广西田鼠是仓鼠科、田鼠属的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广西田鼠的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在 100-140 毫米之间,尾巴也比较短,通常不超过体长的一半。它们的毛色为棕灰色或棕褐色,腹部和臀部的毛色较浅,头部和背部的毛色较深。
广西田鼠主要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等。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一般每年可以繁殖 2-3 胎,每胎可以产下 2-10 只幼仔。
虽然广西田鼠是一种野生动物,但它们并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没有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因此,在一些地区,广西田鼠可能会被人们作为野味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广西田鼠可能携带一些病原体,如鼠疫、狂犬病等,食用广西田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此外,广西田鼠的生存环境也可能受到污染,食用它们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不建议食用广西田鼠。
十、广西鲈鱼养殖技术?
广西鲈鱼,又叫花鲈、鲈板、七星鲈等,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的近海、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鲈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丰富,很多准妈妈或者产后妇女都会吃鲈鱼来补身。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作为经济鱼类之一的鲈鱼也开始了人工养殖。那么鲈鱼应该怎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鲈鱼的养殖技术。
1、养殖准备
养殖前首先要做好准备,选择面积为6-10亩大池塘,过大不易管理,过少水体不稳定,这个面积是最适宜的。水深要在2米以上,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干净无污染、交通方便。在放苗前要对于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先将池塘水排空,暴晒池底,在使用漂白粉或石灰粉进行消毒灭菌保持水深至20公分左右,浸浆泼酒,一周后即可放水1米生。
2、鱼苗暂养和放养
鲈鱼的养殖历史较短,养殖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并无大规模的鱼苗培育基地,鱼苗的主要来源于海捕,在春季时进行捕苗。在捕捞和运输的途中会有损失,降低成活率,所以在这个期间就要先进行暂养,暂养方式为网箱养殖较为方便,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暂养3000尾,可使鱼苗的大小而降低密度。暂养时前7-10天喂食卤虫幼体或海淡水技角类,之后喂食新鲜鱼糜,待鱼苗长至8-10公分时即可放池养殖。
3、投喂管理
鲈鱼主要是低殖杂鱼喂食,在人工养殖时,饵料也是低殖杂鱼为主,辅以人工配料。鲈鱼在养殖时,它的抢食速度快,食量大,所以每次投喂表现定时定量,要仔细观察,在投喂时观察鲈鱼是否吃饱,以免浪费饵料。投喂时要注意方法,先投喂少量的饵料,吸引鲈鱼前来抢食,这时再将饵料全部投喂,待它们下沉不在抢食时再停止投喂。投喂的次数要视气温和季节变化而异,在每年春夏季节时鲈鱼生长旺季,这时就要加大投喂次数,一般每日投喂4-5次;而在早春、晚秋季节,气温较低,不适宜鲈鱼生长,就需减少投喂次数。
4、其他管理
除了投喂之外,每天还要进行巡查几次,观察养殖池的问题,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主要包括水质、鲈鱼活动力、防逃以及病害防治工作。水质管理主要是观察水色、气味以及透明度,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处理;而鲈鱼活动了则是观察鲈鱼是否活跃,如果活动力不足,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就要找原因,再进行处理;防逃要注意池塘的周边,看是否有鲈鱼逃离现象;而病害的防治工作尤其重要,平时要加强管理,发现病害要及时对症下药。
以上就是鲈鱼的养殖技术,要选择面积适宜的鱼池,放苗前对池塘进行消毒,控制好饲养密度。投喂低殖杂鱼的同时要搭配人工辅料,观察鱼的吃食情况,春夏季要增加投喂次数。养殖过程中注意观察水质以及鲈鱼的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