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波养殖技术?

66 2024-09-08 13:34 到农村去网

一、青波养殖技术?

青波为我国四川、贵州等地的重要经济鱼类,它肉质肥美富含油脂,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青波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鱼类。

不过,青波的野性较强,雌雄鱼性成熟往往不一致,人工繁殖比较困难,所以,苗种常常难以满足供应。另外,青波对水质和溶解氧的要求明显要高于常规养殖鱼类。

在长江流域,青波的养殖周期一般为两年,第一年年为苗种培育阶段,最终养成体长10~15厘米的鱼种,越冬后的第二年进入商品鱼饲养阶段,约经10个月的饲养,青波体长可达30~45厘米,体重在500~750克,达到上市规格。

1.鱼苗培育

青波的鱼苗培育池多选用水泥池,要求排灌方便,面积20~100m²左右。刚开始时,要对鱼苗培育池进行清塘消毒;之后进水,水深控制在0.5-0.8米左右,以后逐步加深至1.2米,待水质恢复正常后,放养全长1~1.5厘米的鱼苗,每平方米水面放50~100尾。鱼苗入池后,投喂水蚤和虾片等粉状饲料,每天投饵3次以上。

2.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好,水深15~2.0米,要求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鱼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清塘。

放养体质健壮、体长4~5厘米的夏花鱼种,每亩水面约2000尾。培育青波鱼种可投喂配合饲料,要求饲料的粗蛋白的含量在35%以上。下塘初期,因运输惊吓等原因,鱼种不太适应环境,吃食量较小,投喂宜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

一周后,随着鱼种吃食转入正常,投喂次数要适当减少,逐步调整为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每天投喂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大多数鱼虾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比例投食),具体投喂量要看天气和水质情况而定。另外,还要适当投喂一些切碎的菜叶,以补充部分维生素,有利于鱼种生长。

▼▼青波鱼鱼苗,全长10公分,体长8公分

3.成鱼养殖管理

青波胆小怕惊,在养成阶段一定要保持养殖环境安静,水质管理采取宁瘦勿肥的原则,务必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话要经常换水,必要时开机增氧,水中溶解氧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青波的一个特点是生长很不一致、个体分化大,养殖个体往往大小差异明显。因此在部分鱼达500克以上时,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捕捞部分鱼上市,以降低后期养殖密度,有利于留塘鱼的生长。

▼▼根据青波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分批捕捞,也称为轮养,其特点就是捕大留小,循环上市

二、青螺养殖技术?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青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青螺摄食。投喂量视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田螺养殖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将田螺和鳅混养,不用再喂其它饲料,田螺和泥鳅都能正常生长。因为田螺能丰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蚬子、丝蚯蚓等,还产生幼螺,这些都是泥鳅的天然饲料,泥鳅所排泄的粪便又是田螺的好饲料,田螺除了吃泥鳅的粪便外,还捕食水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丝状藻、硅藻、裸藻、蓝藻、金藻等水生植物。田螺和泥鳅混养,每亩鱼塘放养田螺100~150公斤,放养泥鳅15000~20000尾,养殖8~10个月,可收获田螺3500~4000公斤,泥鳅2000~2500公斤。

三、国外青蟹养殖技术?

一、 海水养殖池条件:要求进排水方便,海水水质清新而不污染,PH值7.8-8.5之间,底质为沙质、泥沙质为宜,杜绝泥质。

二、 海水养殖池青塘纳水:将池水排干暴晒,在放苗前15天每亩用50-60千克生石灰清塘,杀死害鱼和有害微生物,改良养殖池底质。在放苗前4-5天用10ppm茶籽饼进一步清池,彻底清除杂鱼和鱼卵等,再用60目进水网过滤纳水60厘米水位,适当施肥,培育池水。然后放养海水养殖品种,如对虾类,白虾、鲻鱼、鲈鱼、弹涂鱼、虾蛄等,充分利用海水养殖池。

三、 青蟹苗中间培育:养殖户购入的青蟹苗必须放置在小池内或网箱进行中间培育,投喂的饵料以丰年虫、桡足类及鱼糜为主,日投饵量开始为青蟹幼苗体重100-200%,才后日投饵量占青蟹苗种体重百分比逐渐减少,但日投饵量逐渐增加。因此,投饵应隔夜不剩饵为原则,一天喂1-2次,经过15-30天培育,青蟹甲壳可长至4-5厘米,才达到笼养规格。

四、 架线吊养技术:用粗铁丝在海水养殖池平行架线,两端固定,每隔1.5-2米架一条,空档可撑船来管理青蟹。取直径35-50厘米的笼养框,笼养框要选用壁厚,上端开口塑料框为宜。牵引网的网口直径为15厘米,用细铁丝圈成,以便投饵。才后将伸展网圈口一固定在架线上,平均每米吊2个笼养框,架线至少高出池水位30厘米。根据池水条件,每亩可笼养500-1000个。每笼内放养一只甲壳宽4-5厘米左右青蟹种。

四、青蟹养殖技术大全?

青蟹的养殖技术

  一、蟹池建造

  1.场地选择养殖青蟹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海水比重在1.007~1.021之间,pH值7.8~8.5之间,水温在10℃~30℃以内,透明度20厘米~30厘米,化学耗氧量4毫克/升~17.6毫克/升,铜离子浓度不超过0.488毫克/升。

  2.池滩底质蟹池滩涂地的土质好坏,既关系到青蟹的潜伏栖息,又直接影响着建池堤坝的牢固度,所以应选择保水、不渗漏,保粘固性高,不易塌陷的均质土涂地为宜。

  3.池塘面积单养青蟹的池塘面积以3亩~5亩为佳,虾蟹类混养的池塘为10亩~20亩之间较合适。若对面积过大的养殖池塘,则要求采用竹篱或拦网分隔成若干小区,以便于个体大小不同的青蟹分档(级)养殖。

  4.池形与水深池子的形状,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长方形池之长宽比为5∶3~3∶2,水深1米~1.5米),池的朝向一般以东西长、南北短为佳(但不强求)。池底构造通常有平坦底,略斜底和锅形底三种。

  5.池滩与池沟池底部应开挖顺水沟(中央沟、环沟、十字沟),滩与沟之面积比例以3∶1左右为佳。沟的深度一般要在0.5米以上,沟上口面宽3米~6米,沟壁(边)坡比降1∶2~1∶2.5,主沟道(中央沟)要与控调闸相通,以利于进排水调节方便。滩中须留有一定的空地作"蟹岛",可供青蟹栖息与隐藏,减少其相互残杀伤害。

  6.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7.隐蔽物设置为防止和减少蟹与蟹之间的接触机会,使其安心蜕壳成长,应在池内布放一些障碍物和隐蔽物,如插上若干行梅花桩形的竹枝、树枝,枝竿扦插距为30厘米~50厘米之间,放置部分陶管,水泥涵管,竹筒,砖瓦片,人造洞穴等设施作隐蔽物。设置隐蔽物,可以增加青蟹隐藏和活动栖息的空间,达到分散、疏离青蟹群集,减少相遇的目的,又可使青蟹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自由选择适应的栖息场所。

  8.进排水设施养蟹池要构建进排水可调节的控制闸1座~2座,以方便池中水体交换和顺对流。为节省建设成本,

五、黑青蚯蚓养殖技术?

在土地里面加入学发酵过的鸡粪鸭饭就可以养殖啊。

六、青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青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

人工养蚯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

青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

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湿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

七、稻田青蟹养殖技术?

水稻田,一边种水稻。另外还可.,以养青蟹,水稻成熟了,青蟹也可以吃,田里的虫都被青蟹吃光,一举二得。

八、青蟹滩涂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养殖场地宜选择背风浪的岙、湾或有塘坝等依托的高潮区,自然进水每月应在10天以上。养殖埕面积以不超过20亩为宜。埕坝用涂泥建筑或石砌,坝宽0.5米以上,高0.6~1米,大潮水能漫过埕坝自由进出养殖埕,并且经常蓄水(包括埕内环沟)1.5米以上。坦坝周围拦网,网线为9股以上的聚乙烯线,网目1~2厘米,拦网设置高度应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潮位0.5~1米。拦网上端加设宽40厘米的倒网。以防止青蟹越网逃逸,倒网向埕内折,与拦网成45°~60°夹角。拦网下端埋入埕坝底部,为防老鼠等咬网,拦网基间可采用双层结构。支撑拦网的插竹应选择直径10厘米以上的毛竹,间距不大于2米,连同拦网下端由坝插入埕坝基底以下,插竹内外攀绳加固。根据养殖埕面积大小,设置进出水闸门,但闸门内外应相对应建拦网。埕内开挖深0.8米以上的环沟或中心沟,沟面积占养殖埕面积l0%以上。埕面设置缸瓦片等隐蔽物,供青蟹栖息。

   2.苗种放养

   幼蟹养成利用上年越冬苗或当年夏苗。种苗应体躯完整无损,游泳足、螯足不能缺少或损伤,步足最多不能缺少4个,无病害,软壳蟹不宜作种苗。人工育肥利用受精后雌蟹或体质较瘦的雄蟹。放养密度视水质、饲料等条件而定,一般幼蟹每亩放养3000~5000只,育肥种苗规格较大,放养密度可控制在每亩2000~3000只。有条件地方,最好实行大小规格分养和雌雄分养。

   3.饲养管理

   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喜食贝类、甲壳类和鱼类。饲料要求新鲜。日投饵量为青蟹存池重量的20%~10%(以小杂鱼标准),随着个体长大,可渐降为10%~5%。投饵每天2次,饲料沿池边匀撒,不可投入沟中。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投饵应掌握几多几少;小潮汛少投,大潮汛多投;高温闷热天气少投,水质不好少投,浮头时不投;雨水过多,池水混浊时少投,水温下降到5℃以下可停止投饵。拦网养殖水质管理比较方便,由于潮水能自由进出,水质条件较好,但应经常保持埕内水深(包括埕沟)1.5米以上。在潮水不能进塘期间,应设置水泵抽水,一般3天换1次水。日常巡塘检查十分重要,特别在潮水淹没埕坝以前,应仔细检查拦网(尤其倒网和网脚处)、埕坝、闸门,发现破损、漏水立即补堵。为防除虾虎鱼、鲶鱼等敌害生物,可每隔半个月到1个月,选择大潮汛阴凉天气,放干池水捕捉敌害生物,但应算准潮水,以使结束后能很快进水,避免干池过久。

   4.收捕

   或采取轮捕轮放方法,捕肥留瘦,或一次性收捕,一般秋季水温下降到13℃以下时,青蟹活力减弱,应及时收捕。秋季收捕结束后,可即放养当年秋苗,经越冬留待明年养成。人工育肥1年可多次进行。

九、青蟹盒子养殖技术?

盒子首先在结构上应满足螃蟹暂养所需要的尺寸,如果尺寸太小,暂养后期,螃蟹会因为活动受限而停止进食、

2.盒子的材料应满足食品级要求。如果使用太多的再生料生产盒子,将会有不健康的化学成分析出,对过螃蟹吸收,间接对人的健康产好不良影响。

3.盒子的进排水应设计合理。一般进水都由一条进水管上的一个小孔进水,出水管一般设置为溢流出水。但进水管的位置、盒子底部的结构、决定了排污是否顺畅。如果排污不便,除了会增加人工清污的成本外,还会造成多投的饵料或螃蟹的粪便分解,水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快速升高。螃蟹会因此中毒而死。因此。螃蟹养殖盒的进出水设计非常重要。

4.排污口的位置。螃蟹养殖盒的排污口一定是在盒子底部最低的位置。另外配合底部排污管和阀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盒子里的水排干,利用水流的快速冲击力将集中在盒子底部的污物冲走。如果没有这种排污设计,水质会很快变坏,对螃蟹的生命造成威胁。

5.盒子与盒子叠加后,不应该留有太多的缝隙,以防止螃蟹逃逸。

6.盒子的门和投喂口应设计合理,以方便投喂及观察。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防止对螃蟹造成惊扰。影响它的生长。如果蟹盒的门小孔太多,不仅光照太强会对螃蟹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且也会导致螃蟹夹破盒门而逃跑。

7.水质调节:螃蟹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最好在蟹池中安装一套净化水质的装置,使用流水养殖,并将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而且养殖期间要每隔2-3天换水一次,单次换水量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免水质长期不更换,氧气含量较低,无法满足螃蟹的生长需求。

8.投放蟹苗:养殖螃蟹时,要挑选大小一致、无病无伤、活力十足的幼蟹投放在池塘中,投放密度保持在每平方米80只左右,而且购买的蟹苗要放入清水中浸泡3分钟,然后取出静置10分钟,再次浸泡,重复上述操作2-3次后即可放入池中。

9.投喂饵料:螃蟹属于杂食动物,吃有机碎屑、动物尸体、藻类等食物,养殖期间,可以每天提供两次饵料,分别在每天的早上5点、晚上8点,有利于增加螃蟹的摄食量,而且喂食量为螃蟹体重的百分之四,不宜喂食过多,以免食物浪费,造成水质污染。

十、青鳅高产养殖技术?

选择水池培育苗种是比较合适的,而且可以在池塘种植芦苇等植物,投放苗种前,用生石灰全塘泼洒消毒,消毒后再投放苗种。

要保证苗种能自由平游,一般每立方投放1000尾。

投放苗种后,可以适当的投喂熟蛋黄、豆饼等这样的精饲料。待泥鳅自由捕食后,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而且要合理施用肥水调节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