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鳝水田散养殖最新技术?

210 2024-09-13 00:35 到农村去网

一、黄鳝水田散养殖最新技术?

1.稻田养殖工程设施要规范,鱼沟鱼凼、防逃墙、拦鱼设施等要牢固,并经常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修理,使稻田养鳝有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同时,防止黄鳝外逃。

2.放养的苗种规格要一致,大小要整齐。大小参差不齐的鳝苗,放养后生长差别较大,会发生大吃小,自相残食,结果养殖的数量越来越少,造成失败。所以放养黄鳝苗种时,要做到大小一致,不同规格的苗种要分田饲养,在养殖过程中,还应根据黄鳝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养殖面积也不宜过大,便于管理。

3.水温要适宜,水质要良好。黄鳝的生存温度范围虽广,但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却很窄,一般水温在20-24℃时,吃食最旺盛,生长最快。因此,春秋两季要设法增加光照,提高水温;盛夏季节,要遮阴降温,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要保持水质清新不污染,促使黄鳝快速生长。

4.投喂的饵料要鲜活。黄鳝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谱较窄,最喜吃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蚯蚓等饵料。即使这些食物也只吃鲜活的,从来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所以饲养黄鳝,要投喂新鲜的饵料,效果才好。

二、水田养殖项目?

1、养殖田螺

农村田螺养殖,主要可以养石螺和田螺,石螺可以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套养,在水稻作业的时候不容易被压碎损失,而田螺则需要在水稻收割之前进行收获。田螺目前市场批发价在8元左右,零售价10元左右,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2、养殖泥鳅

水田里饲养泥鳅,可以搭配稻田进行种养,通过稻鳅共作,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泥鳅通过吃稻田里的水草以及浮游生物,这样可以降低虫害、改良土壤,而且泥鳅和水稻都是纯正的有机无公害健康绿色食品,没有施加任何化肥和农药,市场价格也很好。

3、养殖青蛙

很多地区都有稻田养殖青蛙,而且模式是以养蛙为主,种稻子为辅,青蛙专门吃稻子里的虫子,稻子要利用青蛙的粪便,这样养殖既无公害又不需要化肥,同时也节约养殖种地的成本,经济效益可观。

三、水田种植技术?

1、种植人员本身需具备经验,这样才能实现有效选种。水稻品种选择过程中,应符合当地气候且满足当地地质条件。选择优良特性品种类型,水稻就会正常生长,实现良好发育且能高质高产。种子处理。选种工作完成,应对水稻种子予以一定处理,优先选择那些没有病虫害且颗粒较为饱满的类型。若阳光比较充足,应趁着此种天气进行晒种,这样能利于种子吸水。晒种工作一经完成,还应对种子予以杀菌,并予以科学有效处理。此过程需通过专门杀毒液进行,力求完全浸泡种子,这样才能充分杀死病菌,有利于种子萌发。

2、苗床放置过程中,一般需要呈东西向。在具体宽度方面,需充分结合上面薄膜宽度,然后才能进行确定。在不同苗床之间,相关人员应注意开挖水沟,用于进行排水,通常大约30cm,就薄膜的作用而言,能实现密封保温。播种。一旦气温高于7℃这一数值,同时地温高于8℃,我们就能播种水稻。通常在4月份左右,属于最佳播种时间段。在4月中旬左右时间,才能完成播种。同时要注意,一般需要通过营养细土等,完全覆盖住种子,尽量保证实现覆盖严密。

3、水稻种植具体开展过程中,应留有20cm左右厚度,作为耕层使用。通常情况下,为实现相对科学的轮耕制度,在旱整平阶段,应合理控制稻池地面高差,尽量使其小于3.5cm。在浇灌完水稻以后的时间段,应通过大家的努力排完沟内的积水。若处于秋季,应注重加强平整土地且填平洼地,让稻田边缘区域能保持平齐,使田面尽量保持干净。在进行插秧阶段,合理控制水稻秧苗深度,一般约1.5cm,力求不会出现飘苗,实现秧苗行间距离。不同穴中的苗数,也应尽量保持较为匀称,通常应维持在三四棵苗,秧苗若已插完,应尽量做到保持平整。

4、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应采取物理措施,尽管部分人员比较倡导化学防治,若利用此种措施,相对来说见效会更快,然而此方法非常不利于水稻发育,因此,应降低使用化学防治频率。为实现科学有效的防治病害,应注意水稻的叶穗,水稻一旦开始产生病斑,应选择可湿性粉剂,规格为100g,然后兑水进行混合,及时进行喷雾防治。然后通过硫磺唑药物,规格为50%,进行科学有效的喷洒。通常来说每隔7d,需要进行喷洒1次。每667m2区域,药物剂量需要达到200~250毫升。

5、种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科学技术,也并不是人们随口说说的种地就行,而是有选种经验,选种是需要根据土地的因素选择,土地黄土地、黑土地、沙地等都是有不同的种子选择。当然土地的旱涝程度也是选种时必须应该考虑的因素。种子要选择颗粒饱满,色泽较好等等。另外,幼苗的成长过程也是必须精心呵护,地膜的使用的时间适宜,土地的松软程度,保证幼苗的透气和安全生长。轮耕种植的科学合理性也是农作物健康丰收的重要原因,合理的分沟,排水灌溉系统的及时使用,来保证农作物在干旱时期的成活率,加重土地的平整,这样能够更加是水稻的存活。

6、和积水的积累,同时在种植过程注意庄稼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以让农作物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来保证水稻的成长空间。插秧的时候不要把幼苗插的太深也不能太浅,大概三四厘米刚刚好的位置,也不能让其出现的飘秧的状况。另外,水稻的除虫害也是一门学问,合适的农药的浓度以及农药的种类都是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究和不断的种植的总结,切不可自己随意播撒农药,这样能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死亡,造成自己损失。

四、水田养殖合法吗?

只要养殖符合要求的动物就是合法的。作为水田,一般都是种植水生作物,同时在田间利用作物种植的生长过程中,利用植物之间的空间,养殖一些鱼类,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增加农户的土地收入。

只要不违法养殖一些国家保护的水生动物,都是可以的,

五、私人水田养殖流程?

1、与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租用协议或意向协议。

2、视养殖场项目大小需向当地发改部门申请立项,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

3、在当地农业(畜牧)部门办理相关生产手续。

4、在当地环境部门办理环评手续,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

5、办理相关立项手续后到当地国土部门办理设施农用地使用手续,签订或缴纳土地复垦费用。

6、在基本农田上建养殖场,手续繁杂,协调要求多,这种小项目还很有可能通不过用地会审,建议在一般园地或林地、未利用地等非耕地(基本农田)上建设生产

六、水田瓜种植技术?

一、选择早熟品种  香瓜喜温喜光,为达到早熟丰产,必须选择早熟、高产、抗病、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如青玉、红城5号等早熟品种。  二、培育壮苗  1.营养土配制。育苗应在地势高燥、透光良好的日光温室中进行。选用前茬未种过瓜类的无病菌菜园土做为营养土。  所用营养土按体积计算,宜用2份过筛细土加1份过筛腐熟马粪配制而成,每立方米营养土最好加入过磷酸钙1公斤或三元复合肥0.5公斤,将土、粪、肥混和均匀。用直径8厘米、高10厘米的营养袋装土后,整齐、紧密地摆放于苗床内。  2.种子处理。用55℃~60℃的温水浸种15分钟,杀灭种子表面所带病菌。将种子置于室温(20℃)条件下的水中浸泡2~3小时,捞出后用干毛巾擦去种子表面水分。将浸种后的种子裹于潮湿毛巾中,外包塑料袋,置于28℃~30℃的恒温环境中,20小时后即可出芽。  3、苗床管理。出苗前白天苗床温度保持在25℃以上,夜间15℃~18℃,6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并适当降低苗床温度,白天保持温度22℃~25℃,夜间12℃~15℃,以促进香瓜根系生长,防止徒长形成“高脚苗”。待瓜苗两片子叶展平,第一真叶出现时可适当增加温度。定植前7~10天开始放风降温,进行低温炼苗,以培育壮苗。当瓜苗长至3~4片真叶时,摘去主蔓生长点,选留两条健壮子蔓。  三、及时定植  大棚栽培香瓜密度大,需肥量多,必须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结合深翻40厘米,加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4月初开始定植,定植前15~20天整地扣棚,烤地提高地温,定植后搭设小拱棚,促进缓苗。深沟高垄,垄宽60厘米,沟深33厘米,按株距60厘米打孔定植,每亩定植1860株。  四、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定植时浇足缓苗水,开花前一般不浇水,以防水分过多使植株徒长,造成落花落果。坐果后,待瓜长至鸡蛋大小时,可追一次肥,追肥后及时浇水。每亩追施20公斤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或800~1000公斤稀粪水。采收前7~10天停止浇水,以提高香瓜糖度。  2.病虫害防治。大棚香瓜的病害主要是苗期猝倒病、炭疽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用0.05%高锰酸钾、1000倍普力克对苗床灌溉,可有效地防治猝倒病。用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喷洒于苗床或植株上,可控制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

七、怎样利用水田养殖?

水田四围用塑料布作围,保持一定水深,远离农药污染。

八、水田养殖田螺亩产多少

水田养殖田螺亩产多少?这是很多农民朋友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田螺养殖作为一种传统中国水产品养殖方式,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市场前景。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水田养殖田螺的优势、亩产量以及养殖技术等内容。

水田养殖田螺的优势

首先,水田养殖田螺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田螺肉质细嫩滑润,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不断追求,对于天然、无污染的水产品需求逐渐增加,使得田螺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其次,水田养殖田螺对于农田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田螺能够吃掉杂草、残秸秆、稻草等杂质,减少农田杂草为害,起到了一定的农事生态调节作用。同时,田螺的排泄物也为土壤提供了不少养分,有利于保持农田肥力。

水田养殖田螺的亩产量

水田养殖田螺的亩产量因地区、管理技术、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亩产量在3000-6000斤之间。

要想获得高亩产量,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水体。田螺喜欢在深度适中、水质清澈、富含微生物的水体中生长。同时,水田的底泥要求松软,有一定的有机质,便于田螺找食和藏匿。

其次,科学合理的投放数量也是影响亩产量的重要因素。养殖田螺前,要做好清理工作,将坏田螺和有病残体鱼盘虾蟹骨头残肉等杂质清除干净。投放的种螺数量应根据水体面积和养殖策略来决定,一般在200-300只/亩之间。

此外,合理投喂和水质管理也是提升亩产量的关键。田螺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藻类等为食,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投喂合适的饲料,保证田螺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要控制养殖水体的温度、养分、氧气等水质因素,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水田养殖田螺的技术要点

要想成功养殖田螺,有几个关键的技术要点需要注意。

选螺:选择健康活力强的种螺,品种一般以中华田螺为主。

选址:选择水质清澈、水深适中、水草丰富的水田作为养殖场址。

清淤:在田螺养殖前,要对水田进行适度的清淤,保持水底的松软和有机质。

投放:先将种螺进行预投放,观察水质和环境是否适宜,再进行正式投放。

管理:定期清理池塘和水生植物,控制水体的温度、养分和氧气。

饮食:合理投喂适量的饲料,确保田螺的营养需求。

疫病防控:定期对田螺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结语

水田养殖田螺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农业养殖方式,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亩产量和经济效益。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在水田养殖田螺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共同推动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九、水田养殖水蛭亩产多少

水田养殖水蛭亩产多少

水蛭养殖是一项古老但又充满挑战的农业养殖方式。水田中养殖水蛭不仅可以达到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作用,还能带来经济效益。那么,水田养殖水蛭的亩产量到底是多少呢?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水田养殖水蛭亩产的相关问题。

水蛭生长周期和繁殖能力

水蛭生长周期长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质、养殖管理、环境温度和饲料品质等。通常来说,水蛭从幼苗发育至成虫需要经历约9个月到1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水蛭会经历多个蛹期和若虫期。

水蛭的繁殖能力也是影响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雌性水蛭一次可以产卵数十粒至几百粒不等,而且水蛭的繁殖能力较强且数量庞大,特别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其繁殖速度更是惊人。因此,合理利用水蛭的繁殖能力可以提高养殖亩产量。

水田养殖水蛭的亩产现状

目前,水田养殖水蛭的亩产量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养殖基地通过优良的饲养管理和专业的技术手段,每亩亩产量可以超过3000只水蛭。而一般的水田养殖水蛭亩产量则在1000只左右。

水田养殖水蛭亩产多少与养殖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一个合理的养殖方案包括水质管理、饵料供应、疾病防控等方面。只有科学合理地管理养殖过程,才能提高水蛭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从而提高亩产量。

提高水田养殖水蛭的亩产量的方法

要想提高水田养殖水蛭的亩产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溶解氧等,及时调整养殖水体的pH值和温度。
  • 饵料供应:合理配置饵料,保证水蛭的营养摄取和生长发育。可选择海鲜类、动物内脏等作为饵料,根据水蛭的需求进行科学配比。
  • 疾病防控:加强养殖水蛭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定期对水蛭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防止疫情扩散。
  • 环境控制:合理调节养殖水田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防止过度曝光或过度阴暗,影响水蛭的生长发育。
  • 科学养殖管理: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遵守养殖操作规程,注意养殖的细节,确保养殖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水田养殖水蛭的发展前景

水田养殖水蛭作为一种独特的养殖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蛭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

水蛭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田养殖水蛭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调节水质,减少水体中有害生物的繁殖。同时,水蛭的市场价值不容忽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疾病治疗等领域。

未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科学管理的推广,水田养殖水蛭的亩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农民可以通过养殖水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水田养殖水蛭亩产与养殖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科学合理地管理水质、饵料供应、疾病防控和环境控制等方面,可以提高水田养殖水蛭的亩产量。水田养殖水蛭作为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养殖方式,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十、广西水田莲藕种植技术?

1、选用良种

种藕选用无伤无病、种性好、个体大、苫头完整、尾梢齐全、有完整的顶芽和侧芽、藕节粗壮丰满、早熟丰产的浅层莲藕品种,并力求大小均匀。

2、施肥整田

选择肥沃、泥层较深、排灌方便且上年种植水稻的田栽藕较好,在栽藕前15天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饼肥150公斤、过磷酸钙70公斤、生石灰80公斤。

3、栽植时间

选择晴天下午先在田中将藕种按照所需的株行距排列好,再根据藕身的大小用手挖沟栽下,种藕的前端向下斜,后端稍露土面,有利于接受光照和空气,促进发芽。

4、栽植方法

入泥深度为覆泥盖没藕身和藕芽为准,靠田埂四周的离埂栽植时注意一律藕头转向田心田平泥化时开沟或开塘种植。

5、除草摘叶

莲藕定植后一个月左右浮叶渐枯时摘除枯叶,封行前结合追肥除草,除草时应在卷叶的两侧行走,出现花蕾或开花时常把花枝折弯但不摘断。

6、合理追肥

在3~5片立叶时亩施高氮磷复合肥25~30公斤,在满田立叶时亩施高氮钾复合肥30~35公斤,在终止叶出现时亩施高钾复合肥15~20公斤或纯钾肥10~15公斤。

7、调节水位

莲藕从栽种到萌芽前灌浅水约5~10厘米,以提高地温,利于出苗,随着立叶及分枝的生长,逐渐加深水层至15~20厘米,结藕期及采收前宜灌浅水。

8、理顺藕头

莲藕在6月份时藕藤迅速向四周生长,要进行人工理藤,于中午时刨开泥巴拉起藕藤,转头理向空白地再埋入土中即可。

9、成熟采收

当地上部立叶大部分枯黄,藕已充分成熟时可陆续采收。莲藕采收有青荷藕、枯荷藕之分,青荷藕多在8月份进行,收枯荷藕为入秋后至次年3~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