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中蜂养殖?

118 2024-09-26 21:01 到农村去网

一、如何中蜂养殖?

1. 选择优质的中蜂品种:选择一个适合当地气候和花种的中蜂品种非常重要,这可以帮助你避免繁殖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2.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蜂需要一个安全、干净、舒适的生长环境,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和生产力。

3. 精心管理饲料和水源:中蜂需要大量的蜜水和蜂粉以供其食用和生产,因此要仔细管理蜜蜂饲料和水源。

4.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疾病会对中蜂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养蜂者需要密切监视蜜蜂的状态,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5. 控制虫害和害虫:害虫和虫害同样会影响中蜂的健康和生产力,因此养蜂者需要特别注意防治措施,尤其是蜜蜂病虫害的防治。

6. 合理进行繁殖:繁殖是养蜂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养蜂者需要了解中蜂的繁殖规律和技巧,以选择和控制合适的繁殖方法和时间。

综上所述,养中蜂需要养蜂者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建议需要养中蜂的人士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了解相关知识。

二、中蜂养殖国标?

中蜂养殖的国标对于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规模化中蜂养殖场需要选择在政府许可、符合土地使用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区域。

其次,养殖场应远离人口密集区、主要交通干线、糖蜜加工厂、化工厂、农药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垃圾处理场及喷洒农药的种植区等。

此外,放蜂区地形应选择坐北朝南的坡地,环境应安静,小气候适宜,蜂飞行线路通畅。这些要求旨在保障中蜂养殖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良影响。

三、中蜂养殖技术?

养好中蜂的关键,在于王优、群强、蜜足、新脾和密集,并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和及时防治病虫害。

  一、饲养管理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欧洲幼虫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原为蜂房链球菌,主要是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花粉和蜂具都能沾染病原,幼虫四季均可感染,但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发病死亡的,主要是2~4日龄的幼虫;少数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感病的幼虫,外观失去光泽,体色由白转黄,再渐渐转褐黑色而腐烂;也有的未变色即很快腐烂,从背部上可见到明显的白线(气管)。如将虫尸抽出,虫体容易破裂,具有酸臭气味,腐烂物不呈粘胶状,干枯后容易被工蜂清除。发病初期,由于少数幼小死亡,随即被工蜂清除,又因蜂王再度产卵,致使各虫期错杂在一起,呈不正常“花子”现象。如果继续发展,幼虫未到封盖即全部死亡,巢内看不到封盖子。再严重时,子脾全部腐烂,散发出酸臭味,造成蜜蜂离脾,甚至逃群。

  中蜂对此病抵抗力很弱,治愈后会复发,必须经常注意防治。发病后,可使用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治疗。一般取任何一种抗菌100万单位,配糠浆四斤,每次每群约喂糖浆0.5-1斤,每隔2-3天喂一次,连续3-5次。

  2、中蜂囊状幼虫病:其病原,是一种过滤性病毒。主要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巢脾和蜂具都能沾污病毒。刚死的虫体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一只幼虫尸体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健康幼虫致病。幼虫四季均可感病,一般在春秋气温26℃以下时容易流行。特别是群势弱小、饲料不足和保温不良的蜂群,更易感病。发病死亡的,多是6日龄的幼虫,约有三分之一死于封盖前,三分之二死于封盖后。死虫直卧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黄白,后转棕色,头部呈灰色,外皮成为坚韧而透明的囊,内部组织液中出现颗粒状物。死虫的房盖下陷,常被工蜂啮开或穿孔。腐臭物不具粘性,干枯后容易清除,随着蜂王重新产卵而出现“花子”,与欧洲幼虫病初期的症状相似。患病群逐渐变弱,极易引起逃群。

  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一经感病就容易蔓延流行。但实践证明,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选用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结合药物治疗,是能够控制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的。

  加强饲养管理,经常维持较强的群势,做好蜂群的保温,是预防此病的前提。为了减少病毒对幼虫连续感染,可利用蜂群从分群到新王产卵这段时间的断子期,或人为地幽闭蜂王,造成一段时间的断子期,来打断囊状幼虫病的流行环节。这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野外花粉不多的发病季节,用少量酵母片或维生素B加入糖浆饲喂蜂群,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在平时,注意选择抗病力强的强群培育蜂王,以更换病群的蜂王,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抗病力。另外,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不耐高温,蜂具和蜂蜜可用煮沸消毒。蜂箱清洗干净后晒干,再用硫磺烟熏10~15分钟,也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药物防治,可随意采用下列中一种:

  (1)半枝莲(狭叶韩信草、向天盏、探耳草):用干草一两,加入适量清水,先以猛火煮沸,继以微火续煎15~20分钟,滤渣后,趁热配成浓糖浆,于傍晚可喂8~10框蜂。每隔5~7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2)雄蒜醇合剂:每10框蜂,用精筛雄黄1克、鲜蒜6~8克,捣碎成泥,加75%乙醇(酒精)10毫升,再加蒸馏水40毫升,装入广口瓶内摇匀备用。使用时,将蜂抖入箱底,用清洁的手提喷雾器装进药液,对脾喷雾,每脾两面各喷3~4下,放回原处。喷脾后第三天,病虫尸即被工蜂拖光,治疗效果较好,而且治疗后不易复发。

  (3)用马鞭草1两、墨旱莲1两、大蒜头半两,加入适量水煎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4)用马鞭草1两、积雪草1两、车前草1两、刺苋半两,加入适量水蒸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5)病毒灵:每框蜂用半片,严重的每框用一片,溶解后配入浓糖浆,每隔3-5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3、巢虫:就是蜡螟的幼虫,常见的有大巢虫和小巢虫两种,会为害巢脾和蜂蜡,特别喜爱侵袭旧巢脾。它们钻入巢房,穿孔蛀食蜡质,并吐丝连结粪粒,围成坠道作为掩护,因此也称为“绵虫”。

  大巢虫对巢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在温暖季节,1-2只受精雌蛾的子代,在两月内就可使整个继箱中贮存的巢脾报废。小巢虫则潜入巢房底蛀害,坠道所穿过的蜜蜂虫、蛹皆受损伤。蜂蛹受害后,工蜂便啮开蛹房封盖,准备抛弃,于是蛹的白色头部便显露出来,俗称为“白头翁”。巢前如看到被工蜂抛弃的死蛹,就很可能是巢虫为害引起的。大、小巢虫为害严重时,能削弱蜂群,甚至引起逃群。

  大巢虫以老熟幼虫蛀入框梁或巢箱框槽内结茧越冬,翌春化蛹变成蛾,在箱缝或巢脾上产卵。卵排列单层成块,初呈乳白色,后渐转黄褐色。每只雌蛾可产卵2000-3000粒。卵期约9日,幼虫期约52日,结茧至羽化需12日,夏秋完成一代约经历两个半月。

  小巢虫是以老熟的幼虫潜在巢底坠道、箱框缝隙、箱底蜡屑或保温物中越冬,翌春化蛹变成蛾,在箱缝或巢脾上产卵。卵排列单层成块,初呈乳白色,后转黄褐色。每只雌蛾可产卵300-400粒。卵期4~5日,幼虫期约50日,结茧至羽化约需9~10日。茧白色楔状,表面附有粪便,夏秋每代历时2~2.5个月。

  防治巢虫应采取综合措施,即将预防措施和药物熏杀结合起来,具体应抓以下四个要点:一是常年饲养强群;二是巢脾及时更新,不用过旧的巢脾;三是保持蜂脾相称,抽出的空脾应及时妥善保存;四是勤扫箱底,及时清除蜡屑污物。同时要抓好两个关键:第一,越夏期蜂箱不能受到太阳光的直射。因越夏阶段气温高,蜂团散开,只有一部分蜜蜂保护巢脾,如果不注意遮荫降温,蜜蜂就散得更开,巢虫就容易进入巢脾为害;第二,越夏期间断子不能过久。在大暑以后,蜂王有一段停卵期,而老蜂驱除巢虫的能力较弱,因此,若到9月上旬蜂王还没有产卵,就应给予奖励饲喂和必要的帮助,促进蜂王产卵,以便及早利用青年蜂抵御巢虫的入侵。

  4、胡蜂:是蜜蜂的大敌。它不但会捕杀蜜蜂,劫食蜜蜂的蜜囊和蜂巢中的贮蜜,而且还会用蜜蜂的肌体饲喂幼虫。胡蜂为害,还会引起蜜蜂逃群。特别是我县山区蜂场,常因胡蜂为害而遭到巨大损失。

  当野外蜜源丰富的时候,胡蜂也采食花粉和花蜜。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由于外界蜜源比较丰富,而且胡蜂还没有大量繁殖,故很少侵犯蜜蜂。到6月底山乌桕流蜜结束后,胡蜂的活动就开始转向蜂场。7月至9月上旬,外界蜜花源枯竭,又正值胡蜂繁殖的高峰期,因此严重为害蜜蜂。到10月份,胡蜂开始逐渐减少;至11月上旬,就只有少量为害了。

  胡蜂活动最适宜的温度为23~30℃;18℃以下和35℃以上活动减少。晴天胡蜂多在早晚活动,阴天或雨后则终日活动。如果气候适宜,胡蜂从早到晚都在蜂场上活动甚至在蜂箱的巢门口过夜。

  为害蜜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黄胡蜂和小胡蜂三种。它们多营巢于地穴、树洞、壁洞、墙角或树枝上,以雌蜂潜伏越冬。春天3~4月所见的胡蜂均系雌蜂,此期若能大量诱杀,8~9月份胡蜂的为害就会大大减轻。新胡蜂出房后,雌蜂即开始专门产卵。

  胡蜂到蜂场活动时,先在蜂场上空打转,然后落在树枝上,寻找目标。看准后,就冲条蜂箱巢门口,发出嗡嗡响声,吓唬守卫蜂。此时守卫蜂也群集巢门口严阵以待,并发出蜂臭 ;巢内部分蜜蜂得到信号后也涌出巢门。如果大胡蜂大批侵入箱内,蜜蜂将无法抵御,以至全群弃巢迁飞。

  为了防除胡蜂为害,必须寻找其巢穴,进行消灭,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在胡蜂活动的季节里,蜂巢应换成圆孔巢门或曲道巢门。养蜂者也应随时守在蜂场上,用竹编的小拍或木板条拍杀胡蜂。另外,也可以把打死的胡蜂,集中放在蜂群附近或离蜂群较远的平地上进行诱杀。胡蜂不但喜食蜜蜂,更喜啃同类的尸体。它们一见胡蜂尸体,就会立即扑上,我们可以趁它们啃咬尸体尚未飞起之前进行拍杀。也可以用有关杀虫农药拌在切碎的牛肉、猪肉或蛙肉中,做成毒饵盛于瓷盘或瓦片上,放在蜂场附近进行诱杀。但使用毒饵时,应注意人畜安全。

四、葫芦蜂是特种养殖吗?

葫芦蜂是特种养殖。科学养殖葫芦蜂的技术主要包括批量繁殖蜂王技术;培育标准蜂群技术;建大棚技术;做蜂王越冬室、蜂王筑巢室技术;取蜂蛹技术等。

对于山区农户来说实施科学养殖葫芦蜂,主要是解决批量繁殖蜂王和批量培育标准蜂群的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以下技术路线,根据自己所在山区的地理环境和蜂种情况实施科学养殖葫芦蜂项目,达到可持续增加收入的效果。主要有以下11步技术路线。

第一步准备野生蜂种;第二步收集雌雄蜂;第三步雌雄蜂交配;第四步蜂王越冬;第五步锻练越冬蜂王;第六步诱导越冬蜂王筑第一饼巢、产第一批卵、育第一批职蜂;第七步诱导职蜂取食,培育初级蜂群;第八步野外练职蜂,培育标准蜂群;第九步野外山林养殖标准蜂群;第十步管理标准蜂群;第十一步科学取蜂蛹。

五、中蜂的养殖应用?

养蜂中有许多点滴的实用小技术,技术虽小,关系却大。其中除了我们自己的亲身体会外,也会收集一些养蜂师傅的实际经验。因专指中蜂,所以将之称为“中蜂杂谈”,并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在今后陆续发表,供同行们参考。

1.关于中蜂蜂王发育历期问题的探讨

养蜂专业书籍中,中蜂蜂王的发育历期均为16d。我们曾在《中国蜂业》2017年第9期上报道过贵州省桐梓县童梓德师傅的经验。童师傅说:据他与当地师傅的多次观察,在巢脾上将蜂王刚产卵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用这些卵孵化不超过24h的小幼虫移虫育王,从卵产下到蜂王出房的时间,最短为14.125d,最长为14.5d。

我们在育王过程中也发现,从第二次移虫 (指复式移虫) 到蜂王出房的时间,为11~11.5d,加上卵期3d,移虫时小幼虫的虫龄为0.5~1d (总之不超过1d),即全部历期最短为14.5d,最长15.5d,应该不到16d。

2.中蜂如何批量育王换王

规模80~100群的蜂场,育王换王的工作量较大。为了达到同期换王、方便管理,童师傅的经验是:先在蜂场内挑选出1~2群群势强,已起“分蜂热”的蜂群作为始工群,移虫育王24h,再交给其他蜂群继续完成哺育。“始工群”的意思是培育蜂王开始工作的蜂群,其他哺育群也叫做完成群。

与通常育王的程序一样,始工群在育王前一天要提离蜂王,移虫下架当天提前清除掉蜂群内所有自然王台和急造王台,然后将移好虫的育王框放到始工群内,让蜂群吐浆哺育幼虫,一般每次可培育30个王台。由于始工群群势强,有“分蜂热”,浆量多,王台接受率高,一般可达100%。

另外要提前准备好后续的哺育群(即完工群),准备的方式同前。将始工群哺育过24h的王台,放入到哺育群中继续哺育,一直到王台成熟后取用。哺育群的群势可比始工群差一些(6框左右)。此种育王一般不采取复式移虫的方式。

当第一个育王框从始工群中取出放别群哺育后,立马又可移虫放入始工群内,同样哺育1d,再转到别群哺育。如此可连续培育3~4批育王框 (包括始工群自己在内),总的育王数量可达90~120个,这样即可在同一时期内,轻松达到一次性育王换王的目的。

图片

3.哺育群在提用王台后,应利用原来被扣的老王,迅速恢复蜂群的正常繁殖

实践中我们发现,哺育群在提用王台后,如利用王台培育新王,虽然不一定会失王(新王),但由于群内长期没有产卵王,容易造成工

六、中蜂养殖技术教学?

中蜂养殖,一般分为土养技术与活框养殖技术两种方式。

土养,在普通的农户家里,最为常见。只需要几个木桶,倒扣在农户民房四周围的屋前屋后。

木桶需用大锅蒸煮过,水里放入食盐,少量蜂蜜,再加上少量蜂蜡也行。也可以将煮过的木桶用纯正的中蜂蜡,在桶内刷一遍,桶底刷厚一点也行。

一般的地方在正常的情况下,等到了春分季节,就到了中蜂自然分蜂的旺季到来,会有自然分蜂群来入驻做巢,再等到大蜜源过后,便可以取蜜打蜜。常见的情况,一年可以取两季蜂蜜,产量一般,蜂蜜浓度极高,口感好,价格稍贵。

这就是土养中蜂的技术,虽然产量一般,但是管理摆操作方法,极其简单,非常适合新手养蜂,或者是少量养殖中蜂的散户,也适合养几群蜂丰富业余生活的业余养蜂人。

从这种传统的土养技术方式,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很多的衍生养殖技术方式,比如格子箱,三峡桶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懒人养蜂法,操作简单易上手,技术门槛低。

活框养殖中蜂,在当下,已经开始规模化,产业化的一种养殖技术方式。

这种养殖技术,专业性非常强,最好是有当地,专业的养蜂人指导学习,才会避免新手养蜂朋友,少走变路。

七、养殖中蜂的应用?

引进优良蜂种 场内其他中华蜜蜂育种不能总是用本场的品种,长期下去,近亲繁殖,会使品种退化

,所以就需要引进优良的蜂种进行繁殖,才可以保证蜂王的质量,而且枣红色的中华蜜蜂品质最好。

饲养中蜂 一般可以采用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需要选择合适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

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于20℃的傍晚进行过

八、中蜂养殖几楼最好?

例如房屋地势比较平坦时不超过3楼,房屋地势处于低处时可适当放宽到4~5楼,若房屋地势处于高处时则建议养在地面上。若蜜源主要是低矮的农作物和花草等为主时则3楼以下。

原因是楼层越高蜜蜂采集回巢时越吃力,这样不但会影响蜜蜂的产蜜效率,而且还会增大工蜂的工作负担并缩短工蜂的寿命,事实上楼层超过3层养蜂就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了。

九、养殖中蜂技术宝典?

1、蜜源:养蜂场必须建立在蜜源丰富的地方,原因是蜜蜂正常生存和采花酿蜜都离不开蜜源,若附近蜜源匮乏蜂群的生存都成问题,更别指望蜜蜂能采集花蜜酿制蜂蜜了。

2、环境:养蜂场必须建立在环境安静的地方,原因是蜂场附近的小气候适宜更利于蜂群繁衍,例如高温时蜜蜂会扇风或采水来降温,这样一来无形之中便会增加蜂群负担。

3、气候:养蜂场必须建立在气候适宜的地方,原因是蜂群在环境安静的地方才能稳定的发展,否则蜂群可能无法安静的采蜜和酿蜜,受惊扰严重时蜂群甚至可能弃巢而逃。

4、敌害:养蜂场必须建立在敌害稀少的地方,原因是自然界中很多敌害都会侵扰和捕杀蜜蜂,例如胡蜂不但会捕杀外出采蜜的工蜂,在食物匮乏的季节还会集中侵袭蜂群。

十、古木中蜂养殖方法?

中蜂的养殖方式有传统养殖和活框养殖两种,其中传统养殖是指用木桶蜂箱或圆桶蜂箱来养中蜂,而活框养殖则指像意蜂那样用活框蜂箱来养中蜂,在这里建议尽量选择更便捷的活框蜂箱来养中蜂,另外与意蜂不同的是中蜂大多是定点养殖或定点集合小转场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