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养殖泥鳅?
建池条件:泥鳅一般以单养为好。池塘要选择在向阳近水、便于管理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池深80厘米,池壁要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进出水口要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泥鳅池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不能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宜挖面积4平方米、深50厘米的鱼溜3~4个,以利于泥鳅在盛夏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含有机质多的黏土或肥泥,厚约15厘米。
池水深度为:春、秋季30厘米,夏季50厘米。池内要种植水生植物、藻类等,以利于泥鳅生长。
培育肥水:放养泥鳅前应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泥鳅池均匀撒施干鸡粪40公斤,也可将鸡粪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烂。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深为宜。
放养规格:选用3厘米长的泥鳅,每100平方米泥鳅池放养15~20公斤。如有流水条件或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可适当多养。
饲料投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蚕蛹、蚯蚓、螺蛳及畜禽屠宰下脚料等)和植物性饲料(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要定时、定量、定位投喂。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以下时,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水温在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在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每天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5%。可于每天下午1次投喂,也可分早晚2次投喂,以次日早晨略有剩食为度。
日常管理:注意经常换水,保持良好水质。经常堵漏洞,保水位,防泥鳅逃跑。经常施入有机肥,保持肥水。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越冬。泥鳅在5℃以下时不再生长,即可收获。
二、怎样养殖泥鳅才能繁殖快?
泥鳅在4至8月份进入繁殖期,在产卵时雄鳅追缠雌鳅,从而刺激雌鳅产卵,并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而受精卵则在水温达到20度左右时,在2至3天内孵出鳅苗。
泥鳅的第一种繁殖方法是自然繁殖,这是最简单的繁殖方法,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在产卵期内将产卵池里放入泥鳅,当水温上升到二十摄氏度以上时,我们需要在水池里放置已经消毒了的草木、树根等作为泥鳅生长的巢穴。当发现泥鳅产卵之后,我们就需要对已经附着了泥鳅卵的草木树根转到孵化池内。泥鳅的受精卵对于水质水温的要求不高,因此在一般的养殖水体内都可以进行孵化,经过两天的孵化鱼仔即可出膜。
第二种繁殖方法为人工催产繁殖,在初春气温适宜的时候将泥鳅捕捞上岸。选择泥鳅腹部柔软色泽略带粉色,有临近产卵征兆的泥鳅进行药物催产。对泥鳅进行催产结束后,就可以将泥鳅放入产卵池中,这样可以让泥鳅通过自行受精或者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繁殖。最后我们可以将附着着受精卵的巢穴,放入泥鳅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工作。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泥鳅的繁殖,能够准确大量的获取到相对优质的泥鳅幼苗。
泥鳅繁殖的最后一种方法是放种进行补充繁殖法。这是目前为止最为快速方便的繁殖方法了,我们需要在养泥鳅的水体中投放适量的已经长大的泥鳅。这是我们要注意在繁殖之前不能在水体中饲养其他鱼类,当进入泥鳅的产卵生殖季节就需要在水体中放置人工鱼巢了。等到泥鳅在养殖池塘中产卵,就可以将人工鱼巢取出再将它放入原池中进行孵化。等到出现泥鳅苗种后,可以将苗种用小箱培育,最后再统一放入原池中进行饲养。
三、台湾泥鳅品种养殖怎样?
台湾泥鳅是大陆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寸苗(3-5cm)养至成鱼(15尾/斤)只需3-4个月。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养殖台湾泥鳅,池塘不宜过大,以5亩以内为宜。建议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在3-5万尾/亩,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泥鳅苗,可套养鳙鱼10-20尾/亩、白鲢15-30尾/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
四、泥鳅怎样养殖?
步骤/方式1
1,池塘的卫生条件,以池塘面积的1亩为例,池深30到70厘米,池中挖深一点的钩,进出水的地方设置栏鱼网。
步骤/方式2
然后池中放入浮萍物,面积不超过五分之一。
步骤/方式3
然后在鳅苗下水的前11天,用生石灰撒在池塘中进行消毒,注;[撒的时候要均匀]。
步骤/方式4
消毒好以后,在池塘中施入100到300千克腐熟的人畜粪用作基肥培水,带水变绿,就可以放入鳅苗。注;[一亩大概放入5万到10万尾]。
步骤/方式5
如果自己不会孵化鳅苗,可以在养殖基地购买,购买时鳅苗要健壮活跃,体色鲜嫩.体形匀称、肥满,大小一致,游动活泼有精神。
步骤/方式6
刚放入的鳅苗,对饲料有很强的选择,要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沿池塘周围投放,并适当投入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
五、花泥鳅怎样养殖?
1、要养殖花泥鳅起初要包管水质洁净,豢养密度要坚持在一平方80尾。
2、其次选苗,能够用盐水判别,能在外面一般运动的就能遴选。养殖水温要坚持在25℃-28℃,喂食能够挑选浮游藻类或生物内脏来喂。
3、发现病害的时分,要实时防治,赤鳍病用氯霉素夹杂饲料喂食,肠炎病用磺胺咪、抗坏血酸盐夹杂饲料喂食。
六、泥鳅养殖怎样肥水?
可以施液体肥料,用腐熟有机肥的上层液体或可溶性化肥如氯化铵化水后泼洒,
也可以用氨基酸来肥水。
或者用有机肥料,例如粪尿肥
七、泥鳅鱼怎样养殖?
1.池塘养殖模式
在池塘养殖泥鳅属于最为普遍且最常见的方式,一般的养殖户都是从池塘养殖开始学习。因为池塘养殖对于泥鳅的生存环境来说要求较低,而且大家可以利用的场所也更加方便,比如稻田、土坑等等。常见的池塘养殖大小约在长宽在20-30米的环境中,整个池子的深度大约为两米左右,较为平整的地面。为了防止泥鳅随处逃脱,一般养殖户都会用铁丝网做好围栏。
2.稻田养殖模式
稻田养殖模式是实现生态平衡的一种养殖方法,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两用,在饲养时泥鳅可已稻田中的昆虫和浮水植物为食,可以起到极好的生物防治作用,基本可以不要做到打药,减少环境污染。现在环保问题是所有部门关注的焦点,水稻可以吸收掉泥鳅的排泄物,这样的话还能减少化肥使用,对于泥鳅和水稻来说都是两全其美的做法。
泥鳅的养殖方式和投喂技巧
3.水泥池养殖模式
水泥池的养殖模式这几年也有很多养殖户在尝试,因为更加方便管理和后续的打扫问题。水泥池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在第一时间内观察到水温和水质的变化,一般为了方便管理,每个水泥池面积在100平米左右,池深0.8-1米,池的底部要铺一层20-30cm厚的泥土,搭建一个适宜泥鳅的生长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如果选择水泥池养殖泥鳅,一定要给整个池子进行消毒处理,不然会导致水中含有较高的碱性物质,引发泥鳅死亡。
4.莲藕塘养殖模式
和稻田养殖模式类似,在莲藕塘养殖也可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两用,实现生态养殖。但于稻田养殖模式略有不同的是,莲藕的茎杆上有小刺,在泥鳅采食、活动时已发生外伤情况,易导致疾病感染。
八、怎样选择养殖泥鳅品种?
鳅,常见的品种有青鳅、大鳞副(黄鳅)和台湾泥鳅三种。
青鳅是我国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泥鳅品种。因其身体背部呈青色而得名。身体又呈圆筒状,比较肥满,故也有人称之为“肉泥鳅”,“圆鳅”等。
青鳅
大鳞副泥鳅体型侧扁,与常见的四大家鱼休形更相似,体色深黄,故一些地区将其称为“黄板鳅”。
大鳞副
台湾泥鳅跟大鳞副泥鳅体型基本一样,颜色上有一些差异。
台湾泥鳅
有很多初养者没养过泥鳅,第一次养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泥鳅品种,在这里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几种泥鳅的优缺点:
青鳅个体小,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当年春季繁殖的小苗要养到入冬才能上市,基本可以达到25条到30条一斤,它肉质细嫩,所以很多消费者很喜欢吃青泥鳅,尤其是浙江,价格比其他泥鳅都要贵,但还是很多人喜欢。
大鳞副泥鳅较青鳅个体要大一点,生长速度也要稍快些,当年繁殖的小苗养殖到年底基本可以达到一斤20来条;青鳅和大鳞副在市面上的价格是根据个体大小来决定的,个体越大价格越高,在平时青鳅一般在18元以上,春季前后价格更高一些。大鳞副泥鳅相对价格就要便宜一些。这两种泥鳅全国都有养殖,但亩产量都不是很高。
台湾泥鳅是现在最流行的一个养殖品种,当年繁殖的苗养到年底上市一般一斤可达到5-8条的规格,但有些地方泥鳅个体太大不好销售,所以我们养到一斤20条左右就上市,也就4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样的话,在南方有些地方一年可以养2批,台湾泥鳅的缺点就是市场价格比青鳅、大鳞副价格低,平时12元左右/斤,春节前后稍高一些。优点: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雌雄个体差异不大,跟鱼一样在水的表层活动,具有不钻泥的习性,便于捕捞,适合高密度养殖。
九、泥鳅水花苗怎样养殖?
你好,泥鳅水花苗是一种水生植物,它可以在水中生长和繁殖。以下是泥鳅水花苗的养殖方法:
1.选择合适的水池:泥鳅水花苗需要清澈、无污染的水环境,最好选择深度在20厘米以上的水池。
2.准备好土壤:在水池底部铺上一层河沙或细砾,然后在其上放上一层适合泥鳅水花苗生长的沉积物质。
3.选择适合的气候:泥鳅水花苗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0-28℃。
4.定期换水:泥鳅水花苗需要新鲜的水来维持生长,每周至少要更换一次水。
5.施肥:泥鳅水花苗需要充足的营养来生长,可以在养殖中适量添加水草肥料。
6.控制水质:泥鳅水花苗需要清澈的水质,可以使用过滤器、水泵等设备来维持水质。
7.注意防治病虫害:泥鳅水花苗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以上就是泥鳅水花苗的养殖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怎样识别野生泥鳅和人工养殖的泥鳅?
想要鉴别野生泥鳅和养殖泥鳅,可以从颜色、外形、进食和活力上进行辨别。养殖泥鳅颜色偏黑,外形硕大,只喜欢吃饲料,比较本分,在狭小的环境里能安静,野生泥鳅颜色黄,个头小,不喜欢吃饲料,非常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