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娃娃鱼怎么养殖
娃娃鱼怎么养殖:打造水族爱好者的理想选择
娃娃鱼,又称波斯菊鱼,是一种迷人而受欢迎的观赏鱼类。其卓越的色彩和优雅的游动姿态,使其成为水族爱好者的最爱。娃娃鱼养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还能为生活增添乐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养殖娃娃鱼吧。
1. 准备适宜的鱼缸和设备
首先,我们需要为娃娃鱼准备一个适宜的宿舍。一般来说,娃娃鱼适合生活在中等大小的鱼缸中,容积在20到40升之间。鱼缸最好选择透明玻璃材质的,这样可以清晰地观察鱼儿的生活状态。
另外,还需要购买一些基本的设备,如过滤器、加热器和氧气泵等。过滤器可以帮助保持水质清洁,加热器可以调节水温,氧气泵则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这些设备对于娃娃鱼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选择质量好而适合鱼缸大小的设备。
2. 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
娃娃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需要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首先,要确保水源的质量良好,最好使用过滤器过滤水源。同时,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的平衡,控制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的含量在适宜范围内。
此外,还需要关注水的温度和硬度。娃娃鱼适宜生长的水温一般在22摄氏度到26摄氏度之间,硬度在8度到12度之间。可以通过加热器和水质调节剂来调节水温和硬度。
3. 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
娃娃鱼的饮食以蛋白质为主,所以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饵料。市面上有专门针对娃娃鱼的饲料,选择质量好的饲料,保证鱼儿的营养需求。除了饲料,还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小型果实和昆虫幼虫等。
另外,要注意定时喂食和适量喂食。娃娃鱼的胃比较小,过度喂食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和水质变差。一般来说,每天喂食2到3次,每次食物的量要控制在鱼儿能够在5分钟内吃完为宜。
4. 创建适宜的生活环境
娃娃鱼是一种喜欢安静环境的鱼类,所以我们需要为它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将鱼缸放在嘈杂的地方,尽量减少外界干扰。此外,可以在鱼缸中增加一些适合隐藏和休息的结构,如水草、岩石和装饰物等。
同时,还要注意鱼缸的清洁和维护。定期更换部分水量,清除鱼缸内的杂物和残渣,保持水质清洁。但是切记不要清洗过度,以免破坏鱼缸内有益的微生物群落。
5. 防止疾病和注意观察
娃娃鱼养殖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常见的疾病包括白点病、鳃腐烂病和鳍腐烂病等。一旦发现鱼儿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处理。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或者调整水质和饮食等来改善症状。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还要经常观察鱼儿的行为和生活状态。注意观察鱼儿的食欲、游动姿态和鳍的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总结
娃娃鱼是一种迷人的观赏鱼类,其色彩鲜艳、游动姿态优雅,深受水族爱好者的青睐。但是养殖娃娃鱼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提供适宜的鱼缸和设备、良好的水质条件、适当的饮食和营养、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防止疾病和注意观察等措施,我们可以打造一个理想的娃娃鱼养殖环境。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水族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让大家在养殖娃娃鱼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享受美丽的水族世界!
二、娃娃鱼夏天怎么养殖
<html>
<head>
<title>如何在夏天养殖娃娃鱼</title>
</head>
<body>
<h1>如何在夏天养殖娃娃鱼</h1>
<p>娃娃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在夏季养殖娃娃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p>
<h2>1: 控制水温</h2>
<p>娃娃鱼适宜的水温在25℃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因此,在夏天养殖娃娃鱼需要注意控制水温,避免水温过高。可以通过加装水泵,增加水循环,或者使用降温设备来降低水温。</p>
<h2>2: 给鱼儿提供阴凉环境</h2>
<p>夏天气温高,阳光强烈,娃娃鱼容易中暑,甚至死亡。因此,在养殖娃娃鱼时,需要在池塘或鱼缸的周围搭建遮阳棚或者庇荫设施,为鱼儿提供阴凉的环境。</p>
<h2>3: 定期更换水质</h2>
<p>夏季气温高,水温升高,水中氧气含量降低,容易滋生病菌,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质清洁。</p>
<h2>4: 控制饲料量</h2>
<p>夏季气温高,娃娃鱼的新陈代谢加速,消化能力下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因此,在夏季养殖娃娃鱼时,需要适当控制饲料量,避免过度喂食。</p>
<h2>5: 防止池塘水位下降</h2>
<p>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池塘水位容易下降。因此,在养殖娃娃鱼时,需要定期检查池塘水位,及时补充水源,保持池塘水位稳定。</p>
<h2>6: 注意鱼病防治</h2>
<p>夏季气温高、水温升高,娃娃鱼容易生病,因此需要定期检查鱼儿的健康状况,及时进行鱼病防治。</p>
<p>以上就是夏季养殖娃娃鱼的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p>
</body>
</html>
三、娃娃鱼要怎么养殖
<html>
<body>
<h2><strong>娃娃鱼要怎么养殖</strong></h2>
<p>
娃娃鱼是一种比较适合家庭养殖的鱼类,因为它们生长快、耐饥、耐寒、不挑食、不怕拥挤、不怕污染。它们的宝宝也很可爱,所以备受欢迎。下面是一些关于娃娃鱼养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p>
<h2><strong>鱼缸的选择</strong></h2>
<p>
娃娃鱼可以在各种缸中养殖,包括玻璃缸、塑料缸、水泥缸、陶瓷缸等。不过最好选择有过滤器和加热器的玻璃缸。缸的大小要根据养殖的数量和缸的位置来确定。缸的位置要选择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震动的地方,比如客厅、卧室等。
</p>
<h2><strong>饲料的选择</strong></h2>
<p>
娃娃鱼喜欢吃干鱼食、活虫子、蚯蚓等。饲料的质量要保证,不要让它们吃到变质的食物。喂食的次数要根据鱼的大小和数量来确定,一般每天2-3次,每次不要超过5分钟。
</p>
<h2><strong>水的管理</strong></h2>
<p>
娃娃鱼需要清洁的水环境。一般来说,每周要更换1/3的水。更换水的时候,要将底部的污物清理干净。水的温度要保持在22-28度之间,pH值要控制在6: 5-7: 5之间。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盐和草酸钙,有助于鱼的健康。
</p>
<h2><strong>疾病防治</strong></h2>
<p>
娃娃鱼容易得一些疾病,比如细菌性病、真菌性病、寄生虫病等。预防这些疾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更换水、清理底部的污物、控制饲料的质量和喂食的次数等。一旦发现鱼生病了,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氧化亚铜、氯化铜、酚红等。
</p>
</body>
</html>
四、红娃娃鱼怎么养殖
红娃娃鱼怎么养殖
红娃娃鱼,又称红背金钱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类。它们的红色鳞片和黑色斑点使它们成为一种美丽的选择。不仅如此,红娃娃鱼还是一种比较容易饲养的鱼类,适合初学者。下面是一些关于红娃娃鱼养殖的技巧。
水质管理
红娃娃鱼是一种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鱼类。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并定期检查水质。如果水质不好,会影响红娃娃鱼的健康和生长。水质测试工具可以帮助您了解水质是否符合标准。
饲料
红娃娃鱼可以吃多种饲料。在选择饲料时,应该选择质量好、营养丰富的饲料。可以选择鱼饲或颗粒状饲料,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喂养。过度喂养会导致水质变差,对红娃娃鱼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水温控制
红娃娃鱼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在养殖过程中,应该控制水温在22℃左右,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如果水温过高,会影响红娃娃鱼的呼吸和新陈代谢。如果水温过低,会影响红娃娃鱼的食欲和生长。
水族箱管理
水族箱是红娃娃鱼的家,保持水族箱的干净和整洁非常重要。定期更换水族箱的水,并清洗水族箱内的过滤器和底部杂物。此外,还应该定期更换水族箱内的装饰物,以保持水族箱的新鲜和有趣。
疾病防治
红娃娃鱼是一种比较健康的鱼类,但有时也会患上疾病。常见的疾病有白点病、鱼石病和霉菌病等。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查红娃娃鱼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异常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疾病扩散。
结论
红娃娃鱼是一种美丽、容易饲养的观赏鱼类。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管理、饲料、水温控制、水族箱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只有注意这些方面,才能让红娃娃鱼健康成长。
五、金娃娃鱼怎么养殖
<!DOCTYPE >
金娃娃鱼怎么养殖
金娃娃鱼,又名白条、金钱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类。它们的颜色鲜艳、形态各异,备受鱼友们的喜爱。金娃娃鱼是一种易于饲养的观赏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金娃娃鱼怎么养殖。
水族箱的选择
金娃娃鱼是一种活泼好动的鱼类,所以要选择一个宽敞、深度适中的水族箱。水族箱的大小要根据你的养殖规模来选择,小规模的养殖可以选择小一些的水族箱。同时,水族箱的材质也要注意,最好是选用玻璃材质的水族箱。
水质的控制
金娃娃鱼是一种比较敏感的鱼类,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定期更换水质,清理水族箱的残渣和杂质。
饲料的选择
金娃娃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可以吃虫子、小鱼、虾米等。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金娃娃鱼专用的饲料,这样可以保证金娃娃鱼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根据金娃娃鱼的需求,给它们添加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等。
疾病的预防
金娃娃鱼是一种比较容易得病的鱼类,特别是在水质不好的情况下容易生病。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和化学品进行预防和治疗,也可以采用一些天然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总结
金娃娃鱼是一种非常适合养殖的观赏鱼类,只要掌握好一些养殖技巧,就可以让它们健康的成长。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族箱的选择、水质的控制、饲料的选择以及疾病的预防等问题。
六、黑色娃娃鱼怎么养殖
<html>
<head>
<title>如何养殖黑色娃娃鱼</title>
</head>
<body>
<h1>如何养殖黑色娃娃鱼</h1>
<p>黑色娃娃鱼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观赏鱼,因其黑色的体色和优美的游动姿态而备受青睐。由于其体色美丽、易饲养、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水族爱好者喜爱的品种之一。那么,黑色娃娃鱼怎么养殖呢?下面将为您介绍详细的养殖方法。</p>
<h2>1: 准备工作</h2>
<p>在养殖黑色娃娃鱼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p>
<ul>
<li><strong>鱼缸选择</strong>:选择适合黑色娃娃鱼生活的鱼缸,大小要根据鱼的数量和大小来选择。</li>
<li><strong>底床选择</strong>:选择适合黑色娃娃鱼的底床,建议选择细沙或者小石子,以避免鱼儿受伤。</li>
<li><strong>过滤器选择</strong>:选择合适的过滤器,以保证水质的清洁。</li>
<li><strong>水质调节</strong>:黑色娃娃鱼对水质有一定要求,需要做好水质调节工作。</li>
<li><strong>饲料准备</strong>:根据黑色娃娃鱼的需求准备合适的饲料。</li>
</ul>
<h2>2: 养殖方法</h2>
<p>了解了准备工作后,下面就来介绍黑色娃娃鱼的养殖方法。</p>
<ul>
<li><strong>水温控制</strong>:黑色娃娃鱼生活在温暖的水域中,水温应该在18℃-28℃之间,最适宜的水温是22℃-26℃。</li>
<li><strong>光照控制</strong>:黑色娃娃鱼喜欢光照,但不能暴晒在阳光下,否则会影响鱼儿的生长。</li>
<li><strong>饲料选择</strong>:黑色娃娃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干虫、小型鱼类、水生昆虫等。可以选择市面上的饲料,也可以自制饲料。</li>
<li><strong>定时换水</strong>:定期换水可以保证水质的清洁,建议每周至少换一次水。</li>
<li><strong>疾病防治</strong>:黑色娃娃鱼容易得病,需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一旦发现鱼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li>
</ul>
<h2>3: 注意事项</h2>
<p>在养殖黑色娃娃鱼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p>
<ul>
<li><strong>避免过度投喂</strong>:黑色娃娃鱼容易肥胖,过度投喂会影响鱼儿的健康。</li>
<li><strong>避免过度打扰</strong>:黑色娃娃鱼很容易受到惊吓,避免过度打扰。</li>
<li><strong>避免混养</strong>:黑色娃娃鱼比较温和,但不能与凶猛的鱼类混养。</li>
<li><strong>避免水质污染</strong>:黑色娃娃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定期检查水质,及时处理水质问题。</li>
</ul>
</body>
</html>
七、养殖的娃娃鱼可以吃吗?
谢邀!正好比较清楚这个问题。是我们行业管理的范围。通常进入市场正规渠道流通买卖的娃娃鱼都是人工驯养的。目前农业部已经实行大鲵标识管理制度。每条娃娃鱼身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可以扫码溯源。养殖娃娃鱼的条件非常苛刻。因为它本身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必须在环境无污染,有天然山泉水的地方进行人工驯养。所以养殖的娃娃鱼是可以放心吃的,反而野生的,一是法律不允许,因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二是野外条件有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有寄生或是疫病的情况存在。
八、小的娃娃鱼夏天怎么养殖
<html>
<head>
<title>小的娃娃鱼夏天怎么养殖</title>
</head>
<body>
<h2><strong>小的娃娃鱼夏天怎么养殖</strong></h2>
<p>夏天是小的娃娃鱼养殖的高峰期,正确的养殖方法能够让小的娃娃鱼在夏季茁壮成长。</p>
<p>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夏天气温高,小的娃娃鱼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通风、遮阳的场地,能够保证水温不会过高。</p>
<p>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水质。夏季降雨多,容易导致水质变差,影响小的娃娃鱼的生长。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检测水质,保证水质符合小的娃娃鱼的生长需要。</p>
<p>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小的娃娃鱼的饮食。夏季气温高,小的娃娃鱼的新陈代谢也会加快,需要增加饲料的投喂量。但是投喂量也不要过多,以免造成水质的污染。</p>
<p>最后,我们需要定期清洗鱼缸,保证水质清洁卫生。夏季是小的娃娃鱼繁殖的季节,清洗鱼缸可以避免病菌滋生,保证小的娃娃鱼的健康成长。</p>
</body>
</html>
九、娃娃鱼养殖周期?
娃娃鱼的养殖周期需要3年左右。
娃娃鱼又名大鲵有喜阴怕风、喜洁怕脏、喜静怕惊的特点,所以大鲵场地应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凉、水温较稳定(最好是10℃一25℃)、水质清洁、无毒无害、水源方便的地方。
十、娃娃鱼养殖技术?
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甚至二、三年不吃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雌鲵产卵后,“任务”即告结束。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雄鲵从此就要担当所有的孵卵任务,直至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为止。
正文
1、大鲵养殖池的设计建造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1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
1.1.1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2、大鲵苗种放养及种苗鉴定
2.1养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必须浸泡二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PPM的漂白粉或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2鲵种消毒
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呋喃类药物每立方米水体0.2g或亚甲基0.5g兑水浸泡5分钟,然后将药水和鲵种一同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2.3种苗鉴定
2.3.1大鲵苗种与其他苗种的区别
在两栖类中。有尾目中的小鲵科、蝾螈科、洞源科等种类与大鲵极为相似,区别它们最主要的是比较其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隐鳃鲵科(大鲵)、小鲵科、蝾螈科形态特征比较
2.3.2大鲵苗体质优劣的鉴定 大鲵苗种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功与否。优质的大鲵苗种应该是机体健壮、肌肉肥厚、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未变态前外鳃完整无病变。反之,则为劣质鲵苗。
2.4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3、养殖管理
3.1饵料投喂
大鲵饵料以鲜活的鱼虾蟹蛙及动物内脏为好,其饵料投喂与鱼类养殖饵料投喂一样,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根据大鲵活动状况,投喂多在傍晚进行;定位,饵料投放位置应在大鲵洞穴附近,便于懒惰的大鲵取食;定质,大鲵对饵料质量要求较严,要求鲜活,并且对饵料的品种不能变化太大,避免大鲵拒食;定量,大鲵贪食,喂食量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般按体重的10~15%进行投喂,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水温、天气状况、大鲵个体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另外,在大鲵饵料投喂吃食时,应尽量保持大鲵不受惊吓,避免其吐食。
3.2调节水质
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3.3调节水温和光照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3.4防逃防偷
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 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4、病害防治
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方能保证大鲵养殖成功出成效。
4.养殖条件:
室内外均可养殖。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5.种苗放养:
大鲵养殖一般引进10厘米以上的幼鲵,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鲵20条左右。种苗放养前养殖地用硫酸铜2毫克/升浸泡5小时消毒,鲵体用氯化钠5%药浴10分钟。事先在池内用麻石搭建洞穴,放置水草以供大鲵躲藏。
6.饲喂:
养殖池设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许。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7.日常管理。
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编辑本段]烂尾病防治
一、大鲵烂尾病发生的原因
(一)水质的影响
大鲵常生长在有流水的深山溪流之中,水质新爽快活,无污染。而人工养殖大鲵的水质容易被污染,被污染的水体中常繁衍着大量病原微生物,当大鲵机体受到创伤时,这些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发病变。
(二)环境条件的影响
由于人工建造的养鲵场,难以达到野生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新建的养鲵池池壁(底)较为粗糙,易使大鲵肌肤擦伤,当大鲵爬行活动时,因尾部不停地摆动,更易受损。
(三)放养规格大小悬殊的影响
一般来说人工放养大鲵的密度比较大,如规格大小相差悬殊,饵料缺乏时,常为争食而发生格斗,个体小的争食能力较弱,常遭受大个体的攻击和撕咬,其尾部又常是受攻击的对象。
(四)饵料营养不良的影响
大鲵属肉食性两栖动物,常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当所投喂的饵料适口性较差,又缺乏必需的营养成份,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及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铁、钙、微生素等,会诱发大鲵相互之间的残杀。
二、大鲵烂尾病症状
大鲵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常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点状,周围组织充血发炎,表皮略呈灰白色,当病期过长,形成疮样病灶,病灶处常粘附大量病原菌及杂物,严重时病灶部位出现肌肉坏死,尾部骨骼外露,病鲵食欲减退或停止进食,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尾部摆动无力,不久便会死亡。
三、预防方法
(一)营造舒适的环境条件
在修建养鲵场时应考虑到光照,排灌水管、饵料台、栖息陆地等设施。由于大鲵具有喜独居怕光照的特性,池内可用砖头砌成多个人工洞道,洞口直径12~20cm,洞内较宽敞,洞壁尽可能做得光滑,养鲵池建成后不能立即放养鲵种,因为新水泥池有较强的碱性,而大鲵适宜的pH值为6~7。
可将新建成的水泥池注满水,连续浸泡2~3天,再放干,并重复数次,使池水pH值接近中性及池壁、洞壁粘上一层光滑的附着物时,再投放鲵种。
(二)消毒处理
鲵种放养前应用1%浓度的龙胆紫药水作消毒处理,其方法是药与水的比为1∶100兑好后,将鲵种浸洗20分钟,龙胆紫药水对大鲵皮肤刺激小,可有效地防止真菌和细菌的体表感染。
(三)控制水质与水温
养鲵池水质要保持清爽,无污染,尽可能地应用溪水或清泉水。并做到定期更换池水,条件允许时,养鲵池可保持有常年流水。大鲵适宜生长水温为14℃~28℃,炎热夏季,更换池水显得更为重要。
(四)放养个体规格整齐
现阶段的鲵种来源,均由人工繁殖,个体规格基本一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个体大小差别越来越明显。这时应进行筛选,分级分池饲养,可避免以大欺少,以强欺弱的现象发生。
(五)投喂优质饵料
大鲵饵料应富含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如鲜活水鱼虾、动物内脏、动物血液、下脚料等是大鲵的好饵料。投喂饵料时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科学投喂方法,切忌将动物内脏、血块、下脚料等直接投入水中,否则,易造成对水体的污染,既要防止饵料浪费,又要防止部分个体吃不到或吃不好。
四、治疗方法
(一)当发现大鲵患烂尾病时,应及时将病鲵隔离饲养,如不分开饲养而后患无穷,有可能殃及整个养鲵场。一是病原体在池水中不断扩散,感染其他个体;二是健康个体随时都可吸吮病鲵患处的血液,致使病鲵病情愈加严重,并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个体。
(二)用强氯精0.3~0.4ppm浓度或二氧化氯0.2~0.3ppm浓度全池泼洒(包括栖息陆地、饵料台等)每天一次,连用3~4天为一疗程。
(三)对病情较重的大鲵,先用15~25ppm浓度高锰酸钾或0.3~0.5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鲵15~20分钟,并彻底清洗创伤表面的附着物,随后用消治龙软膏或硫磺软膏等消炎药物涂敷患处,每天一次,4~7天可治愈。
(四)用氯霉素2~3g十卡那原粉2g+Vc2g+Ve2g+Vb2g(每公斤体重用药量),将上述药物均匀拌入饵料中投喂,连用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