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产养殖增氧机哪种好?

117 2025-02-25 01:34 到农村去网

一、水产养殖增氧机哪种好?

我就是做风机的,你养的啥?养殖面积?密度?

二、水产养殖增氧机如何布局?

答:1、在亩水面的方形鱼塘上安装两台增氧机,应在等距的对角线上。

2、增氧机可固定在两个浮桶上,或固定在水泥桩上。但不要影响增氧机正常工作为宜。

3、叶轮在水中的位置,要和“水线”对准。如无“水线”时,一般上端面要与水面平行,以防止产生过载而烧坏电机。叶轮片沉浸水中深度为4cm,过深会使电机负荷增大而损坏电机。

4、增氧机工作时,揽动池水浪花应均匀,覆盖面的圆面积在6—8m2范围为宜。

三、水产养殖增氧机开启技术

水产养殖增氧机开启技术

水产养殖增氧机开启技术的重要性

水产养殖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提高水中溶氧量,维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增氧设备在水产养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鱼类的养殖来说,增氧机的开启技术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增氧机通过向水中注入氧气,提高水中的溶氧量,同时促进水中的水流循环,改善水质环境。养殖池塘中的水体常常经历着富营养化的问题,导致水中溶氧量下降,增氧机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溶氧量,防止缺氧现象的发生。

增氧机开启的最佳时机

人们在使用增氧机的时候应该注意,增氧机的开启时机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增氧机应该在夜间开启,因为夜晚水中的溶氧量较低,鱼类的需氧量较高,此时开启增氧机可以为鱼类提供充足的氧气。

此外,增氧机的开启时间也应该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来调节。例如,白天鱼类通常会聚集在池塘的底部或者阴凉处,此时可以暂时关闭增氧机。而晚上或者阴天,鱼类会活动更多,增氧机的开启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注意增氧机的使用细节

  1. 增氧机的摆放位置应该选择在水质较差或者溶氧量较低的区域,以便更好地改善水质。
  2. 增氧机的使用时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延长或者缩短使用时间。
  3. 增氧机的维护保养非常重要,定期清洗增氧机,保证其正常工作。
  4. 增氧机的选购要选用质量可靠的产品,避免使用劣质设备影响增氧效果。

增氧机的优势与应用

增氧机在水产养殖中有许多优势和应用价值。首先,增氧机可以提高鱼类的养殖密度,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其次,增氧机可以改善水质环境,减少和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给水生生物。

增氧机还可以促进鱼类的新陈代谢和消化吸收,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减少鱼类的患病率。同时,增氧机的使用还可以提高鱼类的肌肉含氧量,改善鱼肉的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

结语

水产养殖增氧机开启技术的正确应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非常重要。通过合理使用增氧机,可以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提高水质水量,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因此,在进行水产养殖时,我们应该重视增氧机的选择和正确使用,以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增氧机对水产养殖的利弊?

 增氧机对水产品的养殖利大于弊。因为一般传统的增氧机1千瓦功率可以增加1.1~1.9千克氧,而微孔管在淡水中可以3.4~4.9千克氧,在海水中可增加9千克氧,在淡水中是传统增氧机的2.6倍,在海水中是传统增氧机的4.2倍;一般每亩虾池配备叶轮式增氧机需要0.75千瓦功率,而使用微孔管增氧,则只需要配备0.25千瓦功率,增氧机可以使水产养殖户的利润增加较多,基本没有弊端。

五、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视频

水产增氧机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它能有效提供水中的氧气,维持水体的氧气平衡,为水产动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这篇博客中,我们将介绍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并附上相关的视频示范,帮助广大水产养殖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养殖方法

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挑选合适的水产增氧机。根据养殖水体的面积和养殖规模,选择适合的水产增氧机型号和数量。
  2. 确定增氧机的放置位置。增氧机通常放置在养殖水体的中央位置,确保水中的氧气能够均匀分布到每个角落。
  3. 连接增氧机。将增氧机与电源和氧气供应管道连接好,确保正常运行。
  4. 开启增氧机。按照增氧机的说明书操作,将增氧机开启并设置合适的运行参数。
  5.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清洗和检查增氧机,确保其正常运行。

养殖技术

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技术对于提高水产养殖效益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养殖技术:

底部增氧技术

底部增氧技术是将增氧机放置在水产养殖池底或池壁附近,通过气泡上浮的方式提供氧气。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增氧机产生的气泡,使氧气更好地溶解于水中,提高溶氧量。

底部增氧技术适用于养殖密度较高的水产,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减少水产疾病的发生。

曝气增氧技术

曝气增氧技术是将增氧机放置在水面或离水面较近的位置,通过气体喷射的方式将氧气引入水中。这种技术适用于大型水产养殖场,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提供氧气供应。

曝气增氧技术的优点是增氧效果较好,能够快速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但水中溶解的氧气易散失,需要加强氧气的补充。

混合增氧技术

混合增氧技术是将底部增氧和曝气增氧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底部增氧和曝气两种方式提供氧气。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两种增氧方式的优点,有效提高水中的氧气平衡。

混合增氧技术适用于各类水产养殖场,能够根据养殖需求和水质条件灵活选择增氧方式。

技术视频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相关的技术视频。

通过观看以上视频示范,相信读者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更好地运用于实际养殖过程中。

总之,水产增氧机是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正确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水质,促进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希望本篇博客能够为广大水产养殖者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实现更好的养殖效果。

六、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要求

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要求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由于水中氧气含量直接影响水产物的生长和健康,确保水中氧气充足是水产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水产增氧机作为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关键设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介绍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帮助水产养殖者实现高效养殖和增强经济效益。

1. 水质管理的重要性

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水产养殖的健康和高产起着关键作用。在水质管理中,控制溶解氧的含量是至关重要的。适当的溶解氧水平可确保水产动物充分呼吸,促进其健康生长。然而,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常常难以维持在理想的水平,因此需要借助水产增氧机来提供氧气并维持自然水体中氧气平衡。

2. 水产增氧机的工作原理

水产增氧机通过增加水中氧气的浓度,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从而满足养殖水体中水产生物的需求。它利用气体传质原理,将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特殊设计的装置导入水体中,使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增加。水产增氧机通常由气泵、气管和增氧器组成。气泵通过驱动气管将氧气送入水中,并通过增氧器将气体均匀分布在水体中。

3. 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方法

3.1 养殖池的布置

在使用水产增氧机前,需要合理布置养殖池。养殖池的大小、深度和形状都会影响水中氧气的溶解和分布。一般来说,养殖池应具备良好的景观排水和调节水位的功能,以便保持水质稳定。应根据养殖规模和水产种类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并合理布置水产增氧机的位置。

3.2 水体循环和氧气供应

水体循环是保持养殖池水质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合理调节水体循环速度,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供应,并避免水体的二次污染。水产增氧机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到水体循环的需要,以实现最佳增氧效果。

3.3 控制增氧机运行时间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养殖动物的需要和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合理设置增氧机的运行时间。一般来说,夜间和晨间是溶解氧含量较低的时候,此时增氧机的运行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满足水中氧气的需求。

4. 水产增氧机的技术要求

4.1 选用适当功率的增氧机

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养殖的规模选择适当功率的增氧机。增氧机的功率过大会造成能源浪费,而功率过小则不能满足水中氧气需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增氧机,并进行经济性评估。

4.2 定期维护和清洁

定期维护和清洁水产增氧机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寿命的重要措施。增氧机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氧气管堵塞,影响增氧效果。因此,定期清洁和更换关键部件,保持增氧机的良好状态,非常必要。

4.3 使用优质氧气管和增氧器

选择优质的氧气管和增氧器也是保证水产增氧机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优质的氧气管具有良好的耐压性和导气性能,能够保持氧气供应的稳定。而优质的增氧器能够均匀分布氧气,提高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4.4 合理控制增氧机的运行方式

根据养殖需求,合理控制增氧机的运行方式。根据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和养殖动物的需要,可以采用定时开启和自动调控的方式,以保证水中氧气的供应。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管理和氧气供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水产增氧机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为水产养殖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水产增氧机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要求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以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七、水产养殖什么情况下开增氧机

水产养殖是一项关键的农业活动,对于确保水产物产量和生长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充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增氧设备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和提高养殖效益。那么,在水产养殖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开启增氧机呢?

鱼缸水质不佳

水质是鱼类生存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当鱼缸水质变差时,鱼类的生存状况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增氧机能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提供鱼类所需的充足氧气。当鱼缸中的氧气不足时,鱼类会出现呼吸困难,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的情况。因此,当鱼缸水质不佳时,开启增氧机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提高鱼类的生存率。

高温天气

在夏季高温天气中,水中溶解氧含量会明显降低。而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会随着温度增加而减少,相反,鱼类在高温环境中,对氧气的需求量反而会增加。因此,在高温天气中,适时开启增氧机,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保证鱼类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避免因缺氧导致的生理功能紊乱和生长受限。

大量投放新鱼

当养殖户进行大量投放新鱼时,增氧机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新投放的鱼类适应环境需要一段时间,同时鱼缸中的生物负荷也会显著增加。这将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给新投放的鱼类带来压力。开启增氧机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帮助鱼类尽快适应新环境,减少死亡率。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时,容易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而在这种情况下,增氧机的使用可以改善水质,促进溶解氧的增加,抑制藻类生长,并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增氧机通过加氧,促进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毒物质得以转化和去除,提高水质的清洁度。

饲料过剩

过剩的饲料会沉积在水底,产生大量的废物和有机物,使水质恶化。同时,废物的分解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开启增氧机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废物的分解和降解,减轻水质负担,保持水体清洁。因此,在饲料过剩的情况下,增氧机的使用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中开启增氧机的情况有很多,包括鱼缸水质不佳、高温天气、大量投放新鱼、水体富营养化和饲料过剩等。通过合理使用增氧机,可以改善水质、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保障鱼类的生存和健康生长,进而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养殖户在进行水产养殖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合理管理水体,确保水质稳定,提高养殖成功率。

八、水产养殖怎么样,水产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水产养殖年年有人赚钱有人亏钱。

但饲料的销量一直稳定增长,所以

等等,别理解错了,不是叫你去做饲料。而是做饲料业务员,因为....

我见过水产养殖饲料业务员最快赚钱的方法是搞定饲料经销商的女儿。

九、怎么入手水产养殖?

一、养殖场地选择

四大家鱼的成鱼养殖通常选择5~10亩左右长方形或多边形鱼塘。养殖青鱼、草鱼最适水深1.5~2m,鲢鱼、鳙鱼1.4~1.6m。鱼塘最佳走向为东西向,通风向阳,进水口与出水口呈对角分布,底部略高于出水口,坡比为1∶100,便于自然增氧。鲢、鳙鱼池池底需有20cm深淤泥,青、草鱼池池底则可以不含淤泥。

二、四大家鱼种苗的识别

刚孵出的仔鱼,一般叫水花,按季节分为“春花”和“夏花”两种,通常春花成活率高于夏花。“四大家鱼”水花识别可归纳为“青驼背”“鲢灰身”“草桔红”“鳙暗黑”。具体识别方法是:青鱼头较尖,身体和鳍为灰黑色,鳞片不明显;鲢鱼体色银白,头比鳊鱼小,胸鳍尖端仅达腹鳍基部;草鱼体色淡黄,吻端钝圆,鳞片清楚;鳙鱼体色黑而稍带黄色,头大,胸鳍尖端越过腹鳍基部。四大家鱼水花长至一寸时称为寸片,可以用作鱼种。

三、种苗的选择和放养

1.鱼种选择

成鱼养殖中,通常应选择色泽鲜艳、肌肉丰满、个体重无病伤、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鱼种,反之如果体色暗黑、鱼种瘦弱、游动缓慢则不应作为养殖鱼种。

2.鱼种放养前准备及具体做法

(1)放养前准备 放养鱼种的鱼塘分为精养塘和粗养塘两类。没有养过成鱼的粗养塘,要全面清塘和消毒后才能投放鱼种。养鱼一年以上的精养塘要全面清淤,为鱼种提供适宜生活环境。

(2)具体做法 如果主养鲢、鳙鱼,清塘消毒1~2d后即施放底肥,投放磷氮比例一般为5∶2,即每亩养殖池塘投放50kg过磷酸钙、20kg碳酸氢铵,25kg左右的草木灰来培肥水质,如果主养草鱼在清塘7d后方可投放鱼种。如池塘为精养塘,应彻底清淤后再施肥,且仅限于施少量磷肥和草木灰。冬季放养鱼种池水深度不低于1.8m,便于保温越冬;春放时,如有可靠水源,初次注水不应超过80cm深,以便水温迅速升高,促进鱼群摄食饵料。

四、种苗搭配及放养

1.鱼种放养及搭配

鱼种的放养需根据主养鱼种进行不同搭配,在无流水养殖条件下,投放密度不宜加大,以免影响商品鱼规格和品质而降低养殖效益。如果主养草鱼,一般需按16∶7搭配鲢鳙鱼苗(即每亩投放800尾草鱼苗搭配350尾鲢鳙鱼苗)以便收获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鱼种的放养时间

四大家鱼的放养方式和具体放养时间主要由水温确定,在南方一般采取春放模式,即3月5日-3月15日投放鱼种,此时水温为6~10℃,四大家鱼活动能力较弱,容易捕捞,操作过程中可减少鱼体损伤。

五、成鱼养殖池塘管理

1.清塘、去杂。放养四大家鱼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清塘、除杂、培肥水体,同时搭配好主养鱼种和其他品种放养比例。

具体操作步骤为:抽水—去杂—清淤—播撒生石灰消毒—注水—施肥—投放鱼苗。即先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及部分污泥,每亩泼洒150kg生石灰。7d后,可注入0.8m深池水,并施250~300kg/亩腐熟粪便作底肥,晾晒12d左右再投放鱼苗,促进鱼苗早开食或增加摄食。

2. 早施饵肥。主要目的是迅速满足

成鱼营养需求。当水温达到6~8℃时,鲢、鳙亲鱼池必须抓紧施肥,以便饵料生物迅速繁殖生长,培肥水质。同时可根据水色,适当追肥。养成“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的活动情况”决定施肥数量的好习惯。

①看水色,关键在于掌握四字原则:即水体的“肥”“活”“嫩”“爽”,首先看水色是否为鲜嫩的淡黄绿色,透明度是否高于25cm,水体颜色是否会在1天中出现多次变化,如出现一日三变或多变就表示水体为鱼种生存的最适养殖水体,就不应再投放饵肥;②看天气,指看是否可能出现闷热或暴雨天气,是否会发生气温突变,避免水温骤变引发鱼群感冒;③看鱼群活动,指观看鱼群是否出现浮头或萎靡不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饵料投放

1. 投饵量及投饵计划

(1)投饵量一般可通过公式计算。即全年投饵量=池塘的鱼产量×饲料百分比×饲料饵料系数×鱼塘面积,计算公式:

Q=PrKA式中:

Q-某种饲料全年的用量(kg);

P-池塘的鱼产量(kg/亩);

r-该种饲

料的搭配比例(%);

K-该种饲料的饲料系数;A-鱼池总面积(亩)。

(2)投饵量确定。一年中各月的投饵计划,主要是根据水温、鱼类生长情况和饲料供应情况来制定。鱼类摄食量通常与水温变动成正相关,与饵料系数及鱼类的体重成反相关,即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摄食量越大,鱼类生长明显,反之超过或低于适温,则必须减少饵料投放。主要需遵循“早开食”“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即精青饲料放在鱼类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投喂。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鱼类的适温季节为5月下旬-9月下旬,5月份以前及10月份以后投喂饵料的比例应相应减少,1-3月份则不应投喂饲料。每日投饵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和鱼类摄食情况而定,具体做法:①颗粒饲料投喂量以鱼群20min内吃完为佳;糊状饲料投喂量以鱼群1h内吃完为最佳;青饲料则应当天吃完,以免污染水质;如果投放青鱼饲料(如螺蛳、蚌、蚬、蛤等)则没有数量和时间限制,以下次投饵前吃完即可。②根据天气确定投饲量:如果水温为适温,天气晴朗且水中溶氧量高,应适当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以免污染水质。③根据水质好坏确定投饲量:如果水体气味清新,清爽,透明度高,且鱼类活动积极应适量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如水质已被污染,应立即捞出腐败物,开动增氧机,补充新鲜水,以便水质变好。

十、水产养殖学咋样?

来自一位水产养殖专业的学长的建议

很好,我只能这么说了,水产养殖学在校学习专业内容一般都是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比较重要的学科

当然还有水族造景学也是比较火热的,

就业工作的话,

一般打算毕业找工作的话,都是在公司里面,男生的话,业务员的会多一点,当然,都是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跑业务。然后往上升。

考研的话当然会有更多的就业空间。这里,我没考研就不多评论了。

还有有一些水族造景感兴趣的也有去别人工作室或者自己开工作室的都有。

就目前来说,这个专业就业空间还是蛮好的。相比较其他专业(除了热门的火热专业)还是有很好的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