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蟹的养殖方法图解?

184 2025-02-25 19:58 到农村去网

一、青蟹的养殖方法图解?

青蟹的养殖方法,青蟹一搬都是野生的,青蟹营养价值很高,青蟹烧糯米饭是最好的。

二、青蟹的养殖周期是多久

青蟹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海鲜,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养殖周期是多久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青蟹的生命周期

青蟹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孵化、幼虫期、蟹苗期、青蟹期和成蟹期。

1. 孵化期

孵化期是青蟹生命周期的开始阶段。经过交配后,雌性青蟹会将受精卵放置在腹部下的卵囊中孵化。孵化期的长度一般为7至10天。

2. 幼虫期

孵化后,青蟹受精卵会孵化成为幼虫。幼虫期是青蟹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阶段,也是最脆弱的时期。幼虫期的长度约为10至20天。

3. 蟹苗期

蟹苗期是幼虫渐变为蟹苗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青蟹会逐渐形成蟹苗的外骨骼,并发育成为具有螯足和触须的小型青蟹。蟹苗期的长度约为3至5天。

4. 青蟹期

蟹苗期结束后,青蟹进入青蟹期。在这个阶段,青蟹会继续生长,外骨骼逐渐变硬。青蟹期的长度约为20至30天。

5. 成蟹期

最后,青蟹进入成蟹期。成蟹期是青蟹生命周期的最终阶段,也是青蟹能够繁殖的阶段。成蟹期的长度因青蟹的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一般为1至2年。

养殖青蟹的注意事项

养殖青蟹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确保青蟹的生长和健康。

1. 水环境

青蟹对水的环境要求较高,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水质污染或水温过高都可能对青蟹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2. 饲料

提供适量、均衡的饲料是保障青蟹健康生长的关键。饲料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青蟹的营养需求。

3. 温度和光照

青蟹在不同阶段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孵化期和幼虫期,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可以促进幼虫的正常发育。在其他阶段,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也有助于提高青蟹的生长率。

4. 疾病防治

青蟹养殖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青蟹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可能出现的疾病。常见的青蟹疾病包括细菌性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5. 繁殖

要保证青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青蟹的繁殖。成蟹期的青蟹具备繁殖能力,可以选择适当的繁殖方法,如人工授精或自然繁殖。

综上所述,青蟹的养殖周期包括孵化期、幼虫期、蟹苗期、青蟹期和成蟹期,总体而言需要几个月至几年的时间。养殖青蟹需要注意水环境、饲料、温度和光照、疾病防治以及繁殖等关键事项,以确保青蟹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三、青蟹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蟹苗选择:目前养殖的青蟹苗种来源主要有海区天然苗与工厂化人工培育苗两类(工厂化生产苗种的技术还未全面普及,苗源还甚少)。应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尤其是一对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一及损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2、场地选择:青蟹养殖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

3、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4、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

5、调节盐度: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特别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台风暴雨天,出现池内海水比重过低时,应及时开启上部闸板,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对于高滩建池自然纳水困难,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层海水调节。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属于海水蟹,由于长期在海边生存,它的鳃适应了高盐的海水,不适应低渗透压的淡水。是不适宜用淡水进行养殖的,建议大家依旧根据它的生长习性用海水进行养殖。不过要是养殖几天的话,可以直接用淡水就可以或者是花鸟市场的水族店买专门配制海水的那种盐,店主会教你配海水的。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吃什么食物

青蟹的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含物中经常出现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碎片。也常以滩涂蠕虫为食,也食小鱼、小虾,有时在胃中也有发现植物的茎叶碎片。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混养技术

1、虾类。如中国对

四、抱卵青蟹的养殖与孵化?

(1)加强饵料管理

加强饵料管理

抱卵蟹体内积累的能量随抱卵时间推移越到后期消耗越大,需要补充营养。饵料管理极为重要。首先,保证其充足的摄饵量,在投喂饵料时经常更换饵料种类避免产生怨食造成饥饿状态,挖卵自食。其次,保证饵料的质量,如投喂配合饵料时注意蛋白质含量和维生素的添加量。

(2)加强水质管理

加强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抱卵蟹培育中最关键的环节,要使其胚胎发育顺利进行必须保持水质稳定。避免经常性的抽干水检查,和一次性的大量换水,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少量加水调节。为了避免培育池水质恶化,应控制抱卵蟹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放3-5只,饵料投喂应适量,未摄食完的饵料应从池中检出,使每四天换水量1/4左右,池水能有充足氧气和无有机物污染败坏水质现象。

(3)保持池水水温稳定

保持池水水温稳定

保持水温稳定通常是加深池水使池水深度在1. 5-2.5米左右,这样即使气温聚变池水温缓冲时间也较长不因气温而骤变。换水时注意进水与池水温差,且让水流慢慢进出。进水时让水处于喷雾状,增加水温和氧气。

(4)保持池水氧气充足

河蟹胚胎发育中耗氧量较大,保持水中充足氧气一方面可加快胚胎发育,另外也使亲蟹摄食消化加强,提高河蟹活力。池水中保持5毫克/升溶氧是较佳,通常以不低于3毫克/升为度,氧气过低易造成抱卵蟹流产。在不足时,应采用池水自体循环曝气或在池中铺设充足管道进行充气加氧。

(5)适时适度对抱卵蟹检查

河蟹刚产出或产出不久的卵为紫酱色,豆沙色、桔黄色、橙红色等,以前两种颜色的质量较好。在正常发育条件下,随胚胎发育的进行,每个发育阶段都有其不同特征,掌握这些特征,了解河解胚胎发育进程能及时把完成胚胎发育即将孵化的抱卵蟹移入育苗池孵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蟹公寓养青蟹的养殖方法是什么啊?

青蟹寿,是百合科十二卷属植物。又名青蟹,原产南非,多年生肉质草本。株高3~4厘米,株幅6~8厘米。叶片肉质,排列成莲座状,暗绿色,叶端斜截,截面三角形隆起,分布着10道左右凸起的纵向脉纹,叶缘棕褐色。总状花序,花白色,有绿色中肋。花期夏季至秋季。养殖方法:  1.浇水:耐干旱,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夏季高温时少浇水,秋凉后保持湿润,冬季保持稍干燥。2.光照:明亮光照,也耐半阴。3.施肥:较喜肥,生长期每月施肥一次。4.繁殖:春季播种,发芽温度21~24摄氏度,或与春季或夏季取叶片扦插繁殖。5.盆栽摆放:用于点缀书桌、茶几、或博古架等室内半阴处,其似翡翠般的株型,让居室环境更加清新高雅。

六、青蟹的养殖技术管理措施有哪些呢?

1.蟹苗来源有天然捕捞的苗种和人工培育的苗种,以天然苗种为主。自然海区苗种4~11月均有,夏季苗发汛期5月初~7月底,秋季苗发汛期8月中下旬~10月底。人工培育的苗一般在5~6月份。

2.质量要求人工培育的苗种大部分稚蟹变态为C4期后,规格5000只/千克以下,壳硬、色青、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甲壳宽10毫米。

3.苗种要选择浙江一带尤其是三门湾青蟹,具有“金爪绯钳、青背黄肚”鲜明特征,肉质细嫩、鲜美、有点甜。该蟹苗螯钳饱满,螯黄钳红,呈椭圆形,甲壳青绿且有光泽;而广东福建等南方青蟹苗则螯钳尖长,呈暗红色、长方形,甲壳缺少光泽且有花斑。一方面南方青蟹苗不适宜江浙一带养殖,尤其是冬季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无法正常越冬;另一方面该蟹养成品质不如浙江本地青蟹。

4.苗种放养前一定要严格进行药物浸泡处理,杀灭体表病菌。可以用5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来浸泡苗种15分钟,或用纯淡水浸泡15~30分钟,该场青蟹放养密度控制在4.5只/平方米。

七、怎么养殖青蟹

怎么养殖青蟹

养殖青蟹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而如今,随着人们对天然食品的追求和消费市场的增长,青蟹养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利润丰厚的行业。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如何养殖青蟹的重要技巧和要点。

1. 合适的养殖环境

青蟹对养殖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开始养殖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域。青蟹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沼泽地等区域,但仍需确保水质清洁、富含营养物质,并具有适当的水流。此外,确保水域具备良好的防护设施以防止野生动物的侵入。

2. 青蟹种苗的选择

种苗的选择对于养殖青蟹的成功至关重要。选择品质良好的种苗可以确保后续养殖过程的成功。青蟹种苗应具备壳色光滑、壳体坚硬、活动力强等特点。在选择种苗时,最好选择正规养殖场提供的产品,以确保良种的引种质量。

3. 合理的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是保障养殖青蟹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为青蟹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可以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青蟹主要以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为主食,如水生植物、水果残渣、小鱼虾等。饲料的选择和提供方式需要根据养殖环境和青蟹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整。

4. 定期的水质管理

保持水域的良好水质是养殖青蟹的关键因素之一。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氧量和温度等参数,确保水质的稳定和适应性。如果水质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防止青蟹的生长受到损害。

5. 疾病防治

在青蟹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常见的疾病包括蟹壳软化症、蟹白化病和蟹病等。定期检查青蟹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合理的养殖环境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6. 定期的清洁和消毒

定期的清洁和消毒是确保青蟹养殖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定期清理水域中的杂物和废弃物,保持水质干净整洁。同时,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和细菌的滋生。

7. 生态环境保育

养殖青蟹除了追求高产量和经济利益外,还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育。定期监测水域的生态平衡,保护水域中的鱼类、水生植物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确保青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养殖青蟹需要合适的环境、优质的种苗、合理的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治、定期清洁和消毒以及生态环境保育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巧和要点,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青蟹养殖,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八、青蟹养殖条件?

青蟹是广温广盐海产蟹类,其生存水温7~37°C,适宜生长水温15~31°C,最适水温18~25°C,15°C以下时,生长明显减慢,水温降至7~8.5°C时,停止摄食与活动,进入休眠与穴居状态。水温稳定在18°C以上时,雌蟹开始产卵,幼蟹频频脱壳长大,水温升至37°C以上时,青蟹不摄食,水温升至39°C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青蟹的生存盐度2.6‰~55‰,适应范围6.5‰~33‰,最适盐度12.8‰~26.2‰(比重1.010~1.021)。青蟹难以适应盐度的剧烈变动,盐度突变会引起"红芒"和"白芒"两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每年梅雨季节,由于短时间内突发大雨或连续的降雨,人工养殖池盐度突变,使青蟹死亡率增高。

  青蟹耐干能力较强,离水后只要鳃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鳃丝湿润,便可存活数天或数十天

九、青蟹养殖方法?

1、蟹苗选择:目前养殖的青蟹苗种来源主要有海区天然苗与工厂化人工培育苗两类(工厂化生产苗种的技术还未全面普及,苗源还甚少)。应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尤其是一对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一及损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2、场地选择:青蟹养殖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

3、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4、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

5、调节盐度: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特别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台风暴雨天,出现池内海水比重过低时,应及时开启上部闸板,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对于高滩建池自然纳水困难,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层海水调节。

十、如何养殖青蟹?

养殖青蟹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选择优良的苗种,苗种的来源有很多,第一个就是人工育苗,第二种就是捕捞海里的大眼幼体,第三种就是捕捉天然的蟹种。人工育苗这样的苗种比较整齐,而且非常纯正,但是目前已经是试验阶段,大规模的生产技术还没有完全的成熟。所以我们在人工育苗的时候,可能会有失败的案例,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捕捞自然区的蟹苗和蟹种仍然是现在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我们可以就近去捕捉一些青蟹的蟹苗,也可以去跟一些大型的厂商合作。请他们去捕捉一些蟹苗,这样可以节省自己很多成本。

在捕捞蟹苗的时候,要知道青蟹一般在一些盐度比较高的海区进行产卵,孵化后的幼体也会变成蟹苗。逐渐向河口或者是深一点的河里进行游动,这个时候是潮汛的季节,我们一般可以在4月到10月份捕捉。一年中其他的旺季还有5月到9月份,鲜苗的捕捞方法,大多是采用定制网和手抄网,根据潮汛风浪还有各种具体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捕捞的方式。

捕捞蟹苗的时候,会有各种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蟹苗进入,此时就需要进行挑选和鉴别,挑选出那些身体健康、生长旺盛的蟹苗进行养殖,淘汰掉那些体型较小、生长缓慢的蟹苗。捕捉幼蟹的时候,因为天然的幼蟹他们的个体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捕捉那些体质比较健壮、肢体比较完整、没有受到过损伤、同时也没有任何附着物的幼蟹。

青蟹捕捉以后露空时间必须要短,特别是在夏天,温度比较闷热,更不应该过度的露空,温度一般基本就保持在25℃,30℃以上不能超过半天,20℃以下也不能超过两天。因此,捕捉到放养的时间必须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够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死亡。

也因为如此,青蟹种苗质量鉴别的时候有一定的讲究,因为在当地选择蟹苗的时候当地环境是不一样的,露空的时间短才能使成活率更高,如果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就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挑选,淘汰那些身体残疾的然后才可以进行养殖。

选苗篇

选择蟹苗有很多的鉴别方法,第一个就是要选择体质比较健壮的种蟹。一些健壮的青蟹苗他们的身体颜色是青绿色的,而且肢体健全,没有损伤,反应比较灵敏,活动能力也非常强,不易被人们抓取。如果是一些脚断了或者受伤的青蟹,我们必须要把他们短时间内挑出来。

第二个特点就是没有疾病。辨别病蟹我们可以从它们的身体颜色、肉颜色还有四肢的颜色来进行判断,富有弹性的就表示他们是健康的,如果肌肉下陷没有弹性的不应该用于养殖。

第三个就是蟹苗运输的方式。一般幼蟹运输的时候用箩筐或者是木箱,我们需要在下面铺一层比较湿润的草,在上面摆上一层青蟹再覆盖一层湿草,使得他们不会受到碰撞。但是也不能重叠太多层,最好在上面盖一层纱窗,这样便于在中途的时候淋海水,提高运输成活率。

养殖篇

在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也非常讲究,投喂饲料是提高青蟹产量的非常重要手段,要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还有胃口来选择合理的喂养技术,才能够让他们生长的更有优越性。青蟹的食物主要可以利用天然的一些饲料,在池塘里面进行繁殖或者自己种植一些饲料,青蟹一般喜欢吃肉类。比如贝壳类的或者小型甲壳类的虫子,或者是贝壳,一些小鱼小虾还有螺蛳也是他们喜欢吃的饵料之一。

因为青蟹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所以人工投喂的时候最好把时间选择在傍晚进行。投喂量要根据每天的天气水质温度以及青蟹胃口来决定,一般在夏天的时候吃的比较多,因为这个时候温度比较高,活跃度很高,所以吃的更多;在冬天的时候青蟹基本上不进食,所以不用投喂,每天注意巡塘,查看水质是否有污染,周围环境是否有破坏,围网有没有破损即可。

如果发现围网等设施出现问题必须要及时修复,因为青蟹在晚上活动频繁,涨潮的时候可能会穿越围网逃跑,所以必须要把围网修建得足够结实,同时也要防止他们挖洞逃跑,在收获的季节我们需要进行捕捉。建议养殖户可以采取轮捕的方式,挑取大的留下小的,挑肥的留瘦的,这样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一般9月份是它们交配的季节,养殖户必须要适当的把雄性青蟹进行捕捉,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多次交配,肉质非常消瘦,价值已经大幅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大批量死亡的现象。

越冬条件篇

青蟹是一种广谱底栖动物,水温适应15-30℃,最适水温为13-25℃,当水温低于16℃时,活动时间缩短,食物摄入量明显减少;水温下降到12-14℃时,青蟹只在晚上短暂移动,并开始挖洞穴;水温降至10℃左右,锯青蟹缓慢而反应迟钝;当水温降至7℃时,青蟹进料和活动完全停止,全身隐藏在沉积物中,并进入休眠状态;当水温低至3.5℃或持续低于6℃时,青蟹将会死亡。

因此,所谓的青蟹越冬技术,就是利用人为因素创造引人注目的水环境条件,使未达到商品规格的青蟹或交配后的雌蟹在寒冷的冬天幸存下来。青蟹的越冬方式,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采用的越冬形式也不尽相同。

在青蟹的人工繁殖技术尚未完全应用于生产的情况下,进行幼蟹的越冬,意义尤为重要,在广东、海南、福建省等南方地区,冬季的天然水温相对较高,在此类天气条件下可以安全地越冬。而在浙江省南部沿海,气候相对温暖,人为因素仅略有增加,在室外土壤池中也可以实现青蟹越冬,且成活率普遍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