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鳅养殖海拔?
海拔1600米以下都可以。埃及江鳅食性杂,耐粗饲,耐低氧,抗病力强,凡水源条件好,热量充沛,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均可养殖。
赤鲡,又称“江鳅”,虎鱼科。体长圆略扁,头大吻短,口阔齿尖,无鳞多粘液,背、臀、尾鳍相连,常在海涂穴居。呈蓝色者称蓝赤鲡,淡红色者称红头鲡。
二、江鳅养殖技术?
1基础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农药等污染。进排水方便,要求进排水系统分开。底呈中性或弱酸性。养殖场周围环境安静,供电设施正常。水电等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
2 池塘要求:苗种池面积50—100平米;池深度以40~50厘米为宜;池壁夯实确保不渗漏。有条件的可用聚乙烯塑料膜覆盖池壁保水防逃;池底保持10cm左右的淤泥。进排水口用塑料网拦住(也可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敌害生物随水进入养殖池以及苗种在换水时随水流逃逸。排水口采用活动接口装置可以随意调节控制水的深度。整个养殖场四周用石棉瓦片或铁丝网围网作围墙,防蛇鼠等大型敌害生物进入养殖区。
三、江鳅养殖喂什么饲料?
1、豆渣,含有丰富蛋白质,适合喂养泥鳅。
2、豆浆,可以在泥鳅幼年时期投喂。
3、蚯蚓,营养价值,可以在泥鳅长至10厘米后投喂。
4、蚕蛹,可以为泥鳅补充能量,可以每周投喂一次。
5、动物内脏,投喂1小时后需要将蚯蚓吃剩的饲料清理掉。
四、如何养殖江鳅?
1、投放鱼苗,需要先往鱼池中施加一些腐熟的有机肥,再将江鳅苗放入池塘中。
2、选择场地:选择泥底的鱼池,养殖的时候,向鱼池里喷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3、定期巡查:每天巡查一次池塘,及时换水注水,及时捞出染病的泥鳅。
4、饲喂:喂养的时候,需要给其提供豆饼、酒糟、麦麸等饲料。
五、江鳅驯化养殖技术?
每年清明时节,各地的鱼病都开始大量爆发。最近了解到,广东、福建、湖南和湖北地区的鲫鱼孢子虫特别严重。有肇庆养殖户支招,近期鱼体免疫力低下和底质不好的鲫鱼塘最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需要注意喉孢子病。
按照经验,一般在水温10-25℃的时候是鲫鱼孢子虫发病的高峰期,到了30℃往往很少发病,建议养殖户可以放一些野生泥鳅,这样能够很好的控制住孢子虫。
六、养殖江鳅水温要求?
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七、岗鳅养殖?
1、泥鳅苗放养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现在体质健壮、无病无壮且有活力的幼苗,每个池塘中的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便于以后管理。在幼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一般密度为每平米放养幼苗2-3斤左右。随着放养量的增加,体重增重,池塘水可以加深到50-70厘米。
2、使用方法
在泥鳅幼苗放养后半月后,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夏季泥鳅生长到5厘米长势,改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不宜过多,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是要将饵料投放到食台附近。
3、水质调节
泥鳅的养殖水质以黄绿色危害,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4、到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或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可以将稻草覆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可以在池塘总种植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和晚春再把薄膜改善,晚上用稻草覆盖。
八、刺鳅怎么养殖
刺鳅,又称河豚,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淡水鱼类。养殖刺鳅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餐桌,还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那么,刺鳅怎么养殖呢?
水质要求
刺鳅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它需要生活在干净、清澈的水中。因此,在养殖刺鳅之前,我们需要做好水质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养殖池塘的水源来自山泉或河流,避免使用含有污染物的水源。其次,需要测试水质的各项指标,如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等,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生态环境
刺鳅是一种喜欢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的淡水鱼类。在养殖刺鳅时,我们要尽量模拟其自然生长环境。
养殖池塘的水深应该适中,一般为1.5米左右。同时,保持良好的水流和氧气供应,可以通过水泵和喷泉等设备实现。此外,适度的日照和水温也对刺鳅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饲料管理
刺鳅的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和贝类等为主。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购买市售的刺鳅专用饲料,也可以自行配制饲料。
刺鳅的饲料需求量较大,需要保证每日的合理喂养量。同时,注意饲料的质量和种类,为刺鳅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疾病防治
在养殖刺鳅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疾病防治工作,以保证其养殖效益和产量。
首先,定期检查刺鳅的身体状况,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其次,保持池塘的卫生清洁,定期清理池底的杂物,并及时更换水质。避免污染物的积聚,降低刺鳅发生疾病的风险。
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品质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刺鳅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鱼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市场上,刺鳅的价格相对较高,养殖刺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刺鳅生长周期较短,养殖周期相对较短,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养殖技术要点
- 确保水质清洁、优良。
- 模拟刺鳅的自然生长环境。
- 合理供应高质量饲料,保证刺鳅的营养需求。
- 加强疾病防治工作,保障养殖效益。
- 市场调研和营销策略要跟进,把握市场需求。
通过养殖刺鳅,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味鱼类的需求,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只要掌握好养殖技术要点,刺鳅养殖可以成为一项稳定、可靠的投资项目。
九、大刀鳅养殖?
1、养殖方式:刀鳅鱼可池塘养殖、池塘混养和稻田养殖,池塘养殖时要选择大小合适的池塘,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封住以免刀鳅鱼逃跑,放养前要对池塘消毒,池塘混养可以将刀鳅鱼与鲤鱼等一起养殖,养殖方式与池塘养殖大致一致,稻田养殖即在稻田里养殖刀鳅鱼,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2、稻田养殖要点:选择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的稻田,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投放前需追加有机肥。
十、江鳅干净吗?
不干净。提到泥鳅(江鳅),很多人就联想到在农村稻田、水沟等淤泥中捉泥鳅,不少人觉得泥鳅很脏,其实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泥鳅,都是比较健康的,唯在野生条件下感染寄生虫的可能性大一些。
现在市场销售的泥鳅,绝大多数是人工养殖的。泥鳅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池塘经过消毒,养殖过程注意病虫害的预防,投喂营养全面的饵料,泥鳅生长更快,产量也更高,相对野生泥鳅更健康、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