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可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养殖,但地表水往往优于地下水。最适宜其生长的温度为26-28℃,水溶氧量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鮰越冬时,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适量投喂饲料。产前培育也是很重要的,要在开春后加强投喂并精心管理,饲料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等情况来决定。
二、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养殖叉尾鮰,需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将池塘清理干净。鱼苗们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冬季的水温保持在10℃以上。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到慢慢长大后可以采用混养形式,增加鱼种的总产量。
三、叉尾鮰鱼苗养殖技术?
1、鱼塘条件
鱼塘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塘埂坚固,不渗不漏。鱼苗下塘前先抽干池水,挖去塘底淤泥,晒塘20天左右,然后进水10cm,用生石灰(或渔安宝)75kg~100kg/亩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鱼苗放养前10天,应投放发酵的有机肥(粪肥、饼肥均可,用量视鱼塘底质而定,一般100~500Kg/亩),以培养池中的天然浮游生物饵料。
2、适时下塘
鱼苗下塘前,注意观察鱼苗能独游;只有当鱼苗发育到鳔充气,能自由游泳,能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过早下塘容易造成大批死亡。若是长途运输的鱼苗,可以先搭小网箱把鱼苗放进去暂养后再下塘,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的鱼苗,时间比较长,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高,可以先暂养半小时左右,并在箱外划动池水,以增加箱内水体溶氧,让鱼苗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等暂养箱中的鱼苗能集群在网箱内逆水游动,方可下塘。
3、饱食下塘
鱼苗下塘前先喂食,可以有效提高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以及成活率。传统方法是将鸡鸭蛋煮熟,然后取出蛋黄,用双层纱布包裹后在盆内漂洗出蛋黄水,均匀泼洒入鱼苗暂养箱内,鱼苗饱食后,可肉眼见鱼体有一条白线,方可下塘。
4、饲料投喂
鱼苗刚下塘4~5天不投喂饲料,摄食塘中的浮游动物,当鱼苗长到4.5cm以上时,开始逐渐投喂配合饲料。投喂初期要进行驯食,方法是:喂料前用鱼盘在投饵处拨水,刺激鱼苗,然后撒一小把饵料,每隔半分钟重复一次,每次驯食10~20分钟,每天2次驯食,持续4~7天,即可使斑点叉尾鮰养成群体摄食习惯。配合饵料每天投喂2次,投饵率3%~5%,蛋白质含量应为40%左右。
5、日常管理
要求PH值6.5~8.3,溶氧大于3mg/L。饲养期间每隔7~10天换注新水1次,水深随鱼体增长而加深,逐渐加深至1.5m左右;定期用浓度为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以预防鱼病和调节水质。
四、叉尾鮰养殖?
鱼塘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塘埂坚固,不渗不漏
鱼苗下塘前先喂食,可以有效提高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以及成活率。传统方法是将鸡鸭蛋煮熟,然后取出蛋黄,用双层纱布包裹后在盆内漂洗出蛋黄水,均匀泼洒入鱼苗暂养箱内,鱼苗饱食后,可肉眼见鱼体有一条白线,方可下塘
五、叉尾鮰商品鱼养殖时间?
4月。
斑点叉尾鮰育苗常用的水源有地下水和地表水。一般来讲,地下水是斑点叉尾鮰繁殖孵化的最好水源,因为地下水通常没有悬浮物、未受污染,也不存在病原菌,水温和水化学成分相对较稳定。地表水包括溪流、江河、池塘、湖泊和水库,无污染的地表水作为水源要优于地下。
六、叉尾鮰鱼的养殖条件?
1、鱼塘条件
鱼塘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塘埂坚固,不渗不漏。鱼苗下塘前先抽干池水,挖去塘底淤泥,晒塘20天左右,然后进水10cm,用生石灰(或渔安宝)75kg~100kg/亩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鱼苗放养前10天,应投放发酵的有机肥(粪肥、饼肥均可,用量视鱼塘底质而定,一般100~500Kg/亩),以培养池中的天然浮游生物饵料。
2、适时下塘
鱼苗下塘前,注意观察鱼苗能独游;只有当鱼苗发育到鳔充气,能自由游泳,能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过早下塘容易造成大批死亡。若是长途运输的鱼苗,可以先搭小网箱把鱼苗放进去暂养后再下塘,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的鱼苗,时间比较长,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高,可以先暂养半小时左右,并在箱外划动池水,以增加箱内水体溶氧,让鱼苗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等暂养箱中的鱼苗能集群在网箱内逆水游动,方可下塘。
3、饱食下塘
鱼苗下塘前先喂食,可以有效提高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以及成活率。传统方法是将鸡鸭蛋煮熟,然后取出蛋黄,用双层纱布包裹后在盆内漂洗出蛋黄水,均匀泼洒入鱼苗暂养箱内,鱼苗饱食后,可肉眼见鱼体有一条白线,方可下塘。
4、饲料投喂
鱼苗刚下塘4~5天不投喂饲料,摄食塘中的浮游动物,当鱼苗长到4.5cm以上时,开始逐渐投喂配合饲料。投喂初期要进行驯食,方法是:喂料前用鱼盘在投饵处拨水,刺激鱼苗,然后撒一小把饵料,每隔半分钟重复一次,每次驯食10~20分钟,每天2次驯食,持续4~7天,即可使斑点叉尾鮰养成群体摄食习惯。配合饵料每天投喂2次,投饵率3%~5%,蛋白质含量应为40%左右。
5、日常管理
要求PH值6.5~8.3,溶氧大于3mg/L。饲养期间每隔7~10天换注新水1次,水深随鱼体增长而加深,逐渐加深至1.5m左右;定期用浓度为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以预防鱼病和调节水质。
七、叉尾鮰鱼的食性
叉尾鮰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它们的食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叉尾鮰鱼的食性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藻类。
浮游生物
叉尾鮰鱼是一种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它们会捕食水中漂浮的小型生物,如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这些浮游生物提供了叉尾鮰鱼所需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
底栖动物
除了浮游生物外,叉尾鮰鱼也会捕食一些底栖动物,如蠕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这些底栖动物在水底生活,为叉尾鮰鱼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藻类
叉尾鮰鱼也会食用一些藻类,如水华和绿藻。这些藻类不仅为叉尾鮰鱼提供了能量,还可以帮助维持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食性与生态平衡
叉尾鮰鱼的食性对于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它们通过捕食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藻类,帮助控制了这些生物种群的数量,防止过度繁殖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叉尾鮰鱼在食性选择上的多样性也使其成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们不仅影响着其他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还在食物链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结语
总的来说,叉尾鮰鱼的食性以及对食物的选择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叉尾鮰鱼的食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淡水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质安全。
八、叉尾鮰鱼吃什么
叉尾鮰鱼是一种有趣的淡水鱼类,通常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河流、湖泊和沼泽中。它们在水底寻找食物,以昆虫、蠕虫、小型甲壳类等作为主要食物来源。那么,叉尾鮰鱼究竟喜欢吃什么呢?
叉尾鮰鱼的饮食习惯
叉尾鮰鱼是杂食性鱼类,它们的饮食习惯相对比较广泛。在自然环境中,叉尾鮰鱼主要以水中的有机废物和底部的底泥中的微生物为食。叉尾鮰鱼也喜欢以昆虫、蠕虫、小鱼和植物碎片等为食。它们通过吸食水底的泥沙中的有机物来获取所需的营养。
适合的饲料
在人工养殖叉尾鮰鱼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饲料来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通常可使用鱼饲料、虫子、虾米以及蔬菜水果等作为叉尾鮰鱼的饲料。确保饲料新鲜,不含有害物质,以确保叉尾鮰鱼的健康生长。
饲养技巧
在饲养叉尾鮰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饲养技巧:
-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质清洁新鲜。
- 控制水温:控制水温在合适的范围内,不宜过高或过低。
- 避免过度投喂:避免过度投喂,保持鱼儿的健康。
- 观察行为:观察叉尾鮰鱼的进食情况和活动状态,及时发现异常。
营养价值
叉尾鮰鱼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是一种口感极佳的鱼类。叉尾鮰鱼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食用适量的叉尾鮰鱼能够增加营养摄入,促进身体健康。
叉尾鮰鱼的烹饪方法
叉尾鮰鱼适合用清蒸、煎炸、烤炉等简单烹饪方式。清蒸叉尾鮰鱼最能保留其鲜美口感和营养价值,煎炸可以使鱼肉更加酥脆可口,烤炉则能增加食材的独特风味。无论是家庭日常烹饪还是餐厅料理,叉尾鮰鱼都是一道美味佳肴。
结语
总的来说,叉尾鮰鱼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鱼类,在人工养殖中也能够获得很好的营养和保健效果。通过合理的饲养和科学的管理,可以确保叉尾鮰鱼的健康生长,同时也为食客提供高品质的美食享受。
九、12月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1、 池塘选择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斑点叉尾鮰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若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且饲料系数大。因此,进排水不便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否则不宜养殖该鱼。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水深1.5-2m。
2、 放养前准备 A、清淤消毒老池塘 要先将池水放干,把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亩放生石灰l00kg或者用30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晒塘两个星期。晒塘期间修好进排水闸,以利养殖期内及时换水。 B、肥塘过滤进水 使池水深60cm,亩施有机肥100kg或化肥(尿素等)2ppm,逐渐加水到1.5m。如果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把池水的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3、苗种放养 为缩短养殖周期,做到早放养、早上市,池塘单养斑点叉尾鮰宜放养10-20cm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放养1000-1500尾。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消毒。
4、饲料投喂 A、 饲料的选择 前期如果是放养的水花,则选择通威110粉料,投喂一周左右。 当个体长至10-25g时可选用粒径为 1.0mm的颗粒或者破碎料110饲料。 当个体长至50-150g就可以转为粒径为 2.0mm的168饲料。 当个体长至150-500g可使用转为粒径为 3.0mm的168饲料。 当个体长至500g以上则用5.0颗粒,直至鱼体上市。 投喂量在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重达500g后为2-3%。
B、 投喂方法 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故投喂时间应选在黎明及黄昏。斑点叉尾鮰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可按“四定”方法(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5、日常管理与防病 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白鲢60尾,花鲢40尾。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有微流水通过池塘,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启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含量。斑点叉尾鮰具有抗病力强的特点,因此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V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6、收获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600-1000g之间市场售价最好。当个体重达60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第一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前10小时应停止投喂。
十、叉尾鱼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叉尾鱼,需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将鱼塘清理干净,鱼苗们在于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冬季的水温保持在10℃以上,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到慢慢长大后可以采用混养形式增加鱼种的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