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池塘水质老化如何改良?
方案1:
因水产养殖迅速发展,养殖水质、密度、养殖方法已和以前大不相同,水产动物疾病一年不同一年,一年多过一年。水产动物疾病诊断的目标不是简单的判断疾病类型或种类,甚至找到病原都不是最终目标,因为这些都还不够。比如最常见的四大家鱼出血病,引起出血病的病原很多,有寄生虫、细菌、支原体,甚至病毒,但基本上属于条件致病病原,只有在水质恶化、拉网或天气变化时才会发生。而在鱼病防治实践中我们发现,控制病原滋生比直接控制病原效果更好、更安全,效果更明显。
控制病原要考虑整个池塘生态系统,切断病原的传播,否则会适得其反。如消毒剂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时经常出现用后大规模死鱼现象,而杀虫剂经常用于治疗鱼类暴发性出血病。这是因为消毒剂用后有时会引起病原的突然增加,特别是氯制剂。此外引起病原增加的因素还有施肥、倒藻、反底、拉网等,所以疾病发生期间不能施肥、拉网,疾病被控制后应加强恢复水质。控制病原最好的方法是控制水质,而不是消毒,因为任何一种药都不能在不伤害鱼体的情况下灭绝病原。病原生存的环境存在,就会大量滋生,但如果水质良好,寄生虫、病原菌、病毒就无法通过水体传播,并会慢慢减少、消失。藻类生长旺盛可以净化水质,有效抑制病原菌,水体清爽和水底干净是健康养殖的基础。
EM生态益生菌原液渗入水体后,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调整养殖生态环境,提高水中溶氧量,促进养殖生态系统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活化生长,保持养殖水产生态平衡;拌入饵料投喂,直接增强鱼类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进健壮生长。EM生态益生菌原液中的光合菌还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氢、有机酸、氮及氨基酸,兼有反硝作用,消除水中的亚硝酸铵,从而净化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改善水质,大大减少鱼虾疾病。将具有拮抗特性的微生态制剂施入养殖水体中或添加到饲料中,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为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能防止有毒物质胺和氨的积累,保护机体不受毒害。
方案2:
多大水面?水深多少?主养什么鱼?
水质老化有几个原因,一是养殖对象没有搭配好,二是微生物没有搭配好。
办法是肯定有的,而且,投入也不大,但也要跟据实际情况调整。
如果是养殖对象没有搭配好,就适当调整一下。微生物更好办,杀一部分有害菌,加入益生菌追问深2.5米,30亩,主要养四大家鱼追答草鲢鳙青鲤大概是什么比例?建议把没有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鲤鱼清理一下,如果是投肥的,一定补充!
二、如何改善池塘水质?
关于鱼塘水质问题,现在有稻鱼共生系统,鱼菜共生系统等现代生态农业共生系统。单纯的解决鱼塘水质问题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①往池塘注水。要增加鱼塘的放养密度,达到高产的目的,除经常清除淤泥、合理投饲施肥外,可通过向池塘注水改善溶氧条件。据以往经验,亩产750公斤以上的鱼塘,每月注水4-6次;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每月注水6-8次。平时当水色变浓,透明度在25厘米以内时,表时水质较差,就要及时注换部份新水。
②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的作用。使用增氧机的作用是:早晨,当水的溶氧量达到饱和前,起增氧作用;下午,当水中溶氧量达到饱和时,起搅水作用,使上下层溶氧分布平衡。此外增氧机还可促进底泥释放出氮、磷、钾营养元素,对浮游生物生长有利。实践证明,使用增氧机改良水质,是使鱼塘高产再高产的有效途径。高产鱼塘采用注水改善水质为主,再结合增氧机,就可收到大幅度增产的效果。排灌不便,注水困难的鱼塘更要使用增氧机。
③提高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主要是指浮游植物的生产力。而影响影响浮游植物的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光能和养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在34-66厘米的上层水中进行,因此减少水中的悬浮颗粒,增大水的透明度,使浮游植物能吸收更多的光能,是提高其产量的关键。减少水中的悬浮颗粒的一般经验是:
a明矾全塘泼施,使悬浮粒沉淀,一般上午泼洒明矾,下午注入新水(在水质过浓时进行)。
b尿素全塘泼施。
c生石灰全塘泼施。
以上方法可使悬浮胶状物质沉淀,对澄清池水,增加透明度,提高浮游生物的生产力有良好的作用。
④经常施放生石灰。池塘合理施放生石灰,能中和酸性、稳定PH值,改良水质,使之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生石灰还能使水中的悬浮有机质胶沉淀,澄清水质,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生石灰还是优质的钙肥,直接作为水生植物的营养物质,提高水体初级生产能力。因此偏酸性的鱼塘,应及时施放生石灰。在塘底淤泥积存过多,水体有机质特别是腐植质浓度过高,水质混浊暗黑的情况下,施用生石灰可使水质底质条件向好的方向转化。施用生石灰还可水底淤泥所含的肥分逐步有效化,因此一些淤泥多的鱼塘,只施生石灰,不用其它肥料,也同样可获得高产。
关于如何区分水质:
这里教你一个很简单的办法,装一瓶水,摇晃过后观察泡沫情况,健康的水体泡沫体积非常大,而且在静止后会快速的消失。而通常下了药有问题的水,在摇晃过后会出现许多细小的泡沫,并且粘稠不消融这时就要注意了。
还有一种方法,用盆打一盘水,倒入另一个盆中,泡沫多,水质混的肯定是又软又肥的水。泡沫多水质清的则是瘦软水。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污染的水,要是看到蓝绿色、黑褐色的水体,或者能够闻到一阵一阵的怪味道,那这里的鱼肯定被污染,建议换个地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三、池塘草鱼高密度养殖水质调制方法是什么
池塘草鱼高密度养殖水质调制方法是什么
池塘草鱼高密度养殖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养殖方式,但要保持水质的优良才能确保养殖效果。本文将介绍池塘草鱼高密度养殖中水质调制的方法,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良好。
1. 池塘的选择与规划
要进行池塘草鱼高密度养殖,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池塘进行规划。池塘的选址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农药残留区,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洁的地方。此外,池塘的面积应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规划时要合理划分养殖区和水产虾蟹共生区,确保每个区域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
2. 水质调制方法
水质调制是池塘草鱼高密度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质调制方法。
- 2.1 水质净化剂的使用
- 2.2 水体通气与曝气
- 2.3 合理投喂与添饲
- 2.4 水质监测与调节
水质净化剂是调制池塘水质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中常用的水质净化剂有过氧化氢、活性炭等。使用水质净化剂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含量,提高水质。
保持水体通气与曝气是调制水质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增加水体的氧气供应,可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草鱼的生长与繁殖。常用的通气与曝气设备有曝气管、气泵等。
草鱼高密度养殖中的合理投喂与添饲对于水质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投喂量可以避免过多的饵料残留在水体中,减少水质的变质。添饲则可以补充水体中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水体的平衡。
定期对养殖水质进行监测是保持水质稳定的关键。可以通过测量水体的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等指标来评估水质的状况。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如增加通气曝气量、调整投喂量等。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草鱼高密度养殖水质调制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3.1 防止过度投喂
- 3.2 定期换水
- 3.3 控制养殖密度
- 3.4 定期清理池塘
- 3.5 防治鱼病害
过度投喂会导致池塘水体中饵料残留过多,增加水质的负担,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因此,要根据草鱼的实际需求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
定期换水是保持水质稳定的有效手段。通过定期更换部分水体,可以将污染物稀释,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草鱼的高密度养殖不意味着无限制地增加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质恶化、鱼病传播等问题,因此要控制好养殖密度,确保每尾草鱼都能得到足够的空间。
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残饵是保持水质稳定的必要措施。底泥和残饵是水质中的有机物来源,长时间不清理会导致水质污染。建议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彻底清理。
鱼病的发生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鱼病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鱼只,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止疾病传播。
总之,池塘草鱼高密度养殖的水质调制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合理的水质调制方法可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优良,提高草鱼的养殖效益。在进行养殖过程中,切记要注意水质的监测和调节,并且遵循合理投喂、定期换水、控制养殖密度、定期清理池塘以及防治鱼病害等注意事项。只有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才能实现高密度养殖的目标。
四、池塘水质指标分类?
由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反映的水色是多种 多样的,加上其它因素的作用,情况更为复杂。根据水色 的变化,区分池水的肥瘦与好坏,尚缺乏较精确的科学指 标,现仅根据池塘水色将水质划分为几种类型:(1) 瘦水与不好的水瘦水,水色清淡,呈淡绿色或 淡青色,透明度较大,可达60-70厘米以上,浮游生物 数量少,水中往往生长丝状藻类(如水绵、刚毛藻)和水 生维管束植物(如菹草等)。(2) 肥水肥水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混浊度较 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0-40厘米。水中浮游生物数 量较多,对虾易消化的浮游植物种类如硅藻、隐藻或金藻 较多;浮游动物以轮虫较多,有时枝角类、桡足类也较 多。肥水按其水色可分为两种类型:① 褐色水包括黄褐色、红褐色、褐带绿色等,优 势种群多为硅藻,有时隐藻大量繁殖也呈褐色,同时含有 较多的微细浮游植物如绿球藻、栅藻等,特别是褐带绿的 水尤其如此。② 绿色水包括油绿色、黄绿色、绿带褐色等,优 势种类多为绿藻(如绿球藻、栅藻等)和隐藻,有时也有 较多的硅藻。
五、提高池塘水质的有效方法 - 池塘引流方法图解
引言
对于池塘的养殖和水质管理来说,引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方法。本文将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池塘引流的方法和步骤,帮助读者提高池塘水质,实现良好的养殖效果。
为什么需要引流?
在养殖池塘中,若不进行引流处理,养殖物的代谢产物和污染物会积聚在池塘底部,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效果。通过引流,可及时排出废物和过多的养分,保持池塘水质的平衡和稳定。
引流的步骤图解
以下是池塘引流的具体步骤图解:
- 确定引流的位置:通常选择距离塘底较高的位置进行引流,以便排除底部的污染物。
- 准备引流设备:包括水泵、排水管道等。确保引流设备的质量和运行正常。
- 安装引流设备:将水泵等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并与池塘连接好排水管道。
- 开始引流:打开水泵,将污染的水通过排水管道引流出去。如果引流过程中有大颗粒的废物,可使用过滤网进行拦截。
- 监测水质指标:引流后,监测池塘水质的变化。若需要进一步处理,可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引流的注意事项
- 引流需谨慎操作,避免伤害鱼类和水生植物。
- 定期清理排水管道及引流设备,以保证引流的畅通。
- 避免引流过量,导致池塘水位过低。
- 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池塘内鱼类和植物的反应,及时停止引流,以免造成损失。
总结
通过池塘引流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池塘水质,消除污染物,保持养殖环境的良好状态。读者们可以根据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实现养殖效果的提升。感谢您阅读本文,并希望能为您的养殖事业带来帮助。
六、请问养殖池塘水质改良剂哪个牌子好用?
用海海生物冠菌龙生物反应器,长期调水改水稳水净水,可以解决养殖过程中不必要的困难,适用于景观水养殖和海水养殖,定时自动的向池塘释放益生菌群,能够有效快速的分解残饵,粪便,死藻等污染物,还可连续持久地降解水中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有利于养殖生物内、外生态优化,减少病害,提高产量,降低养殖户成本,可建立长效稳定的水体微生物生态环境。
七、青虾养殖池塘对水源与水质有何要求?
人工养殖主要场地是池塘,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晰,排灌方便,不能靠近污染区。面积不宜过大,3-5亩即可,池塘水位在1—1.5米,要求进水口和排水口,进出水口处最好布有网布,以免进出水时导致青虾逃离。
池底平坦,土壤最好为壤土和黏土,清除淤泥至小于15cm,还要增设增氧机台。
八、小池塘水质怎么净化?
1、清理淤泥、暴晒淤泥后,喷撒生石灰以改进底质自然环境;每过约15-20天,能将生石灰化浆之后再全池喷撒,调整水体的PH值。水面的水位一般在1.5-2m的情况下,1亩能用生石灰15-20kg。
2、应用微生物制剂,管控、改进鱼塘的底质和水质;在高温下时节,鱼类、其他动物的分泌物会增加,造成水体中有过多氮元素,非常容易危害水质。因而这时可以适当施入磷钾肥,提升水体中聚磷酸盐含量,调整硝氮比。
3、科学合理组合鱼类种类和操纵投饵量;当投喂量过大多时,鱼饵就会在水里腐烂变质,进而环境污染水质。因而应该根据鱼类生长状况、进餐冲动,有效的变化日投喂量。
4、运用增氧泵充氧以提升鱼塘水质;科学合理的应用增氧泵,把顶层部分高溶解氧水送至下一层中,确保下一层水体也有充足的溶氧量,促进底池释放出来氮、磷、钾等微量元素,让有危害因素越来越并没有害,确保水体的品质。
5、按时为鱼塘添换水。对于有机肥使用过量水体,一般能通过鱼缸换水、充注自来水并使用益生菌的方式来予以处理。一般可选用成份为枯草芽孢菌、酵母等类型的复合益生菌,及其有机肥料对水质予以处理,在适当的时候也要进行鱼缸换水。
九、池塘水质浑浊怎么调节?
一、是不是因为连续降雨导致鱼塘水变浑浊
如果是因为连续下雨导致鱼塘水变浑浊的话,那么就不用太担心,因为雨最终是会停止的。在下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去鱼塘观察堤坝,看有没有因连续下雨导致堤坝冲毁缺口的。如果有的话那就需要及时重新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水产品的逃跑流失。
二、是否鱼塘内的鱼养殖密度太大
一口鱼塘的养殖密度也非常的重要,如果一旦养殖的密度太大的话,池塘内的鱼类就会反常的游动,相互之间争抢食物、相互之间打斗、大量的游动、等等,这些原因会造成池塘内的水变浑浊。这时就需要及时降低池塘的养殖密度,通过换水等办法来净化鱼塘内水质。
十、池塘净化水质方法?
池塘净化水质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净化、生物净化和化学净化三种:
1. 物理净化:通过物理手段对水质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有害气体等进行处理。常用的物理净化方法有曝气、搅拌、过滤和沉淀等。曝气和搅拌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水体维持稳定,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则可以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沉淀到水底。
2. 生物净化:利用一定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来消耗水中有害物质。以水草和水藻类为例,它们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同时通过根系的分泌物和菌群的降解来净化废水。此外,还可以利用海绵生物、鱼类等对废水进行净化。
3. 化学净化: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处理废水。药物可消毒杀菌、去除有色、有机物质等。需要注意药物使用量和周期的协调,以及化学剂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为了提高池塘水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可以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三种方法,建立适当的管里制度和监控体系,同时加强管理和维护,控制废水和污染物质的排放,实现池塘的水质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