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尾鲴养殖?

247 2025-03-07 04:42 到农村去网

一、黄尾鲴养殖?

鱼苗孵出5天后体长约0.5厘米,可进入鱼种培育。育种塘可用土池,面积1-2亩,水深1.6米左右,底质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投苗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消毒后,每亩再施入经发酵的粪肥500公斤,或每亩用绿肥15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让鱼苗有充足的天然饵料。

鱼苗投放前要试水检查毒性,方法是在池塘中的小网箱试养少量鱼苗,30小时后存活才真正放苗。

鱼苗放养前每5万尾苗投喂1-2个熟蛋黄粉,饱食后再按每亩10-15万尾的密度投放到育种塘。

随着鱼苗长大要补充饲料,可继续施放经发酵的粪肥培育水色和适量泼洒豆浆,半个月后鱼苗长至3厘米时开始投喂米糠 、麦麸等精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

鱼苗培育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水质,由于经常施肥和投饵,粪渣残饵容易败坏水质,因此每隔2-3天换水三分之一,最好保持微流水。还可在育苗塘中放养一些水仙、浮萍等净化水质。

鱼苗长至3-5厘米时要进行拉网锻炼的分疏放养,同一池塘鱼苗规格尽量一致,一般放养密度3-4厘米的每亩放养8-10万尾,5-6厘米的每亩放养5-6万尾。

经过2-3个月的培养,可长成6厘米以上规格的鱼种,这时可进入养成阶段。

池塘养殖黄尾鲴大多是和家鱼搭配养殖,每亩投放200尾左右,管理方法同家鱼,在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可收获80公斤左右的产量。

黄尾鲴也可在大水面增养殖,由于能自行繁殖形成自然种群,2-3年后可有长期的收获。

二、鲴鱼养殖技术?

养殖鲴鱼需要先用池塘培养鱼花,池塘不宜太大,面积在0.5-2亩左右,水深0.5-1米。每亩投放25万尾,前期用蛋黄和豆浆投喂,中期换成散灯粉和米糠。成鱼可以混养也可以单养,每亩投放1000尾就即可,主要喂养颗粒饲料,蛋白含量在25%左右。

三、黄尾鲴养殖效益?

养殖效益分析,黄尾密鲴专养模式中亩效益为4797元,黄尾密鲴与长春鳊等混养模式中亩效益为3476.8元。

产量方面,黄尾密鲴专养模式产量较高,同时黄尾密鲴大规格鱼种市场售价也相对较高,达到35元/千克,因此养殖效益也相对较高

四、黄尾鲴养殖前景?

黄尾鲴(学名:Xenocypris davidi)为鲤科鲴属的鱼类,俗名黄尾、黄片、黄鱼、黄姑子。在中国,分布于黄河及珠江间的各水系及海南岛、珠江水系分布于西江、北江及东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

黄尾鱼的养殖前景我们可以从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养殖现状等方面去进行分析。近几年,黄尾鱼的市场价格一直在不断地上涨,在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黄颡尾鱼的养殖规模也是在不断地壮大,产量也在与日俱增。但这好像并没有对黄尾鱼的市场销量造成影响,反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黄尾鱼,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黄尾鱼的市场。现在很多的市场上依然还是很少能看到黄尾鱼的影子,最常见的还是之前的那些常见鱼,所以说它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还是有很大的养殖前景的。

五、鲴鱼成鱼怎么养殖?

银鲴属小型经济鱼类,体肥、肉味鲜美,很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从南到北广大地区均可养殖。在以青、草、鲢、鳙为主的池塘中搭养一定比例的银鲴,不仅可摄食鲢鱼不能利用的固着丝状藻类,与鲢、鳙鱼食性不矛盾,而月可大量摄食腐屑底泥,减少有机物分解带来的耗氧,净化水质,加速水中物质循环,变废为利促进主养鱼增产。

银鲴以第1年生长最快,主要靠群体增加产量,池塘搭养银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银鲴有混养和套养。混养:采用隔年老口鱼种,冬季一次放足,年底一次起水;套养:是将当年人工繁殖的鱼苗,培育到夏花阶段,5月份套养在成鱼塘中;若放养数量较多,供应翌年做鱼种;若放养数量少,当年年底即可起水上市。

2 放养数量

肥水塘,饵料充足,每667平方米混养老口鱼种10—15千克(8—10克/尾),年底可起水银鲴商品鱼100—120千克;中等水质的池塘,每667平方米混养银鲴老口鱼种8—10千克,产量可达70—80千克。饵料条件较差的池塘,混养老口鱼种5—7千克/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60千克。

3 养殖银鲴注意事项

银鲴食性杂,疾病少,按常规管理即可。但要注意的是:银鲴耐低氧能力较差,每当天气闷热、气压低时,银鲴最先浮头“泛塘”。因此,池塘养殖银鲴,要经常加注新水和增氧,保持水质肥而爽。

六、巧鲴鱼养殖方法?

养殖巧鲴鱼需要先用池塘培养鱼花,池塘不宜太大,面积在0.5-2亩左右,水深0.5-1米。每亩投放25万尾,前期用蛋黄和豆浆投喂,中期换成散灯粉和米糠。巧鲴鱼成鱼可以混养也可以单养,每亩投放1000尾就即可,主要喂养颗粒饲料,蛋白含量在25%左右。

七、黄鲴鱼煮多久?

黄鲴鱼煮10分钟

步骤1:新鲜黄尾鱼宰杀去内脏,洗净,准备小葱和生姜。

步骤2:准备嫩豆腐一块,香菜去根洗净备用。

步骤3:生姜切片,小葱切碎,香菜切段。

步骤4:锅里倒入10克食用油,锅油里放入生姜片爆香,放入黄尾鱼,开中火煎炸。

步骤5:黄尾鱼要煎至两面金黄色,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把嫩豆腐切成放入锅里。

步骤6 :黄尾鱼和嫩豆腐一起煮,加入咸亨雕皇10克,可以去腥味提鲜,盖上锅盖大火煮约10分钟左右。

步骤7:看到黄尾鱼和嫩豆腐汤沸腾起来,加入2勺太太乐原味鲜特级酱油,味道更加鲜美。

步骤8:加入4克食盐,加入5克蔬菜精搅拌均匀。出锅加上葱花和香菜,美味的汤水。

八、黄尾鲴的养殖方法?

1、池塘选择

黄尾鱼鱼苗孵出5天后体长在0.5厘米左右,可以进行鱼种培育,育种塘用土池,面积在1-2亩,水深控制在1.6米左右,保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投放黄尾鱼前,每亩要用生石灰消毒。

2、施入底肥

为了给黄尾鱼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要在池塘中施入腐熟发酵的粪肥,每亩的用量在500公斤左右,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黄尾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投喂饵料

黄尾鱼在生长的不同阶段要投喂不同的饲料,刚放养时以熟蛋黄粉为主,随着鱼苗长大要适量泼洒豆浆,等黄尾鱼长到20-50厘米的长度时,可以喂食米糠 、麦麸等精饲料。

4、池塘管理

在养殖黄尾鱼的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水质,由于经常施肥和喂食,水质容易滋生细菌,因此每隔2-3天就要换一次水,最好保持微流水,还可以在池塘中栽种水草、浮萍等,让黄尾鱼健康生长。

九、钓黄鲴鱼的最佳饵料选择

钓黄鲴鱼是一项广受钓鱼爱好者欢迎的活动。黄鲴鱼是一种体型较大、肉质鲜美的淡水鱼类,深受广大钓鱼者的青睐。要想成功钓到黄鲴鱼,选择合适的饵料是关键。本文将为您介绍钓黄鲴鱼时最佳的饵料选择。

常见的黄鲴鱼饵料

  • 蚯蚓:蚯蚓是钓黄鲴鱼最常用的饵料之一,它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吸引黄鲴鱼上钩。选择肥壮的蚯蚓,可以增加钓获率。
  • 玉米粒:玉米粒是另一种常见的黄鲴鱼饵料,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黄鲴鱼提供能量。可以将玉米粒与其他饵料混合使用。
  • 香味饵料:一些专门针对黄鲴鱼设计的香味饵料,如鱼肝油、麦芽糖等,也能有效吸引黄鲴鱼上钩。
  • 活饵:小鱼、虾、蟹等活饵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能模拟黄鲴鱼的天敌,引起黄鲴鱼的捕食欲望。

选择饵料的注意事项

在选择黄鲴鱼饵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根据当地水域环境和季节,选择适合的饵料。不同环境和季节,黄鲴鱼的食性会有所不同。
  • 选择新鲜、有活力的饵料。新鲜的饵料能更好地吸引黄鲴鱼。
  • 适当调整饵料的大小和形状。过大或过小的饵料都可能影响钓获率。
  • 尝试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饵料,可以增加吸引力。

饵料的使用技巧

除了选择合适的饵料,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适当调整饵料的数量。过多或过少的饵料都可能影响钓获。
  • 将饵料固定在钩子上,防止被鱼咬掉。
  • 根据水流情况,调整饵料的投放位置和方式。
  • 耐心等待,观察鱼情变化,适时调整饵料。

通过掌握黄鲴鱼的饵料选择和使用技巧,相信您一定能收获丰富的钓鱼收获。祝您钓鱼愉快,鱼获满满

十、鲴鱼养殖的最佳饵料配方

鲴鱼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作为一种典型的杂食性鱼类,鲴鱼对饵料的要求较为宽泛,但要想获得最佳的养殖效果,合理的饵料配方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鲴鱼养殖的最佳饵料配方。

鲴鱼的营养需求

鲴鱼作为一种杂食性鱼类,其营养需求较为广泛。一般来说,鲴鱼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均衡摄入,才能保证其健康生长。其中,蛋白质是鲴鱼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素,脂肪则是重要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可以为鲴鱼提供额外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则是保证鲴鱼免疫力和生理功能正常的必需营养。

最佳饵料配方

根据鲴鱼的营养需求,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较为理想的饵料配方,具体如下:

  • 鱼粉: 占饵料总量的40-50%,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
  • 大豆粕: 占饵料总量的15-20%,补充植物性蛋白。
  • 玉米: 占饵料总量的15-20%,提供碳水化合物。
  • 鱼油: 占饵料总量的5-10%,满足鲴鱼对脂肪的需求。
  • 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 占饵料总量的2-3%,确保鲴鱼获得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虾粉蚕蛹粉等天然饵料,以增加饵料的吸引力和营养价值。

饵料制备与投喂

将上述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如颗粒化、水浸等),即可制备出营养均衡、口感佳的鲴鱼专用饵料。在投喂时,可根据鲴鱼的生长阶段、水温等因素适当调整饵料的投喂量和频率,以确保鲴鱼能够充分摄取所需营养,从而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总之,通过科学的饵料配方设计和合理的投喂管理,鲴鱼养殖户可以有效提高鱼苗的存活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