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蚌怎么养殖

97 2025-03-08 19:32 到农村去网

一、蚌怎么养殖

蚌怎么养殖

养殖蚌是一项古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农业活动,需要细心经营和专业知识。从选址到养殖技术,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收成。

1. 确定养殖环境

选择合适的水域是成功养殖蚌的关键。蚌一般生长在淡水或盐水中,因此需要根据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水质环境。保证水质清洁、氧气充足是蚌养殖的基本前提。

2. 选购优质种苗

选购优质的种苗是保证蚌养殖成功的重要一步。确保种苗健康、无病无虫,选用适合当地水域气候的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3. 设计合理养殖场

根据养殖规模和种类选择合适的养殖场设计,确保场地的排水和通风良好,合理布局养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4. 确保科学投喂

蚌的投喂是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根据蚌的生长阶段和养殖水域情况合理投喂,控制好投喂量,确保蚌获得充分营养。

5. 定期管理和养护

养殖蚌需要定期清理养殖场、检查蚌的生长状况和水质情况,及时进行疫病防控和处理,确保养殖过程顺利进行。

6. 防控常见疾病

常见的蚌类疾病有白化病、烂钩病等,需要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控。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加强生态环境管理,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7. 合理收获和加工

根据蚌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蚌的收获时间和方法,保证蚌的质量,提高销售价格。同时,精心加工蚌产品,增加附加值。

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管理,我们可以成功养殖鲜美可口的蚌类,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希望这些养殖技巧对您的养殖事业有所帮助!

二、塘蚌怎么处理?

需要进行清塘。可以如果已经放虾苗,可以使用鱼藤精(25%鱼藤酮含量),它对虾蟹较安全,每立方米水体用量2克,也就是每亩每米水深1.3公斤左右,注意不要在虾子蜕壳期使用。

如果没有放苗,生石灰、茶籽饼、漂白粉等都可以,毒性大概5-10天消失。具体用量可网上搜索“鱼藤精清塘”

三、扇蚌养殖?

        1、扇蚌养殖时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平方米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扇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扇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扇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6、养殖扇蚌水域土质以粘土最好,河土次之,黄土、砂泥土最差,池底要有适当淤泥。

        7、PH值在7-8是最透宜扇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8、溶氧一般夏季水体要大于5毫克/升,冬季要大于3毫克/升。

        9、扇蚌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较好。

        10、扇蚌对水温的最适范围为18-28℃。

        11、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以钙离子最重要,通常要求水中含钙量在10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含钙量低时,可通过施生石灰来解决。

        12、氮是一切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之素。氨氮含量高说明水体比较肥,超过2毫克/升,说明水体污染较严重,对蚌的生长和成活有影响;当氨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时,说明水质太瘦,不能满足天然饵料增殖的需要。

        13、亚硝酸盐含量应在0.01-0.1毫克/升之间。含量超过0.1毫克/升就会出现扇蚌生长缓慢或死蚌现象。

        14、养殖水域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以防其与扇蚌的饵料生物争夺营养。对于一些敌害生物如虾、蟹等也应及时清除。

四、蚌怎么养殖?

1、养殖方法:养殖河蚌时,需要采用吊养或者笼养的方法。2、水质管理:选择无污染且富含丰富钙物质的池水,并向其中加入有机肥或化肥。3、饲喂:为其提供鞭毛虫、杆星藻、四角藻、栅藻、绿眼虫、纺锤硅藻、轮虫、甲壳动物的残屑。

五、石蚌怎么养殖

石蚌怎么养殖: 从入门到专业的全面指南

石蚌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品,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素而受到广泛关注。在近几年,石蚌养殖也逐渐成为了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产业。对于想要进入石蚌养殖行业的人来说,掌握正确的养殖技巧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石蚌的养殖技术、设备要求以及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您理解石蚌养殖的全过程。

1. 石蚌养殖的基本环境要求

石蚌对于水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水质要求:石蚌喜欢生活在清澈、富含氧气的水中,因此水质的清洁度是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 pH值要求:石蚌的适宜生长pH值范围为7.5-8.5。
  • 温度要求:适宜的水温范围是20-25摄氏度。
  • 盐度要求:石蚌对盐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18-28‰之间。

2. 石蚌养殖的选址和场地准备

石蚌养殖的选址和场地准备是决定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选址和场地准备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 选择水质清澈、流动的区域,避免水污染。
  • 确保场地周围没有污染源,如化工厂、养殖场等。
  • 场地要具备排水设施,以免积水引发病害。
  • 甄选土壤质地,优选粘性土壤,有利于蚌苗的埋藏。
  • 根据养殖规模和需求,进行设备和设施的安装和购买。

3. 石蚌养殖的繁育和孵化

石蚌的繁育和孵化是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石蚌繁育和孵化的一般步骤:

  1. 选购健康的种贝:选择经过养殖场认证的种贝,确保种贝的健康和品质。
  2. 调整水质:保持水质清洁,适宜的PH值、温度和盐度。
  3. 孵化和埋藏:将种贝放入合适的饲养箱中,埋在合适的土壤中进行孵化,控制埋藏深度和密度。
  4. 孵化过程中的管理:定期检查孵化箱的水质和温度,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5. 孵化后的处理:孵化出的蚌苗需要经过分选、清洗等处理,为下一阶段的养殖做好准备。

4. 石蚌的养殖和管理

石蚌的养殖和管理包括养殖环境的维护、饲料的投喂和防治疾病等方面。

  •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适宜的PH值、温度和盐度。
  • 饲料投喂:石蚌的饲料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有机颗粒为主,定期投喂,并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
  •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蚌体和水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养殖环境保护:加强对养殖区域的管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保护养殖环境的稳定。
  • 定期清理和维护:定期清理养殖设备和饲养箱,维护养殖设施的完好。

5. 石蚌的收获和销售

石蚌的收获和销售是整个养殖过程的最终目标和收益之一。以下是石蚌的收获和销售流程:

  1. 成熟度判断:通过观察蚌体的大小、外观和口感等,判断蚌是否达到成熟期。
  2. 收获准备:准备好收获工具和设备,注意蚌的储存和运输条件。
  3. 收获方法: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蚌的捕捞,避免对蚌体造成损伤。
  4. 处理和加工:将收获的蚌进行清洗、分级和包装等处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5. 销售和推广: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相信您对石蚌的养殖过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掌握一定的养殖经验和技巧。希望本文能对您在石蚌养殖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六、塘蚌的正宗做法?

材料:蚌肉500克,干红椒数只,姜一大块,青蒜杆子3根,紫苏叶少许

调料:料酒一大勺,茶油、盐适量,淀粉水一大勺,酱油一小勺,蚝油一大勺

做法:

1、洗净备好河蚌,改刀将蚌肉斜切成大片,加入拍碎的姜、少许盐、料酒腌制10分钟;

2、青蒜杆子切成颗粒备用,淀粉水和蚝油调成芡汁;

3、坐锅烧油小火下干红椒炸出香味盛出,余油下蚌肉快速爆炒,倒入青蒜和炸好的干红椒翻炒,喷少许酱油上色,淋入芡汁充分拌匀撒紫苏叶即可。

七、海蚌怎么养殖?

1.网围养成:选择粉砂底质、地势平坦、潮流畅通的低潮区,在大潮退潮时,沿场地四周挖1条宽20~30厘米、深40厘米的环沟,将6~8号尼龙线编织成的网目大小为2~4厘米、高120厘米的网片,下端连同底纲埋人沟底35~40厘米。

        埋网片时应将底纲拉直。紧接着在网片的内侧每隔1.5~2米插1根长140厘米的木棍或竹竿,撑起网片。

        每667平方米放养1龄海蚌400~500千克或2~3龄海蚌700~1000千克。

        养成期间应经常清除玉螺、红螺等敌害,刮除附着在木桩上的藤壶等。

       台风过后应及时修补损坏的木桩和网片。养至4龄的海蚌,体长达9厘米以上,体重达250克左右,即可收获。

        一般在大潮退潮时收获,用短柄铁锄或铁耙翻砂,逐个采收。

        2.池养:在高、中潮区建池,池内侧用石砌直坡,池底铺细砂30~40厘米,水深保持1米左右。

       设置独立的进、出水闸,进水闸应装有1~2毫米的过滤网。

        放养量与围网养成基本相同。大潮期间每天应更换池水 1~2次,大潮过后或水色清澈,可施尿素(每667平方米700兄)及过磷酸钙(每667平方米300克)以促进池内单胞藻的条殖生长。

        每次大潮应排干池水1次,捕捉鱼、虾、蟹,清除浒奇和其他敌害生物。

       收获时把池水排干,观察海蚌的出人水孔,直接用手挖取。

八、加州蚌养殖温度?

适合生长的温度为摄氏17-18度

养殖加州蚌时,可以采用吊养或者笼养的方法,其中吊养方法,是将河蚌用绳挂在一起,再将其放入到池水中,而笼养方法,是将河蚌放入到大小适宜的网笼中,并且每只河蚌都要触碰到笼子底部。

加州蚌适宜生活在水质优良的环境中,养殖河蚌时,需要将其放入到无污染且富含丰富钙物质的池水中,可以在水中加入有机肥或者化肥,并且要保证池水的流动性,帮助河蚌获取食物,因为河蚌不能主动追逐食物。

九、水蚌的养殖?

河蚌在自然环境中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质、沙质或石砾之中。冬春寒冷时利用斧足挖掘泥汾,使蚌体部分潜埋在泥沙中,前腹缘向下,后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进行呼吸摄食。天热时则大部分露在泥外。无齿蚌一般生活在泥质底、pH值在5~9的静水或缓流的较肥的水中。

十、黄金蚌养殖方法?

河蚌养殖技术如下:

  一、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要求

  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齐,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对水域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

  1、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育珠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三角帆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二、育珠水域的选择

  不论是池塘、沟港、外荡、湖泊,还是水库、河流,只要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达到上述要求的就可选择为育珠水域进行养蚌育珠。

  三、育珠蚌的养殖

  1、目前育珠蚌养殖方式多采用吊养和笼养。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

  2、育珠蚌一般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3、育珠蚌养殖已成为我市外荡渔业之体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生产。以育珠为主的池塘可以适量放养草鱼、鳊鱼、 鲫、鳜鱼、黄颡鱼等及搭养少量鲢、鳙鱼,以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

  

  四、育珠蚌的管理

  1、手术后暂养期管理:手术后的育珠蚌,暂养于微流水、水质清爽的水域中,休复15-30天。在这期间,一般吊养后不要随意翻动,也不可离开水面,更不能开壳检查,以免影响其体质恢复和珠囊的形成。如水太肥,透明度小于30厘米,则需采取措施降低肥度。一个月后,对暂养水域蚌进行清查,发现死蚌及时清除,然后再重新吊养到育珠水域。

  2、加强注、换水与增氧:在没有流水的封闭静止水域中养珠蚌时,遇高温、水浅、低压后,会造成缺氧死蚌。因此必须及时加水,换水或保持水质新鲜和含氧量充足,以免育珠蚌缺氧、低氧情况下蚌、珠生长缓慢。

  3、及时调节吊养深度:根据水位、水温及季节变化,应适时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冬季和夏季宜适当深吊(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两季可吊养浅些(水面下15-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