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章公鱼养殖技术?

249 2025-03-09 07:04 到农村去网

一、章公鱼养殖技术?

章公鱼主要生活在净水中,在广东的山区河流中均能发现,主要以水中的微生物为食物,然后经常躲藏在石缝当中,主要出现的流域是热带淡水区。

章公鱼的地域分布总体上还是比较广泛的,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方都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品种,章公鱼一般生活在水流不急的净水流域,水深一般不会很深,由于其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一些深山小溪中比较容易发现。

二、公鱼怎么养殖?

养殖公鱼需要建立合适的池塘,它是底栖性鱼类,因此要注意池塘的深度。建立池塘后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往塘中加入适量的水,准备投放鱼苗。由于它原本生活在热带地区,因此一定要注意水温,保持干净的水质,并投喂螺类作为食物,加速它的生长。

三、茂公鱼养殖?

茂公鱼又名花身鸡鱼,此鱼苗存活率高,容易饲养。由于其成长在10公分以上后即成长缓慢,故在不符经济成本效益下,此鱼在民间的养殖业尚无法普及。

它的生长特点“先雌后雄”,属于性转变鱼类。每年4月至6月,当我国台湾海域水温达到23度~26度时,便会产卵,受精卵为浮性卵,1~2天孵化,孵化鱼仔后约2~3天变态为稚鱼,半年后即可成长到10公分,一直到14-15公分开始成熟。由此可见大约一年就可以上市了!

四、丁公鱼养殖喂什么

丁公鱼养殖喂什么

丁公鱼养殖喂什么

丁公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养殖丁公鱼的过程中,合理的喂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丁公鱼养殖的喂养方法以及适合喂养的饲料。

1. 丁公鱼的养殖特点

丁公鱼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繁殖能力强的鱼类,对水质要求较高,适应性广。因此,丁公鱼的养殖技术比较容易掌握,适合初次尝试养殖的养殖户。

2. 丁公鱼的喂养方法

(1)定时定量喂养:丁公鱼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规律的喂养,每天可喂食2-3次,每次喂食量应适量。同时,注意不要过度投喂,以免造成水质污染。

(2)多样化饲料:丁公鱼善食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可以给予小型虫类、水生昆虫以及鱼类饲料等。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饲料,可提高丁公鱼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3)注意饲料浮沉:丁公鱼偏好吃浮游生物,所以喂食时应使用浮游饲料。同时,也可以将部分饲料沉入水底,以满足丁公鱼的觅食需求。

(4)定期清理残留饲料:为了避免水质恶化,养殖户应定期清理残留饲料。如果饲料过多,会导致水质变差,增加丁公鱼的患病风险。

3. 适合丁公鱼喂养的饲料

(1)鱼类饲料:丁公鱼可以喂食专业的鱼类饲料,市场上有多种适用于丁公鱼的饲料供选择。这些饲料营养丰富,可以提供丁公鱼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

(2)水生昆虫:水生昆虫是丁公鱼的天然食物之一,可以自行收集或购买水生昆虫喂养丁公鱼。常见的水生昆虫有水蚤、蚊子幼虫等。

(3)小型虫类:丁公鱼也可以喂食小型虫类,如果蝇、蚂蚁蛹等。这些小型虫类味道较浓,可以增加丁公鱼的食欲。

(4)植物性饲料:丁公鱼可以适量喂食植物性饲料,如鱼饲料中加入的植物粉、蔬菜碎末等。这些植物性饲料可以增加丁公鱼的膳食纤维摄入。

4. 注意事项

(1)饲料质量:选择优质的饲料对丁公鱼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养殖户应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饲料品牌,避免使用过期或劣质的饲料。

(2)观察丁公鱼的食欲:丁公鱼的食欲与其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对于食欲不振的丁公鱼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果长时间不进食,应检查水质和饲料是否合适。

(3)避免过度喂养:过度喂养会导致丁公鱼消化不良,增加水质负担。因此,养殖户要控制好喂养量,避免过度喂养。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丁公鱼的养殖喂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养殖丁公鱼可以作为一种创收的方式,但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希望本文对于想要养殖丁公鱼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五、池沼公鱼养殖喂什么

池沼公鱼养殖喂什么?

池沼公鱼(Cyprinus carpio)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被广泛养殖于全球各地。它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对饲料也不太挑剔,但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鱼群的健康,选择合适的饲料是至关重要的。

池沼公鱼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天然饵料主要是鱼类的天然食物,如小型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而人工饲料则是通过混合各类营养物质制成的,包括粉状饲料、颗粒饲料和片状饲料等。

天然饵料

池沼公鱼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因此天然饵料对于它们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常见的天然饵料包括:

  • 浮游动物:包括水虱、水蚤、桡足类和毛细管虫等。这些浮游动物富含蛋白质,是池沼公鱼生长所需。
  • 浮游植物:如绿藻、硅藻等。浮游植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能够提供池沼公鱼所需的能量。
  • 底栖动物:包括小型甲壳类动物和水生昆虫等。底栖动物是池沼公鱼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增加鱼类口感的关键。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利用池沼中的天然饵料是一种经济、环保的选择。通过增加水体中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可以提供池沼公鱼所需的养分,促进其健康生长。

人工饲料

由于天然饵料的供应并不稳定,自然环境中的食物往往无法满足养殖池沼公鱼的需求。因此,人工饲料的使用成为养殖池沼公鱼的重要方法。常见的人工饲料包括:

  • 粉状饲料:一般由优质鱼粉、植物蛋白、胚芽粉、氨基酸等原料混合制成。粉状饲料适合池沼公鱼幼鱼阶段的喂养,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 颗粒饲料:一般以粉状饲料为基础,经过造粒加工制成不同粒径的颗粒。颗粒饲料适合不同大小的池沼公鱼,能够满足其生长所需。
  • 片状饲料:一般由粉状饲料和颗粒饲料压制而成。片状饲料适合较大的池沼公鱼,能够提供均衡的营养。

人工饲料的使用可以使池沼公鱼获得更加均衡的营养,促进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

饲料选择要点

在选择池沼公鱼的饲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 营养均衡:饲料应该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池沼公鱼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 饲料口感:不同大小的池沼公鱼对饲料口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选择饲料时需要考虑其颗粒大小和软硬度。
  • 环境影响:饲料的使用应尽量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 成本效益:饲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其价格、营养成分和养殖效果,以确定最具经济效益的饲料。

综上所述,池沼公鱼的养殖饲料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饲料。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都可以被有效利用,以满足池沼公鱼的养分需求和健康生长。合理的饲料选择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能保护水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六、丁公鱼养殖技术?

养殖丁公鱼需要建立合适的池塘,它是底栖性鱼类,因此要注意池塘的深度。

建立池塘后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往塘中加入适量的水,准备投放鱼苗。

由于它原本生活在热带地区,因此一定要注意水温,保持干净的水质,并投喂螺类作为食物,加速它的生长。

丁公鱼,又名海公鸡、花身鸡鱼等。其背鳍硬棘及软条间有深刻,背鳍部有一大型黑斑,尾鳍上下有斜走之黑色条纹,体侧有3条成弓状的黑色纵节。体长可达25公分,游速极快。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常栖息于沿海的河口以及红树林区域。

七、公鱼的养殖方法?

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雄鱼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雄鱼又叫鳙鱼、胖头鱼,由于其头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成为人们喜食又实惠经济的一种食用鱼类;生长期比较长,一般像五六斤的鱼头就要长5-6年才能有这么大,因此一般的养殖方法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为了增加雄鱼的产量,多在饲料中添加多种激素类药物,而忽略了饲养管理,药物滥用导致产品中有药物残留,营养不全面的饲料严重阻碍着雄鱼的生长发育,延长养殖周期,合理的解决途径是加强饲养管理,喂食营养全面的饲料,以加快雄鱼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雄鱼的饲养方法,本发明养殖雄鱼成活率高、生长快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雄鱼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选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水库作为雄鱼养殖池,养殖池背风向阳、环境安静,体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暴晒5-7日,加水20-30cm,每亩用生石灰150kg泼洒消毒,10天后注入过滤后的湖泊水,保持水深1.5-2.5m,强畜禽粪、食用菌渣、秸秆、锯末充分腐熟发酵后施入池中,培育浮游生物;

(2)鱼种放养:放养的鱼苗必须符合我国鱼苗质量标准的规定,检疫检验合格,以雄鱼苗为主,选用1斤以上、第二年的老口雄鱼作为鱼苗,每亩放养80-100尾,配合放养鲫鱼、草鱼、白虾;鱼苗入池前采用2%的食盐溶液对下池鱼苗进行浸浴5-20分钟消毒;

(3)饲料投喂:保持水体中氮与有效磷的比例为3.6∶1,促进浮游生物的有效生长;每天喂食两次,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鱼粉1-5%,豆粕13-18%,菜饼10-15%,棉粕5-10%,花生粕20-25%,米糠粕10-15%,全脂米糠10-15%,酒糟5-15%,豆油1-2%,磷酸二氢钙0.5-2%,啤酒酵母0.5-3%,预混料0.5-2%;

(4)日常管理:每天巡池1次,观察池水水色、水位变化及鱼类摄食活动情况,有无发病情况,每周清除1次池边漂浮物、腐败物等杂物,雨期密切注意水位上涨,捞取漂浮水草;

(5)病害防治:每15天用15-20kg/亩的生石灰化水泼洒在池内进行消毒;7月份开始,每月使用一次二甲基膦酸酯进行杀虫,其中,用量为2-3mg/L,且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和板蓝根。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3)所述预混料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生物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人工喂养为主,喂养饲料为纯天然自制饲料,无激素、无不利添加剂,饲料营养全面均衡,不仅促进了雄鱼的生长发育,同时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缩短了生长周期,节约了养殖成本,能最短周期的产生经济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一种雄鱼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选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水库作为雄鱼养殖池,养殖池背风向阳、环境安静,体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暴晒5-7日,加水20-30cm,每亩用生石灰150kg泼洒消毒,10天后注入过滤后的湖泊水,保持水深1.5-2.5m,强畜禽粪、食用菌渣、秸秆、锯末充分腐熟发酵后施入池中,培育浮游生物;

(2)鱼种放养:放养的鱼苗必须符合我国鱼苗质量标准的规定,检疫检验合格,以雄鱼苗为主,选用1斤以上、第二年的老口雄鱼作为鱼苗,每亩放养80尾,配合放养鲫鱼、草鱼、白虾;鱼苗入池前采用2%的食盐溶液对下池鱼苗进行浸浴5-20分钟消毒;

(3)饲料投喂:保持水体中氮与有效磷的比例为3.6∶1,促进浮游生物的有效生长;每天喂食两次,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鱼粉5%,豆粕15%,菜饼13%,棉粕7%,花生粕20%,米糠粕10%,全脂米糠10%,酒糟14%,豆油2%,磷酸二氢钙2%,啤酒酵母1%,预混料1%;预混料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生物素;

(4)日常管理:每天巡池1次,观察池水水色、水位变化及鱼类摄食活动情况,有无发病情况,每周清除1次池边漂浮物、腐败物等杂物,雨期密切注意水位上涨,捞取漂浮水草;

(5)病害防治:每15天用15-20kg/亩的生石灰化水泼洒在池内进行消毒;7月份开始,每月使用一次二甲基膦酸酯进行杀虫,其中,用量为2-3mg/L,且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和板蓝根。

实施例2

一种雄鱼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选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水库作为雄鱼养殖池,养殖池背风向阳、环境安静,体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暴晒5-7日,加水20-30cm,每亩用生石灰150kg泼洒消毒,10天后注入过滤后的湖泊水,保持水深1.5-2.5m,强畜禽粪、食用菌渣、秸秆、锯末充分腐熟发酵后施入池中,培育浮游生物;

(2)鱼种放养:放养的鱼苗必须符合我国鱼苗质量标准的规定,检疫检验合格,以雄鱼苗为主,选用1斤以上、第二年的老口雄鱼作为鱼苗,每亩放养100尾,配合放养鲫鱼、草鱼、白虾;鱼苗入池前采用2%的食盐溶液对下池鱼苗进行浸浴5-20分钟消毒;

(3)饲料投喂:保持水体中氮与有效磷的比例为3.6∶1,促进浮游生物的有效生长;每天喂食两次,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鱼粉2%,豆粕15%,菜饼15%,棉粕6%,花生粕20%,米糠粕12%,全脂米糠12%,酒糟13%,豆油1%,磷酸二氢钙1%,啤酒酵母2%,预混料1%;预混料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生物素;

(4)日常管理:每天巡池1次,观察池水水色、水位变化及鱼类摄食活动情况,有无发病情况,每周清除1次池边漂浮物、腐败物等杂物,雨期密切注意水位上涨,捞取漂浮水草;

(5)病害防治:每15天用15-20kg/亩的生石灰化水泼洒在池内进行消毒;7月份开始,每月使用一次二甲基膦酸酯进行杀虫,其中,用量为2-3mg/L,且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和板蓝根。

八、茂公鱼养殖技巧?

一、池塘建造

  科学、合理布局池塘,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而且能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池塘的布局主要根据养殖模式而定,茂名地区的养殖模式一般为二级养殖即鱼种培育→成鱼养殖。

  1.池塘面积及水位

  鱼种塘面积:20亩~30亩,水深1.5米~3米。鱼种塘与成鱼塘面积比例为1(鱼种)︰10(成鱼),且鱼种塘要位于养殖场的中间位置,方便过塘,避免鱼种损伤。

  成鱼塘面积:40亩~50亩,水深4.5米~5米。茂名地区成鱼塘的特点是面积大,水位深。面积大的优点是容易起波浪,增加溶氧,有利于提高养殖密度;水位深的优点是水温、水质稳定。

  2.设置进、排水渠

  进、排水渠分开,从水源到每口鱼塘设有进水管,可以随时注水。

  二、水源的选择

  茂名地区的地下水非常丰富,养殖户普遍使用地下水,主要采用打井取水的方式。井深15米~20米,口径30公分左右,可根据池塘面积决定打井的数量。

  使用地下水的优点是保证养殖用水的优质、清澈,有过滤作用,不易受周边环境污染,不易相互传播疾病。同时,深水井的水温保持22℃左右,寒潮时可注水提高水温,高温季节也可通过注水降低水温。

  三、配套设施

  1.配置足够功率的柴油发电机作为自备电源。

  2.每5亩配置一台3.5kw的叶轮式水车。

  3.每口池塘设置2个自动投饵点,每个投饵点配备自动投饵机2台。

  4.设置专用的饲料房和药物房,饲料房和药物房分开且通风透气。

  四、鱼塘清理

  清塘并杀菌、消毒是防治病害非常有效的手段,茂名地区养殖成功的养殖户都十分重视清塘工作。

  1.干塘。每批鱼收获后,即放干水或抽干水。

  2.抽淤泥。干塘后用三相专用清淤泵抽淤泥,所有淤泥彻底清理。

  3.曝晒。抽淤泥后,鱼塘要进行曝晒,曝晒至干裂。

  4.杀菌。曝晒后泼洒石灰进行杀菌、消毒。方法:生石灰生成熟石灰后,趁热泼洒,每亩用量为100公斤。

  五、鱼种培育

  1.水质培育

  (1)进水。鱼塘清理后即进水,初次水深1.0米~1.5米,以后逐渐加水至3米,用60目网过滤。

  (2)肥水。注水后,施“肥水王”:3公斤/亩;同时泼洒花生麸浸泡液,方法:每亩干花生麸10公斤,泡浸24小时后连渣带液全池泼洒。水色转为茶色或嫩绿色后即好投苗。

  2.苗种要求

  选择放养的品种必须来源于有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的正规良种场。鱼种要求品种纯正、雄性率高、规格整齐(其重量个体差异在10%以内)、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伤病、无药物残留,鱼种规格5朝以上。春苗优于秋苗。

  3.投苗

  每年的2月下旬,水温保持20℃左右即好投苗。密度:每亩投放3万尾,可混养少量四大家鱼苗。

  4.饲养管理

  (1)投料。放苗的第二天开始投料,鱼苗8朝以前投喂鳗鱼料,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3%~5%,早晚两次。投喂方式:在池塘四周每隔10米搭一个简易饵料台,将鳗鱼料用水拌成团状,投放到饵料台。

鱼苗8朝以后,投喂0号罗非鱼饲料。鱼种长到一两后投喂2号罗非鱼饲料。投喂方式:日投喂量为鱼种体重的3%~5%,早晚两次,沿鱼塘四周泼洒,1个多小时内大部分鱼食饱为宜,但具体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色、鱼种生长情况灵活调整。

  (2)水质管理。鱼种塘的水色要保持嫩绿色,透明度25公分左右。水质变淡时,追施“肥水王”, 水质变浓时,逐渐加水。

  六、成鱼养殖

  1.水质培育

  (1)进水。鱼塘清理后即进水,春季放苗的成鱼塘初次注水1.5米,夏季放苗的成鱼塘初次注水2米,以后逐渐加至5米。要用60目网过滤。

  (2)肥水。注水后施“肥水王”3公斤/亩。水色转为茶色或嫩绿色后即好投苗。

  2.鱼种投放

  (1)过塘时间。由于过塘的是经过培育的大规格的鱼种,在过塘时很容易损伤和窒息,因此要选择天气晴朗、气温凉爽的早上或下午进行,高温、雨天不要过塘。

  (2)规格要求。过塘的鱼种要有0.1公斤以上,鱼种按规格大小分级,同一口塘投放同一规格的鱼种。

  (3)鱼种消毒。在过塘时带水搬运并投入食盐消毒,浓度为3%。

  (4)投放密度。吉富品种:2000尾/亩~2500尾/亩,奥尼品种:2500尾/亩~3000尾/亩,同时混养鳙鱼20尾/亩,鲢鱼30尾/亩。

  3.饲养管理

  (1)料机设置

  鱼种下塘后第2天,开始投喂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每口塘设置两个投喂点,每个投喂点设置两台投料机。

  (2)投饵方式

  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二次,上午8:00~9:00时,下午17:00~18:00时;投饵1小时~2小时后检查剩料情况和鱼群食饱程度,鱼群抢食激烈、生长旺季则适当多投,反之适当少投;投饵时间根据天气、水温、生长整齐情况适当调整。

  4.水质管理

  虽然罗非鱼耐低氧、适应性广,但保持水质良好有利于鱼的生长,减少疾病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特别是高温、病害多发季节更显水质管理工作的突出性和重要性,水质管理技术决定成鱼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鱼种投放后每10天左右测量一次池水的透明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指标,通过施肥、注排水、施用生石灰及开动增氧机等措施调节水质。

鱼种下塘后,每15天注水,池水逐渐增加到5米。在高温季节或水色过浓,20天换水10%~20%,15天泼洒生石灰一次,每次生石灰用量为7.5kg/亩·米。

  保持池水“肥、活、嫩、爽”,水色为褐色或嫩绿色,透明度为25cm~40cm,溶氧大于4mg/l, 并根据池水的肥瘦情况,适当施追肥。

每5亩配备3.5kw增氧机一台,一般情况,养殖前期每天中午及凌晨开增氧机2小时~4小时,中后期、水质差和天气不佳增加开机时间,每天开机4小时~10小时。

  5.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观察水色、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观察是否浮头或有浮头预兆。罗非鱼为热带鱼类,抗低温能力较弱,罗非鱼生存水温为12℃~39℃,最低临界温度为8℃,最高临界温度为40℃,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需每天测量水温。定期测量鱼的生长情况。根据观察和测量的情况,合理调整投饵量和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及所有投入品的购进、使用记录,档案由专人保管并保存至产品售后2年以上。

  6.鱼病防治

  罗非鱼的抗病能力比较强,只要彻底清塘、管理好水质,很少发生危害性大的鱼病。但2009年以来,茂名地区大量养殖吉富罗非鱼,经常爆发毁灭性的链球菌病,给茂名地区罗非鱼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没有哪一种药物能有效治疗罗非鱼链球菌病。最近,笔者走访了高州市朗业畜牧渔业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和高州市石鼓镇潘积信养殖场等养殖成功的单位,发现他们的鱼塘至今没有发生罗非鱼链球菌病,他们主要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放养前彻底清塘曝晒,用石灰杀菌消毒。

  (2)苗种入塘时,用食盐消毒。

  (3)成鱼塘保持水位5米左右,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

  (4)高温或水色过浓时,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5)高温季节,减少投饵量,适当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防止鱼浮头。

  (6)高温或链球菌病易发季节,在饲料中拌喂三黄粉(大黄、黄芩、黄柏)等特制中草药,预防效果显著。

九、湄公鱼可以养殖吗?

湄公鱼可以养殖的

湄公鱼一般指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越南音译为“卡巴沙”,意思是“三块脂肪鱼”,因为该鱼在生长过程中,腹腔内积累有三块较大的油脂。

湄公鱼体无鳞圆润,背部蓝黑色,腹部较白;头部扁宽,腹部狭窄,身体侧面的肌肉是可食用的部分较厚。圆头扁平而宽,端部圆宽,吻鼻周围具肉质和白须。身侧有暗带,尾鳍较暗。

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利于加工等优点。它常常被冒充成龙利鱼、鲷鱼、鳕鱼等海鱼出售。

十、烧酒煲章公鱼的做法?

烧酒煲章公鱼

把洗干净章鱼和酒一起浸泡,水和酒对半,加味精 生姜 盐 多放糖。放入锅中顿20分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