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产养殖中降亚盐的方法?

110 2025-03-14 20:48 到农村去网

一、水产养殖中降亚盐的方法?

用亚硝酸盐降解剂解决。

高密度水产养殖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它们对水产动物都有一定的毒性,而且会降低动物的免疫性并诱发多种疾病。亚硝酸盐降解剂是由脱氮素和反硝化细菌复合而成,可将水体中的氨态氮和亚硝态氮转变为氮气从水中放出,并且不需要严格的厌氧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殖水体中由于氮过量造成的水质恶化。

以脱氮素和反硝化细菌为主要成分的亚硝酸盐降解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亚硝酸盐的毒性作用,优于传统的亚硝酸盐降解剂-硝化细菌,众所周知,硝化细菌因为生长周期长,作用时间缓慢,并且生成的硝酸盐极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恢复其毒性,

而以脱氮素和反硝化细菌为主要成分的亚硝酸盐降解剂,是利用好氧反硝化菌产生的反硝化酶,使亚硝酸盐与脱氮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氮气,从水中放出。

脱氮素是一种利用特定微生物发酵的产物,不溶于水,可沉到池塘底部,利于反硝化反应的发生。

二、降碱最快方法?

最快降碱的方法就是,具体的改良措施是:先排水,然后灌溉洗盐,再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最后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

三、室内水产养殖降亚盐最有效的方法?

一、改善水体环境

水体环境的好坏是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因素。为了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更换水体:将部分老水排出,注入新水,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2. 增加曝气设备: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水体的溶氧量,可以促进亚硝酸盐的分解和转化。

3. 控制水体温度:适当降低水体温度,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的生成速度。

二、使用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一种有效的降低亚硝酸盐的方法。通过在水体中添加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可以促进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三、合理使用氮肥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氮肥可以有效地控制亚硝酸盐的含量。在施肥时,应该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氮肥种类和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升高。

四、加强管理

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检测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同时,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和投喂量,减少残饵和排泄物的产生,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亚硝酸盐的含量。

四、印度水产养殖方法?

导语:印度渔业养殖,及养殖发展知识

(一)印度淡水养殖水资源情况印度的淡水养殖历史比较悠久,二千多年前就有人开始养鱼。过去,由于养殖鱼苗多靠江河捕捞,淡水养殖业受天然苗种数量限制,丰歉难以控制,再加养殖规模小及养殖技术落后等,饵料来源的扩大和饵料生产技术的提高。印度淡水养殖水资源非常丰富。根据1997年的资料,印度有池塘等小水体225万公顷,荒废水面130万公顷,湖泊和水库209万公顷;还有12万公里的灌溉渠道和230万公顷的水稻田可部分开发,用于淡水养殖或增殖。

(二)最近十几年,印度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已成为渔业生产中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到本世纪末印度计划渔业总产量达到800万吨,其中450多万吨需要内陆水产完成,而淡水养殖产量计划为400万吨,要占整个渔业产量的50%。可以说今后印度渔业产量的提高最主要靠发展淡水养殖业来完成。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技术推广和经济刺激,其它地区的淡水养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安德拉普拉德斯邦(AndraPradesh),通过推广池塘增氧、投饵和水循环等高密度养殖技术,还有一些邦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既解决了当地部分劳动力出路问题,又将生产的部分水产品向其它邦或国外出口,增加了收入。

(三)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他们的人民以素食为主,很多人常年不吃鱼。但近年来由于科学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鱼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印度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但由于要汇取外汇,还是有一部分高档海水水产品用于出口(现在正计划扩大对我国水产品的出口量)。目前,国内供应的水产品中,淡水水产品占了较大比重。20多年后,为满足6亿多人口的吃鱼需要,对淡水养殖业的压力非常大。

(四)印度的淡水养殖方式基本上与我国相似,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根据养殖水体不同,印度的淡水养殖方式有以下一些:1.池塘养殖:包括污水养殖、综合养殖和季节性水体养殖等;2.湖泊和水库养殖;3.河道和灌溉渠道养殖;4.网箱养殖和流水养殖;5.工厂化循环水养殖;6.稻田养殖。

(五)根据养殖种类的不同,印度的淡水养殖方式可分为:1.鲤科鱼类养殖:单独养殖印度鲤科鱼类的单养,几种印度鲤科鱼类的混养,印度鲤科鱼类和引进鲤科鱼类的混养;2.钻类养殖:包括空气呼吸鲇类和非空气呼吸鲇类的单养及其与其它鱼类的混养;3.淡水虾类的单养和混养;4.珍珠养殖;5.其它水产品养殖:如哇类养殖等。

根据投饵情况的不同,印度的淡水养殖方式又可分为:1.粗养:相对比较大的水体(20ha以上),只放养苗种,不投饵、不施肥;2.半精养:放养苗种,少量投饵、施肥,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3.精养:完全靠投饵施肥进行养殖;4.高密度精养:通过增氧、水交换等手段获得更高的产量。

5.印度淡水养殖今后的发展战略从淡水养殖发展的历史来看,如今印度的淡水养殖业已进入了年增长率超过10%的快速发展时期。这固然令人可喜,但忧的是,产量的提高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大规模暴发病的流行、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养殖鱼类种质退化等。如何进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印度领导和专家的重视。

1997年5月印度召开了有关今后淡水养殖发展战略的研讨会,会上提出了一些需优先考虑的研究课题,现归纳如下:1.减少对动物蛋白的依赖性,广开饲料来源;2.缩短养殖周期,发展一年养殖二茬技术;3.引进淡水养殖新品种;4.发展淡水养殖动物低温冷冻保存技术;5.发展主要养殖品种的遗传选育、多倍体育种及转基因技术;6.驯养更多的野生品种用于养殖;

7.提高工厂化养殖技术水平;8.加强淡水养殖水环境的保护;9.发展健康养殖技术;10.加强对可持续淡水养殖业的研究。总的来说,印度的淡水养殖业落后于我国,如人工繁殖技术、池塘高密度精养技术、工厂化养殖技术等起步都比较晚,淡水养殖总产量也只有我国的八分之一、池塘养殖单位面积产量也只有我国的一半。

五、水产养殖降氨氮技术

水产养殖降氨氮技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水产养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养殖过程中废水排放和饲料残留物的堆积,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重要的环境问题。其中,氨氮的排放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它不仅对水质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会使养殖业面临生产效益下降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各种水产养殖降氨氮技术,旨在帮助养殖者改善水质、提高养殖效益。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关键的降氨氮技术。

1. 水质管理

好的水质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水温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同时,水质中的氨氮含量也是需要管理的。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将有助于降低氨氮的积累。

在水质管理方面,养殖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检测水质:养殖者应定期检测水中氨氮含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过高的积累。
  • 增加水流量:通过增加水流量,有效提高溶氧量,促进氨氮的转化和稀释。
  • 使用过滤设备:安装适当的过滤设备可以去除废水中的固体废物和有机废料,减少氨氮的生成。
  • 合理投喂: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多的饲料残留物。
  • 生态化养殖:引入植物或其他水生生物在养殖系统中,以利用其吸收废物和氨氮的能力。

2. 优化饲料配方

饲料是水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并减少氨氮的生成。对于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需要根据其需求和特性进行定制化的饲料配方。

一些关键的优化饲料配方的方法包括:

  • 选择高品质的原料:使用高品质的饲料原料,能够提供更好的营养价值,并降低氨氮的含量。
  • 添加酶制剂:适量添加酶制剂能够促进饲料中蛋白质的降解和消化,减少氨氮的形成。
  • 控制饲料粒度:合理控制饲料的粒度,有助于动物更好地消化吸收,减少因消化不良而产生的氨氮。
  • 合理投喂:根据动物的需求和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合理控制投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喂养。

3. 微生物处理

微生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水产养殖降氨氮技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菌剂,能够促进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无毒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减少氨氮含量,改善水质。

目前,微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好氧处理:通过增加水中氧气含量,利用好氧菌降解氨氮,产生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2. 厌氧处理:利用厌氧菌将氨氮转化为氨气,从而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
  3. 生物滤池处理:通过建立一定的滤池系统,利用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无毒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4. 光合细菌技术

光合细菌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合作用菌将水质中的氨氮转化为有机物质的降氨氮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氨氮转化为有机物质,起到降低氨氮含量和营养物质供给的作用。

光合细菌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节能环保:相比传统的氨氮处理技术,光合细菌技术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投入,节能环保。
  •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降低氨氮含量,提高了养殖水体的质量,最终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
  • 水质稳定:光合细菌技术能够稳定水质,减少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结论

水产养殖降氨氮技术在提高养殖效益、改善水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水质、优化饲料配方、微生物处理和光合细菌技术的应用,养殖者能够有效减少氨氮的生成和排放,提高养殖效益,并保护水体环境。

未来,水产养殖降氨氮技术还有望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为水产养殖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将需要科研机构、养殖者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六、信阳水产养殖方法?

一)淡水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下面以黄鳝、泥鳅套养来介绍关键技术。黄鳝、泥鳅都是名贵淡水佳品,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1.建好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一般20—10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地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深0.7—1米,无论是水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拦渔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2.选好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 80个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1.5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塌好用人工培育的。

  3.投喂配合饲料

  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厦5厘米。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 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黉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蛳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碧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 ,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 ,黏合剂3%。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章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即可。

  4.饲养管理

  生长季节为4—11月,其中旺季为5—9月,要勤巡池,勤管理。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pH6.5—7.5,水位适宜。

  5.预防疾病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要经常用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

  (二)海水养殖技术

  以下主要以养殖滩涂青蛤与泥螺混养技术为要点介绍海水养殖技术。

  1.滩涂条件

  根据青蛤、泥螺的生态习性,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沙泥底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清新富含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较丰富的潮间带滩涂,以高潮带中下区到中潮带为好,尤以咸淡水交汇处滩涂更佳。

  2.滩面整理

  一是整理滩面,清除养殖区内的敌害性螺类、蟹类等。二是在滩涂养殖区域周围设置围栏,栏高50厘米,网目1.8~2.0厘米,以防敌害、防践踏、防逃、防偷。

七、益生菌水产养殖方法?

1、池塘处理:池塘注水前一周,用100~300倍的em菌液代替石灰、漂白粉等均匀喷洒,消毒和净化池塘,每平方米按0.5~1公斤使用。

2、水质净化:在放养前3~10天,用em菌液泼洒水面,一亩水塘按一米水深使用1~2公斤,视水质情况,开始15天1次,以后为1个月1次,水质较差的地方,适当缩短泼洒时间或增加使用量。

3、饲料处理:每200公斤饲料加入1公斤的em菌液拌均匀后饲喂。

4、池塘湖泊水质处理:将em菌液直接稀释后泼洒,每亩约2公斤。

八、水产养殖的养殖污水、尾水有什么处理方法?

针对养殖现状可行的尾水处理方式 1.常规鱼池塘养殖尾水处理 常规鱼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 6%。标准处理工艺由排水渠管道、沉淀池、过滤坝、氧化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外部河道、养殖池塘组成。 排水渠道可种植适量水处理能力较强的水生生物进行水质初步净化;最终将初步处理的养殖水汇集至沉淀池。 沉淀池的功能主要用于水体中悬浮物、排泄物、残渣等物质的去除。养殖尾水进入沉淀池后,须滞留一定时间,使水体中悬浮物沉淀至池底。 在沉淀池与曝气池之间建设过滤坝,在坝体中填充大小不一的滤料,滤料可选择碎石、鹅卵石、小石子、棕片、陶瓷珠等填充物介质,能起到吸附污水中的泥浆、脏物和微生物菌类的作用。氧化曝气池,加快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可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有助于加快黑臭、感官性差等状态的水体恢复到正常的水生态系统。生态净化池主要利用不同营养层次的水生生物最大程度的去除水体污染物,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2.虾蟹养殖尾水处理 虾蟹养殖尾水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沟渠、生态塘、垂直流湿地、表面流湿地。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渠塘等生态治理措施的实施,将减少流入周边湖荡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及总磷(TP)污染负荷,减少排入周边河流的污染物总量,水质将在现状水质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满足Ⅲ-Ⅳ类的区域水功能区划要求,缓解水产养殖发展对水环境造成的压力。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控制的强化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通过填料、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水质,具有低投资、低耗能、低成本、景观效果好等优势,实现水质达标的同时,也改善水环境质量与美化周边环境。 3.工厂化池塘养殖尾水处理 工厂化池塘养殖是现阶段推广较多的养殖模式,工厂化池塘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具有节水、节地、全自动、高密度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特点,将养殖系统中产生的废水集中处理并循环利用,实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对自然水体环境污染的目的。 在池塘内修建养殖单元,一般养殖水槽的面积占池塘的 2% 左右,实现鱼类的圈养和养殖粪污的集中排放,水体溶氧的均衡,其他辅助设施实现水质溶氧的稳定。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增氧、分离(分离固体物和悬浮物)、生物过滤(降低BOD、氨氮和亚硝酸盐)和曝气(取出二氧化碳等)、消毒、脱氮等处理过程,其中悬浮物和氨氮去除是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工厂化养殖的自动监测与控制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是封闭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的保证条件。由于养殖密度大,水质变化快,水质控制不好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造成生产损失。自动监测和控制参数主要包括水位、水温、溶解氧、浊度、盐度、pH、电导率、氨氮和硝酸盐等,通过监测和控制这些参数,把水质控制在养殖要求的范围内。所以就目前渔业发展来看,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成本相对较高。

九、食用碱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作诱食剂

鱼类摄食除依靠视觉外,尚与嗅觉和味觉有关。尽管水产养殖中投入的人工饵料养分全面,但不足以引起水生动物的食欲。食用碱具有诱食力强、改进饲料适口性、缩短采食时间、促进消化吸收、加速鱼虾生长、避免饲料浪费造成水体污染等作用。

2.缓解应激

各种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水生动物采食和生长,降低成活率,甚至引起死亡。饲料中添加食用碱有助于改善在疾病或应激状态下水生动物摄食量下降的状况,维持营养摄入,减轻某些病情或应激反应。

3.调节渗透压平衡

食用碱是渗透压激变的缓冲物质,可作为细胞的渗透保护剂,能提高生物体细胞对干旱、高湿、高盐和高渗环境的耐受力,防止细胞水分流失及盐类的进入,提高细胞膜Na-K泵功能,稳定酶活性及生物大分子功能,以调节组织细胞渗透压和离子平衡,维持营养吸收功能,增强鱼、虾等渗透压激变时耐受力,提高成话率。

4.提高生产性能

食用碱通过诱食作用,可以促进鱼虾生长、增强抗病力和免疫力、提高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添加甜菜碱对促进幼鱼和虾生长、提高成活率具有显著效果。

5.预防脂肪肝

食用碱可以改善细胞线粒体中脂肪酸的氧化过程,明显提高肌肉和肝脏中长链酯酰肉碱的含量及长链酯酰肉碱和游离肉碱的比例,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肝脏和体脂肪沉积,促进蛋白质合成,重新分布胴体脂肪,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十、水产降氨氮最快方法?

1、10%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片改底,泼洒复合芽孢杆菌调水,打开增氧机配合增氧;如果氨氮过高可以选择快速换水来降低池塘中的氨氮含量,换水的时候要注意池塘温度的变化避免温差大发生应激反应。可以在没每天中午换水1/3左右。

2、10%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片配合增氧剂改底可以快速降解氨氮,同时抛洒Vc泡腾片减少应激,打开增氧机效果更好。池塘中的藻类也会吸收大量的氨氮,氨氮升高的时候光合菌培不起来了,泼洒光合细菌,通过光合细菌吸收池塘中的氨氮。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