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纹鳜养殖方法?
鱼类养殖
一、大规格鳜鱼种的培育
(一)池塘条件
养殖鳜鱼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面积3~5亩,水深1.5~2米,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新开池要视土质而定,酸性池及池水易混浊的池不适宜饲养鳜鱼。
(二)池塘准备和饲料鱼的培育
⒈在四月五日用生石灰清塘,在四月十日前后在池的四角堆放草肥,(如池底肥度较好可不施肥)并加注新水0.8~1.0米培育水质,以培育饲料鱼的天然饵料。
⒉饲料鱼一般为鲫鱼苗。在四月十五日前后,将附有鲫鱼卵的鱼巢(浮把)放入塘中进行孵化,鱼苗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50万左右。鱼卵可分2-3批放入,每批间隔一天,如1-3-5。这样可兼顾规格不齐的鳜苗均有适口饵料。
⒊用控制饲料投喂量的方法来制饲料鱼的规格。一般放养规格为2公分左右的鳜鱼苗,饲料鱼规格可控制在1.2公分左右。
(三)鳜鱼苗的放养与培育
⒈鳜鱼苗放入前一天,加水10公分(如水质浓可换去1/3)。 ⒉鳜鱼苗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 ⒊检查池中饲料鱼的密度,及时补充适口的饲料鱼。 ⒋注意水质变化和天气状况,水质不良及时换水。 ⒌病害防治,主要为斜管虫、车轮虫等纤毛虫,指环虫发病率较低。防治方法见成鱼养殖。
二、波纹鳜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快
波纹鳜和其他鳜鱼类似,是一种高氧底栖淡水鱼。体长圆形,侧扁,体侧有数条黄色纵波纹。因其个体较小,且生长缓慢,故食用价值极低,适合水族箱饲养当原生观赏鱼。
产地分布: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多栖息于底质为砾石或沙滩的水域中。
三、波纹鳜适合什么水温?
最佳水温在15摄氏度左右。
生活的适宜水温15~32℃,但也有学者研究表明,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鳜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在25~35℃之间则无明显变化,达到水温35℃时,鳜鱼的生长也未见明显减慢,这与一般的鱼类与水温关系的研究结果。
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当水温超过最适水温时,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反而会下降不相一致,这说明鳜鱼的最适生长温度可能会更广。
四、波纹鳜好养吗?
鳜鱼不太好养。鳜鱼为肉食、底栖性鱼类,对水质要求较为严格,而且鳜鱼的食量较大,排泄物较多,养殖过程中易造成池塘水质的败坏;鳜鱼是典型的肉食主义者,从鱼卵中孵化之后它们就会以其它鱼类的鱼苗为食,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甚至会自相残杀,养殖时一定要保证投喂充足的饵料。
五、白鳜养殖技术?
一、苗种培育: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即开始主动摄食,这时必须投喂适口活饵料。经15-20天的培育,鱼苗可达3厘米长。在鱼种培育期间,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不低于4毫克/升,每15-20天泼洒药物一次。
二、成鱼饲养:(1)混养。可在鲢、鳙亲鱼池中或一般商品鱼池塘中,每亩放养100-150克的鱼种20-30尾,年终可长到500克左右。(2)单养。面积10亩以上,水深2.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质清淅,有流水更好。每亩放养300-400尾。饵料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此,养殖池中应放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鲫鱼等繁殖快的鱼类。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鱼亲鱼或600尾2冬龄的鲫鱼。
六、斑鳜养殖利润?
斑鳜鱼养殖的利润需要从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分析,首先就是早期的斑鳜鱼价格一般是在三十五块钱左右一斤,一亩斑鳜鱼大概是能卖一万八左右,其次就是中期的斑鳜鱼价格一般是在三十块钱左右一斤,一亩斑鳜鱼就只能卖一万五千多块钱,最后就是晚期的斑鳜鱼,它的价格也是最贵的,一般是在四十块钱左右一斤,那么一亩斑鳜鱼则可以卖两万多块钱
七、用什么养殖大眼鳜
html用什么养殖大眼鳜
大眼鳜,又称为鲶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淡水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那么,如何养殖大眼鳜呢?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养殖方法以及适合养殖大眼鳜的饲料。
1. 大眼鳜的养殖条件
大眼鳜是一种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鱼类,因此在养殖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养殖条件。
水质适宜:大眼鳜对水质要求比较高,适应范围为温暖的亚热带到温带,水温保持在20℃到30℃较为适宜。水中的氧气含量也是影响大眼鳜养殖的关键因素,要保证水中的氧气含量充足。
鱼塘选址:选择一个适宜养殖大眼鳜的鱼塘非常重要。鱼塘应有稳定的水源,并且水质清澈,没有污染。同时,鱼塘的底部应有一定的淤泥,为大眼鳜提供寻食的环境。
2. 大眼鳜的养殖方法
2.1 平养:平养是一种常见的大眼鳜养殖方法。首先,在适宜的鱼塘中,放入适量的大眼鳜种苗。随后,根据鱼塘水体的情况,定期进行换水,并且保持水质清澈。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清理鱼塘底部的淤泥,保持适宜的环境。此外,给鱼塘补充适量的鱼饲料,确保大眼鳜得到充分的营养。
2.2 追加养殖:追加养殖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大眼鳜养殖方法。首先,在鱼塘放养一部分适龄的大眼鳜种苗,等到它们长到一定大小后,再追加放入一批幼鱼。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鱼塘的空间,又能提高养殖效益。
3. 大眼鳜的饲料
3.1 天然饲料:大眼鳜主要以浮游虾、蚯蚓、水生昆虫等为食。在养殖大眼鳜时,我们可以在鱼塘中培养这些天然饵料,让大眼鳜随意觅食。
3.2 饲料颗粒:除了天然饲料,还可以使用饲料颗粒来养殖大眼鳜。市场上有专门针对大眼鳜的浮性饲料,可以提供大眼鳜所需的蛋白质和营养。养殖者可以根据大眼鳜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颗粒。
4. 大眼鳜养殖的经济价值
大眼鳜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的食物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养殖大眼鳜是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产业。
此外,大眼鳜的鳞片、鱼鳍等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制成中药材,用于药物制剂。因此,在养殖大眼鳜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其它部位,提高经济效益。
5. 大眼鳜养殖的前景与挑战
大眼鳜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食品需求的提升,大眼鳜作为优质鱼类,有望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种。同时,大眼鳜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大眼鳜的养殖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大眼鳜的养殖过程需要监控水质、温度、饲料等多个因素,要求养殖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市场需求的波动也可能对养殖行业带来影响。因此,养殖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养殖策略。
总之,大眼鳜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鱼类,其养殖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养殖大眼鳜时,我们需要关注水质、养殖方法以及饲料的选择。同时,养殖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眼鳜养殖业将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八、斑鳜为何没人养殖?
这首先是因为鳜鱼的养殖难度比较高,它们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它们对水质的要求高,而养殖它们的时候水质非常容易脏;再者,它们对水中氧气含量也有要求,投放的时候需要用到氧气袋。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高,因为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九、斑鳜网箱养殖技术?
斑鳜是凶猛肉食性名贵鱼类,在自然水域中终生以活的鱼虾为食,目前其人工养殖技术还不成熟,市场销售的斑鳜主要以天然捕捞为主,供不应求。2002年6月~2003年11月,我们采集鸭绿江水丰水库野生斑鳜1500尾,每尾鱼种重量在50g~180g,利用8口网箱进行驯养,取得成功。现将主要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鱼种来源在水丰水库采用刺网捕获鱼种,鱼种捕捞上来后必须剪断网眼取下,以免鱼体受伤而影响成活率,再选择体健无伤的鱼种用4%食盐水消毒后放入暂养网箱暂养。
2.网箱材料采用聚乙烯双层无结节网箱,其规格为3.0m×3.0m×2.5m,封闭式,网箱设置时箱体露出水面30cm。网箱内层网衣的网目2a=0.8cm,外层网衣的网目2a=2.0cm,网盖为便于投喂而采用2a=5.0cm大网目的网衣。
3.鱼种放养放养前对鱼种再进行1次筛选,剔除伤病鱼种,对放养鱼种采用食盐水消毒,每箱放养同等规格鱼种约200尾。
4.人工驯化人工驯化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摄食驯化,一般需要7天~10天,选择适口的小鱼虾投喂,开始每尾鱼体每天投喂2尾~3尾活的鱼虾,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尾鱼体每天投喂8尾活鱼,驯化前几天基本看不到有鱼种上来摄食,以后逐渐可以看到有大批鱼种上浮抢食,当箱内饵料基本没有剩余时,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食性驯化。食性驯化是在逐渐减少活饵投喂量时,将鲜杂鱼剁成斑鳜适口饵料,并逐渐增加投喂量,经过15天~20天便可以全部投喂鲜的死杂鱼。
5.日常管理每隔10天~15天换箱1次,主要目的是清洗网箱,检查与修补网箱有无漏洞,同时进行鱼体消毒,并将规格差异较大的鱼种选入同一网箱中放养。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鱼体总重量的5%~8%,投喂速度要慢,尽量使饵料鱼在落入箱底前被吃掉。投喂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人为惊扰网箱中的鱼体。
6.越冬管理水丰水库一般每年12月20日前后开始封冻,在封冻前1周要及时沉箱,将网箱沉入冰下20cm左右,过深容易造成缺氧而过浅容易冻伤鱼体。
二、结果
1.驯养结果2002年6月~8月,共采捕野生斑鳜鱼种1500尾,最大个体180g,最小个体50g,平均尾重100g,分3种规格放养于8口网箱中,饲养过程中无死亡。2002年12月18日,沉箱越冬,2003年4月2日起箱,越冬死亡30尾,越冬成活率98%。2003年11月25日起捕上市,最大个体750g,最小个体250g,平均尾重570g,体重500g以上的鱼体920尾,占62.6%,体重达到500g以上的商品鱼上市销售,其余的鱼体分箱继续养殖。
2.经济效益规格达到体重500g以上的商品鱼,售价110元/kg,共销售575kg,收入63250元;存箱鱼种按80元/kg计算,收入14800元,总收入78050元;/总支出包括鱼种、网箱、人工费、网具、杂支等,计37600元;利润40450元。
三、讨论
1.通过2个年度348天(包括105天冰下越冬期)的驯养,证明野生斑鳜人工养殖是成功的,尤其是利用水库野杂鱼做饵料,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充分利用了水库内的低质野杂鱼资源。对于完全利用野杂鱼投喂的地区,开展斑鳜的养殖应根据地区内野杂鱼资源情况合理放养,以免投喂不足而影响经济效益。
2.野生斑鳜抗病能力较强,目前养殖中尚未发现病害,用浓度为4%的食盐水消毒鱼体,防治病害的效果较好,但大规模养殖中仍要考虑病害防治的问题。
3.自然条件下,斑鳜一般生活在深水处,环境相对较静;驯养过程中,应避免人为的惊扰,有条件的地区应适当加大网箱深度,则养殖效果更佳。
4.采捕野生苗种,受资源量的限制,很难开展大规模养殖,为使这一优良品种尽快得到推广,今后应加强人工育苗的研究工作。
十、斑鳜哪里养殖最多?
答: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西养殖最多。
鳜鱼一般能长到1.5kg-2kg。品种不同的鳜鱼体重就不同,其中翘嘴鳜,一般能长到2kg-2.5kg,最大的可达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