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水鱼的养殖方法?

72 2025-03-26 04:41 到农村去网

一、山水鱼的养殖方法?

利用山溪流水养鱼,投资少,见效大,是开发山区水资源的一条途径。

一、因地制宜建池 一般选择溪河边有一定落差且不被洪水冲淹的荒地建地,河岸开渠引水。鱼池多建成长方形,长、宽比3:2,每个鱼池约10~60平方米,池深1.5~1.8 米,水深0.8~1.2米。条石或片石浆砌池堤,100号水泥砂浆勾缝。进、出水口安置用钢筋或木料制成的空隙为1厘米的半圆形拦鱼栅,进水口比出水口高10~20厘米。 

二、养殖品种适当 山溪水水质好,溶氧高,养鱼病害少,而且山区草料丰富,故应主养草鱼,搭配10~20%的鲤鱼,这样饲料成本才低。鱼种放养量视水的流量确定,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全长17~25厘米的鱼种10~30尾,若鱼池每小时能彻底换水2~3次,每平方米可投种30尾左右,否则少投。养殖10个月,草鱼出池规格可达到1.5千克。大规格鱼种可发展稻田养鱼配套解决,亩投寸片鱼种800~1000尾,可产20厘米左右的鱼种500尾。

三、“三定、两看”投饵 三定两看即定时、定质、定量,看天气、看鱼情。主要投喂各种鲜嫩的青草、菜叶和浮萍等青饲料,有条件的可投喂30%的配合颗粒饲料。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晴天多喂,阴雨天少喂;7~9月多喂,投饲量为鱼体重的40%以上;4~6月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0~15%;3月和10月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10%,原则上以鱼3~4小时吃完为度。

四、加强管理防鱼病 山溪流水养鱼除日常饲养管理外,要勤查勤看,搞好防洪、防旱、防害、防毒、防偷、防泛塘和防治鱼病的七防工作。每半个月防病一次,每次三天,将捣碎的大蒜瓣拌草喂鱼,每100千克鱼用大蒜约500克,以防发生肠炎病。此外,还可在池上搭瓜棚,既可防止水鸟危害和强光照射,又可增收。

二、冷水鱼的养殖技术?

安全食品生产法律、法规的建立,市场准入机制的形成使渔业健康养殖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北京市怀柔区冷水鱼养殖历史长,新品种不断引进,鱼类病害逐年增多。因此,实行健康养殖减少病害发生将成为冷水鱼养殖鱼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现将冷水鱼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选择良好的水源,保障适宜的水温

冷水鱼养殖的品种为鲑鳟鱼和鲟鱼两大类,他们原始生活环境分别为山涧溪流和江河,自然水域水质良好,水温低。因此在冷水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10~18℃为宜。以水温较高河水为水源的养殖场夏季可补充部分地下水降低水温。

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鱼池结构

冷水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全池均匀分布,鱼池宽4米,长不超过15米为好。鱼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鱼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鱼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鱼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

实行科学合理的放养和投喂

冷水鱼放养密度虽然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16千克/立方米以上时,由于鱼体代谢产生的代谢物将使水体中硫化氢、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等水化指标上升,鱼体会感到生理上的不适,只能保证平时的摄食活动,鱼体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因此,冷水鱼放养应保持在10~14千克/立方米范围内,这样即可大限度地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要注意饵料投喂量的掌握,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鱼成长参差不齐,残食与寄生性疾病发生;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在适宜的条件下鱼种日饵率3%左右,成鱼2.5%左右。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保持健康的鱼类生态环境减少鱼病发生

冷水鱼健康养殖是一项生态综合工程,保持良好鱼类生态环境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冷水鱼健康养殖要做好鱼池周边环境条件的改善和保持,减少周围环境对渔业生态的不良影响。随时注意入水口有无落叶杂物流入,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防止残饵、粪便等污物的累积与藻类杂菌的孳生;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对于重复利用的养殖流水可在鱼池入水口处安装UV-C紫外线水体消毒杀菌设备减少水中微生物菌群总数避免鱼病交叉感染。

增加鱼体营养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

冷水鱼健康养殖在保证饵料营养平衡与品质的基础上增加鱼体营养可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投喂适量营养饵是健康养殖的必要手段之一。

5.1投喂无机盐营养饵 将250克无机盐用水溶解后拌50千克饵料,投喂给经过长途运输和体表损伤的鱼种、成鱼。可调节鱼体渗透压使体液移动储留正常,促进皮肤粘膜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5.2投喂Vc与蜂蜜营养饵 将Vc10克加水溶解后和1千克蜂蜜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10天投喂一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

5.3投喂Ve与食用油营养饵 将Ve5克与1千克油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周投喂1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增强鱼体抗贫血功能。

做好新品种引进的考察,严格检验检疫

引种时要充分认识新品种跨地区的风险,要求对引进的新品种实地考察,从无病区引种,并按要求严格检疫,引进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督。

成鱼养殖企业购买种苗时除要实行严格的检疫和复检工作外,在购种时应遵循同一场地苗种原则,避免苗种携带的鱼病交叉感染。

三、盐水鱼的养殖方法?

养殖方法:

1、水族箱准备:水族箱是海水观赏鱼养殖的主要设备,它有许多样式和尺寸,可以视情况而定;

2、加热器选择:加热器可以保持水族箱内水温的恒定,这对海水观赏鱼养殖是十分重要的;

3、准备照明的灯;

4、温度的选择:在进行海水观赏鱼养殖时,需要一只温度计来测量水族箱的水温是否合适;

5、在水族箱中准备沙砾;

6、过滤设备的准备:过滤设备可以说是海水观赏鱼缸的必备,过滤设备可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减少换水次数,是必不可少的养殖设备;

7、准备气泵:使水体上下循环流动,加强过滤效果。

四、水鱼的养殖方法和技巧?

1、选种放养:选种时一定要选择身体扁平,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黑色,腹部呈乳白或浅红色的甲鱼,这样的甲鱼比较好养,而且繁殖力会强一些。2、饲喂管理:甲鱼是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动物性饵料,幼苗一般以水中昆虫、蚯蚓等为食,成年甲鱼主要喜欢吃鱼虾、田螺等动物,有时也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及五谷杂粮等植物性饲料。3、病害防治:甲鱼害怕脏乱的动物,在养殖时要保持养殖场所的卫生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一、水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1、选种放养

(1)选种时尽量选择身体扁平而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黑色,腹部呈乳白或浅红色的甲鱼,这样的甲鱼比较好养,而且繁殖力会强一些。

(2)如果是自养自繁的模式,则要选择要体重达2kg,身体强健、无病无伤的甲鱼。

(3)放养前一定要对池塘进行消毒灭菌,可先将池水排空,再用消毒药剂进行消毒。

(4)如果是水泥池,可以使用强力海因加水泼洒消毒,如果是室外土池,可以使用石灰溶液全池泼洒消毒。

(5)放养时一定要注意密度,一般每亩放养2-3龄幼甲鱼100-150kg即可,最多不能超过200kg,后期可以随着甲鱼的生长慢慢降低养殖密度。

2、饲喂管理

(1)甲鱼属于杂食性动物,非常喜欢吃动物性饵料,甲鱼幼苗一般以水中昆虫、蚯蚓等为食,成年甲鱼主要喜欢吃鱼虾、田螺等动物,有时也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及五谷杂粮等植物性饲料。

(2)一般在饲料中可以加入适量玉米粉、豆渣以及瓜果类和微量元素,这样能实现营养均衡,使甲鱼生长速度加快,而且也不会出现营养性问题。

(3)在投喂时一定要保证饲料新鲜,动物性饵料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投喂,投喂时要遵循定质、定点、定时、定量四个原则。

(4)每天可以投喂3次,早中晚各1次,然后根据甲鱼生长和摄食量增大投喂量,多次少喂,慢慢增加。

3、病害防治

(1)甲鱼是比较怕脏乱的动物,所以在养殖时一定要保持养殖场所的卫生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2)尤其是室外养殖,室外接触病菌的几率会更大,容易感染疾病。

(3)同时也要加强水质和底质管理,在饲养水体中残存的饵料和甲鱼排泄物会导致水质和底质变差,因为它们堆集发酵就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甲鱼生长。

(4)一定要经常检查,如果发现水质和底质变差,就要及时换水和改善底质。

五、冷水鱼的养殖方法与技巧?

1、水温:冷水鱼原始生活环境分别为山涧溪流和江河,自然水域水质良好,水温低。因此在冷水鱼养殖时水温10~18℃为宜。

2、饵料: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要注意饵料投喂量的掌握,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鱼成长参差不齐,残食与寄生性疾病发生;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在适宜的条件下鱼种日饵率3%左右,成鱼2.5%左右。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3、鱼缸清洁:冷水鱼健康养殖要做好鱼缸清洁。随时注意有无杂物流入,定期清洗缸底

六、水产养殖淡水鱼的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淡水鱼的养殖技术及管理

水产养殖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前沿产业之一,其中淡水鱼养殖技术备受关注。淡水鱼养殖具有投资少、回报快、风险低等诸多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选择淡水鱼养殖。但要想取得良好的养殖效果,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首先,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是成功养殖的第一步。淡水鱼适宜在水流清澈、水质优良的地方进行养殖。要尽量避开水质差、污染严重的水域,这样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另外,选择的养殖场地应具备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通风条件,以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合理设计养殖池塘

养殖池塘的设计也是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首先,池塘的规模应根据养殖需求和投资预算来确定。接下来,要根据鱼类品种的特性,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比如,草食性鱼类需要充足的水草作为食物和藏身之处,而食肉性鱼类则需要较宽敞的空间来活动,避免争抢食物。此外,合理设置进、排水系统也是重要的技术,以维持水质的稳定。

科学饲养管理

科学饲养管理是淡水鱼养殖成功的关键。首先,要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特性,选择适宜的饲料。淡水鱼的饲料主要包括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其次,要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和鱼类消化不良。同时,要定期清理池塘中的残饵和粪便,保持水质的清洁。此外,定期测定水质指标,如溶氧量、氨氮含量等,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以确保鱼类健康成长。

疾病预防与控制

疾病是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所以疾病预防与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做好鱼苗的筛选工作,选择健康活泼的苗种进行入池养殖,避免携带病菌。其次,要注意定期打疫苗,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同时,要保持池塘的清洁和水质的稳定,避免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若发现鱼类出现异常行为或疾病症状,应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

最后,成功的养殖还需要有良好的市场营销与经营管理。要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展市场调研,制定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要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经营管理方面,要严格控制成本,合理规划生产计划,提高养殖效益。此外,要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资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总之,水产养殖淡水鱼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只有掌握科学的技术和合理的管理,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稳定提高。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在淡水鱼养殖方面有所帮助,祝您养殖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丰收的成果!

七、淡水鱼的养殖周期是多少?

养鱼周期是指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养鱼采用哪一种养殖周期,主要是根据饲养鱼类在各个阶段生长速度的快慢、合候条件、鱼类的生活环境、养殖设施、放养密度、饵料的丰歉与质量、饲养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来决定。

在鱼类生长速度较快时,能花费较少的饲料,得到较大数量的鱼产品。

各种鱼类生长速度是不一致的。

我国的淡水养鱼业、,养殖周期一般为1~3年。大水面养殖,饲养密度较稀,水体水质良好,养殖周期往往为2年(即第一年从池塘中养成大规格鱼种。,笫二年在天然水域养成食用鱼)。

池塘养鱼由于饲养密度较高,水质较差,生长比天然水域慢。

在长江流域的池塘养鱼业大多采田2年或3年的养殖周期,其中:鲢、鳙、鲤、鲫为2年,草鱼、妨鱼为2年或3年,青鱼_般需3~4年。

珠江流域年平均气温较高,鱼类的生长期比长江流域长,在池塘中各种鱼类养殖周期比长江流域短0.5~1年。

相反,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较纸,这些鱼类的养殖周期则比长江流域长0.5~1年。

八、淡水鱼的养殖温度多少合适?

热带淡水鱼的适宜温度一般为24到28度,其他淡水鱼5到30度左右都可以适应,但是所有鱼都对温差很敏感,不宜温度突变。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环境是实现水产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适宜的水温不仅是鱼类自身生长、繁殖及抵抗疾病等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水温在水产养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了解水温变化规律及其对大宗淡水鱼水产养殖的影响,对指导淡水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水温变化规律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邓爱娟等研究发现,对当日平均水温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前一天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其次是当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且表层水温日变化大于深层水温日变化,深层水温更趋于稳定,浅层水温较深层更易受到当日的气温影响,深层水温则更易受前1天气温影响,体现了深层水温变化存在相对滞后性。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马建波等研究发现,水体昼夜温差较小,水深0.5米~2米温度差小于5℃,白天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逐渐上升,并在气温达到最高点后约1小时,水体温度达到最高值,说明当日水体温度升高相对气温存在滞后性。  

鱼类生长需要合适水温

水体温度是水生生物环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淡水鱼类是冷血动物,其体温及一系列生理活动均与水温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体温,并对其生存和生长产生影响。 各种鱼类都有其自身生长的最适温度及适温范围,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大宗淡水鱼类有鲤、鲢、鳙、鲫,其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4±4℃,产卵适宜水温18℃~30℃,最适温度为25±3℃。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可以加快鱼类的代谢强度,增加鱼类的摄食量,加快生长。上述鱼类在水温低于15℃和高于32℃时食欲降低,生长缓慢,水温低于10℃时,摄食量急剧减少,低于5℃停止摄食。 淡水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其生长速度不同,在不同水域(水温)生长速度也不同。性成熟前,生长最快,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因南方水温高,铒料生物丰富,淡水鱼生长期长,长江、珠江种群生长优于黑龙江,但珠江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故长江种群优于>珠江种群优于>黑龙江种群。 因此,采用水积温结合鱼类的生理习性,可判别各地热量资源对鱼类生长的适用性,有利于实现鱼类的快速生长及较高的经济效益。

九、淡水鱼的养殖盐度是指什么?

淡水鱼养殖的盐度,我般是指硝酸盐。对水质进行化验,如果硝酸盐国高,就会形成对鱼类危害的亚硝酸盐。

十、淡水鱼的养殖过程中其他敌害是如何防治的?

淡水鱼养殖在养殖的过程当中,如何去防止敌害的入侵?如何防止治理这些毒害呢?

其实对于淡水鱼养殖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很多,首先是由于外界的引起或者内在管理的引起都有一定的问题。

那么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淡水鱼养殖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的。

防止水体中毒。

我们在养殖的过程当中,水体的中毒现象是最为严重的,也是整个养殖过程当中十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因为一旦出现水体中毒的现象,可能是我们整个养殖场都会全军覆没的状态。所以基于这个问题来看,我们觉得防止水体中毒是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问题。

大多数的淡水养殖基本上会在河流当中或者说湖泊里面。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如何预防水体中毒是一个非常值得问注意的问题。

当然河流当中的水体众多,多半是别人投毒这种情况,那种毒的概率比较低。

那么在湖泊里面或者池塘里面养殖的时候,中毒的概率就比较高,特别是上游有这个种植业或者养殖业,他们的日常管理操作也会引起众多。

病毒的侵害。

另外一个问题对于低碳来说,我们是要值得预防的,就是病毒的问题,对于各种病情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所以基于这个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如果是病毒的侵害那么就要我们随后相对应的技术,在日常管理当中提前学会预防。

预防各类病毒的发生和爆发,可以得到有效和及时的治疗,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预防天敌。

淡水鱼的天敌有哪些?多半是匆忙的水中动物,另外一个就是天空中的鸟。

那么这个时候预防呢就比较简单容易,如果我们是在池塘养殖,那么注意认真检查,放进来引进来的水,不要让他带有其他的生物。

那么对于空中的天敌预防多半可以用这些网,可以隔绝一部分。周围拉起相对应的网子,就可以使得这些鸟类飞不进我们养殖的池塘里面就没办法,对于我们养殖的产品进行影响。

淡水鱼养殖其实是一个比较可以的行业,也是一个比较收益良好的行业。所以针对于这个行业的选择来说,也是有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