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肥西泥鳅养殖基地,是不是骗人?
我是13年8月份在安徽海南百川泥鳅养殖购买了1000进泥鳅苗。
当时他们说只要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喂养。一年可以养2季。现在是14年4月份。饲料也吃完了。(饲料也是从他们那里购买的)泥鳅还是买来 的时候一样大。13年打过几次电话给培训我们的杨老师。没人接,14年3月份,打通了,但这杨老师开口就说,没大我有什么办法呢。没大你就卖掉,要么就继续养,太不负责任了。感觉被骗了,但他泥鳅苗确实又给你了,心里太不舒服了。因为他当时说有问题随时联系。哎,只能说他骗的有经验。二、台湾泥鳅品种养殖怎样?
台湾泥鳅是大陆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寸苗(3-5cm)养至成鱼(15尾/斤)只需3-4个月。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养殖台湾泥鳅,池塘不宜过大,以5亩以内为宜。建议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在3-5万尾/亩,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泥鳅苗,可套养鳙鱼10-20尾/亩、白鲢15-30尾/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
三、谁知道泥鳅养殖有市场吗?
那就要看你准备养到多大的了。有两种规格:
一,是半斤以上甚至一两斤以上的,这种只有东北(冬天吃,即中国典型的冬补);韩国、日本(这俩夏天吃,是他们所谓的夏补)。这种大规格东北人即使冬补也吃不多,毕竟现在中国富了,比韩国日本都有钱了,吃的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那边有海参,比这个高档多了),所以真正的买家还是韩国日本。虽然说韩国日本没咱中国有钱,但他们惜命,怕死,花钱抠门儿,所以对吃的东西检测得严格得要死。关键是泥鳅这玩意儿密度小了没利润,密度稍一大就多病,又是皮肤呼吸,很多药都不能用。所以抗生素农药都用得蛮多的。所以老是被韩国日本那群怕死鬼检查出来,一检查出来就出口限制,一限制这玩意儿就不值钱了!前年我去连云港赣榆(国内面积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据当地人说已经三年亏本卖了。
二,就是60~80条一斤的规格了。这个规格现在正在升温!因为这是内销,中国人自己吃的。中国吃东西讲究首先是味道,其次才是营养。泥鳅还真是这个十公分左右的规格才最为细嫩可口。现在两广、两湖、云贵川等地都喜欢拿这个规格吃火锅。吃法虽然单一,但短时间内我感觉没有品种能代替之。这就是品种优势,密度很高,产量不算低。关键是成本低,当然利润没有其他品种高,但好在两广海南冬天也能养。而且周期短,可以作为其他养殖品种养殖间隙的一个交替缓冲。
四、泥鳅可以在缸里面养殖吗你?
泥鳅可以放在鱼缸里养。 鱼缸池底需要铺15厘米至20厘米厚的肥泥,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
五、肥西水产养殖技术
肥西水产养殖技术是如何成为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中国的水产养殖业而言,肥西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典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资源以及先进的养殖技术使得肥西成为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瑰宝之地。
肥西地区的优势
肥西地区地处安徽省中部,拥有充足的水资源,包括长江、淮河和一些湖泊。这些丰富的水资源为肥西的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肥西地区还拥有温和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各类水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肥西地区的土壤质量也非常适宜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肥沃的土地为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基础养分,使得水生动物可以健康地生长。因此,肥西地区的养殖业能够保持着良好的生产状况,并且获得高质量的养殖产品。
肥西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肥西地区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最初,肥西的水产养殖业主要依靠传统的方法进行,如池塘养殖和围网养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开始寻求更先进的技术。
现如今,肥西地区的水产养殖业已经引入了多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是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水质的变化,养殖户可以及时了解水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水质稳定,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肥西地区还引进了新型的养殖设备和技术,如自动喂食系统和水生生物环境调控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的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投入和资源浪费。它们能够自动化地管理养殖环境,为水生动物创造更为适宜的生存条件。
肥西水产养殖的前景
肥西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养殖技术为水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水产养殖业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养殖业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遵守环保和规范养殖的要求。肥西地区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了措施来解决。例如,加强水质监测和控制,推行有机养殖模式等。
可持续发展也是肥西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议题。养殖户意识到,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持久经营的好处。因此,他们开始采取可持续的养殖方法,如循环水养殖和海水养殖。这些方法有助于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减少水质污染,同时提高了养殖的效益。
总之,肥西地区的水产养殖技术在中国的水产养殖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先进的技术为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肥西地区的水产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并且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六、泥鳅养殖技术?
养殖方法:
1、鳅池建设。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1~1.5m。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
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2、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池;5~7天后,蓄水10~20cm,施用10~15kg/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3、饲料投喂。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
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
4、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扩展资料:
七、如何养殖泥鳅?
方法多样,但总体需要注意的几个步骤是:养殖池的准备,水的处理,泥鳅的选种和饲养管理。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充足的养殖池,大小要根据泥鳅的数量和大小合理安排。其次,水质的处理也非常关键,泥鳅需要新鲜的水源和合适的水温。接下来就是泥鳅的选种和饲养管理,要选择健康的泥鳅,并按照科学的饲养方式进行管理。比如,要注意泥鳅的饵料、喂养量和时间等方面。总体而言,泥鳅的养殖需要细心耐心,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泥鳅的质量。
八、泥鳅如何养殖?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九、养殖泥鳅方法?
一、修建池塘
泥鳅养殖可寻找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池塘周边保持干净,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厚度0.5尺,注入清水1尺,并在池塘底部栽种上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温保持在15-30℃左右。
二、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三、饲喂方法
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四、日常管理
养殖户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同时关注水位、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十、泥鳅水花养殖?
1、泥鳅孵出后3天便称为水花,但就是水花养到寸片这段时间死亡率奇高。一些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也最多达到35%,而经验不足者大多是全军覆没,孵出后3天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投喂熟蛋黄和豆浆,这样水花也要吃,但这不是水花最爱吃的,而且营养单一,数日便会应抵抗力差而逐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