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玉米脂肪酸值国家标准?

182 2024-03-13 03:00 admin

一、玉米脂肪酸值国家标准?

我国最新的标准规定,玉米脂肪酸值含量在65KOHmg/100g以内可以认为适宜继续储存,超过这个指标,应尽快出库。

脂肪酸值反映玉米的新鲜度

1、脂肪酸值25~30,为新玉米(每年9月份-12月底),水分含量大,且不稳定

没经过后熟期,易引起拉稀和过料

新玉米霉菌、毒素的危害大于陈玉米,且水分大,堆积易发霉

2、脂肪酸值30~40,为陈玉米(一年),水分低,淀粉进一步熟化,营养全面,新鲜度好,气味香甜,适口性好

3、 脂肪酸值50左右,为陈玉米(二年)

4、脂肪酸值70左右,为陈玉米(二年以上)新鲜度不好,气味不好,颜色不好,部分营养流失,油脂氧化,霉菌及毒素含量相对较高.

二、玉米脂肪酸值最新国家标准?

我国最新的标准规定,玉米脂肪酸值含量在65KOHmg/100g以内可以认为适宜继续储存,超过这个指标,应尽快出库。

脂肪酸值反映玉米的新鲜度

1、脂肪酸值25~30,为新玉米(每年9月份-12月底),水分含量大,且不稳定

没经过后熟期,易引起拉稀和过料

新玉米霉菌、毒素的危害大于陈玉米,且水分大,堆积易发霉

2、脂肪酸值30~40,为陈玉米(一年),水分低,淀粉进一步熟化,营养全面,新鲜度好,气味香甜,适口性好

3、 脂肪酸值50左右,为陈玉米(二年)

4、脂肪酸值70左右,为陈玉米(二年以上)新鲜度不好,气味不好,颜色不好,部分营养流失,油脂氧化,霉菌及毒素含量相对较高.

玉米新鲜度可以通过望、闻、尝、切的感官检验来判断

三、脂肪酸值的意义?

粮食脂肪酸值是检验粮食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多少的量值。其检验结果以中和100g粮食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量来表示。脂肪酸值的变化反映了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在国标的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作为稻谷和玉米的宜存指标。

游离脂肪酸产生的途径是脂肪酸值变化的根本原因。天然植物中含有很大比例的油脂。一般来说,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加的不稳定。因为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很容易被氧化,米糠油酸败速度快,故其酸值增加很快。完整的糙米不易酸败,但组织破坏的生米糠及白米则易氧化。因此破碎的稻谷和谷外糙米也是导致脂肪酸上升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稻壳的保护很致密。并且破碎没有玉米那么大,所以它比玉米要好保管一点。

酸败作用有2种类型:即水解型和氧化型的。在适当条件下,油脂与水反应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的反应叫水解反应。这个反应是分步可逆进行的,先水解生成甘油二酰酯,再水解生成甘油一酰酯,最后水解成甘油。水解本身对食品脂肪的营养价值无明显影响。油脂中的水分含量是油脂安全储藏的重要条件,也是引起油脂酸败变质的重要因素。

氧化酸败,空气中的氧是引起油脂氧化变质(自动氧化)的主要因素。油脂接触空气,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使过氧化值与游离脂肪酸增加,并继续分解成低级的短碳链的醛、酮类物质,从而使其产生一种特殊的刺激气味,失去食用价值。油脂氧化变质的速度与接触空气表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以及油脂的组成成分有密切关系。通常油脂接触空气的表面积大、时间长,就容易氧化酸败;反之,装入密闭容器或储存在惰性气体中的油脂,则能提高储藏稳定性,一般不易氧化酸败。

测定方法

滴定法

滴定法使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中和提取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以酚酞变色显示终点,该法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试剂。

比色法

(1)生成反胶团

该法将有机溶剂(异辛烷),表面活性剂[双一(2一乙基己基)磺基丁二酸钠]和少量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光学透明的稳定反胶团体系,纳米级的细小水滴在该体系中被有机溶剂包围,而表面活性剂的薄层分布于两者之间。

当测定大米表面脂肪酸含量时,将大米试样的异丙醇提取液加入到上述反胶团体系,由于大米表面脂肪酸含量低,滴定法难以判断滴定终点而造成误差。生成反胶团比色法灵敏度高、测定速度快,适合测定脂肪酸含量低的试样及需要快速测定大批样品的场合。

(2)铜皂比色

2003年Goffman等报道使用铜皂比色法测定米糠游离脂肪酸含量。该法最初由Duncombe提出[5] ,使用Cu(N03)·3H2O和三乙醇胺为铜试剂和显色试剂,脂肪酸与上述试剂反应后生成铜皂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710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值,通过比色测定脂肪酸含量。

色谱法

色谱法测定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报道已有许多 ,但大多用于测定油料、油脂或生物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色谱法与滴定法相比,该法灵敏度高,所需试样量少, 能敏感地检测大米储藏期间的脂肪酸变化,同时避免肉眼判断终点导致的主观误差。但是该法的分析重现性基于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所以保持温湿度稳定及避免灰尘干扰是准确测定的前提。

四、稻谷脂肪酸值标准?

脂肪酸值是衡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指标。游离脂肪酸产生的途径是脂肪酸值变化的根本原因。天然植物中含有很大比例的油脂。天然油脂主要由3分子高级脂肪酸与1分子甘油组成,故又称甘油三酯。脂肪的种类不同,油脂性状不同。

如玉米油含90%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液态。一般来说,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加的不稳定。因为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很容易被氧化,这是玉米不耐保存的重要原因。对于稻谷来说,油脂在糙米中约占2%。大部分含于米糠及胚芽中.因此精米仅含脂0.8%。

五、国家标准玉米脂肪酸值是如何规定?

新收获的玉米脂肪酸值较低,一般在 30(KOH)/(mg/100g)以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华南地区一般一年会升高 10(KOH)/(mg/100g) 左右。如果储备条件不好。会很快的升到了 50(KOH)/(mg/100g)以上,就不宜保存了,必须轮换。

六、测定油料脂肪酸值的意义?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主要是产生酸性物质,例如脂肪水解成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等,所以根据酸值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判断粮食的变化程度。粮食的脂肪酸值根据粮食品种的不同数值也不一样,小麦、稻谷的低,玉米的高一些

七、粮食脂肪酸值测定的意义?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主要是产生酸性物质,例如脂肪水解成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等,所以根据酸值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判断粮食的变化程度。

粮食的脂肪酸值根据粮食品种的不同数值也不一样,小麦、稻谷的低,玉米的高一些

八、面粉脂肪酸值过高的原因?

小麦粉中的脂肪酸大部分是由其所含脂肪水解而来,该水解过程与储藏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小麦粉水分含量越高,储存环境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则小麦粉的脂肪氧化速度越快,游离脂肪酸也越多。实验表明:为了确保小麦粉储藏的安全性,控制小麦粉水分低于14.0%,最适宜的储藏条件应控制为:湿度<70%RH,温度<20℃[1],低温更有利于小麦粉的储存。

  除环境因素之外,小麦粉的脂肪酸值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日增加量为0.6-0.96 mgKOH/100g样[2]。假设小麦粉出厂时的脂肪酸值为20mgKOH/100g,出厂后即开封,则3-4个月后该样品的脂肪酸值超过国家标准的限量值。因此,开封后的小麦粉应尽快食用。

九、大豆粗脂肪酸值标准?

以大豆粗脂肪酸值测定方法为研究对象,对GB/T 5512-2008《粮油检验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与GB/T 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联用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法和用GB/T 14488.1-2008《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与GB/T5530-2005标准法测定大豆粗脂肪酸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用GB/T 5512-2008与GB/T 5530-2005联用来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可以在测定大豆粗脂肪含量的同时,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还可以用抽提完粗脂肪回收的乙醚作滴定用溶剂。

十、各种脂肪酸的酸值怎么计算

根据脂肪酸的含量以及杂质的情况,各种脂肪酸的酸值范围大致如下:

十二酸 275~285

十四酸 244~254

十六酸 212~224

十八酸 205~210

单位是mg/gK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