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地处湖南东北部,位于东经110.53-114.15,北纬27.51-28.41之间,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处于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三大经济版块交汇处。地域呈东西向长条形状,地貌北、西、南缘为山地,东南丘陵为主,东北以岗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大体各占四分之一。湘江自南而北贯穿长沙,另有15条河流汇入湘江,主要有浏阳河、捞刀河、靳江和沩水。最大的水库为宁乡境内的黄材水库和浏阳境内的朱树桥水库。
长沙现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望城六区和长沙县、浏阳市及宁乡县,国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长沙市区1938平方公里。总人口704.4万人,城区人口361.7万人。
关于长沙地名的由来,大概有星宿说、沙土说、沙洲说、祭礼说四种,而以星宿说流传最广。古天文学根据天空方位将天上的星辰分为二十八宿,《西步天歌》中有“轸宿四珠不等方,长沙一黑中间藏”的记载。于是长沙星相对应的地面即叫长沙。故长沙又名星沙。沙土说认为大量沙石聚积地表,尤其是沙粒长大,白如霜雪,长如米粒。故曰长沙。沙洲说认为,长沙得名于沙洲(即橘子洲)。祭祀说认为,沙居民属蛮越族,在古蛮越语言中,沙,指原始女神。
长沙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2000多年,长沙一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据传为晋太康二年(281)得于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期的魏安厘王墓中,成书至少在战国以前。书谓“长沙鳖”“特大而美,故贡也”。这是长沙之名出现有据可考的最早时间。长沙早在春秋时期,就是楚国雄踞南方的战略要地之一。秦置“长沙郡”;西汉设长沙国,此后历朝历代均为湖湘首邑。长沙一名使用至今。五代时分设龙喜县(今榔梨),宋改为善化县,清康熙3年(1663),设为正式省会,1933年设长沙市。
长沙文物丰富,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名城。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43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处(国保11处,省保62处,市保72处,县保55处),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各1个,馆藏文物超过30万件(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各类文物资源2608处。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马王堆汉墓、唐代铜官窑釉下彩瓷和三国简牍等大量出土文物震惊中外,历史文化街区太平街、潮宗街、百果园、化龙池保留着长沙的历史风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靖港古镇让人流连忘返。
长沙底蕴深厚,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这里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存留有屈原、贾谊等楚汉名家的雄赋,李白、杜甫等唐代大家的雅韵。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经久不衰,人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经过岁月的凝炼与积淀,铸就了长沙“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伟大人文精神。
长沙人杰地灵,是才俊辈出的英雄之城。这里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孕育了黄兴、毛泽东、刘少奇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伟大领袖人物,涌现了胡耀邦、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成就了袁隆平、黄伯云等一代科学大师。有包括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两所“985”大学和4所“211工程”高校在内的数十所高校,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长沙生态秀美,是风光秀丽的山水洲城。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岳麓山雄踞城西,四季涌绿;湘江穿城而过,婉转迂迴;橘子洲游弋江心,青秀灵动。整个长沙城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格调雅致,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市和国家森林城市。2007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沙文化繁荣,是闻名遐迩的快乐之都,目前,全市共有歌厅、酒吧、KTV、电子游艺等各类娱乐场所700多家、网吧1700家。市场的繁荣带来产业的发展,使长沙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湘军”的大本营和策源地。曾经荣获最具幸福感的城市,2010年入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称号,并与上海、北京、成都等10个城市获得国际形象最佳城市荣誉。
来源: 作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