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春节习俗有哪些?

288 2024-03-11 03:30 admin

一、春节习俗有哪些?

1、扫尘 2、贴春联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4、年画 5、守岁 6、放鞭炮 7、拜年 压岁钱 8 、蒸年糕 9、包饺子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4、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5、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6、放鞭炮 又称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二、长沙乡镇赶集地方有那些?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下辖多个乡镇。其中一些乡镇赶集地方包括:浏阳市的浏阳镇、梅溪镇、黄花镇;望城区的望城镇、高塘岭镇、靖港镇;宁乡市的宁乡镇、玉潭镇、沩山镇等。这些乡镇赶集地方通常设有集市,供居民购买日常用品、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赶集活动也是当地居民交流、交易和社交的重要场所,吸引着大量人群前来参与。

三、浏阳市北盛镇赶集日期地点?

北乡那边 高升每月逢10号、工业园4号、江头3号,黄山1号、枫桨桥2号、砰山6号、洞阳8号、金洲9号

四、请问谁知道浏阳市的赶集普和时间谢谢?

根据我所了解的信息,浏阳市的赶集时间并没有统一的普和时间。不同的乡镇和集市可能有不同的赶集时间。一般来说,浏阳市的乡镇赶集时间可以在当地居民中进行咨询或者通过当地的村委会了解相关信息。赶集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活动,通常在农村地区进行,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区的凝聚力。在赶集时,人们可以购买到各种当地特产、食品、手工艺品等,也可以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和交流。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您。

五、哪里烟花最出名最漂亮?

浏阳

浏阳,是烟花爆竹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著名的“烟花之乡”“花炮之都”。天空剧院是浏阳花炮产业重点打造的由声、光、影、剧、焰等元素组成的大型沉浸式烟花剧场,通过烟花与多媒体技术多重跨界,联动文创集市、露营体验、美食打卡等开创文旅消费新场景。

六、王凤楼镇各村来历?

王凤楼镇王凤楼村:明永乐年间,田姓在此建村,后因传染病人口大部分死亡,几近村灭。一王姓迁来居住,建起土楼,且渐富,遂改名王富楼,又演变成王凤楼。另有一传说:明万历年间,有山西省一落第之士王友才,携全家来此居住,夜间忽然一只凤凰飞来栖于树上,霞光万丈,周围树上百鸟朝凤,莺歌燕舞。稍顷,凤凰飞走,百鸟停鸣,一切归于寂静。王友才大为惊喜,认为是吉祥喜庆之兆,遂改村名为王凤楼,寓“凤栖王楼”之意。其妻先后生二女,起名大凤、小凤。王姓繁衍生息,渐成一大村。

桃园办事处大营张村:明永乐年间,张姓从北京东石门迁来建村,取名张庄。清乾隆皇帝东巡时,因该村井水甜,村子大,曾在村前扎营居住,后人改名为大营张。

仇庄:元末明初,仇、侯两人一卖豆腐,一磨香油,来此定居。后又有张、谭、杨、牛四姓迁来落户,形成一个大村。世代流传几句顺口溜:“千年仇,万年侯,一家磨豆腐,一家磨香油。”

饮马店:明崇祯年间,孙、管、杨三姓迁来落户,取名太平庄。清乾隆皇帝南巡泰山,经过此处,因村庄水井多,水甘甜,遂令三千军马在此歇息饮水。后人为纪念此事,遂改名饮马店。

王庙镇张官店:战国时建村,人员渐多,成为一邑。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以此邑为县城置平原县。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平原县城由该邑迁来今治。该地作为平原县城驻地,时间长达七百七十多年。三国时代刘备坐守平原县令,就发生在这里。后张姓人辞去巡抚之职回家开店,故此演变为张官店。

沙集:明洪武年间建村,取名义和庄。清末,义和团一部曾在村东沙堆上祭刀,又因是集市,故改名沙集。

张老虎庄与捉虎屯、前杠子李、后杠子李:明正德年间,张姓带一头水牛迁来建村,取名水牛张村。因张姓多体健骠悍,“像群老虎”,又改称张老虎庄。后有与张老虎有宿怨的人分别迁此处建村,一称捉虎屯,一称前杠子李庄(意为能打虎),一称后杠子李庄(意为能赶虎)。

前曹镇簸箕张庄:传说战国时建村。著名军事家孙膑曾在此用兵摆阵,故名迷惑寨。后因村中张姓家家编簸箕、簸箩,又演变现名。

鸣鸡店:西汉宣帝年间建村,因种谷多,名小米店。传说东汉末年,张飞鞭打督邮后星夜逃跑至此村,正当鸡叫,又因庄西有座大寺院,故演变为鸣鸡寺。后该村立集多街店,又演变为鸣鸡店。

吏部王:明代建村。王姓有人在当朝任吏部尚书,故演变今名。

张铁嘴庄:明代张姓靠桥建村,取名张家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