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赶集的来历?

153 2024-03-13 13:18 admin

一、赶集的来历?

赶集是一种民间风俗,也有“赶山”、“赶场”之称。该词语最早出自于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地部一》。我国农村自古以来有赶集的习俗。

由来:

古代人们进行物资交换时,由于没有固定的日子和地点,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有一方吃亏。因此,人们都有希望有一个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换场所。汉朝初年,陆贾和陈平这两位著名政治家通过官府明令规定:各村镇每旬逢“三、六、九”或“一、四、七”或“二、五、八”为上集市进行物资交换日期,集市上设有公证人叫价评议。这样,就形成了原始贸易市场。

后来,人们就把上集进行物资交换,称作“赶集”或者叫赶节场。现在,大多地方选择每旬的逢五或逢十作为集市,进行农村物资交流。“赶集”是名副其实的买卖交易,一般时间较短,多者不过一天,少则半个时辰,到集上进行交易的时机很要紧,所以前面加了个“赶”字。

集市属于低级的中心地,交易的商品一般为日常用品和易耗品等低级货物,为集市附近的乡村居民服务。集市地点通常选择位于交通适中的集镇或乡村,以及寺庙所在地、城镇边缘地带等。集市的间隔往往取决于买者和卖者所愿意离开居住地前往的最大距离。

二、农村赶集的规律?

农村赶集一般是逢二.五.八赶集。要不就是三.六.九的集。因为农村以前交通不方便.购物也很难.所以只有赶集这天人才多.卖东西的人也才多.方便自已购物选购。但现在不同了.农村现也逐步发展起来了.现在的购物方式各种各样.方便又快捷。

三、农村集市有哪些特点?

说一下我的观点。我们村里现在就赶大集,会组织五天一个集,赶集的时间是固定的,来赶集的不仅是生活在我村附近周围的农村人,还有很多市区的人,特意坐公交车过来买东西,赶集的场面十分热闹,经常出现堵车现象。

赶大集买东西相当方便,而且卖的东西也比较全,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有菜市、粮食市、布市、水果市、花鸟鱼虫市、二手杂物市、日用品市、畜生市、自行车摩托车市等等。而且赶集卖的东西相对比较便宜些,价格可以自由讲价,因为有很多蔬菜和水果是当地农民自己种植的,自产自销没有中间倒卖环节,所以价格比较低,尤其是快散集的时候去买菜,都是超低价格,而且蔬菜类、水果类都是当天早上现摘的,非常的新鲜,所以我大部分会选择赶集买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