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家统计标准与部门统计

272 2024-10-22 12:44 到农村去网

一、国家统计标准与部门统计

国家统计标准与部门统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国家统计数据的要求愈发重视。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可比性,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将介绍国家统计标准以及部门统计的重要性和应用。

国家统计标准

国家统计标准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用于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和报告的一套准则。这些标准包括了各行各业的数据定义、收集方法、分类标准和报告规范等内容。国家统计标准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使统计数据能够为政府决策、经济分析和社会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国家统计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严谨和复杂的过程。在制定过程中,国家统计局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参考国际统计标准和最佳实践。国家统计标准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同时,国家统计标准还需要与其他相关标准和法规相协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国家统计标准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经济、人口、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在经济领域,国家统计标准被应用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价格指数测算、零售销售统计等。在人口领域,国家统计标准被应用于人口普查、劳动力调查、人口流动统计等。在社会领域,国家统计标准被应用于教育统计、卫生统计、社会保障统计等。在环境领域,国家统计标准被应用于能源统计、环境污染统计、自然资源统计等。

部门统计

除了国家统计标准,各个部门也有自己的统计需求和标准。部门统计是指各个政府部门为了满足自身的管理和决策需求而进行的数据统计和分析。部门统计通常与国家统计标准保持一致,但也会根据各个部门的特殊需求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扩展。

部门统计在实际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部门统计,政府可以了解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问题和趋势,为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部门统计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以教育部门为例,教育部门通过学生统计、教师统计、课程统计等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教育资源的分布、教育质量的提升情况等。这些数据可以为教育部门提供指导意见,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改革提供依据。类似地,其他部门如卫生部门、工商部门、农业部门等也都会有相应的部门统计。

国家统计标准与部门统计的关系

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国家统计标准为部门统计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和指导,确保各个部门的统计数据一致和可比。

同时,部门统计也反哺国家统计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在部门统计的实际应用中,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特殊需求和统计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和修改国家统计标准时,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家统计标准。

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的密切配合,有助于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视,而这就需要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和监督。只有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够产生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为政府决策、经济分析和社会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结论

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统计标准为统计数据提供了一致和可比的基础,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部门统计则为各个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配合和支持,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统计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和变化。国家统计标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调整。部门统计则需要根据部门的特殊需求,不断提升统计能力和水平。只有通过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

二、畜牧国是什么国家?

畜牧国是一种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其经济活动主要集中于饲养和育种各种动物以供各种用途,如食肉、用皮、工作等。畜牧国通常拥有广阔的草原、牧场和丰富的水源资源,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更加显著。像阿富汗、蒙古和肯尼亚等国家均拥有广大的草原和牧场,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这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和国计民生大事。

三、畜牧业统计员要做什么?

要做好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必不可少的是科学的统计监测制度。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下,全国畜牧总站对全国畜禽养殖场户实施备案登记动态管理,在全国范围内选取800多个畜禽生产监测县、500多个价格监测县和240多个交易量监测县,对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六大畜禽品种生产、效益和畜禽产品交易量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全年采集240万条、3600万个指标数据,数据直通基层一线,部省市县乡村逐级把关,形成了覆盖面广、指标全面、代表性强的畜牧生产统计监测制度。

四、全球畜牧业国家排名?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印度

俄罗斯

五、目前国家对畜牧业(养牛)有政策?

  作 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省,近年来通过牧民合作社为引领,在国内率先探索出了一条草地生态畜牧业之路。在牧民合作社推动下,青海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明 显,但与此同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加强牧民合作社组织化水平成为了其中的关键。

  ——牧民合作社有力助推草场流转和集约化经营

  “青海省现有883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它们累计流转草场1.95亿亩,整合牲畜838万头(只),改变了多年来青海牧区分散经营的状况,草地畜牧业逐步走上了集约化发展之路。”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说。

   据了解,青海牧业合作社大体有两种模式:一是股份合作式。特点是农牧民以资源作价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根据生产需要对生产资源重新进行优化重 组,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收益按股进行分配。其优势是资源重新整合后利用率大幅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高,便于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人员分工分流。

   二是联户生产式。特点是合作社下设多个联户生产组,社员通过资源入股方式加入某一生产组,生产组根据合作社要求组织生产,合作社统一供应原料、销售产 品,收益由合作社与生产组按产品供应量核算、生产组与社员按股份分配。其优势是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基础上使资源得到优化重组。

  “传统草地畜牧业说到底是靠天放牧、靠天吃饭。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变迁、草场过载因素影响,近年来,牧区正面临着草场退化、牲畜品质下降、牧民增收趋缓等现实问题。”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畜牧水利局局长雅才保说。

  针对这一现状,青海省以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切入点,优化重组畜牧业资源,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拓宽牧民增收渠道。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思路切合青海牧业实际。

  ——牧业合作社成为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据青海省农牧厅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青海省883个纯牧业村实现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全覆盖,牧户入社率达到63%,草场合作社流转率达到51%,牲畜合作社整合率达到59%。

   牧业合作社在整合资源和劳动力的基础上,还通过统一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了产业链条,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市场风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 野牛沟乡还自发组建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事务所”,为参加合作社的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规范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

  与此同时,合作社对于推动牧业科技进步也产生了显著作用。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当地牧民群众通过牧业合作社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构建了产业、科技合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双方联手创新了草地畜牧业养殖 模式,研究和推广了藏羊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通过对母羊群、羔羊群进行精细补饲、科学养殖,使6月龄羔羊体重达到32至37公斤,较传统饲养方式提高 16到21公斤,提早了出栏期6个月。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一大批具有青海牧区特色的畜牧业加工产品脱颖而出,有效增强了牧民群众的产品品牌意识,带动了牧区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了附加值,增强了青海畜产品的竞争力。”青海省工商局副局长韩有林说。

  合作社在为牧业增效的同时,也加快了青海牧民群众的增收步伐。据统计,青海参与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牧民家庭收入较未参与户平均高出30%以上。2012年,30个生态畜牧业示范村人均纯收入达6340元,较青海全省牧民人均收入高出1053元。

  ——牧业合作经济亟待实现组织化水平新突破

  和国内其他地方的农民合作社一样,青海牧民合作社也存在着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运行质量相对较低等共性问题。

   受社会发育程度的影响,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总体运行不平衡,相当一部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甚至出现“空壳”现象。同时,牧区家庭式“小、散、远、杂”生 产仍占一定比例,生产中技术应用水平低,经营上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其中,最迫切的问题还在于缺乏有组织能力的能人以及组织化水平亟待加强。

  为此,张黄元、青海大学高原畜牧业经济研究学者王健、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农牧处副处长邵春益等人士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深化示范社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省、州(市)、县三级联创活动,分级培育一批示范社,做到省有示范、州(市)有典型、县有样板,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加强示范社运行监测,每三年组织一次“回头看”,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对不合格的示范社取消示范社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建立优先扶持名录。按照“动态管理、有进有退、从严把关”原则,定期公布政府优先扶持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名录,增强名录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导向作用,将列入名录作为合作社申报财政扶持项目的基本前提,使名录成为推进合作社规范建设的有力抓手。

   第三,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电算化软件推广力度,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成员账户设立和盈余分配。把建立合作社成员档 案、开展“三会”活动记录管理等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加快合作社电子社务管理步伐,推进社务管理数字化、透明化。

   第四,加强辅导培训,推进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有条件的县、市(区)成立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合作社发展、生产经营提供指导服务。按照分类指导、分级 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指定并完善培训计划,针对合作社理事长、管理人员重点开展法规、合作知识、民主管理、财务会计等业务培训。在这方面,青海省农牧厅 今年会同青海省委组织部、青海省人社厅选拔了30名大学生开展领办3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试点活动,以此来加大能人或大学生村官领办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相关分析报告《

中国畜牧业市场需求调研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3-2017)

来自:

青海牧业合作经济亟待实现新突破

六、2019国家统计年鉴?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死亡率为7.14‰;自然增长率为3.34‰。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80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

七、2021年国家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家统计公报。

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八、国家统计记账基本流程?

一、确定需求

各级统计机构依据用户需求的重要程度、调查的难易程度、现有统计资源的满足程度以及人财物和技术条件的保障程度,统筹考虑和综合评估用户需求,并按规定时间向用户反馈处理结果;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调查内容和经费预算等, 并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定期审查统计调查项目的适用性,适时作出调整。

二、统计设计

各级统计机构根据统计调查目标和计划,确定统计调查单位、调查指标、调查时间、调查频率、调查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数据评估方法、数据使用和发布及组织方式等内容,形成统计调查制度。根据统计调查目的科学确定统计调查内容,按照元数据标准规范统计调查指标,充分利用现有统计资料、行政记录和大数据合理确定统计调查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一体化设计统计调查制度和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三、审批备案

各级统计机构对拟开展的统计调查项目及其配套的统计调查制度、方案进行审批或备案,并及时公告已批准的统计调查项目。统计调查项目要有充分的立项依据、明确的调查目的、合理的资料用途和服务对象,符合当前的职责分工;应当兼顾需要与可能,充分考虑基层统计机构和调查对象的承受能力,有必要的经费等资源保障;指标、口径、范围、方法、分类标准等要科学严谨,不得与已有的调查项目重复矛盾,重要的统计调查项目必须经过研究论证或试点。

四、任务部署

各级统计机构应依据批准的统计调查制度或调查方案印发文件通知,正式布置统计调查工作;落实调查人员、经费、设备等保障性资源;完成软件开发和测试, 定制统计调查表,加载历史数据,开通数据采集上报平台,对权限进行管理和分配; 编制操作手册,组织业务培训,开展布置、宣传、动员等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调查制度或调查方案划定调查区域,编制代码和抽样框,抽取调查样本,确定统计调查对象,完成新样本单位的开户工作,建立台账;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

五、数据采集

统计机构按照调查制度或调查方案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式,通过入户调查、现场采价、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电子记账、联网直报、无人机遥感测量等方式采集原始数据;收集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记录、企事业单位的商业记录数据、有关行业协会的相关数据以及网络大数据;对数据完整性、逻辑性和奇异值等进行初审,对于有问题的基础数据,按规定及时退回,督促调查对象核实修正并重新上报;根据统计调查制度和各专业特点制定数据质量检查计划,采取有效方式和方法,选择一定数量、不同层次的地区和调查对象进行数据质量核查。

六、数据处理

各级统计机构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或规定的软件,在确保数据保密的工作环境下,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查询、修正和确认;将多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转换,确定数据处理的优先顺序,并对数据进行关联;对数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分组数据、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数据进行核实和修正;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生成过录表,计算权重、比重、速度、增幅等系数,汇总和推算总量数据以及各分组数据。

七、数据评估

各级统计机构制定科学的评估制度,健全和完善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评估办法,综合运用历史数据比较、横向数据比较、数据偏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综合数据进行准确评估,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出解释说明;根据数据管理权限,向下级反馈经过评估后确定的最终数据,并作为下级的法定数据;对于口径范围发生变化的历史数据,进行统一调整,并将调整结果及时反馈下级统计机构。

九、国家统计督察是什么?

您好,国家统计督察是指国家对统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一种制度安排。国家统计督察旨在确保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障统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国家统计督察主要包括对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及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和评估。国家统计督察可以通过日常监督、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对存在问题和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国家统计督察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维护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和管理。

十、种畜牧草国家给补助吗

种畜牧草国家给补助吗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一直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了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给予种畜牧草业相应的补助。

种畜牧草国家政策支持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粮食和农产品供应的基础。为了鼓励农业生产者增加种植和饲养,国家对种畜牧草业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

首先,在种植业方面,农民种植畜牧草可以享受到土地流转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土地流转补贴是为了鼓励农民将承包地流转给专业种植户或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农机具购置补贴则为农民减轻了购买种植和收割机械的经济负担。

其次,在畜牧业方面,农民的养殖行为可以享受到饲料补贴、养殖技术培训等政策措施的支持。饲料补贴是为了降低农民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养殖技术培训则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

种畜牧草补助政策标准

国家的补助政策是有相应的标准和条件的,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农民才能享受到相关的补助政策。

在种植业方面,农民种植畜牧草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通常补助的标准是按照每亩种植面积来确定的。同时,农民还需要遵守相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求,确保种植的畜牧草质量合格。

在畜牧业方面,农民的养殖规模和技术水平也是补助标准的考量因素。一般来说,养殖的规模越大,技术要求越高,补助金额也就越多。此外,农民还需要按照相关的养殖标准进行养殖,保证畜牧业的安全和环保。

种畜牧草补助政策的意义

种畜牧草补助政策的实施对于农民和整个农业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补助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积极性,刺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通过给予补助,农民的经济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种植和养殖的收益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使得农民更加有动力和信心从事种植和养殖业务。

其次,补助政策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补助政策重点支持规模化种植和养殖,这有利于推动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补助政策有助于提高畜牧草的种植和养殖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通过补助政策的引导,农民将更加注重畜牧草的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和养殖管理,提高畜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总结

种畜牧草国家给予补助的政策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通过给予土地流转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饲料补贴、养殖技术培训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国家鼓励农民增加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补助政策也有助于提高畜牧草的质量和农产品的安全水平,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