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猪配种的最好方法?

241 2024-03-16 13:36 admin

一、猪配种的最好方法?

给猪配种宜选择在早、晚饲喂前1小时或饲喂后2小时进行。交配场地要求平坦、安静,周围没有任何突出的锐利物,以免扎伤公母猪。配种场地的长宽以种猪身长的2倍为宜。如果公猪是单圈饲养,圈舍间的封闭性好,可以将母猪赶到公猪圈去配种。这一点对初次配种的后备种公猪来说,很重要,而且还要安排性情温顺、体格较小的经产母猪与之交配。尽量避开发情不太好,攻击性强的母猪,以免在爬跨时遭到母猪的攻击,产生心理障碍,从此害怕配种。交配时应给予必要的辅助,当公猪爬上母猪背后,要及时拉开母猪尾巴,避免公猪阴茎长时间在外边摩擦受伤或引起体外射精。交配时要保持环境安静,严禁大声喊叫和鞭打公猪。交配后,公母猪都不能马上洗澡或喂食。配种完毕要及时填写配种登记,准确记录配种日期和公、母猪耳号。

二、养猪怎么科学饲养?

一、重视保健和治疗,环境改善也很重要

(1) 养猪场兽医能够分为3个层次。

(2) 一是治疗养猪场兽医。

猪身体有明显不适了再进行治疗处理,俗称“针筒养猪场兽医”。结果往往是一旦病了就治不过来。

(3) 二是保健养猪场兽医。

恨不得接种所有疫苗,长期使用高档兽药和消毒药。这种养猪场大病难得有,小病不断。

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全场用药,这样做不仅浪费钱,而且会增加病原菌耐药性,甚至还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4) 三是治理养猪场兽医。

注重对猪的饲养治理,改善猪的生活环境,给猪喂优质饲料。这部分养猪场大病基本没有,小病使用青、链霉素就处理问题。

(5) 猪场环境整治比保健和治疗更重要。

猪场环境整治是养猪的基础,有了好的环境,各项保证猪群健康的措施才可能行之有效。

目前有部分养猪场觉得保健药使用效果不如前几年。这就是养猪场不重视环境改善,保健药使用的太多,病原菌耐药性增强的后果。

二、养猪场在猪场环境整治上的不足

(1)地面过于粗糙或过于光滑。

多数饲养猪场是过于光滑,母猪站立时两条腿发抖,走的急了就容易劈叉,拉伤大腿肌肉。

而且可能造成妊娠母猪流产和死胎。地面过于粗糙对猪蹄的磨损严重,在养猪场经常看到有的猪跗腕关节以下皮破流血,这种现象导致母猪因肢蹄病淘汰增多。

(2)猪栏湿润俗话说“养猪不巧,栏干食饱”

由此看来猪栏保持干燥是多么的重要。

目前有些养猪场由于建筑或治理的原因造成猪栏地面很湿润,猪要找个干燥的地方睡觉都难。到了冬天猪宁可站着都不肯去地上睡觉。

(3)透风效果差猪舍太矮,间距过小,窗户比例小。建设时未考虑风向等造成透风性能差。

良好的猪舍透风能够节省饲料,帮助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

(4)保温效果差猪舍房顶太薄(只有一层石棉瓦或一层土瓦)墙和窗户密封性差等因素造成猪舍隔热性能差。夏天猪舍热的象蒸笼,猪趴在地上喘气,冬天猪舍冷的象冰窖,猪堆在一起睡觉。

(5)饮水不足水压不足

水管过细,饮水器坏了未及时更换等因素造成猪饮水不足。猪饮水不足饲料效率会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增高。

(6)种猪没有运动场公猪没有充足的运动

精液品质和性欲都会下降,出现早衰,减少使用年限。运动不仅能够促进断奶母猪发情

能进步增加母猪的繁殖性能。

(7)采光不足

很多养猪场猪舍很矮,间距过小,采光效果很差白天在猪舍里面不开灯很难看清楚猪。在这种常年不见阳光的猪舍里,病原体繁殖旺盛,猪群健康很难得到保证。

三、猪场环境整治的原则

(1)“把猪当人养“。

搞好养猪场环境,尽可能的把猪的生活环境向人的生活环境靠拢

要知道猪在猪舍里舒服不舒服,你进猪舍呆30分钟就知道了。

四、记录体系不完善

(1)养猪场认识记录的重要性

由于记录体系不完善,老板甚至不清楚自己养猪场里有多少母猪,一年出栏了多少肥猪。

规模在100头生产母猪以下的养猪场里大多数记录体系都不完善,这种养猪场老板认为自己天天在养猪场里,情况都清楚没有记录的必要。有了记录还不够,还要长期分析记录。  

(2)记录的目的

记录提醒我们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它会发生,并且告诉我们在发生灾难的情况下,做什么能阻止它再发生。记录还能提醒我们将来要发生什么。因此记录的内容要保证以后能从记录里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否则记了也作用不大。

比如说分娩记录,要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畸形数。假如只记健仔数或产仔数,是什么原因引起健仔数减少,就很难从记录里分析出来了。

(3)重视饲料单价,忽视投入产出

很多养猪老板认为使用高价饲料投入高,效益低。可是他们忽视了一点,养猪场的效益即是产出减去投入。商品养猪场的产出主要是出售商品猪获得的收入,商品猪出售的多,育肥成本低,效益就高。大多数养猪场老板往往只看到降低育肥成本能够获得更好效益。降低育肥成本的方法有进步饲料效率,增加均匀日增重等。主要方法有减少母猪非生产日,增加窝产仔数,降低死亡率。这些离不开优良的品种,舒适的环境,科学的饲养治理,营养的给足,彻底的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