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鲴鱼养殖技术?
养殖鲴鱼需要先用池塘培养鱼花,池塘不宜太大,面积在0.5-2亩左右,水深0.5-1米。每亩投放25万尾,前期用蛋黄和豆浆投喂,中期换成散灯粉和米糠。成鱼可以混养也可以单养,每亩投放1000尾就即可,主要喂养颗粒饲料,蛋白含量在25%左右。
二、青尾鲴养殖技术?
1.鱼种放养。鱼种的放养要求在冬、春季进行,水温5~8℃间,此时鱼种起捕容易,鱼的活动力弱,鳞片不易脱落,便于运输和防止损伤。
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鱼种放养前7~10天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清塘药物以生石灰为佳,采用干法清塘,用量每亩75-100千克,进水10~15米,每亩施经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100~150千克,5~8天后池中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时即可放入鱼种。
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浸泡5~10分钟,注意消毒时鱼种的密度不可过大,浸泡时间不可过长,动作要轻、快,鱼种入池前剔除体表受损的个体。放养13~18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有利于提高商品鱼的规格,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完整、活力正常。
高产池塘每亩放养量为1200~1500尾,条件一般的池塘每亩放养1000尾,养殖产量达400~500千克,产值7000~8000元。
2.饲料。青尾鲴对饲料的要求不高,目前尚无专门的配合饲料,可用鲤、鲫鱼配合饲料代替,或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为27%30%),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可投喂经粉水、浸泡后的茶饼、菜饼、花生饼等,米糠、麦麸也可拌饲投喂。
鱼种入池后2天,即可少量投饲,每天的投饲量视鱼的吃食情况而定,水温15℃以上,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3%~5%,投饲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质、定点、定量,同时,还应根据鱼的吃食、水质、天气情况灵活调整鲴鱼在水温5~10℃仍可少量摄食,故冬、春季的晴天可少量投饲。
3.水质调控。适当的池水肥度对青尾鲴池塘养殖高产、稳产和降低饲料系数具有重要意义。养殖期间水体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5~30厘米左右,透明度过高,水体清瘦则表明池中浮游生物的量不足,鱼的天然饵料减少必然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可在池的四角堆放适量经腐熟后的有机肥,还可投喂经充分浸泡后的茶饼、菜饼、花生饼等,这些粗饲料来源广、成本低,不仅可供青尾鲴直接摄食,还起到培育水质、增加池中的浮游生物量的作用。
池水透明度过低,则表明池中浮游生物的量或有机物太多,特别在7~10月的高温季节,由于池中蓝、绿藻过量繁殖生长造成的透明度下降,容易出现鱼“浮头”现象,可考虑换去部分表层水或在有风的天气于下风处藻类集中的地方,喷洒硫酸铜溶液,并及时开启增氧机,当晚应提早开机并延迟关机以防缺氧。
高温期间还应每10~15天换去部分池水,每月用1~2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5-20千克,这既是控制水质的良好措施,又是病害防治的重要环节,水质控制还可以采用生态调控,可在池塘一角种植水葫芦等漂浮性植物以吸收池中过量的营养盐,也可定期施用光合细菌、EM等微生物制剂。
三、巧鲴鱼养殖方法?
养殖巧鲴鱼需要先用池塘培养鱼花,池塘不宜太大,面积在0.5-2亩左右,水深0.5-1米。每亩投放25万尾,前期用蛋黄和豆浆投喂,中期换成散灯粉和米糠。巧鲴鱼成鱼可以混养也可以单养,每亩投放1000尾就即可,主要喂养颗粒饲料,蛋白含量在25%左右。
四、鲴鱼成鱼怎么养殖?
银鲴属小型经济鱼类,体肥、肉味鲜美,很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从南到北广大地区均可养殖。在以青、草、鲢、鳙为主的池塘中搭养一定比例的银鲴,不仅可摄食鲢鱼不能利用的固着丝状藻类,与鲢、鳙鱼食性不矛盾,而月可大量摄食腐屑底泥,减少有机物分解带来的耗氧,净化水质,加速水中物质循环,变废为利促进主养鱼增产。
银鲴以第1年生长最快,主要靠群体增加产量,池塘搭养银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银鲴有混养和套养。混养:采用隔年老口鱼种,冬季一次放足,年底一次起水;套养:是将当年人工繁殖的鱼苗,培育到夏花阶段,5月份套养在成鱼塘中;若放养数量较多,供应翌年做鱼种;若放养数量少,当年年底即可起水上市。
2 放养数量
肥水塘,饵料充足,每667平方米混养老口鱼种10—15千克(8—10克/尾),年底可起水银鲴商品鱼100—120千克;中等水质的池塘,每667平方米混养银鲴老口鱼种8—10千克,产量可达70—80千克。饵料条件较差的池塘,混养老口鱼种5—7千克/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60千克。
3 养殖银鲴注意事项
银鲴食性杂,疾病少,按常规管理即可。但要注意的是:银鲴耐低氧能力较差,每当天气闷热、气压低时,银鲴最先浮头“泛塘”。因此,池塘养殖银鲴,要经常加注新水和增氧,保持水质肥而爽。
五、叉尾鲴亲本养殖技术?
亲本的选择及产卵斑点叉尾鮰为三冬性成熟,自然产卵,其亲本的选择标准为:体表鲜亮,体质健康,无病无伤的,体重1.5-2.5kg为宜。放养亲本的池塘的面积5-10亩,要求池底淤泥少,地质硬,且靠近水源,方便产卵期间冲水增氧,雌雄比例为1∶1.2,每亩密度为200kg左右。
六、叉尾鲴的养殖技术?
1、养殖之前一定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然后要将池塘清理干净。鱼苗在越冬时水温要保持在10℃以上,人工饲料以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等到鱼苗慢慢长大后可以进行混养形式,这样可以增加鱼种的总产量。
2、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水质情况,要保持良好池塘环境,池水溶氧要保持在每升4毫克以上。鱼苗放养密度不要超过667平方米/万尾,水温尽量保持29℃以上。
3、要定期给池塘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池底淤泥太多时也要清除,这样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鱼种下池前可以用10-30克食盐水溶液将池塘浸浴5-20分钟,每100公斤鱼每天可用败血宁25克,拌入饲料投喂,可以有效防治败血病。
七、银鲴鱼水产养殖技术
银鲴鱼水产养殖技术:提升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水产品需求的增加,银鲴鱼养殖业等水产养殖业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行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先进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银鲴鱼水产养殖技术的一些关键要点,以帮助养殖户提高银鲴鱼的产量和质量。
1. 水质管理
银鲴鱼对水质的要求极高,保持清洁透明的水质对其健康生长至关重要。为了维持水质稳定,养殖户需要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如温度、溶氧量、氨氮含量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水质。合理使用过滤系统、增氧设备和水质调节剂等工具是保持水质的有效方法。
2. 饲料管理
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是提升银鲴鱼养殖效益的关键。养殖户需要根据银鲴鱼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适宜的饲养配方,并进行定量喂养。对于银鲴鱼来说,多次少量的饲料投喂比一次性大量投喂更加有利于其消化吸收和利用。此外,合理控制饲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3. 疾病防控
疾病是银鲴鱼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它们可能对银鲴鱼的健康和生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养殖户需要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防治,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4. 养殖环境控制
银鲴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养殖户需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来促进其生长。养殖池的水温、光照、水流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银鲴鱼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养殖户需要控制好这些因素,并确保银鲴鱼的养殖环境稳定。特别是在冬季,要注意保温措施,防止水温过低导致银鲴鱼生长缓慢。
5. 科学选种
科学合理的选种是提高银鲴鱼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应选择优良品种的银鲴鱼,比如生长快、耐病性强、产卵量高等特点的品种。此外,对选种后的银鲴鱼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繁殖也是不可忽视的。
6. 定期清洁和养护
定期清洁养殖池和设备是保持养殖环境良好的基础工作。养殖户应定期清理养殖池的余饵、鱼粪等废物,进行适当的池壁清洗和底泥清理。同时,及时修理和养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避免意外和损坏,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7. 知识学习和经验交流
银鲴鱼水产养殖技术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领域。养殖户应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通过参加行业会议、培训课程等方式,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并与其他养殖户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总之,银鲴鱼水产养殖技术的提升对于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合理的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养殖环境控制、科学选种、定期清洁和养护以及知识学习和经验交流等措施,养殖户可以有效提升银鲴鱼的养殖效益。相信在科技的推动下,银鲴鱼养殖业还将迎来更多的发展和机遇。
八、红尾鲴养殖?
1、鱼种放养。红尾鲴鱼种的放养要求在冬、春季进行,水温5~8℃间,此时鱼种起捕容易,鱼的活动力弱,鳞片不易脱落,便于运输和防止损伤。
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红尾鲴鱼种放养前7~10天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清塘药物以生石灰为佳,采用干法清塘,用量每亩75-100千克,进水10~15米,每亩施经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100~150千克,5~8天后池中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时即可放入鱼种。
红尾鲴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浸泡5~10分钟,注意消毒时鱼种的密度不可过大,浸泡时间不可过长,动作要轻、快,鱼种入池前剔除体表受损的个体。放养13~18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有利于提高商品鱼的规格,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完整、活力正常。
高产池塘每亩放养量为1200~1500尾,条件一般的池塘每亩放养1000尾,养殖产量达400~500千克,产值7000~8000元。
2、饲料。红尾鲴对饲料的要求不高,目前尚无专门的配合饲料,可用鲤、鲫鱼配合饲料代替,或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为27%30%),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可投喂经粉水、浸泡后的茶饼、菜饼、花生饼等,米糠、麦麸也可拌饲投喂。
红尾鲴鱼种入池后2天即可少量投饲,每天的投饲量视鱼的吃食情况而定,水温15℃以上,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3%~5%,投饲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质、定点、定量。
同时,还应根据鱼的吃食、水质、天气情况灵活调整,红尾鲴在水温5~10℃仍可少量摄食,故冬、春季的晴天可少量投饲。
3、水质调控。适当的池水肥度对红尾鲴池塘养殖高产、稳产和降低饲料系数具有重要意义。养殖期间水体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5~30厘米左右,透明度过高,水体清瘦则表明池中浮游生物的量不足,鱼的天然饵料减少必然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可在池的四角堆放适量经腐熟后的有机肥,还可投喂经充分浸泡后的茶饼、菜饼、花生饼等,这些粗饲料来源广、成本低,不仅可供红尾鲴直接摄食,还起到培育水质、增加池中的浮游生物量的作用。
池水透明度过低,则表明池中浮游生物的量或有机物太多,特别在7~10月的高温季节,由于池中蓝、绿藻过量繁殖生长造成的透明度下降,容易出现鱼“浮头”现象,可考虑换去部分表层水或在有风的天气于下风处藻类集中的地方,喷洒硫酸铜溶液,并及时开启增氧机,当晚应提早开机并延迟关机以防缺氧。
高温期间还应每10~15天换去部分池水,每月用1~2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5-20千克,这既是控制水质的良好措施,又是病害防治的重要环节,水质控制还可以采用生态调控,可在池塘一角种植水葫芦等漂浮性植物以吸收池中过量的营养盐,也可定期施用光合细菌。
九、黄尾鲴养殖?
鱼苗孵出5天后体长约0.5厘米,可进入鱼种培育。育种塘可用土池,面积1-2亩,水深1.6米左右,底质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投苗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消毒后,每亩再施入经发酵的粪肥500公斤,或每亩用绿肥15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让鱼苗有充足的天然饵料。
鱼苗投放前要试水检查毒性,方法是在池塘中的小网箱试养少量鱼苗,30小时后存活才真正放苗。
鱼苗放养前每5万尾苗投喂1-2个熟蛋黄粉,饱食后再按每亩10-15万尾的密度投放到育种塘。
随着鱼苗长大要补充饲料,可继续施放经发酵的粪肥培育水色和适量泼洒豆浆,半个月后鱼苗长至3厘米时开始投喂米糠 、麦麸等精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
鱼苗培育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水质,由于经常施肥和投饵,粪渣残饵容易败坏水质,因此每隔2-3天换水三分之一,最好保持微流水。还可在育苗塘中放养一些水仙、浮萍等净化水质。
鱼苗长至3-5厘米时要进行拉网锻炼的分疏放养,同一池塘鱼苗规格尽量一致,一般放养密度3-4厘米的每亩放养8-10万尾,5-6厘米的每亩放养5-6万尾。
经过2-3个月的培养,可长成6厘米以上规格的鱼种,这时可进入养成阶段。
池塘养殖黄尾鲴大多是和家鱼搭配养殖,每亩投放200尾左右,管理方法同家鱼,在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可收获80公斤左右的产量。
黄尾鲴也可在大水面增养殖,由于能自行繁殖形成自然种群,2-3年后可有长期的收获。
十、鱼养殖养殖技术
鱼养殖养殖技术 - 提高产量、质量和利润的关键
鱼养殖养殖技术 是水产养殖业中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随着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提高产量、质量和利润成为养殖户的共同追求。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关键的鱼养殖养殖技术,帮助养殖户实现目标。
1. 优质种苗选择
养殖过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初的种苗选择。选择健康、高质量的种苗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第一步。在市场上选择有信誉的供应商购买种苗,并仔细筛选外观、活力和生长潜力。合理的种苗选择可以为后续养殖阶段提供良好的基础。
2. 优化水质管理
水质是鱼类健康和生长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水质有助于提供充足的氧气和饵料,同时排除有害的废物和污染物。养殖户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浓度、温度、pH 值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重要参数的稳定。这可能包括增氧设备的使用、定期水质处理和合适的投喂管理。
3. 合理的饲料管理
饲料管理对于鱼类健康和快速生长至关重要。养殖户应根据鱼类的品种、生长阶段和水质条件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选择适当的饲料,并根据鱼类的需求和养殖环境进行适量投喂。合理的饲养计划可以提高鱼类的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并减少废物的产生。
4. 疾病管理和预防
疾病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可导致产量下降和经济损失。养殖户应采取措施预防和管理常见的鱼类疾病。这包括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并与兽医保持密切联系。定期监测和及时处理疾病有助于保持鱼类群体的健康和生产力。
5. 定期检查和记录
养殖户应定期检查养殖设施和鱼类群体的状态,并记录关键指标和观察结果。这可以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定期记录养殖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水质、饲养量、生长速度等,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做出未来的决策。
6. 专业的养殖技术培训
随着鱼类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养殖户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参加专业的养殖技术培训课程可以帮助养殖户了解最新的养殖技术、管理方法和市场趋势。这有助于提高鱼类养殖业的竞争力,并使养殖户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结论
鱼养殖养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产量、质量和利润至关重要。通过选择优质的种苗、优化水质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疾病预防和管理、定期检查和记录以及专业的养殖技术培训,养殖户可以改善养殖业务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希望本文的信息对鱼类养殖户有所启发,并为他们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