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棉蝗养殖技术?

168 2024-08-31 01:27 到农村去网

一、棉蝗养殖技术?

       1 、棉蝗取食量很小,且喜欢取食鲜嫩植物,棉蝗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棉蝗。

        2、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棉蝗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3、三龄以上的棉蝗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4、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发生。

二、棉蝗有人养殖吗?

有,棉蝗的养殖与飞蝗不要太一样,飞蝗的食草要求不高,只要是尖叶的青草就可以。而棉蝗就不是这样,他们对事物的要求很讲究,不喜欢的食物是绝对不轻易下嘴的。所以很容易造成营养跟不上,发育的缓慢成后活下降。产量也就没了保证。

三、大青蝗养殖技术?

1、大青蝗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大青蝗的天敌,能捕食大青蝗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2、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大青蝗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大青蝗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大青蝗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大青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四、棉蝗的种植技术?

棉蝗一年只产生一代,在每年春天五月中下旬出土,刚出土的小棉蝗于飞蝗差不多,全身翠绿个头要比飞蝗略大,棉蝗大约10天褪皮为一龄,棉蝗共6龄在蜕皮羽化成为成虫。棉蝗再到了3龄的时候食量就会明显增大,这时一定要保证蝗虫的食物充足,到了棉蝗羽化后食量会惊人的大。棉蝗比较喜欢吃圆叶的草这与飞蝗就截然不同一定要注意不要喂它尖叶的草。

  棉蝗属于散居型的蝗虫养殖密度要小地方越宽敞越适合平均每平米最多300--500只为宜密度大了会产生相互撕咬的现象产生也因此影响产量,在喂食时先清洗一下草叶略空下水分,是草叶上稍带点水珠这样蝗虫再吃草食也保证了饮水的充足,喂前先要把上次剩下的干草清除棚外,这样就会使蝗虫天天能吃到新鲜的青草。

五、为啥棉蝗养殖的少?

因为是害虫。

棉蝗(学名:Chondracris rosea)是蝗科、棉蝗属昆虫,体色鲜绿带黄,触角丝状,前胸背极中隆线凸起,淡黄色,前翅长桨状,背面青绿色。后翅扇状,中部与基部淡紫红色。前足最短,中足略长,基节和腿节均绿色,胫节和附节呈淡紫色,后足腿节特别发达,青绿色,胫节细长,淡紫红色,其外向具两列刺;卵长椭圆形,稍弯曲,初产时黄色,数日后变为褐色,跳蝻6龄,体淡绿色。随着虫龄增长,翅芽及触角也增长。

成虫通常选择沙壤土幼林地,萌芽条较多、阳光充足的疏林地,与林中空地交接的林缘产卵。跳蝻食量较小,成虫食量大,无明显的群聚迁飞危害习性。棉蝗广泛分布于亚洲。棉蝗每年发生1代,其卵块在土中越冬。7-10月交尾。

六、马蝗养殖技术

马蝗养殖技术探索: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产业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高营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业领域开始关注非传统畜牧业的发展。马蝗养殖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创新,它有着潜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产业。

马蝗是一种寄生于马体表的昆虫,它以马的血液为食,同时可以提供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马蝗养殖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减轻传统畜牧业对大量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还可以提供高品质的蝗虫产品,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马蝗养殖技术的优势

  •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马蝗可以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进行养殖,相比于传统畜牧业需要大片土地的情况,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 低耗水量:相比于一些传统畜牧业,马蝗养殖对水资源的需求较低。这对于那些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 高蛋白质含量:马蝗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昆虫。以马蝗为食物来源的产品更加营养丰富,有助于提高人民的饮食质量。
  • 环境友好:马蝗养殖产生的废物可以被有效地利用,进一步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同时,马蝗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农田提供养分。

马蝗养殖技术的挑战

尽管马蝗养殖技术有诸多优势,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 技术问题:目前马蝗养殖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对养殖环境和食物需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更多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进行,以优化马蝗养殖的效果。
  • 市场认可:马蝗养殖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市场的认可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大力宣传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马蝗养殖产品。
  • 卫生风险:马蝗养殖需要严格的卫生管理措施,以防止疾病和虫害的传播。这需要养殖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马蝗养殖技术的前景

尽管马蝗养殖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它的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首先,马蝗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昆虫,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人们对高蛋白质食品需求的增加,马蝗养殖产品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马蝗养殖技术的可持续性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相比于传统畜牧业,马蝗养殖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对资源的需求较少。

最后,马蝗养殖对于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发展马蝗养殖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马蝗养殖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将为农业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马蝗养殖产业有望成为未来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中华巨蝗养殖技术?

1.场地选择

蝗虫的生命力很顽强,所以蝗虫的养殖场地很好选择,但最好是在远离农作物种植的区域。蝗虫的胆子很小,当受到惊扰时会逃跑,甚至开始绝食。所以临近公路的地方不宜设为养殖场地。

2.孵化管理

将蝗虫卵轻轻的撒到地上,然后用细土进行掩盖就可以了。养殖大棚内的温度要一直保持在25-30度之间。同时也要使用日光灯,将光照时间保持在每天12小时。这样过2周,即可孵化完成。

3.饲料管理

蝗虫需要用牧草进行饲喂,如果有条件,可以自行种植牧草。一般来说,养殖一亩的蝗虫,需要种植2亩的牧草。牧草的品种可以选择墨西哥玉米草、高丹草等等。如果想要蝗虫长得快、长的肥,还需要搭配玉米、小麦、高粱等粮食饲料。

4.成虫管理

蝗虫从幼虫到成虫需要4周时间。之后就会进行交配产卵。并且在产卵期要控制食量,这样产卵率会有所提高。农民朋友有蝗虫的购买或销售信息,可以发布到云种养平台。它是一个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各种农产品信息都能发布,帮助农民卖出更多的农产品。

5.停养措施

由于蝗虫是农业害虫,停止养殖之后,不能只是将大棚一拆了之。而是要进行彻底的清除,将虫卵都杀死,避免对周边农作物造成伤害。

八、弯弯大蝗养殖技术?

蝗虫养殖技术要点:选址、消灭天敌、地面、密度、建棚、孵化、蜕皮、群居性、迁徙、取食、向光性、互相残杀性、交配、产卵、飞蝗产卵前后管理方法。

1、选址:挑选自然通风、光线充足地区最合适。

2、消灭天敌:新建棚之前先用捕获、喷杀、开水烫等方式将路面上的蚂蚁、蝼蛄等解决整洁,由于以上这些动物是蝗虫的克星,能觅食蝗虫和毁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3、地面:棚地面远高于周边路面10-15cm,为了方便多雨季节排水管道。土层最好是选用砂壤土,此土不容易结团,有利于产卵和促排卵,担不可以过软,蝗虫产卵要求比较高。

4、密度:棚面积视蝗虫的总数来定,一般每平米可养600-800只若虫。

5、建棚:根据自身的标准可以用棍子、竹条修建一个棚的支撑架。然后按这一棚子大小,用布做一个象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子上,底部埋于地底,留有大门口,大门口上按上拉链,这一装置便是为了防止蝗虫跑出来和有利于进棚饲养、管理方法。棚高度1.5-2米就可以,为了能隔热保温或防水防雨,棚外可罩塑料薄膜。在气温高的时候跟蝗虫比较大(三龄之上)不害怕雨天,并不罩塑料薄膜。如运用气候条件饲养飞蝗,棚的修建必须要在四月底前竣工。

6、孵化:种卵孵化最低温为17℃,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处于26-32℃间,土壤水分以 18-22%, 孵化率最大,全部卵块自开始孵化至孵化进行一般通过 50-60min,早上八时到晚上一时孵化较多。在孵化环节中发掘出也是有依次差别。

7、蜕皮:蝗虫发展靠蜕皮去完成,当生长发育到一定长短必须蜕皮时,则终止进餐。脸朝下倒悬其体,开展蜕皮。(需有附属物)一小时后就可以取食。蝗蝻自出卵后5-7天蜕一次皮,壮的蜕皮块,较弱的蜕皮慢,退一次皮即是一龄。从孵化到若虫需蜕五次皮,方可变成若虫。

8、群居性:一龄蝗蝻常聚在植物上,二龄蝗蝻习惯在赤裸地面上,混凝土强度越多,群体性越明显,最初小块,之后一大片,相互之间拥堵重合,乃至堆积成几寸高

9、迁徒:蝗虫的迁徒不仅仅是为了取食,另一原因是生殖系统生理发展的需求,迁徙能够增强食欲,尤其是在蒙版至产卵前迁徙,能够提高产卵质与量。因此,蝗虫产卵后到产卵前要给予一定的人工影响,让其在棚里翱翔,便于提升产卵地质与量。

10、取食:蝗虫喜欢吃为禾本科植物和莎草科绿色植物,如苞米,麦子、谷物、高粱、芦苇叶、毛草、三棱草、香附子、沙草等。非禾本科植物或双子叶,一般不取食,其取食不单是挨饿,并且为解决口汲取水分。豆类食品、麻、红薯、花生仁、乌麦、棉絮、白芝麻、土豆、香烟等均是不爱吃绿色植物。三龄以上蝗虫生长发育非常快,胃口逐渐扩大。

这时要确保棚里有足够的食材,关键在于蝗虫食不果腹会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此外会有强食弱大吃小的情况。吃玉米的飞蝗一生中总新鲜的胃口为85.5克,当中约25克食蝻期耗费的。吃芦苇叶的约60克。以体力劳动测算,吃13克干玉米,20克芦苇叶。因此,飞蝗若虫每日耗费食材最大量是5克新鲜的化学物质,一般在1克,大约为体重二倍或等于重量。

11、向光性:蝗虫具备朝阳移的生长习性。

12、互相残杀性:蝗虫经常发生相互残食的情况,尤其是在食材或饲料水分不够,蜕皮时最明显。已经蜕皮的蝗虫不可以动,身体素质又很松,是被吞掉咬到的危险性。

13、交配:蝗虫在蒙版后 4-7天开始交配,15-20日内就可以生下第一块卵,一生交配多次。也可以孤雌生殖。

14、产卵:蝗虫产卵土壤环境类型的挑选比较宽,对土壤含水量挑选则较严,一般水分含量在18%上下。此外,土壤ph酸碱度、含盐度、牢靠水平、是不是朝阳等都具有重要危害。怎样产卵(亚太地区飞蝗的卵块为深褐色,略呈圆筒形,正中间略弯,呈长茄子形)。每一雌蝗约产均值为4-5块,比较少的2-3块,多的是6-7块,某些达11块。每一个卵块一般含60-80粒卵,最多能达180,至少不上40粒。蝗虫生下第一块卵块后,要隔两天再产第二块。

15、飞蝗产卵前后管理方法:产卵前要把棚地面工整、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能产卵集中化有利于日后促排卵,可将棚里一部分路面用塑料薄膜遮住,只留向阳处一部分路面,作为产卵区。棚里维持环境湿度30%上下,这时的蝗虫胃口非常大,应用心供足。生下的卵在封冻前要盖上麦糠、野草等隔热保温、保湿补水。

九、棉蝗养殖多长时间?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

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 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十、中华剑角蝗养殖技术?

中华剑角蝗虫养殖时间北方在阴历2月至10月中旬,南方一年四季均可养殖。

养殖技术:

1、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飞蝗的卵的孵化与管理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自然气温在五月上旬便到。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

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3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五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至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4、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做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5、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