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参幼苗的养殖技术?

134 2024-08-31 21:35 到农村去网

一、海参幼苗的养殖技术?

1、尽量选择当地育苗场的海参苗,减少苗种因运输时间长,水质及温度差异大引起的应激而导致的损苗。

3、看苗时,苗池中的苗分布均匀、伸展、肉刺坚挺、肠道饱满、粪便正常以及体色亮的为好苗;另外,还应关注车间内的气味及水面上的气泡,若打上的气泡大且多、不易散开、水质发粘,说明参苗消化可能有问题,或者有肠炎,应当注意;尽量选择少用或不用抗生素的苗。

2、放苗抗应激:连续3-5天使用“激活”(20个网箱/包),强化体质,缩短缓苗时间,提高放苗成活率。

4、放苗后如出现化皮及损伤现象,则及时使用刺激性小的水溶性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处理。

观察海参吃料及排便状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1)网片干净没有天然饵料的情况下可适当投喂海泥和藻粉;(2)水质较肥的池塘,网箱内天然饵料较多可适当“以菌代饵”,使用“利饵多”及“利菌多”代替饵料;(3)网箱较脏的可适当投喂“利苗多”,减少因摄食有害物质及呼片引起的肠炎、缺氧、化皮等。

经常观察参苗状态,如出现活力不好的情况,泼洒“生命素+营养快线”强化参苗体质,提高成活率及生长速度。

为保证网箱水流畅通,给参苗提供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可使用“速解安”配合毛刷定期清理网衣。

建议您适量安装网箱,不要因为大量安装网箱而影响整体海参池塘的养殖

二、养殖青蛙技术?

一、池塘建设

青蛙养殖池塘分为孵化池和养殖池。

1.孵化池的建设

根据蝌蚪孵化数量来设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积要求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水质不易稳定。

2.养殖池的建设

养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为宜,东西走向,同时每个池塘均应设有进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间有环沟,环沟宽约60厘米、深40厘米,中间留出3~5米宽的滩涂,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青蛙如何养殖?青蛙人工养殖技术

在滩涂上方布置遮阳网,高约80厘米,或种植撒播水稻,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高温。每个蛙池之间用40目以上的网片分割开,高约1米。同时整个养殖场用围网架起网棚,进行封闭式遮盖,避免鸟类捕食青蛙。

二、孵化方法

青蛙繁殖时间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收集卵块,应在产卵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受精卵动物极呈黑褐色朝向上方,植物极乳白色或淡黄色,朝向下方。)注意不要随意翻转卵块,避免受精卵的植物极和动物极发生颠倒。

青蛙如何养殖?青蛙人工养殖技术

孵化池中可放置网箱进行孵化,网箱材料采用100目以上的尼龙网。架设网箱时,网箱上下全部固定,避免风吹导致网箱晃动,吃水深约50厘米。网箱中间放置塑料框,用于盛放卵块。通常一个塑料框中放5~10个卵块,每个卵块约2000粒卵。若没有准备充足的孵化池,也可将卵块直接移至成蛙养殖池,此时的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投放0.2~0.5个卵块。养殖池水位要保持最高水位。将卵块投放于塑料框中,同时塑料筐固定在环沟中。

三、青蛙养殖技术?

一、蛙池的建设

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蛙池四周应用砖墙围栏,墙高在1.5米以上,以防止青蛙逃跑或被蛇类进入捕食青蛙。最好能在居所附近建蛙池,以方便管理。蛙池两端应分别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并用铁枝和密眼尼龙网封口防逃。蛙池内四周应栽上水草和小灌木,以方便成蛙栖息。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二、种蛙的护理

在每年严寒冬天到来之前,应把池水放干,但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为种蛙钻入泥洞中冬眠创造有利条件。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三、种蛙繁殖蝌蚪

每年春天惊蛰节令过后,应放适量活水进入蛙池,让母蛙繁殖蝌蚪。繁殖出蝌蚪后应把种蛙隔离,防止吞食蝌蚪。

1、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2、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四、蝌蚪的饲养和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四、黄鳝养殖孵化幼苗技术?

黄鳝养殖的孵化幼苗技术如下:

水质准备:在黄鳝孵化时,需要准备好水质,使鱼苗可以在良好的水质环境中成长。水质的要求为PH值在7~8之间,水温在26~28℃,氧气充足。

筛选种苗:选择外形完整的种苗作为孵化的蛋。把大量的不良品去掉,保证孵化出来的鱼苗数量和质量。

孵化蛋:将挑选出来的种苗放入培育盘中,加入适量的水和高度为4~5厘米的泥炭土。蛋的温度适宜为28~30℃。孵化期为2至3天,孵化后的黄鳝蛋需要经过3~4天的孵化休息期。

饲料喂养:鱼苗孵化出来后要开始饲喂与体型相符合的饲料,例如虾皮、小鱼等。每天饲喂2~3次,每次饲喂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定期换水:黄鳝养殖池里的水要定期更换,每天换水量应占总容积的10%。每隔3~4天用盐水(5‰)浸泡静置1~2小时,再流出以击杀细菌和病毒。

疾病防治:孵化过程中黄鳝易感染疾病,应注意定时加药或灭菌,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以上是黄鳝养殖孵化幼苗的技术,需要及时、恰当地进行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获得更好的收益。

五、青蛙的稻田养殖技术?

一、养蛙田工程要求   1.有充足水源,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   2.将稻田分隔成若干小块蛙田,每块面积约80—120平方米。   3.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靠进水渠或蓄水池)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m、深O.5—0.6m的“11”字型蛙沟,面积占本田的15%—25%。蛙沟与蛙田交接处筑一条高、宽各O.3m的小田埂。   4.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周筑田埂,加高至0.4-0.5m、面宽0.3--0.5m。   5.防逃设施。在蛙田四周打木桩,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网片围拦,高0.8-1m,埋入土中10cm。   6.对角开挖进出水缺口。每块畦田分别开挖进出水口各1-2个,同时用铁丝网或聚乙烯网片钉成拦蛙栅。   7.遮荫棚。在每条蛙沟的上方,平挂遮阳网遮荫,宽1.5-2m,长与蛙沟相同。   8.蛙田外围开挖排洪沟,防止洪水入蛙田。   二、种苗露寅与放养   1.自繁种苗。每亩购种蛙10组(雌雄1:1)、放入种蛙田内精养,采取自然产卵成人工催产。   2.提前清整蛙沟,插好网箱,待蛙卵产出后,及时移入网箱孵化。出苗后4—5天开始投喂蛋黄,每万尾蝌蚪喂鸭蛋黄-个,每隔5天增加一个。   3.蝌蚪饲养15—20天后,放入蛙沟继续培育,但蛙沟不与蛀田相通,以免蝌蚪进入田。每平方米放50—100尾。每亩约2—4万尾。   4.或采取直接放养幼蛙方法进行,即在插秧后,每平方来投放经驯食好的幼蛙10-30只。   三、饲养管理   1.蝌蚪放入蛙沟后,每天上午10—11点、下午4—5点在蛙沟各泼豆浆一次。每万尾每次用黄豆2kg,每隔10天增0.5—1kg。   2.或投喂自己配制的蝌蚪料(配方:进口鱼粉60%、米糠25%、麦皮15%)。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准。   3.蝌蚪的前肢长出较长时,在蛙沟内先放食料台,开始投料诱食。食料台用3x5平方米的方条木做框架,再用网目3mm的纱窗布绷紧钉于框架底部,长、宽、高为2(m)x1(m)x5(cn)或1.5(m)xO.8(m)x5(cm)。每块蛙田分放食料台4-6个。   4.诱食驯食。蝌蚪已变态或幼蛙放入蛙田后,及时采用活饵带动法和直接驯食法,投喂适口饵科诱导其形成定时、定位吃食习惯等措施诱食驯食。如用灯光诱虫、放小鱼虾、蚯蚓、粪虫等,掺入蛙类专用料,通过鱼虾、粪虫、蚯蚓活动和幼蛙采食、活动等,带动水的波动,使浮于水面的配合饵料产生动感,让幼蛙误认为活饵从而吞食。   5.分级分养。随个体的增大,经常筛选,将其大、中、小分成多个级别,归类分放蛙田饲养,防止大蛙残食小蛙。同时投喂相应规格的蛙料。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以2小时吃完为宜。   四、日常管理   1.坚持早晚巡田,检查围栏有无漏洞,美蛙吃食、活动、外逃、有无病害等。   2.采用放鼠夹、投鼠药,在蛙田四周挂刺网,晚间捕捉等办法,坚持长年捕杀鼠、鸟、蛙、野蛙等敌害。   3.注意防逃、防偷。   4.蝌蚪、幼、中成蛙等养殖、均要经常加注清水,改善水质,一般3-4天冲水一次,高温季节1-2天加水一次。   5.冬季加满田水、田内多放些稻草,不乱惊扰,让其它全越冬。   6.处理稻蛙关系   (1)多施有机肥,少用化肥,多施基肥,少施追肥。放蛙前多用,反之少用。将多数碳铵安排在插秧第一次除草时用完。追肥时不让蛙沟与蛙田相通。   (2)改用尿素、复合肥等,蛙沟内不施肥。   (3)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不用除草刑、五氯酚钠、呋喃丹,使用益舒宝防治稻瘿蚊,宜在秧地用药或放浅田水,让蝌蚪进入蛙沟后再堵上缺口,然后在蛙田施药。   (4)已放蝌蚪或幼蛙的田,应加满田水,宜在禾叶上露水干后喷施剧毒农药。

六、珍珠鳖幼苗养殖技术?

珍珠鳖,是一种小型鳖科动物,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珍珠鳖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以及独特的珍珠般的背甲而得名。如今,珍珠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品种。

以下是珍珠鳖幼苗养殖的关键技术:

1. 养殖场地: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阳光充足的场所建设养殖池。养殖池应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水系统,以保证水质清新。

2. 苗种选择:选择健康、活力强、无病害的苗种进行养殖。苗种规格应为50-100克,体型均匀,体表无伤。

3. 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池的面积和深度,控制放养密度。一般建议每平方米放养8-10只苗种。

4. 饲料投喂:珍珠鳖苗以投喂优质的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鲜活饵料。配合饲料应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丰富。投喂量可根据鳖的生长速度、水温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日投喂量为鳖体重的3-5%。

5.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换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水温控制在25-30℃,pH值在7-8之间。

6. 疾病防治:做好养殖池的消毒工作,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鳖。

7. 收获:养殖一段时间后,当珍珠鳖达到商品规格时,即可进行收获。一般养殖周期为1-2年。

七、石蛙幼苗养殖技术?

1、饲养管理。蝌蚪期:是石蛙幼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决定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幼蛙的产出数量。初期为孵化后1~10d,可以投喂熟蛋黄等高蛋白流质饲料。

2、用法为:将熟蛋黄揉碎,用水化开,以40目纱网过滤后定点投喂,早晚各一次,用量为每3000尾喂1个。并在投喂1h后,对养殖池水进行换水作业,以确 保水质清爽。5~6d后,可以投喂粉状饲料,将粉状饲制成团状放于饲料盘中即可。

八、泰国青蛙养殖技术?

1. 已经相当成熟。2. 的成熟得益于泰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以及泰国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主要包括青蛙的饲养、繁殖、疾病防治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饲养技术,包括饲料的配方、饲养环境的控制等。此外,泰国还注重青蛙养殖的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生态养殖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 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的青蛙养殖业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可以促进泰国青蛙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九、钦州青蛙养殖技术?

是指在钦州地区进行青蛙的养殖所需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钦州青蛙养殖技术:

1. 市场调研:了解当地市场对青蛙产品的需求和价格趋势,确定养殖的规模和目标。

2. 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青蛙养殖,通常需要选择适宜的水质和环境条件,并保证容易进行管理和清洁。

3. 水池建设:建设适合青蛙生长的水池,通常水池需要有足够的深度和面积,保证青蛙有足够的游动空间。

4. 青蛙选种:选择优质的青蛙种苗进行养殖,一般选择健康、活泼、生长迅速的种苗,以提高养殖效益。

5. 饲料管理:提供合适的饲料进行喂养,通常青蛙以昆虫、小鱼和蛙蛋为食物,可以配制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保证青蛙的营养需求。

6. 疾病预防:定期检查青蛙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7. 成长管理:定期观察并记录青蛙的生长情况,保持适宜的养殖温度和环境条件,促进青蛙的健康生长。

8. 销售和营销:积极开展青蛙产品的销售和营销工作,与当地市场进行合作,并推广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青蛙养殖需要综合考虑水质、环境和市场等因素,具体的养殖技术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十、本地青蛙养殖技术?

青蛙养殖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农业活动,以下是青蛙养殖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点:

 

- 养殖池建造: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池水中投入量漂浮性水草。

- 种蛙选择: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青蛙,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

- 产卵时间: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

- 采卵方法: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放卵时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即正面朝上,反面向池底。

- 孵化管理: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之间。在换水、换盘时,如水温突然升降5℃以上或水温低于4℃,高于28℃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蛙死亡。

- 蝌蚪饲养: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 幼蛙饲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青蛙养殖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的农业机构或养殖专家,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