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产稻鱼养殖技术

153 2024-09-19 08:25 到农村去网

一、水产稻鱼养殖技术

在农业领域,水产稻鱼养殖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新兴产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农业养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水产稻鱼养殖技术因其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特点而备受青睐。

水产稻鱼养殖技术的优势

水产稻鱼养殖技术是将水产养殖和稻作农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农业的优势。这种养殖方式有以下几大优势:

  • 资源利用高效:水产养殖和稻作农业共用水利设施,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利用。
  • 环境友好:水产养殖的废水可以用于稻作灌溉,减少了废水的排放,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
  • 降低污染风险:水产养殖和稻作农业的结合,减少了养殖废弃物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 增加农产品产出:同一块田地上既可以种植稻谷,又可以养殖水产品,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产出。
  • 经济效益显著:水产稻鱼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水产稻鱼养殖技术的实施步骤

水产稻鱼养殖技术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选址和设计:选择适合进行水产稻鱼养殖的地块,并对养殖区进行合理设计。
  2. 土地准备:对选定的地块进行土地整理和改造,保证地力充沛。
  3. 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池塘、建设稻田、建立养殖设施等。
  4. 水质管理:维持养殖区的水质稳定和清洁,进行水体监测和调节。
  5. 投放种苗:选择适合的水产养殖品种和稻谷品种,并进行种苗投放。
  6. 养殖管理: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稻作管理,保证水产和稻谷的生长发育。
  7. 疾病防控: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8. 市场销售: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品质,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进行市场销售。

水产稻鱼养殖技术的成功案例

在实施水产稻鱼养殖技术的过程中,已经涌现了许多成功案例。以下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的介绍:

某地某农场采用水产稻鱼养殖技术进行水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手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该农场充分利用农田和水体资源,建设了一座大型综合性生态农场,实现了稻田、池塘和鱼塘的有机结合。农场选用了当地适宜的水产品种和稻谷品种,进行养殖和种植。

通过精心管理和科学施肥,稻田和池塘中的作物长势良好,水产养殖也取得了丰收。同时,农场还实施了绿色防控措施,有效阻止了病虫害的发生。

该农场的水产稻鱼养殖技术不仅令农民受益,而且名声显赫,成为了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

水产稻鱼养殖技术的发展前景

水产稻鱼养殖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水产稻鱼养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高质量、绿色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该技术在解决养殖业与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水产稻鱼养殖技术的特点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等优势,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选择采用这种生态农业的养殖方式。

总之,水产稻鱼养殖技术是农业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产养殖和稻作农业的优势,资源利用高效、环境友好并且具有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选址和设计、科学的养殖管理,水产稻鱼养殖技术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随着市场对绿色农产品需求的增加,水产稻鱼养殖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二、毛骨鱼养殖技术?

1、搭配放养,翘嘴白鱼+毛骨鱼鱼养殖模式。毛骨鱼池塘混养,也可在其它养殖商品鱼池塘中套养,每亩可套养300尾左右冬令鱼种,当年可起捕商品鱼150-250斤左右,它既不妨碍其它产品,又能适当增加收入。

2、网箱专养,苗种培养网目0.18,每平方米可放苗5000尾,到冬天后分箱每平方米可放100-150尾,上面可适当搭配花、白鲢适量,每平方产量可达60-70斤,产值800-1500元左右。

3、大水面可增养它即不增加太多成本,就可以利用天然水资源大幅度增加经济收入。

4、毛骨鱼 鱼不耐浮头,所以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注意池塘不能大面积鱼类浮头,保证其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池塘捕捞时,拖网很难捕到,只有干塘起捕,但不能完全把水抽干,稍微有点水,人手多一点,尽量快点捕起,放清水里冲氧就可。

在花骨鱼的养殖中,鱼种的培育非常重要,要培育出大规格鱼种,那么在饲养管理方面必须非常精心,并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为花骨鱼的养殖打下成功的第一步。

三、养殖缩骨鱼技术?

缩骨鱼养殖时要建造8-10亩的鱼塘,水深要求在1.5-1.8米,底部的淤泥厚度在20-30厘米,还要求水质好,无污染。放养前要彻底消毒,还要注意密度。规格在5-10公分的,每亩投500尾。投喂饵料时要全天投喂,投喂率要结合季节,天气,溶氧量作调整。此外,还要注意防治病害

四、黑骨鱼养殖技术?

在游动中排卵射精,卵的直径在4毫米左右,每对亲鱼每次产卵200粒左右,多者300余粒。

自然条件下,雌雄黑骨舌鱼产卵和射精结束后,雄鱼将受精卵全部含在口中进行孵化。

受精卵在雄鱼口中经过40-60天左右才能孵化出带卵黄囊的仔鱼。

仔鱼靠卵黄囊生活8天左右,幼鱼会悬挂着卵黄囊,这也是它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所以对黑骨舌鱼来说,如果卵黄囊破裂或是损伤,会对黑骨舌鱼造成极大的伤害。便可发育成能游动摄食的幼鱼。

五、花骨鱼养殖技术?

1.

池塘条件 选择养殖花骨的池塘面积一般在5~15亩,要求池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每3亩池塘配备1台1.5kg的增氧机,每口池塘配备1台以上的3kW的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

2.

放养前准备 苗种下塘前12天,每亩水面用200~250kg的生石灰带水清塘,主要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和其它敌害生物,3~4天后施放给经充分发酵的腐熟有机肥500~1000kg肥水,培育花骨喜食的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使苗种下塘后有丰富适当的天然饵料可供摄食。

3.

合理放养 放养时间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苗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8min,一般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1800~2000尾,亩产量可达450~500kg,混养时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400~500尾,亩产量可达180~230kg,搭配规格为8~10cm的花白鲢100尾左右。

4.

水质调控 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将pH值控制在7.2~7.8为好。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要及时开动抽水机加注新水,更换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减缓因密度过大引起溶氧不足的矛盾。 注水时注意用木板将水挡散。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低,则必须适当追施肥料,一般亩施有机肥50~80kg,另根据水质情况,可以施放碳酸氢铵4~5kg,磷肥2~3kg,要经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衷。

六、黄骨鱼养殖技术?

黄骨鱼 四川人吃的黄辣丁,南方人叫做黄骨鱼。珠海是一座吃惯海鲜的城市,又多移民,没有什么自己的菜系,只好嘴大吃四方。这款时兴的黄骨鱼,就是湘菜出品。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也叫黄辣丁或者黄腊丁。

1.生活习性

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2.苗种培育

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可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蛋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万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

3.成鱼养殖

(1)池塘主养 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品鱼。

(2)池塘套养 每亩水面套养黄颡鱼苗种500~1000尾,可产商品鱼35~60千克。

(3)网箱饲养 每平方米可放养黄颡鱼苗种500尾左右,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

2.黄颡鱼的养殖

在珠江三角和我市的茶楼、食肆、海鲜酒家,食客可以尝到一种叫黄颡鱼的新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俗称黄骨鱼、骨鱼。它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条件较好的水域均可以进行养殖(或增殖)。

黄颡鱼鱼体粗壮,头略平扁,躯干、尾侧扁,背倾斜,胸、腹宽阔平坦,头顶皮肤单薄,表皮比较粗糙,吻纯圆,眼中等,口裂大,齿细小呈绒毛状,唇薄而简单,上枕裸露,有一根向后延伸的骨刺,须4对,鳃盖8条至10条,尾鳍深分叉,其特征鱼一般鱼类有较大的差异。

黄颡鱼是一种广为分布的鱼类,广东省珠江水系和其它河流、湖泊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在广东,属于黄颡鱼的鱼类共有三种,分别是黄颡鱼、中间黄颡鱼和互氏黄颡鱼。

黄颡鱼的养殖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 养殖条件

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二、 鱼种来源

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三、 投喂质量高的饲料

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 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

四、 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每月换水一次,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开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避免或减少浮头或泛塘现象,使黄颡鱼生长正常。鱼有病要及时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七、稻花鱼养殖技术丛书?

稻花鱼其实不是一种鱼的品种,而是利用稻田养殖出来的鲤鱼、草鱼等鱼。稻花鱼能够以稻田中的杂草、害虫等为食,而且鱼产生的排泄物又能够成为水稻的肥料。所以稻花鱼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食物,养殖成本也非常低。那么稻花鱼该怎么养殖呢?

1、选苗放养

南方的水稻播种时间一般都是在3-4月,然后在4月底进行移栽工作。我们在放养鱼苗的时候要注意在插秧后一个月左右进行,因此鱼苗的下田时间应在5月底左右。在选择鱼苗的时候要注意鱼苗的质量,不可选择劣质鱼苗,避免成活率导致养殖失败。然后要注意控制好放养数量,因为是稻鱼共生,所以鱼苗放养数量不宜过多,一般要控制在300尾左右。最后就是水位了,水位的控制是很关键的,既要保证鱼能够自由游动,又要防止水位超出秧苗生长范围。

2、合理喂养

养稻花鱼的时候要注意舍弃池塘养鱼的喂养方法,因为既要满足鱼的营养需求,又要防止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通常稻花鱼的饵料以沼气渣及绿色有机物为主。很多人农户在养殖的时候,觉得水质肥力越大越好。直接将未腐熟的农家肥倒入田中,以为能够促进鱼的生长,又为水稻提供了生长营养。其实这样不仅会影响鱼的生长,未腐熟的肥料还会烧坏水稻,导致水稻的产量下降。

3、杀虫剂使用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病害的危害,所以喷洒杀虫杀菌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养了鱼,所以我们还需要控制好水稻的杀虫杀菌时间,如果鱼吃了带有农药的杂草害虫,生长在这样的水质中的话。那么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就算没死也基本上失去了食用价值。所以我们在投放鱼苗前一周时候要做好除草剂的喷洒工作,施入适量化肥。如果虫害发生严重的话,那么也要注意杀虫剂的使用,不可使用含有剧毒的杀虫剂。

4、日常管理

刚刚也说了,水位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养殖时,可以在稻田地势低的地方挖一个水坑。当稻田水位降低或者是水变少时,鱼可以游到水坑中防止太阳暴晒,进行补水。然后就是要做好饵料的投喂工作,虽然鱼能够以稻田中的杂草等物质为食。但是想要保证鱼健康生长的话,那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定期投放一些鱼饵料。然后每天要定时观察鱼的生长情况,防止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便于其实处理。

以上就是稻花鱼养殖技术的简单介绍了

八、稻蛙鱼共养殖技术?

是一种将稻田与蛙鱼养殖相结合的农业生态种养技术。这种共养殖技术的目的是通过相互作用,实现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并获得稻田和蛙鱼的双重经济效益。

以下是稻蛙鱼共养殖技术的一般步骤和原则:

1. 环境准备:选择适宜的稻田,确保田地排水畅通,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并进行简单的修整和排灌设施的建立。

2. 选择适宜的蛙鱼品种:根据当地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稻蛙鱼共养殖的蛙鱼品种,如大麦鳕、红蛙等。

3. 合理组织稻田种植:合理安排稻田的种植密度和栽培措施,确保稻田的生长状况良好,提供蛙鱼的生存环境。

4. 蛙鱼养殖管理:在合适的时机将适龄的蛙鱼放入稻田,并定期检查水质、喂食和疾病防治等养殖管理工作。

5. 控制养殖密度:维持适当的蛙鱼养殖密度,以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短缺。

6.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确保稻田和蛙鱼的健康和安全。

7. 收获和销售:根据蛙鱼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收获和销售,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稻蛙鱼共养殖技术的优势在于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使用。然而,成功实施该技术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并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情况等因素。

九、凯里稻花鱼养殖技术?

1、在水稻的选择上,我们要选择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伏能力强、高产的品种,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稻田的水位不宜太高,否则容易影响水稻的生长。建议在15厘米左右最好,这是水稻和稻花鱼都适合生长的水位。

2、鱼苗放养要晚于插秧时间。三四月播种水稻,四月底开始插秧,五月底放养鱼苗,放养鱼苗的数量不要超过三百尾。按照国家规定,沟坑占比不能超过种养面积的10%,不能影响水稻的产量。

3、前面说到稻花鱼会吃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和害虫,而要让稻花鱼长得好,这些可不够,每天还是要对鱼苗进行一到两次的喂食。饵料要以沼气渣和绿色有机物为主,这样就可以既不影响水稻的生长,又能兼顾稻花鱼的营养。

4、对于农药的使用一定要慎重!如果农药喷洒过量,极大可能会导致稻花鱼的大量死亡,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在投放鱼苗的时候,要做好农田的除草工作,减少病虫附着的载体。万一遇到了病虫灾害,也不要选择毒性较强的农药喷洒,尽量保证稻花鱼的健康生长。

十、黄骨鱼养殖技术潮汕?

       1、水质要求

       黄骨鱼喜欢清新的水体环境,为了让其健康生长,要保持水质清新,水体透明度达35cm以上,另外要做好换水管理,一般是5-6月时,每个月换一次水,每次注入新水30厘米;7-9月时可以半个月换一次水,每次注入新水15cm左右,注意全年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为好。

        2、适时增氧

        黄骨鱼养殖,池塘要配备增氧机等设备,可根据天气、水质情况有效的开机增氧,一般晴天要坚持凌晨和午后开机1小时,还有阴雨、闷热天气要提前增氧,保持水体溶氧浓度在3毫克/升以上。

       3、投喂管理

       黄骨鱼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饵料有很高的要求,蛋白质含量35%~45%,粗脂肪5% ~8%。

        日常投喂要坚持“四定”,即定位、定时、定质、定量。饲料每次投喂时的位置要固定,投在料台上;每天早上的7-8点,投喂当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的5-6点,再投喂剩余的2/3,每次投喂30分钟;每次投喂时,饲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

        4、病害防治

        黄骨鱼是无鳞鱼,因此对常用药物耐受能力比不上其它鱼类,因此病害要做好预防工作,可每半月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还可使用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定期投喂药饵预防疫病,每月使用土霉素、大黄、板蓝根等中药拌料投喂预防。高温生长旺季,可适量添加抗生素类药物,以防细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