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河蟹养殖新技术?

111 2025-02-22 22:59 到农村去网

一、河蟹养殖新技术?

1 、选址

选择水质好,水源足,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地方建河蟹养殖池。挖掘的地形以东西向的长方形为最好。池深1.5米,水深0.8米。要在池底以下20~30厘米处开始作围墙,高度为150~180厘米。上面用砖头或水泥板作檐口,要呈 厂 字形,檐宽为15厘米,防止河蟹攀缘逃跑。墙面要用水泥抹光滑,进出水口要用铝丝网栏严防逃。在池底还要用土做成一座座长垄状小丘,浅沟边栽一些茭白,水花生之类的水草,以供河蟹营穴栖息。水草覆盖面要达到70%左右,如不能种草,可捞一些水草放在池水边。亦能起到栽种水草的同样作用。

2 、运苗

根据河蟹在海中产卵繁殖,到淡水中生长发育的特性,人工养殖必须远途运苗。目前,人工繁殖蟹苗虽有重大突破,但仍限于重点研究单位,无法满足各地广泛饲养的需求。而我国长江口岸是一个天然蟹苗繁育场,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从那里购买蟹苗,运回去放养。但运蟹苗必须得法,才能提高成活率。可以在双层塑料袋内装入3~5千克水,盐度控制在4%左右,然后每袋装入蟹苗100~150克,再充入氧气,氧气体积为10~12升。最后,将内外两层塑料袋口扎紧,放入纸箱带走,一人一次可带10袋,即1500克,运输400公里,行走8~13天,成活率仍可达80%以止,高的达到95%,是一项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运输蟹苗法。   

3 放养

在购买蟹苗前40天。要用生石灰加漂白粉对饲养池进行消毒,一般每0.1亩用生石灰10千克,漂白粉0.5千克,撒入池内水中(一般留3~6厘米深),反复搅拌,以彻底消灭有害生物和水中敌害。然后将水全部放掉,再用清水冲洗一次,利用阳光曝晒继续消毒。在放苗前15~20天,可灌上清水。一般可于5~6月份外出购苗。新运回的蟹苗不能立即放入池中,而要连塑料袋放在饲养池或暂养池中半小时,待内外温度接近时,再打开塑料袋,将蟹苗倒入池中。通常每0.1亩可放养5~10万只,需300~600克。水质和饲料条件好,密度可适当大一些。投蟹苗时池水要浅一点,约0.5米深,以提高水温。减少死亡,促进生长。经一周饲养后,逐日提高水位,深度达到0.8米时为止。饲养一年的幼蟹,每0.1亩可投放800只,于4~5月投放。

  

4 投料

河蟹食性较杂,饲料广泛,以动物、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主要为碾成糊状的小杂鱼、螺蛳、鱼肉脏、畜禽血、蚯蚓、鱼粉等;植物性饲料以豆粉、玉米粉、麦粉、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以动、植物饲料各半为佳,并要配少量水草等青绿饲料,混合拌匀后投喂。初放蟹苗的饲料,以投喂鱼虾浆为主。平时投料要坚持 四看 (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河蟹摄食活动状况)、 四定 (定位,定量、定时、定质)的原则。时间在上午8~10时和下午3~5时为好。投量一般以每次投下的饲料能在二小时内吃光为度。投喂量要随着河蟹的生长而逐渐增加,一般每10千克河蟹每天投料0.5千克。池中的水草既可做饲料,又能遮阴防暑,是饲养河蟹必不可缺少的,要千万注意。

5 管理

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且有水草处,对缺氧特别敏感,因此,饲养池一定要经常注入新水。前期每10~15天换一次水,夏秋高温季节2~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3。发臭的池泥要分期清除。如池水太肥,可在池边多种一些水花生等水生植物。

二、河蟹养殖新技术,如何养大蟹,几大必备条件?

选择合适作养殖螃蟹的养殖的田块:

以水稻田为优,湖滩旱地为次,荒草芦苇滩为下。

土壤土骨应以黄骨五花土,为最佳。黑青土为次,黑板沙为最次。

pH值土壤为6.5-7.8为优,6-7.5为次,7.5-8.5为差

水源:

临近自然水源为主,大湖,大河,上流无工厂为佳,沿水源区15公里无人口生活排污,工厂排污,最忌水源地有化工企业。

开塘:

四周坝埂坡比为3:1,坝高1.2米,以养大规格闸蟹为主,四周开50公分3米宽缓坡回形沟。50亩以上大块中间加十字分水沟。

进出水口进行固定化设计。

防逃墙栏设计:

以pvc板为主,55Cm-75Cm左右,一半埋土坝中,1米5间隔立支撑竹竿,高1米8左右,30cm埋土下,上面加5目铁丝网,或尼龙织网防盗。

看护房建设:

应保障饲料仓库一间,饲料工作凉堋一间,其他工具渔具房一间,有条件的应加盖生活用房,水电线路,检测设备。

开塘后的第一次改底:

开好塘口,先放80cm水泡塘,检查渗透点,进行补修,一周后测水质3大项。根据水质报告,进行计算石灰,和其它改低料量,放水改底

完成第一次改底后,再次回水,一周后测水质,达到养质水标准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灭杀消毒。

三天后放干水,进行有机肥追底,每亩200-300斤自制有机腐肥埋施。然后在沟内栽伊乐草,栽好后,回水。35-50Cm(板田上)

二、栽草

在载好环沟内伊乐草后(亩3百斤鲜草后)开始放回水。并在三天后,进行第一次肥水,肥水使用长效有机肥+各种菌源同时培养。必要时加施无机肥辅助,在取得比较满意的水相和藻相后,将水体保持在板田50Cm左右,开始准备第一次冬螺下塘工作。

螺丝的质量把控,和塘口水质要求,我己经单独写过这个,不在赘述。这次说说螺丝的数量吧,每亩要求60-80子中螺,500-800斤,一次性下塘,使用人工和船只,将螺丝放入沟里,注意忌打堆放入,忌气温时放入,或冰雪天气施放

螺丝放入后3天-一周,应及时观察塘内的水质和藻相交化。发现水质过清,过瘦现象,应用豆浆+红塘水经菌类发酵后,每亩5公斤,撒瑭2次,间隔2-3天。

在期间,应测一次pH值和溶解氧是否异常。

在进螺后的半个月(元旦后十天左右,在选择天晴时日),进行第一次青虾苗放入,以5斤左右为宜。

三、河蟹养殖新技术10平方能不能养?

能养。

养殖方法

首先10亩水面用做螃蟹苗一壳暂养,密度可以大些。如果投放到35亩水面里,按照100只/斤的蟹苗规格,2018年年景与市场因素每平米投放两只蟹苗,总计蟹苗用量是455斤,考虑移塘的机械损伤等因素以投放500斤为宜。即500斤蟹苗投放到10亩一壳暂养塘,在饵料水环境等因素上弥补,密度对于螃蟹生长没有影响。

一壳固壳后(软壳蟹地笼起捕损失高)按照增重与损耗计算,可以捕捞800斤左右螃蟹。起捕的螃蟹苗按比率投放投放到20亩,15亩水面即可。即20亩移塘蟹苗800×20/35=457斤,15亩移塘蟹苗343斤。具体操作回捕量也跟蟹苗质量、养蟹手法,气候地理等因素有关

四、河蟹养殖新技术河蟹鱼混养池可以使用杀虫药吗?

河蟹养殖新技术河蟹鱼混养池使用杀虫药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要保证对河蟹养殖新技术河蟹鱼混养池是无害的

五、河蟹如何养殖?

1.选择好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幼蟹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备工作。清塘的方法多采用排干池水,曝晒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这样的效果很好。

3.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

六、河蟹养殖条件?

河蟹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蟹类,它们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河蟹的适应性强,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养殖范围比较广泛,近几年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给众多养殖户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养殖池塘选择

养殖河蟹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没有污染,池塘进出水方便,面积控制在1-5亩即可,水深一般为1-1.5m左右,池底最好是通气性能较好且利于水草和底栖动植物生长繁殖的沙壤土或砂砾土,可以给河蟹提供一些天然饵料,池底的淤泥厚度不可超过5cm,池塘周围要用砖墙或塑料薄膜建好防逃设施,进水口处用铁丝网拦住,以防止河蟹逃跑。

2、投放前准备

在投放幼蟹之前,将池塘排干暴晒,同时施撒一定比例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如果在塘内发现蛙或者蛙卵要及时捞出。

一般投放二龄蟹种,规格在180-200只/公斤左右,投放密度控制在800-1000只/亩左右,可在池内种植一些苦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供幼蟹摄食栖息。

3、日常投喂、管理

养殖河蟹的过程中,除了让它们摄食水中的水草和底栖生物以外,还需要投喂人工饲料,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一般可以投喂杂鱼虾、土豆、小麦等饲料。

投喂时要将饵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要准备3-5个分布均匀的饲料投喂点,以便于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还方便清理饵料残渣。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一般投喂可以选择在傍晚前后,每天投喂1-2次,具体根据情况调整。

河蟹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只有养殖的水质好,它们生长发育才会较好,而且肉质会更鲜美,池水中的酸碱值要控制在7-9左右,最适宜河蟹生长的酸碱值为7.5-8.5之间,池水中氧气的含量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如果低于5毫克/升,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发育,如果在2毫克/升以下时,会造成河蟹大量死亡。

为更好的保持水质,需定期换水加水,使池水保持清澈、鲜活的状态,水体的透明度要控制在40cm以上。

4、预防疾病和敌害

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加注新水,想吃内泼洒生石灰消毒,以预防疾病。常见的河蟹疾病有蟹苗和幼蟹阶段,聚缩虫和单缩虫附生,严重时会影响幼体的正常活动和摄食;在幼蟹和成蟹阶段,会出现蟹奴虫和红四重寄生,前者寄生在河蟹的腹部,蟹脐内会有白色的点状虫体,严重时蟹肉恶臭,不能食用,后者寄生在河蟹体内,肉眼就可以看见;除此之外还会出现蟹壳上有洞的溶壳病和蟹体上有黑点的黑斑病。

河蟹的敌害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水老鼠的危害最大。刚脱壳的软壳蟹在夜间活动时,行动较缓慢,最容易受到袭击,一般可以采取药饵毒杀或人工捕捉的方法预防敌害对河蟹造成伤害。

七、河蟹养殖技术?

1、可以把螃蟹放在一个比较深的盆里,如果螃蟹太多,一个盆放不下,可以将它们分散着养,为了防止螃蟹逃脱,盆上最好蒙上一层纱布。

2、在盆里放上清水,水的深度不要没过螃蟹,让它站起来的时候的头能够露出来,否则它会吸不到氧气难以呼吸,但是要把螃蟹的壳淹没。

3、如果用盆养担心螃蟹会逃跑,可以用塑料桶来养,和盆养同样的方式,里面的水不要放太多,选择内壁比较光滑的桶。

4、将螃蟹桶放在通风凉爽的地方,温度在十五度左右最好,如果养一两天就想吃,那么就不用喂它东西,只用清水就好。

5、如果想养的时间长一些,而且不让螃蟹瘦下去,可以给螃蟹喂点小虾米或者小鱼什么的,再加上点杂草最好。

6、如果你要养的螃蟹是河蟹,只用清水养即可,如果是海蟹,还需要在水里放上一些盐,让水变咸,更接近它的生长环境。

八、河蟹养殖方法?

四个方面

一、选择好池塘: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二、放养前的准备:幼蟹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备工作。清塘的方法多采用排干池水,曝晒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这样的效果很好。发现有蛙或蛙卵要随时捞出,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放养的蟹苗以二龄幼蟹(蟹种),180—200只/公斤为宜,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800—1000只左右。水生植物可栽培些苦草、水葫芦等,一是能为幼蟹提供饲料,二是可为幼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三、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由于河蟹是杂食性动物,我们主要投喂杂鱼虾及饼粕、土豆、小麦等饲料。投喂时把饵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选择3—5个分布均匀的投饲点,既便于观察河蟹摄食、活动情况,又有利于清除残饵。投喂时间为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习性,可选在傍晚前后,一天一次或两次,根据情况适度掌握。河蟹对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要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池塘养蟹其池水PH值应为7—9,最适为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若低于5毫克/升,会影响生长发育,若在2毫克/升以下,便会引起河蟹的死亡。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一般采用经常换水和加水的方法,使池水经常保持在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要在40厘米以上。

四、敌害与病害的防治

河蟹的敌害主要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以水老鼠危害最大。河蟹夜间在池坡边活动,特别是刚脱壳的软壳蟹,往往几天行动缓慢,最易受袭击。防治的办法可采用药饵毒杀及人工捕捉等。

九、河蟹怎么养殖

河蟹怎么养殖:打造丰富市场需求的养殖模式

河蟹,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人们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蟹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养殖河蟹成为了许多投资者关注的项目之一。那么,河蟹怎么养殖呢?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科学高效的养殖模式。

1. 确定养殖场地

首先,养殖河蟹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一般来说,比较适宜养殖河蟹的地方有稻田、池塘、湖泊等。这些场地具备了河蟹生活所需的水质和食物资源,能够为河蟹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准备养殖设施

在养殖河蟹之前,还需要准备一些养殖设施,这包括蟹苗放养网箱、养殖池或塘、养殖网箱、加氧设备等。这些设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河蟹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 选择合适的蟹苗

选择合适的蟹苗对于养殖河蟹来说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蟹苗应选择身体完整、有活力、无病害的个体作为种苗。此外,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品种的河蟹进行养殖。

4. 合理饲养与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的饲养与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河蟹的产量和品质。首先,我们应该掌握河蟹的饮食习性,为其提供适宜的饲料,如混合饲料、水生植物等。其次,定期清理养殖池或塘的污物,保持水质清洁。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注重河蟹的生长环境

河蟹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宜的水质和温度对其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调节养殖水体的酸碱度、水温和养殖密度等因素,为河蟹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6. 定期检查与鉴定

为了保证养殖效益,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和鉴定河蟹的生长状况。通过观察河蟹的体型、体色、行为等特征,判断其生长是否正常。同时,还可以通过抽样检测河蟹的水质和饲料营养成分,确保河蟹的健康和品质。

7. 注意营销与销售

养殖河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销售。因此,在进行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市场的需求和变化,灵活调整养殖规模和产量。此外,建立和拓展销售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助于增加销售额和盈利。

综上所述,河蟹的养殖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养殖模式和技巧,就能够实现丰收和盈利。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广大投资者更好地开展河蟹养殖业,共同分享河蟹养殖带来的丰厚利润!

十、河蟹养殖技术指南 | 河蟹怎么养殖,养殖技术要点详解

河蟹养殖技术的前景与市场需求

河蟹,又称为大闸蟹,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美味水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广泛的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高品质水产品的日益偏爱,河蟹的养殖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了解河蟹养殖技术是投资者和养殖户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河蟹养殖技术的基本要求

要想成功养殖河蟹,首先需要具备适宜的养殖环境。河蟹需要一定的温度、水质、湿度等生态环境,以保障其生长和繁殖。其次,选用优质的河蟹种苗和科学的饲料配方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此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及时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调整,以及科学管理螃蟹的疫病防治,都是河蟹养殖技术的重要要求。

河蟹养殖技术的核心内容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技术要点。首先,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导致蟹群竞争激烈、生长缓慢。其次,要注意饲料的选择和供给,确保河蟹获得充足的营养和生长所需的能量。同时,定期检测和调整水质,保持适宜的溶解氧、PH值和氨氮含量。此外,定期清理养殖场的水体和残料,避免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河蟹养殖技术的关键成功因素

要实现河蟹养殖技术的成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要选择适合河蟹生长的水域或人工养殖场地,确保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其次,要选择优质的种苗和健康的螃蟹,以确保良好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饲料供给和养殖密度,以满足螃蟹的需求,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最后,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疫病防治,定期检测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语

河蟹养殖技术的成功与否,对于投资者和养殖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掌握河蟹养殖技术的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和关键成功因素,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河蟹养殖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能对已经从事或计划投资河蟹养殖的人士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文能为您在河蟹养殖技术方面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