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蟹养殖方法?
1、蟹苗选择:目前养殖的青蟹苗种来源主要有海区天然苗与工厂化人工培育苗两类(工厂化生产苗种的技术还未全面普及,苗源还甚少)。应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尤其是一对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一及损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2、场地选择:青蟹养殖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
3、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4、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
5、调节盐度: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特别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台风暴雨天,出现池内海水比重过低时,应及时开启上部闸板,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对于高滩建池自然纳水困难,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层海水调节。
二、海口青蟹养殖方法?
定期巡塘 在饲养青蟹的过程中,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检查水池的情况、进出水口、防逃设备以及青蟹生长状况,发现有洞口要进行修补,并且还要定时查看天气预报,以免温度突降影响青蟹生长。
2.
水质清洁 想要让青蟹健康生长,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下雨后要及时进行换水,天气炎热时每隔半个月要给青蟹换一次水,并且要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防止青蟹缺氧死亡。
3.
饲料管理 青蟹是肉食性的动物,主要以动物内脏、小鱼小虾、田螺贝壳等为食,有利于青蟹的肉质更加鲜嫩,但除了动物性饲料以外,还要给青蟹提供蔬菜、水草等。
4.
越冬措施 青蟹不适宜在低温环境中生长,冬季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要增加池塘水位,提高池水温度,并且要停止给青蟹喂食,等到天气回暖后再投食。
三、红膏青蟹养殖方法?
蟹池建设
池面积0.5亩左右,池壁用石板或砖砌高1米,四周设遮沿防逃,用粗沙或石砾铺底。池底最好先铺石板,石板相互靠紧不留缝,在石板上铺沙10厘米厚。
放养密度
每亩精养池放养2000只,体重在250克以上的已交配蟹。依蟹卵巢发育情况分级饲养。
投喂饲料
投喂新鲜的鱼、虾、贝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蟹总体重的5%~7%。定点投喂,早晨少投,傍晚多投。水温降至10℃以下时停止投喂。
调节水质
水深只保持30~60厘米,加大换水量,保持充足溶氧。每天换水两次,并安装水泵,小潮时和每天早晨4~5点钟,泵入新鲜海水。注水时发现蟹因抢新水而发生争斗,应用竹耙及时分开。
病害防治
蜕壳不遂是交配受精雌蟹的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改善水环境,使水质清爽,并保持一定盐度;用增氧机增氧或用水泵制造循环流水增氧;不投喂变质、霉变饲料;定期用抗生素类药物按0.5~1ppm浓度全池泼洒;发现病蟹及时捕起,同时用2~3ppm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病害蔓延。
及时捕捞
每隔5~10天检查一次青蟹卵巢发育情况,发现红膏蟹及时挑选出来,上市出售。
四、青蟹拦网养殖方法?
一、蟹池建造
1.场地选择养殖青蟹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海水比重在1.007~1.021之间,pH值7.8~8.5之间,水温在10℃~30℃以内,透明度20厘米~30厘米,化学耗氧量4毫克/升~17.6毫克/升,铜离子浓度不超过0.488毫克/升。
2.池滩底质蟹池滩涂地的土质好坏,既关系到青蟹的潜伏栖息,又直接影响着建池堤坝的牢固度,所以应选择保水、不渗漏,保粘固性高,不易塌陷的均质土涂地为宜。
3.池塘面积单养青蟹的池塘面积以3亩~5亩为佳,虾蟹类混养的池塘为10亩~20亩之间较合适。若对面积过大的养殖池塘,则要求采用竹篱或拦网分隔成若干小区,以便于个体大小不同的青蟹分档(级)养殖。
4.池形与水深池子的形状,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长方形池之长宽比为5∶3~3∶2,水深1米~1.5米),池的朝向一般以东西长、南北短为佳(但不强求)。池底构造通常有平坦底,略斜底和锅形底三种。
5.池滩与池沟池底部应开挖顺水沟(中央沟、环沟、十字沟),滩与沟之面积比例以3∶1左右为佳。沟的深度一般要在0.5米以上,沟上口面宽3米~6米,沟壁(边)坡比降1∶2~1∶2.5,主沟道(中央沟)要与控调闸相通,以利于进排水调节方便。滩中须留有一定的空地作"蟹岛",可供青蟹栖息与隐藏,减少其相互残杀伤害。
6.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7.隐蔽物设置为防止和减少蟹与蟹之间的接触机会,使其安心蜕壳成长,应在池内布放一些障碍物和隐蔽物,如插上若干行梅花桩形的竹枝、树枝,枝竿扦插距为30厘米~50厘米之间,放置部分陶管,水泥涵管,竹筒,砖瓦片,人造洞穴等设施作隐蔽物。设置隐蔽物,可以增加青蟹隐藏和活动栖息的空间,达到分散、疏离青蟹群集,减少相遇的目的,又可使青蟹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自由选择适应的栖息场所。
8.进排水设施养蟹池要构建进排水可调节的控制闸1座~2座,以方便池中水体交换和顺对流。为节省建设成本,
五、青蟹的养殖方法图解?
青蟹的养殖方法,青蟹一搬都是野生的,青蟹营养价值很高,青蟹烧糯米饭是最好的。
六、怎么养殖青蟹
怎么养殖青蟹
养殖青蟹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而如今,随着人们对天然食品的追求和消费市场的增长,青蟹养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利润丰厚的行业。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如何养殖青蟹的重要技巧和要点。
1. 合适的养殖环境
青蟹对养殖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开始养殖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域。青蟹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沼泽地等区域,但仍需确保水质清洁、富含营养物质,并具有适当的水流。此外,确保水域具备良好的防护设施以防止野生动物的侵入。
2. 青蟹种苗的选择
种苗的选择对于养殖青蟹的成功至关重要。选择品质良好的种苗可以确保后续养殖过程的成功。青蟹种苗应具备壳色光滑、壳体坚硬、活动力强等特点。在选择种苗时,最好选择正规养殖场提供的产品,以确保良种的引种质量。
3. 合理的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是保障养殖青蟹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为青蟹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可以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青蟹主要以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为主食,如水生植物、水果残渣、小鱼虾等。饲料的选择和提供方式需要根据养殖环境和青蟹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整。
4. 定期的水质管理
保持水域的良好水质是养殖青蟹的关键因素之一。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氧量和温度等参数,确保水质的稳定和适应性。如果水质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防止青蟹的生长受到损害。
5. 疾病防治
在青蟹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常见的疾病包括蟹壳软化症、蟹白化病和蟹病等。定期检查青蟹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合理的养殖环境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6. 定期的清洁和消毒
定期的清洁和消毒是确保青蟹养殖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定期清理水域中的杂物和废弃物,保持水质干净整洁。同时,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和细菌的滋生。
7. 生态环境保育
养殖青蟹除了追求高产量和经济利益外,还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育。定期监测水域的生态平衡,保护水域中的鱼类、水生植物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确保青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养殖青蟹需要合适的环境、优质的种苗、合理的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治、定期清洁和消毒以及生态环境保育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巧和要点,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青蟹养殖,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七、青蟹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蟹苗选择:目前养殖的青蟹苗种来源主要有海区天然苗与工厂化人工培育苗两类(工厂化生产苗种的技术还未全面普及,苗源还甚少)。应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尤其是一对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一及损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2、场地选择:青蟹养殖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
3、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4、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
5、调节盐度: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特别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台风暴雨天,出现池内海水比重过低时,应及时开启上部闸板,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对于高滩建池自然纳水困难,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层海水调节。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属于海水蟹,由于长期在海边生存,它的鳃适应了高盐的海水,不适应低渗透压的淡水。是不适宜用淡水进行养殖的,建议大家依旧根据它的生长习性用海水进行养殖。不过要是养殖几天的话,可以直接用淡水就可以或者是花鸟市场的水族店买专门配制海水的那种盐,店主会教你配海水的。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吃什么食物
青蟹的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含物中经常出现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碎片。也常以滩涂蠕虫为食,也食小鱼、小虾,有时在胃中也有发现植物的茎叶碎片。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混养技术
1、虾类。如中国对
八、青蟹工厂化养殖方法?
培植水草藻类:栽培水草主要为轮叶黑藻、苦草、菹草、聚草等。这类水草可以作为蟹类食物,同时水草还能引诱一些活饵为蟹所摄食,如环节动物中的水丝蚓、小鱼、小虾、小螺、水生昆虫等。另外,水草还能为蟹池塘提供净化水质,设置隐蔽蜕壳的场所。
换水:与大多数的养殖品种一样,水生物若长期处于不流动的环境中,池体会因氨氮、亚硝酸盐、细菌的富集而威胁螃蟹的生命。所以,一般在春季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或1/4。夏季水温较高,每5-7天换水一次,每次加深30-40厘米。在连续阴天、闷热、有机物大量分解的情况下,要勤换水。在久旱不雨,水质老化时,应勤换水。另外,有条件的池塘还可以制造流水环境,可使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大,溶氧充足。
及时清理塘内淤泥:淤泥中往往有过多的有机质,在溶氧缺乏时,易产生硫化氢、氨、沼气等有毒气体。此外,过多的淤泥会使河蟹腹部变成水锈色、黑色,背甲变深变黑,步足腹面也变黑。因此,放养前一定要清除过多淤泥。观察目前流传的蟹类养殖经验可以发现,许多经验中谈到的各种方法,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保证池水清洁,控制池水温度,去除池体有毒物质的方面。而要在蟹类养殖中,实现水质清洁,那就必然会让人联想到工厂化循环水系统。
九、青蟹爪兰的养殖方法?
养殖青蟹爪兰需要种植在排水性良好、疏松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可以将田园土、沙土、腐叶土等混合调制使用,在初次种植的时候,可以将土壤中适当添加有机肥,使土壤养分充足,这样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它的耐寒性也不好,在温度20-25℃之间才能保持生长速度,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植物停止生长。因此,在冬季的时候,需要将蟹爪兰搬进室内养护,使其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另外,在生长当中还需要保持8-10个小时的日照。
十、淡水青蟹养殖条件和方法?
淡水青蟹养殖需要**适宜的条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具体如下:
1. **苗种来源及选择**:可以选择人工培育的蟹苗或天然捕捞的蟹苗。购买的苗种需要进行检疫,以确保健康。应选择体质健壮、肢体完整、爬行迅速、反应灵敏、无病无伤的青壳蟹苗进行放养。
2. **放养密度**:合理的放养密度对于养殖成功至关重要。例如,仔蟹I期、II期的放养密度为3000~3500只/㎡,而养成池单养时,放养V期、VI期蟹种的密度为10000~12000只/公顷。
3. **水质控制**:水质是影响青蟹生长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换水,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适宜的盐度。青蟹可以忍受低盐度,可以使用盐度比重低于1.020的水来养,这样可以减少设备投入,类似于养淡水生物。如果使用高于1.020盐度的水,则需要配备海水缸来进行养殖。
4. **饲养管理**:青蟹属于穴居性水生甲壳动物,喜欢栖息于潮间带的泥沙海滩、红树林或沼泽地。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模拟其自然栖息环境,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白天它们通常在洞穴内栖息,夜间活跃觅食,因此养殖场地应有一定的遮蔽物,以模拟其自然生活习性。
5. **温度管理**:青蟹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其生长。在天气冷的时候,需要采取措施保温,比如晚上用东西盖住养殖容器,以防止温度过低影响青蟹的生长。
6. **防逃措施**:由于青蟹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养殖容器需要有一定的高度,以防青蟹爬出。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注水,以免青蟹被淹死。
综上所述,养殖淡水青蟹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苗种的选择、放养密度、水质控制、饲养管理、温度管理和防逃措施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细致的照料,可以提高养殖成功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