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花鲢养殖密度太大有什么影响?

153 2025-02-26 01:45 到农村去网

一、花鲢养殖密度太大有什么影响?

如果密度大了,还有另外一因素会限制鱼的正常生长规格。

由于鱼类要维生自身的生命活动,每一条鱼都有一个基本的能量消耗,尾数越多,基础能量消耗越多,越不利于总产量的提高。

像一些种苗塘,每亩的放养尾数动辄数万到数十万尾,常常养了大半年,规格比寸片都还大不了多少,可一放入大塘,密度一放低,这些苗种立马就开始疯长。

二、花鲢高密度养殖技术?

1.施好底肥。冬季、早春水温较低时,分期分批施放有机肥,在5月份前结束,总量要求毎亩施鸡粪(腐熟发酵后)1500-2000斤(以干鸡粪计)。

2.早春天气转暖后,首先一次将水体培肥,早期可选用藻神、肥膏等适合低温使用的肥料,以后少量多次不断追肥。也可使用部分化肥:碳酸氢铵每次每亩10公斤,或氯化铵7~8公斤化水全池泼洒;尿素,每亩1-2公斤;磷肥可选择过磷酸钙每亩5~10公斤;有益菌可选择超浓芽孢、EM菌等。追肥间隔时间为:7-10天一次,有益菌8--12天左右一次。视水温、天气情况而定。

3.中后期水温升高后,应着重使用生态肥、氨基酸肥。每5-7天一次,并定期使用过磷酸钙配合超浓芽孢进行水质调节,有机肥施放充足时可适当施用粪链球菌、EM菌进行调节。

三、如何高密度养殖花鲢?

高密度养殖花鲢鱼,要看养殖环境和养殖方法。养鱼不像养花养草,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可能一个忽略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选择合适的池塘:养殖花鲢鱼的池塘应该选择在没有污染,远离市区的地方,并且交通要便利。还有,池塘四周不能有大型的化工厂和家畜养殖场,这样会污染水源。在前期工作中,要准备好水泵、渔网、增氧机等物品备用。池塘的面积一般根据养殖规模而定,正常情况下,池塘每立方米可以养殖成年鱼4到6条。养殖花鲢鱼是为了赚钱,所以能省则省。养殖花鲢鱼的池塘造价高,所以我们可以找废弃的池塘,不够要进行升级,整理好后再放养鱼苗,切记不能直接放。

二、池塘搭架工作:池塘选好后进行搭建工作,可以使用挖掘机。池塘的深度为2.5至3米左右,废弃的池塘要使用水泵把池塘的水都排放掉后,再进行扩建工作。池塘底部可以使用家畜粪便进行泼洒,每亩地使用家畜粪便4000至6000斤。池塘的堤坝要仔细检查,如果出现有鼠洞、蚁穴,要及时修补,减少池塘出现渗透的可能。池塘修建完成后就要使用水泵进行灌水,然后对池水进行消毒,一切工作都完成后放入鱼苗。

三、选择鱼苗:要选择选择游动能力强,食欲旺盛,身上没有外伤的鱼苗。在运回池塘时,不要立即放养,可以使用网箱装满池水,少量的放入鱼苗进行暂养,如果鱼苗没有出现异常后在大规模的进行放养。花鲢鱼在刚放养的半个月不用喂食,之后在特定的地方放饲料,并且最好一直使用同一种饲料,否则可能会延长养殖时间。

四、四水质管理:池塘的池水要经常更换,可以根据观察池水的透明度来判断。如果低于30厘米,就要及时更换池水:使用水泵排放出池塘水位的40厘米左右,然后灌入新的池水,保证池塘内水质的变化。这样可以减少鱼生病的几率。池塘内如果发现有大量的鱼停留在水面,使用嘴进行呼吸,这就说明池塘内的氧气不足,要及时使用增氧机进行补氧,不然时间过长会引发鱼的大量死亡。

五、饲料的选择:花鲢的食性是以浮游动物为主,在各养殖阶段摄食浮游动物的种类不同。花鲢对脂肪和蛋白有着较高的需求,且在高密度和低温情况下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常摄食的饲料,蛋白含量在30%以上、脂肪在4%以上最佳,原料的选择最好以动物性蛋白最佳,植物性蛋白原料方面以花生饼效果最好,在饲料的档次方面最好选择高档料。饲料工艺方面,最好使用超微分数,这样可以提高鳙鱼的消化吸收效率及生长速度,同时降低饵料系数,减少N、P的排放,减少对水体的濡染。

六、饲料投喂技巧:分区投喂,为了提高花鲢的摄食效率,需对草鱼等主养鱼和鳙鱼进行分区投喂和驯食。首先,需要先投喂草鱼半小时后再使用粉料 或膨化料进行投喂诱食,投喂区域间距在20米以上为好,一般需要经过大约7-10天的驯化方可正常。

七、售卖成鱼:花鲢鱼的体重达到2斤以上就可以进行捕捞。把池水放出少许,然后用渔网进行捕捞工作,捕捞完成后的花鲢进行统一的销售。

四、高密度养殖花鲢怎么肥水?

使用的肥料最好要有机质含量要高,最好是发酵鸡粪为主的有机质肥,然后是氨基酸为主要成分的氨基酸肥。主施化肥的池塘为鱼提供了一个高溶氧、低耗氧、饵料丰富的生态环境。主养花白鲢鱼的池塘,主施化肥是值得推广的一条成熟经验。一般认为底泥较肥的池塘每亩每次施10斤碳胺,5一10斤过磷酸钙,每周一次。对较瘦或新开挖的鱼池应适当增氮为宜。

注意问题:

①化肥是无机肥,只能促进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为养殖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它不是直接供鱼吃的饵料。因此并非所有的鱼类都能通过施化肥得到增产的效果,如养草鲤。化肥养鱼对象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滤食性鱼类,尤以鲢鱼效果最佳。

②虽然化肥有作用强烈、肥效快的特点,但其肥效不持久故应采取少施,勤施的办法,用量不易过大,否则会污染水质,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甚至使鱼类中毒死亡。

③目前使用的化肥,主要以磷肥和氮肥为主,但这两种化肥的营养成份不全,因此使用时最好结合有机肥使用。

④使用化肥,不能和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⑤水温对化肥的肥效影响甚大,低温时效果较差,300C左右施化肥效果最佳。一般宜在晴天.卜午施化肥(化水全池遍散)。

花白鲢鱼养殖怎么肥水?

首先是施用化肥,这种方法是最简便的方法,但缺点是肥效较短。施用化肥一般以氮肥为主,辅以磷肥和钾肥等。一次施肥,每亩需要有效氮元素5公斤左右。以含氮量40%左右的尿素计算。那么每亩就需要施用尿素12公斤左右。施用化肥应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施用时将化肥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这样做更有利于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利用光合作用,充分吸收肥料。而如果将化肥干撒,那么它们沉入塘底后,利用效果就会变差。

其次是施用农家肥。施用农家肥虽然较为麻烦,但是肥效更为持久,且培养出来的浮游生物更有利于花白鲢的生长。农家肥营养较为全面,不需要搭配其它的肥料。一般每亩施用液态农家肥(比如沼液)500公斤左右。如果是堆沤发酵的固态农家肥(如鸡粪,猪粪等),那么每亩施用100公斤左右就足够了。施用农家肥时,也适合选在晴天上午进行,同样采用全池泼洒的方式进行。

另外就是大草堆沤法肥水。即在池塘中,将新鲜的青草堆沤发酵。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青草资源丰富的地方。每亩需要青草200~500公斤左右。堆沤时,一般将青草分成数堆,堆在池塘的四周。堆沤时一定要将青草,全部浸没于水中,并防止其在池塘中浮动。一周左右后对草堆翻动一次,待青草全部腐烂后,捞出不能分解的茎杆等杂物。

当然,以上这三种方法,是养殖花白鲢肥水的传统方法,也是给鱼池肥水的传统方法。事实上,给鱼池肥水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采用非滤食鱼类和滤食性鱼类混合放养;引进生活污水;在鱼池上建立养殖场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对鱼池进行肥水,一定要根据鱼池的实际情况进行。因为如果鱼池的水太肥了,就可能会造成鱼池水质恶化,缺氧等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在施肥的过程中,也应根据鱼池具体情况,增减肥料的施用数量,使用频次,甚至是在池水过肥时,适当对池水进行调节等。

五、花鲢高密度养殖模式技术?

这种新模式是将鱼集中于水槽进行高密度养殖,每10亩左右水域配备一条养殖水槽,水槽宽度5米,长度22-30米,水槽水位2米左右,水槽两端设置拦鱼网。由于养殖密度高,水槽均配备有增氧机,并智能检测水槽水体溶氧,当水体溶氧低于设定值将自动启动增氧机。外塘配备火箭机推水,让池塘水循环,以促进鱼槽水体交换。

六、花鲢怎么养殖

花鲢怎么养殖

花鲢,又称红鲢、红草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类,其美丽的外观使其成为许多水族爱好者的首选。如果您也对花鲢感兴趣,并想了解如何进行养殖,那么您来对地方了。

选择合适的水族箱

首先,养殖花鲢需要准备一个合适的水族箱。水族箱的容积大小直接影响到花鲢的生长和发育,推荐选择容量适中的水族箱,保证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是花鲢健康成长的基础,所以定期检测水质至关重要。保持适宜的水温、酸碱度和氧气含量,定期更换水并清理废物,是保持水族箱水质清洁的有效方法。

合理饲料

花鲢的饲料种类多样,可以选择市售的专业鱼食,也可以自制饲料。不过,无论选择何种饲料,都要注意合理搭配,保证花鲢获得充足营养。

定期清洁水族箱的定期清洁对花鲢的健康至关重要。除去废物、残余饲料,清洗过滤器和换水管道,保持水族箱的清洁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

预防疾病

花鲢作为观赏鱼,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因此,定期检查花鲢的健康状况,注意水质和饲料的卫生安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注意观察

在日常养殖中,要细心观察花鲢的行为和状态。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食欲不振、游动不灵活等,应及时处理,并在必要时就医。

总结

养殖花鲢是一项需要细心呵护的工作,只有在注意各种细节的情况下,才能让花鲢健康成长。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更好地了解花鲢的养殖方法,为自己的水族爱好带来更多乐趣。

七、花鲢养殖周期?

人工养殖(不加温)需时两年 头一年是鱼种养殖(到年底时约3两到5两左右) 第二年成鱼养殖,可长至2-3KG。

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自然水域中有很多可以生长到30至40公斤。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晨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中腐败杂物,清扫食台和进行食台、食物消毒。以保护池塘卫生;拉网检查不仅利于肥水,而且便于检查鱼的生长鱼病等情况,从而合理确立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

5、并塘和越冬:秋末冬初,水温下降至10度以下,鱼已不摄食,这时须将鱼捞出,集中蓄养在较深的鱼池中越冬,主意在并塘前一周停止投饲,选天气晴朗的日子拉网出塘,并塘时拉网和操作必须小心细致,以免鱼体受伤和在越冬期间发生水霉病,蓄养池水深在2米以上,向阳背风,少污泥,并塘后应在结冰时防止缺氧,严防水鸟的危害。

八、花鲢养殖温度?

花鲢是暖水性鱼类,喜栖息在水温比较高的水域,最适生存水温约23~32℃

在这个水温范围内摄食积极性与水温成正比,尤以炎热的夏季食欲最旺盛,水温低于23℃或高于32℃时摄食积极性逐渐降低,摄食临界温度约8~40℃,水温低于8℃或高于40℃时完全停止摄食。

九、花鲢养殖环境?

花鲢鱼的养殖环境必须要肥水多而且水质要保持干净

十、怎样辨别野生花鲢和养殖花鲢?

答:人工养殖的水体往往比较肥,鲢鳙鱼长得快些,但口感和野生差不多。

野生花鲢鱼和家养的区别不大,因为这种鱼都是滤食性的鱼类,所以无论野生还是家养,都无法改变它的生长情况和肉质,所以从外表和味道并没有什么不同。花鲢的学名是鳙鱼,主要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本身的性情很温驯,而且行动比较吃荤,适宜在25-30℃的环境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