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鳙鱼高产养殖方法?
1、池塘选择:养殖鳙鱼的池塘要求面积在5亩以上,水深在2米左右。
2、投放鱼苗:鱼种在春节前后投放,放养前要用食盐水消毒。
3、施加基肥:在池塘中施入绿肥、粪肥等有机肥,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
4、饲料管理:给鳙鱼提供高蛋白的饵料。
二、广东鳙鱼高产养殖技术?
1、池塘选择:鳙鱼适用池塘进行养殖,培育池面积以1/151/15hm2,池塘深度在2米左右。
2、鱼苗放养:鱼种选择规格一般在13.2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鱼种放养前需要做好疫病检疫和消毒才可以进行放养,放养时需要在水温5-10度的冬季进行。
3、水质:需要不定期更换池水,保证池塘水质清新。
4、饲养管理:可以喂养麦麸、皮糠、饼粨、鱼粉等饲料,科学的进行搭配饲养。
三、水库鳙鱼高产养殖技术
水库鳙鱼高产养殖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水库鳙鱼(Procypris rabaudi)是一种适应性广、生长快、食性杂的淡水鱼类,对水质要求较低,适应性强,因此在水库鳙鱼的养殖方面有着极高的潜力。
水库鳙鱼高产养殖技术的挑战
水库鳙鱼高产养殖技术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水质管理:水质对水库鳙鱼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管理水库的水质。饲养过程中,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确保水质适宜。
- 饲料供给:水库鳙鱼的饵料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在生长发育期和繁殖期。因此,合理选择高营养、易消化吸收的饵料,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 疾病防控: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威胁,如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等。因此,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加强鱼类的免疫力,是保证高产养殖的重要环节。
- 养殖环境:水库鳙鱼对生活环境要求较高,这包括水温、水质、饲料等方面。为了提高养殖效果,需要搭建适合鱼类生存的养殖环境,尽量模拟自然环境。
水库鳙鱼高产养殖技术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鱼类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水域资源的减少,发展水库鳙鱼高产养殖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水库鳙鱼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它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品种,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
其次,水库鳙鱼对水质要求较低,可以在不同水质条件下进行养殖,适应性强。这为水库鳙鱼在更广泛的地区进行养殖提供了条件。
此外,水库鳙鱼对饵料的要求较低,能够适应多种饵料。这样既降低了养殖成本,也为养殖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最后,水库鳙鱼的生态适应性较强,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对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论
水库鳙鱼高产养殖技术在挑战与前景中并存。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水库鳙鱼养殖的效益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因此,加强科研和实践,推动水库鳙鱼高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将为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做出重要贡献。
四、鳙鱼养殖周期?
鲢鳙养殖周期在一年左右,可长到1~2斤。
五、鳙鱼养殖技术?
1、池塘选择:养殖鳙鱼的池塘要求面积在5亩以上,水深在2米左右。
2、投放鱼苗:鱼种在春节前后投放,放养前要用食盐水消毒。
3、施加基肥:在池塘中施入绿肥、粪肥等有机肥,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
4、饲料管理:给鳙鱼提供高蛋白的饵料。
六、草鱼怎样养殖?有什么高产的养殖技术?
养殖条件 1、池塘条件:面积5~10亩,池底平坦,底质壤土,底泥10~20厘米,水深2米左右。池塘选择东西走向,每口池塘配备3千瓦叶轮机式增氧机一台,4寸水泵一台。 2、清野消毒:在干塘情况下(积水5~10厘米)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或亩用漂白粉10公斤,温水溶解后全池泼洒,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杀灭致病细菌。 3、水质:PH值7.5~8.5,养殖盛季(6~9月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有机物耗氧量(COD)为18~20毫克/升。 4、鱼种选择:草鱼种应选择体色金黄,外表无伤,活泼健壮,体重在100克/尾左右的个体。同时,由于草鱼出血、肠炎两大病均易感染当年鱼种,所以在苗种选择上应以2龄苗种为佳。 5、鱼种放养 a、放养时间:采用春季放养或秋季放养两种方式,春季放养时间为水温回升到12℃以上,秋季放养为水温在15~12℃之间投放苗种。 b、放养模式:放养模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以主养模式为主。主养模式草鱼占80%~85%,搭配20%~15%的鲢、鳙、鲂、鲫鱼。 c、放养规格及密度:草鱼放养规格全长在15~20cm时,放养密度以1400~1600尾/亩为宜。草鱼放养规格全长在20~25cm时,放养密度以1200~1400尾/亩为宜。 5、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或高锰酸钾20mg/L或聚维铜碘(含有效碘1%)20~30mg/L浸浴5~10分钟。 6、鱼用饲料:池塘精养草鱼所用饲料采用以配合饲料为主占85%,青饲料为辅占15%的方式。 7、饲养管理:精养池塘的投喂是饲养管理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常规饲料投喂和药饵投喂。投喂方式采用人工驯化定点投喂,严格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点投喂。
七、鲢鳙鱼养殖技术?
养殖鲢鳙要注意比例,一般鳙鱼比率高一些,和鲢鱼的比例为6:4或8:2,如果还有其他鱼类的话,这二者的总体比例要高于90%。养殖周期结束的时候要施一点基肥,加速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另外,还要注意控制水温,并保持干净的水质。
八、鳙鱼养殖必备:鳙鱼饵料配方大全
鳙鱼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的淡水鱼类,在我国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鳙鱼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饵料配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鳙鱼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饵料配方才能满足鳙鱼的营养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鳙鱼饵料配方的奥秘。
鳙鱼的营养需求
鳙鱼作为一种杂食性鱼类,其营养需求较为广泛。一般来说,鳙鱼需要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才能保证其健康成长。其中,蛋白质是鳙鱼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素,脂肪则是鳙鱼的主要能量来源。
鳙鱼饵料配方的选择
根据鳙鱼的营养需求,我们可以设计出多种适合鳙鱼养殖的饵料配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鳙鱼饵料配方供参考:
1. 传统配方
传统的鳙鱼饵料配方一般由以下几种原料组成:
- 鱼粉:提供优质蛋白质
- 豆粕:提供植物性蛋白质
- 玉米:提供碳水化合物
- 小麦:提供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
- 鱼油:提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
-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满足鳙鱼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这种配方营养丰富,适合鳙鱼的生长需求,是目前养殖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饵料配方。
2. 生物饵料配方
除了传统配方外,近年来一些养殖户还尝试使用生物饵料来喂养鳙鱼,以提高饵料的营养价值。生物饵料配方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原料:
- 水生植物:如水芹、水葫芦等,提供植物性蛋白质和纤维素
- 水生动物:如蚯蚓、水蚤等,提供动物性蛋白质
- 微藻:如螺旋藻、小球藻等,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九、缩骨鳙鱼养殖技术?
一、池塘的选择
缩骨鳙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1/15hm2,池深1.5米左右,池堤牢固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无水草丛生;鱼池向阳,阳光充足。而且放养前必须经过清整。
二、苗种放养
以往湖泊、水库缩骨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此外,还一定要注意育种的建议与消毒,确保鱼的生长质量,同时也要给予其充足的放养时间,促进鱼更加有质感的生长。
三、水质管理
水质的好坏是养缩骨鳙鱼成败的关键,在养缩骨鳙鱼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水质的变化。应经常根据水色的变化、透明度、缩骨鳙鱼外壳及鳃部的清洁度及底质的污染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换水,同时也要给其在盐度淡水充足的地方进行促进生长。
四、饲养方法
想要获得更高产量,就必须投饵。饵料可以是麦麸、皮糠,但效果都不如专用鳙鱼饲料好。缩骨鳙鱼饲料由饼粕、糠麸、鱼粉等与添加剂构成,要求营养价值比草鱼饲料要高,与鲤鱼、鲫鱼等杂食性鱼类相近,一般制成粉状,含粗蛋白30%以上。当春天水温达到15℃时,先在上风处慢慢人工驯食,与驯食其它吃食性鱼类大同小异,但是时间可能要稍长些。夏秋季节水温在26℃以上时,是缩骨鳙鱼生长最快的时节,一定要结合水质管理加强投喂。
缩骨鳙鱼训食成功后,投喂量一般为池鱼体重的1%一3%,一天喂2—3次,投喂时一般集群围绕在食场游转,头部半露水面,连水带饲料吞入口中,整体表现不如其他吃食性鱼类激烈,相对温和的多,饵料系数一般在2—3之间。有人用膨化微粒浮性饲料投喂缩骨鳙鱼,虽然饲料质量很好,但是效果很不理想,鱼生长不匀,大小悬殊,并且饵料系数很高,群体产量也一般。
十、主养鳙鱼养殖密度?
鳙鱼放养密度,主养塘放9.9~13.3 cm 的 1 龄鱼种,每 667 m 2 放 100~200 尾;搭配塘放养 50~100 尾。鳙鱼和草食性鱼类或杂食性鱼类混养,或和少量小规格肉食性鱼类混养,具体放养密度和比例应根据水域环境因地制宜。
一般水较肥的塘,鲢鱼占50%~70%,鳙鱼占10%~20%,草鱼占5%~10%,其他鱼类占 10%。鲢鱼、鳙鱼的比例一般是 4 : 1。在水草比较丰富的水体,草鱼占 50%,鲢鱼、鳙鱼共占40%,其他鱼类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