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鲑”、“鳟”、“鳕”、“鲣”、“鲭”怎么读?

94 2025-03-06 06:00 到农村去网

一、“鲑”、“鳟”、“鳕”、“鲣”、“鲭”怎么读?

鲑的读音guī、xié、鳟的读音zūn、鳕的读音鳕xuě、鲣的读音jiān、鲭的读音鲭qīng、zhēng。

1、鲑【guī】、【xié】 基本释义: (1)鲑【guī】:鱼,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有些生活在海洋中,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是重要的食用鱼类。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麻哈鱼。 (2)鲑【xié】:古书上指鱼类的菜肴。

2、鳟【zūn】 基本释义:鳟鱼,鱼类。银白色,背略带黑色。

3、鳕【xuě】 基本释义:鳕鱼,体稍侧扁,头大,尾小,下颌有一根须,背部灰褐色,有许多小黑斑,有三个背鳍,腹部灰白色。肝可制鱼肝油。也叫鳘鱼。

4、鲣【jiān】 基本释义:鱼,身体纺锤形,侧扁,两侧有数条浓青色纵线,头大,吻尖。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洋中。

5、鲭【qīng】、【zhēng】 基本释义: (1)鲭【qīng】鱼,身体呈梭形而侧扁,鳞圆而细小,头尖,口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鲐、马鲛等。 (2)鲭【zhēng】鱼跟肉合在一起的菜。

二、仙女鳟和红点鲑哪个好养?

仙女鳟好养。。。

1.鱼缸饲养鳟鱼,喂 食要用质量好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每日喂食3至4次就可以。喂食时间应定时定量,不可以一次大量喂食。

2.鳟鱼很凶猛,,当鱼体差别很大时,就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现象,这时候要分缸饲养,将大小一致差不多的鱼合缸饲养。

3.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干净,加强过滤,才能养好鳟鱼。

三、红鳟养殖技术

红鳟养殖技术: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前途和有利可图的养殖行业机会,红鳟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对于养殖户来说,掌握红鳟养殖技术是确保养殖业顺利运作和获得高质量产量的关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红鳟养殖技术,包括选址、水质监测、饲料管理等关键要素,帮助您进入这一养殖市场并取得成功。

1. 红鳟养殖的选址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址是红鳟养殖成功的第一步。红鳟适应能力强,生活在寒冷水域中,因此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红鳟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选择水质清洁、富含氧气的水源非常重要。
  • 气候条件:红鳟适应寒冷气候,对高温较为敏感,因此选址时需要考虑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 土地条件:选择平坦、排水良好的土地,方便搭建养殖设施。

2. 水质监测和管理

红鳟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水质监测和管理是红鳟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水质监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溶解氧浓度:红鳟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来维持呼吸和健康生长。定期检测水中溶解氧浓度,确保养殖水体的氧气含量符合要求。
  • 水温:红鳟生长最适宜的水温为5-18摄氏度。监测水温的波动,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养殖手段,确保养殖环境适宜。
  • PH值:红鳟对水质PH值要求较宽松,适应范围为6.5-8.5。定期检测水体的PH值,及时调整养殖水体的酸碱度。
  • 氨氮和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氨氮和硝酸盐含量会对红鳟造成伤害。定期检测水中这两种物质的浓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水质管理的关键在于及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养殖环境稳定和红鳟的健康生长。

3. 红鳟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红鳟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适宜的饲料是关键的一步,成鱼饲料和仔鱼饲料需分开选择:

  • 成鱼饲料:红鳟喜食轻质、高蛋白的饲料,优质的鱼粉、蚯蚓、蝦皮等都是较好的选择。
  • 仔鱼饲料:仔鱼对营养要求较高,需要选择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

饲料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 投喂量和频次:根据红鳟的生长阶段和水温变化,合理确定投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喂养或饿肚子。
  • 观察鱼体:通过观察鱼体情况,判断饲料的摄入情况是否合理,及时根据需要调整饲料供给。
  • 定期清洗饲料器具:保持饲料器具清洁,避免饲料污染和细菌滋生。

4. 红鳟疾病防控

疾病是红鳟养殖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因此做好疾病防控非常重要。

预防疾病的措施包括:

  • 定期体检:定期对红鳟进行体检,观察鳞片颜色、鳍状物的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合理养殖密度:适当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 合理投喂饲料:饲料过剩会产生废物,容易引起水质恶化和疾病发生。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
  • 观察环境变化:密切关注养殖环境的变化,如水温、氧气含量等,及时调整养殖方式,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

一旦发现疾病,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隔离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并减少经济损失。

5. 红鳟销售和市场前景

红鳟因其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而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潜力巨大。

在销售和市场前景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寻找市场需求:调查市场需求,了解红鳟产品销售的潜在渠道和消费者口味偏好。
  • 建立销售渠道:与餐馆、超市、批发商等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红鳟产品的销售渠道畅通。
  • 品牌宣传:通过建立品牌形象、参加展会等方式,增加红鳟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人们对高蛋白、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红鳟市场前景广阔。掌握红鳟养殖技术,并加以合理运用和市场策划,必将在养殖行业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和良好的发展。

四、赤眼鳟养殖技术

赤眼鳟养殖技术:打造高产优质的养殖基地

赤眼鳟,又称红眼鳟,是一种珍贵的鱼类资源。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备受消费者喜爱。对于养殖场主而言,赤眼鳟养殖是一项能够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产业。然而,想要打造出高产优质的养殖基地,必须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

1. 选用合适的养殖场地

赤眼鳟对养殖场地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选择养殖场地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水源要保持清洁,水质清澈无污染。其次,养殖场地应避免直射阳光,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养殖场地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空气流通。此外,场地的土壤要肥沃,并保持适宜的PH值。

2. 优选合适的种苗

选择合适的种苗是赤眼鳟养殖成功的关键。优质的种苗具有生长快、抗病强、耐逆性好等特点。在选购种苗时,可以从正规养殖基地或养殖场购买,确保品质可靠。种苗应该具有健康的体态,无明显疾病,有活力。同时,要注意种苗和养殖场的环境适应性。

3. 保持适宜的水质

水质是赤眼鳟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鱼类对水质的要求相当高,水质不良会引发鱼病,对养殖效益造成影响。因此,要保持适宜的水质是养殖中的必修课。要定期检测水质的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提供适宜的饲料

适宜的饲料是赤眼鳟正常生长的保证。赤眼鳟是杂食性鱼类,以浮游动物、藻类和底栖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饲料。合理搭配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成分,保证鱼体健康发育。

5. 加强疾病防控

疾病是影响赤眼鳟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鱼类容易感染各类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导致养殖损失。为了有效控制疾病,应加强疫病监测,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此外,养殖场要保持清洁卫生,加强消毒工作,确保病原体的消灭。

6. 定期清理养殖池塘

养殖池塘的清洁是赤眼鳟养殖中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环节。定期清理养殖池塘的底泥和残饵,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和病害的发生。养殖池塘的水流系统要正常运行,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7. 加强养殖管理

赤眼鳟养殖管理是养殖基地高效运营的关键。要做好养殖记录,及时了解养殖情况。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证鱼群的健康生长。定期进行养殖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养殖基地的正常运行。

总结起来,赤眼鳟养殖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养殖场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选用合适的养殖场地、优选合适的种苗、保持适宜的水质、提供适宜的饲料、加强疾病防控、定期清理养殖池塘和加强养殖管理,是打造高产优质的养殖基地的关键要素。只有养殖场主掌握了这些养殖技术,才能在赤眼鳟养殖产业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五、哲罗鲑养殖基地?

哲罗鲑的养殖基地在~青海省班玛县。该基地有16尾川陕哲罗鲑、5万尾重口裂腹鱼、5万尾齐口裂腹鱼增殖放流。

川陕哲罗鲑是中国长江上游标志性物种,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最大个体在50千克以上,是中国重要的冷水鱼类种质资源,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青海省及陕西省部分地区。

六、溪林鲑养殖条件?

一、鲑鱼池的建设与要求

(一)水源要求溪林鲑的栖息条件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沛,氧气充足。所以,鱼池的建设地点,首先要选择在离水源较近,进排水方便,电源充足,交通便利,并且能有效地预防洪水的地方。

其次,养鱼用水一定要选择无污染、不混浊、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的水。这里,我们选用的是山泉水。山泉水清澈洁净、无污染、周年温度变化小,即可以作成鱼养殖,又可以用来孵化苗种。银鲑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从淡水到8%的盐度水中都能正常生长。需要特别要注意的是水的溶氧量。

银鲑比其它鱼要求的溶氧量要高。一般理想的水中溶氧量应该不少于8-10毫克。水温一般在10℃~16℃之间。银鲑与其它冷水鱼相比较,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其更耐低温。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想要加快鲑鱼的生长,您也可以靠提高水温来达到目的(字幕--最高水温不能超过20℃)。水的酸碱度(pH值)要求是中性或弱碱性(pH值为7.5-8)。

(二)鲑鱼池的建设要求流水养殖鲑鱼可以在小水体中饲养大量的鱼,为了保持水质清新,必须使鱼池的水不断地流动和交换,及时将鱼粪便、残饵和污物排出池外,所以流水池的面积、形状、进排水系统的布置,都有特定的要求。银鲑鲑鱼的养殖,一般包括鱼苗培育池、鱼种培育池和成鱼池。池子基本上都设计为长方形,鱼池面积可以根据地势、饲养鱼的规格具体而定。一般鱼苗培育池设在室内,每个池的面积在0.7-0.8平方米,长1.8米、宽0.4米、高0.6米左右。水深控制在0.2米。在池子的进水口处要放置一个小塑料筐,这样既可以增加溶氧,也可以过滤杂质。地面上要设一个排水渠,方便把废水排走。

鱼种培育池和成鱼池都设在室外。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在9-10平方米左右,水位控制在0.4米。成鱼池一般长40米,宽4米、水深以80厘米较为合适。池底的四周都统一设有坡度,以避免死角。成鱼池也可以在池子的末端用砖墙作出一个约0.5米宽的隔断,底下是相通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池中间的净水养鱼。

另外,由于鲑鱼怕光,有条件的话,最好在池子的顶部设一个遮阳棚用来遮光。遮阳篷可以采用蓝色的硬塑料材质。总之,不管鱼池的形状、大小如何,都必须做到保证水流畅通,便于水的交换、排污的方便、无死角、易管理、易捕捞,最大限度的利用水体。

(三)进、排水系统设置进水口通常设计成单口或双口。由于进水应从鱼池上部流入,所以鱼池最好设置开放式的进水口,一般要求进水口至少要高出池面80厘米左右,使水流跌入鱼池,这样有利于曝气增氧。排水口可以与进水口前后对应地设置在两个宽度的中部,且设在鱼池的最低处,并兼有排污的功能。当进水口和鱼池没有落差时可使整个侧面过水,放置拦逃网,防止鱼逃逸。

通常要求全部打开排水口后,在10分钟左右能排净池水为好。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把排水和排污分开进行。可以在池子末端的一个角落或中间设一个圆形排污口,上面插一根PVC管,当需要排污时只要把PVC管拔掉即可。这样,排粪污、排池水各有渠道,更有利于净化处理和提高水质。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养殖鲑鱼的水源中含泥沙过重而导致池中污物的存积,进而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所以,在每一排池子的末端要设一个排沙池或排沙渠。目的是将水源导入排沙池中,经沉淀处理后再输入鱼池,这样就充分减少了水中泥沙的含量,使鱼类有一个较干净的水体。

另外,水源进入排沙池后,遇到排沙池底部的升坡而跃起形成反向流动,能量消减致使流速降低。通常流速降到每秒40厘米以下的时候较大颗粒的沉淀即从水流中分离而支流,流速降到每秒25厘米以下的时候,小颗粒浮砂可由水体中沉淀而出,因此,排砂池应该有足够的面积以使经过该池的水流减速到所需流速。而且,在没有大量沙石流入阶段,该池还是一个很好的养鱼池,可以综合利用。

(四)防逃设施用于防逃的拦鱼栅孔眼大小应视养鱼的规格大小而定,在不至于逃鱼的前提下,孔眼尽可能大些为好。小规格的拦鱼栅可以用2-3毫米的铁丝网代替,大规格鱼的拦鱼栅可用8到12毫米的钢筋焊制。所有的拦鱼栅必须安装严实,以防止鱼种从缝隙中逃逸。

(五)养鱼池的排列及用水方式养殖池的建造应根据水流量、地势地形和养殖计划考虑总体布局。由于鱼种比较幼嫩、抗病力差,所以鱼种培育池应设置在靠近水源处,也就是第一级养鱼池,而第二、第三级鱼池则适宜养稍微大一点的鱼种以及成鱼。这样,流水由第一排池逐池流出,最后到末级鱼池将水排出。鱼池的排列采用串联和平行池相结合的布局,串联池以三个为宜,最多不超过四个,倘若鱼池串联过多,后部池水质污染变坏,养鱼效果就会变差。

二、鱼种放养前的准备

鱼池建好后不能马上放养鱼苗。首先要进行试水运行工作,检查阀门开闭是否灵活,进水情况、水体交换状况、排水、排污设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检查鱼池质量、保水性能。初步掌握鱼池运行性能和流量调节的操作。

三、放养密度的控制

由于鲑鱼繁殖技术要求很高,一般的养殖场很难做到,所以建议您最好直接购买鱼苗。流水养殖鲑鱼,其放养密度及规格依种类、生产目的及流量大小而定。

七、赤眼鳟养殖成本?

购买虹鳟鱼种苗的成本 虹鳟鱼种苗价格一般在2-3元/尾,数量越大价格越低。

场地和设备租赁费用 虹鳟鱼养殖需要标准化的场地和设备,租金价格一般在每亩500-1500元不等,具体价格根据所在地区而定。 虹鳟鱼的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5%左右,正常情况下每公斤饲料价格在6-10元不等,具体价格根据不同品牌和类型而异。 虹鳟鱼养殖需要定期清理池塘和给鱼投喂饲料,人工成本在养殖成本中比例较小,大约占10%左右。

八、中华鳟的养殖条件?

水温控制在0-37℃之间都可,水中含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8之间,对盐度要求不高。

光照强度不影响生长,夏季在水池上方搭设遮阳棚以防水温过高,仔和幼鲟生长的底质要光滑无污染,成鲟泥沙底质即可。

培育幼鲟水体透明度要控制好,氨氮含量在0.2毫克/升以下,水流速度控制在10-20升/分。

九、鲑鳟鱼能在江西养殖吗?

鲑鳟鱼属于冷水鱼并不适合在江西养殖。只目前有少量企业从事鲑鳟鱼养殖

十、赤眼鳟的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积1000-3000㎡为宜,水深1.2-2.0m。池水要求“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40cm左右。

        二、池塘消毒进水:池塘应清除过多的淤泥,冬季干池曝晒后,每㎡用生石灰化浆100-150公斤消毒,消毒10-15天后667㎡可施放经发酵腐熟的粪肥200-300kg打基肥,然后用60目筛绢过滤进水

        三、鱼种放养选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鱼种放入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主养成鱼的池塘,一般每667㎡放养冬片鱼800-1200尾,混养塘每667㎡的放100-200尾。

        四、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旱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主养池塘,采用全价配合颗料饲料为好,赤眼鳟的饲料粗蛋白的含量大致30%左右,还可捞取细绿藻及柔嫩、新鲜、适口的水草、黑麦草、蔬菜叶等作为辅助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8%。一般上、下午各投一次。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的投饲原则,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6-7月及9-10月摄食较旺盛 ,盛夏稍缓。2、水质调控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晚上视天气情况适时开增氧机,以防鱼类浮头。PH值保持在7-8.5之间,溶氧5mg/L以上,氨氮在1mg/L内,亚硝酸根在0.06mg/L内。在养殖中、后期(特别在高温季节),要及时更换新水,使池塘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控制在25-40cm。10-15天,每667m2用生石灰10-15kg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呈微碱性,以利鱼类的生长和鱼病的防治。有条件的养户可根据池塘水质、水温等情况,每隔12-15天左右施用em液、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水质状况。3、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清除鱼池周围的垃圾,食台(场)上的残饵,水面上的漂浮物等,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五、鱼病防治赤眼鳟生活适应性强,各种疾病感染率和染病后死亡率较低,但鱼病防治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除鱼种下塘时做好鱼体消毒外,还应对鲜草(饵料)、食场、工具等进行药物消毒,在夏秋鱼病流行季节定期用渔药进行鱼病预防。

        六、成鱼的收获当大部分个体达到上市规格时,应捕大留小,及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