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虾养殖要求和条件?
水温要适宜:对虾是热带虾种,生长适宜水温为16度-40度,适合的水温为22-32度。
水质ph值要稳定:对虾比较适应的ph值范围在7.8-8.8。虾塘的质量要求高:养殖对虾的虾塘不能积水,漏水。
水质要有良好的透明度:透明度可以反应出水质中浮游生物等微生物的数量,是调节对虾生长的重要因素。
二、对虾种苗养殖标准要求?
1、饲喂
(1)早期
①早期的食物以泼洒的豆浆以及肥水所培育出的浮游生物为主。
②当育苗池中出现溞状幼体上下游动时,每天上午8-9点和下午4-5点,分别泼洒一次豆浆,日泼洒量为2-4kg/亩,连续泼洒3-5天。
③如果池塘肥水工作十分到位,水中的浮游生物十分丰富,或气压比较低的时候,减少豆浆的泼洒量。反之,增加豆浆的泼洒量。
(2)中后期
①15-20天左右,当幼体沿着塘埂四周游动时,投喂粉状配合饲料。30-40天左右,开始投喂粉碎的颗粒饲料。
②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6-10%左右。
③每天上午8-9点和下午5-6点分别投喂一次,其中上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管理
(1)及时巡查池塘,当池塘中的氧气溶解量不足(低于5mg/L)或天气闷热、雷阵雨的时候,及时打开增氧机进行增氧。
(2)定期将池塘水面上的漂浮物捞出。
(3)池塘水体的透明度控制在20-35cm左右。如果水质过浓,加注新水。如果水质过清,每亩池塘追施50-100kg腐熟农家肥,进行肥水。
(4)水体ph控制在7.5-8.5之间。
(5)育苗期间,每隔7-10天泼洒一次EM、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同时拌料投喂维生素C、免疫多糖、多维等营养保健药物,增强虾苗的活性。
(6)45-55天左右,当虾苗体长达到1.5-2cm左右,喜欢在池塘埂四周集群平游和逆流游动时,即可捕捞,进行出售。
培育
1、挑选亲虾
亲虾要求外表无损伤,大小规格整齐,体长约为4.5-5cm左右,雌雄比例约为3-4:1。
2、池塘条件
(1)池塘东西走向,长宽比为3-4:1,水深约为1-1.2m左右,坡度比为1:3-4,池底淤泥层厚度不超过15cm。
(2)水体氧气溶解量在5mg/L以上,ph值在7-8.5之间,同时在进、排水口处设置60-80目网片。
3、肥水
当虾卵由暗绿色或灰褐色变成透明或灰白色,胚胎出现黑色眼点时,进行肥水。每亩地施加100-200kg腐熟有机肥(若为新塘,需施加1-2kg氮磷复合肥),同时加入0.25kg的EM菌或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
4、饲喂
亲虾主要投喂配合饲料,同时搭配投喂鲜活动物饲料,日投喂量分别为亲虾体重的2-5%,5-8%。
5、产卵孵化
当池水水温在18℃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产卵。孵化期间,定期加注新水。20-25天过后,虾卵开始孵化。等到80%抱卵虾孵化出幼体后,将亲虾捕捞出来进行出售,而幼虾转入虾苗培育阶段。
三、中国对虾 大棚养殖要求
中国对虾大棚养殖要求
中国对虾大棚养殖产业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农业领域一颗耀眼的明星。对虾作为一种美味可口的海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对虾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涉足对虾大棚养殖领域。然而,要想在这一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取得成功,必须要了解中国对虾大棚养殖的相关要求。
1. 大棚选择
对虾大棚养殖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大棚。大棚的质量和设计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和产量。一般来说,大棚应具备以下特点:
- 结构稳固:大棚必须能够抵御恶劣天气的袭击,如强风、大雨等。
- 通风良好:对虾需要充足的氧气和新鲜空气,大棚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
- 温度控制:对虾适宜的生长温度在 25-30℃,大棚应具备相应的温控设备。
- 光照充足:对虾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大棚应选择光照条件良好的区域。
选择好合适的大棚是对虾养殖的第一步,也是确保对虾生长健康的重要环节。
2. 水质管理
水质是对虾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水质条件可以促进对虾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要对水质进行严格的管理。
首先,大棚养殖的水源应该是清澈、无污染的地下水或河水。水质应符合以下要求:
- PH值:PH值应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对虾的生长不利。
- 溶解氧:溶解氧浓度应保持在6-8mg/L,充足的氧气是对虾生长的基础。
- 氨氮:氨氮是对虾的毒性物质,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温度:水温应在适宜的范围内,不宜过高或过低。
同时,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保持水质的稳定和良好。
3. 饲料管理
对虾的饲料管理直接关系到对虾的生长速度和食物转化率。合理选择和管理饲料是提高对虾养殖效益的关键。
对虾的常用饲料主要有鱼粉、虾粉、玉米等。在选择饲料时,要考虑对虾的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饲料应具备以下特点:
- 营养全面:饲料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 易消化:对虾的消化系统相对脆弱,饲料应容易消化吸收。
- 稳定质量:饲料质量稳定,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同时,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对虾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或不足。
4. 疾病防控
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包括黄体病、白斑病、细菌性病害等。疾病的爆发会严重影响对虾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控方法。
首先,要做好对虾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病虾应及时隔离,防止病害的传播。
其次,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经常更换水源,定期消毒,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最后,要根据需要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要注意使用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期限,避免对水质和对虾造成污染和伤害。
5. 定期清洗和维护
对虾大棚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首先,定期清理大棚内的污物和杂草,防止对虾的疾病滋生。
其次,对大棚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定期清洗和维护可以保持大棚环境的稳定和健康,提高对虾的养殖效益。
综上所述,中国对虾大棚养殖要求涉及大棚选择、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定期清洗和维护等多个方面。合理遵循这些要求,可以提高对虾养殖的效益和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淡水养殖对虾PH要求
淡水养殖对虾PH要求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而淡水对虾养殖更是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青睐。在淡水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稳定与控制非常重要。其中,酸碱度(PH)是影响对虾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淡水养殖对虾的过程中,保持适宜的酸碱度可以提高对虾的生长效益,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存活率。对虾对酸碱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理想的PH范围
- 酸碱度的影响
- 调节PH的方法
-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 通风换气:保持水体中的含氧量,调节PH值。
- 添加化学剂:根据具体情况添加适量的化学剂来调节酸碱度。
- 水质处理设备:使用一些专门的设备来处理水质问题。
- 其他影响因素
- 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 养殖技术的创新
淡水对虾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于咸水对虾。一般来说,淡水对虾的PH应保持在7.5-8.5之间,这个范围被认为是最适宜对虾生长的PH值。如果PH值偏离这个范围,都会对对虾的生长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低于理想PH范围,在酸性环境下,淡水对虾的饮食摄取能力会降低,养殖效益会下降。此外,酸性环境也有可能诱发虾病的发生。相反,过高的PH值会导致虾类呼吸困难,养殖效益同样会降低。
为了保持适宜的PH范围,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除了酸碱度,淡水对虾的养殖效果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溶解氧、氨氮等都会对对虾的生长产生影响。养殖户在管理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保持水质稳定和适宜。
水质监测是淡水对虾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定期监测水质,饲养员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由于不适宜的PH值等造成的养殖效益下降或疾病爆发。水质监测还能帮助养殖户了解对虾的生长发育情况,进一步优化养殖管理的决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淡水养殖对虾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一些新型的水质处理设备和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为养殖户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养殖户能够更好地掌控水质,提高对虾的养殖效益。
总之,淡水养殖对虾的PH要求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保持适宜的酸碱度范围有助于提高对虾的生长效益,减少疾病风险。养殖户应该定期监测水质,及时调节PH值,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持水质稳定。同时,不仅要关注酸碱度,还要综合考虑其他水质因素,全面提升对虾养殖效果。
五、室内养殖南美白对虾靠谱吗?
谢邀
室内养虾一般都是饲养对虾,几个重点:
1.技术方面要求很高,对养虾 控温 设备管理很精通(可请人照看)
2.了解市场行情,养殖只是一个方面,卖的出好价钱才能赚钱
3.高成本,初次投资很高(设备 建设 人力 种苗 饲料等方面都需要一定投入)
至于靠不靠谱,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血本无归。我一位对这行业比较了解的人曾经和我说过这些一句话:“你想教别人赚钱,推荐他去养对虾。你想让别人破产,推荐他去养对虾。”
事在人为
六、中国对虾养殖水质要求
中国对虾养殖水质要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生产国之一,对虾养殖业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然而,对虾养殖的成功与否与水质的良好性息息相关。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对于对虾的生长、健康和产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中国对虾养殖中的水质要求。
1. 水质监测
对虾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以确保适宜的生长环境。常规监测项目包括溶解氧浓度、温度、盐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酸碱度及污染物含量。
2. 溶解氧浓度
溶解氧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对虾是水生动物,其呼吸需要充足的氧气。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低会导致对虾缺氧,甚至引发死亡。在中国,对虾养殖场溶解氧浓度通常控制在6毫克/升以上,以保证对虾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3. 温度
水温是影响对虾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对虾在28-32摄氏度的水温下生长最为适宜。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对虾的食欲、运动能力和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对养殖效益造成负面影响。养殖场应保持适宜的水温,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调整温度。
4. 盐度
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盐度有不同的要求。幼虾期对低盐度适应能力较强,而成虾期对高盐度适应能力较强。通常情况下,对虾养殖采用盐度为20-30‰的海水较为理想。较高的盐度可以促进对虾的摄食、消化和免疫力,但过高的盐度则可能引发对虾的离子紊乱和生理异常。
5. pH值
pH值是水体酸碱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对虾的生长和酶活性。中国对虾养殖中,维持水体pH值在7.5-8.5之间较为理想。过低或过高的pH值都会对对虾养殖产生不良影响,如影响对虾的摄食、消化吸收和免疫力等。
6. 氨氮
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对虾养殖中必须加以关注。氨氮主要来源于对虾的代谢废物和饲料残留物等。在中国对虾养殖中,氨氮浓度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较为理想。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引发消化道疾病和免疫系统受损。
7.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水体中的无机氮化物,其浓度也需要进行监测。过高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会导致对虾中毒,影响对虾的生长和生存。在对虾养殖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控制在0.05毫克/升以下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中国对虾养殖对水质有严格的要求。保持良好的水质有助于提高对虾的生长速度、健康水平和养殖效益。对虾养殖场应定期监测水质,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调控,以确保对虾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健康成长。
七、白对虾养殖水体要求
白对虾养殖水体要求
白对虾是一种常见的海水养殖物种,其生长和发育需要维持适宜的水质和环境条件。养殖水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白对虾的健康和产量。本文将介绍白对虾养殖水体的要求,以帮助养殖户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温度
白对虾对水温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白对虾的新陈代谢活动最为旺盛,食欲和生长速度都较快。当水温过高时,白对虾容易受到热应激,新陈代谢减缓,甚至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水温,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养殖区域,利用遮阳网等方式进行调控。
PH值
养殖水体的PH值对于白对虾的生长发育也起着重要作用。白对虾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7.5-8.5。PH值偏高或偏低都会对虾体内的酶活性和生物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虾体弱化甚至死亡。因此,在养殖水体中保持适宜的PH值非常关键,可以通过适当添加石灰等调节剂来维持PH值稳定。
溶解氧
溶解氧是维持养殖水体中生物的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白对虾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水中溶解氧浓度应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当溶解氧含量过低时,虾体无法正常呼吸,会出现窒息和缺氧的症状,影响生长和健康。因此,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需要定期检测,必要时可通过增氧设备进行增加。
氨氮和亚硝酸盐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养殖水体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在高浓度下会对白对虾产生毒害作用。氨氮来自虾体及其代谢物的分解,亚硝酸盐则是氨氮进一步氧化产生的产物。合理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对于保护白对虾的生长十分重要。可通过加强水质处理和增加水流等方式来降低水体中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
盐度
盐度是白对虾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白对虾可以适应不同的盐度范围,但在生长过程中适宜的盐度范围为10‰-30‰。盐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白对虾的生长和免疫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盐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水质循环和过滤
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和清洁是养殖白对虾的关键。水质循环和过滤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设计和使用过滤设备,可以去除废物、残饵和代谢产物,有效减少水体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积累。此外,水质循环还可增加氧气供应,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循环和过滤水体,以维持水体的质量和清洁。
总结起来,白对虾养殖水体要求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控制,合理的盐度范围,以及水质循环和过滤等方面。充分满足这些要求,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白对虾健康的发育和高产量的生长。
八、养殖对虾对环保的要求
养殖对虾对环保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对虾对环保的要求愈发引起关注。养殖对虾行业需要注意环保问题,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科学选址环保意义重大
科学选址是养殖对虾对环保的首要要求之一。选址要远离自然保护区、重要鸟区、河口、海流交汇处等,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此外,还要避免滨海退化、淤泥、氮磷等养殖废物造成的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2.合理养殖密度实现环境友好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是养殖对虾对环保的重要举措之一。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增加虾苗死亡率,引发疫病流行,对水域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养殖场要根据水质、虾苗的生长情况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3.饲料管理减少污染排放
养殖对虾对环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合理的饲料管理。合理选择、使用饲料,并设置科学的喂养技术,能够减少养殖过程中排放物的污染程度。可以采取精准投喂方式,避免饲料浪费,减少饲料残留,降低对水质的污染。
4.定期清理养殖底泥维护水质
养殖对虾的底泥清理工作也是环保的重要环节。底泥中的残渣、粪便、死亡物质等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对虾生长和养殖环境的健康。定期清理底泥、沉淀池、水泥池等,可有效减少底泥中的有害物质,提升水质质量。
5.生态养殖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养殖是养殖对虾对环保的一种新兴模式。生态养殖的核心是模拟自然环境,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建立生态灌溉、生态滤池、生态模块等设施,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果。同时,生态养殖也能够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渔业资源,创造更加环保、高效的养殖方式。
6.养殖对虾疫病防控措施
疫病是养殖对虾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良好的养殖管理和疫病防控措施,能够减少虾苗的疾病发生率,降低病害对养殖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强养殖对虾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测水质、虾苗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保护养殖环境的健康。
结语
养殖对虾对环保的要求是推动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养殖密度、饲料管理、清理底泥、生态养殖和疫病防控等措施,可以减少养殖对虾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养殖对虾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环保意识和环保措施的实施将会成为行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对虾养殖小贴士?
答案是;
1.注意虾塘内的水位变化。
2.注意虾的动态,观察对虾有没有反常行为。
3.注意观察虾塘内的敌害生物。
4.暴雨之后注意池水分层现象(及应急情况)。
5.注意观察对虾蜕壳数量。
6.观察水色,注意池水浓度有无异味。
7.注意观察同一池塘内对虾个体有无出现大小差距悬殊的情况。
十、怎样养殖对虾?
池塘在放养前必须做到清於、消毒、暴晒。池塘清除底泥后,用生石灰70—80kg/亩化浆均匀泼洒,以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和病原生物;经3—4天晒池后冲洗池塘,将石灰水冲掉;再进水5—10cm,使池水PH值为8.0—8.6,然后按200—250g/亩用量全池泼洒长效水体消毒剂、溴氯海因等,彻底杀灭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
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5,透明度30—40cm,池底H2S浓度不超过0.01ppm。
对精养池、半精养池的池塘一定要配备增养机。配备数量根据计划单产指标来定,如亩产指标400kg,每亩配置1.1千瓦电机频率50赫0.5台,如亩产指标600kg,配置0.8台.在具体生产中1.1千瓦的增养机可供4亩养虾水面的增氧。
虾苗入池前,培养足够的基础饵料生物是养虾前期提高虾苗成活率,增强虾苗体质,加速虾苗生长的关键性措施,同时饵料生物对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虾病病害,稳定水质将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