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泥鳅的养殖设备都有什么

124 2025-03-13 16:06 到农村去网

一、泥鳅的养殖设备都有什么

泥鳅的养殖设备都有什么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因其繁殖能力强、食性广泛而受到养殖户的青睐。要想成功养殖泥鳅,除了了解其习性和饲养要点外,选择合适的养殖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泥鳅养殖中常用的设备,帮助养殖户选择适合的设备,提高养殖效益。

1. 水缸/池塘

泥鳅养殖的基础设备之一就是水缸或池塘。水缸容量一般以500升以上为宜,可以根据养殖规模确定水缸的大小。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可以考虑使用池塘进行养殖。水缸或池塘的材质应选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如玻璃纤维、高密度聚乙烯等。

2. 水泵/过滤器

泥鳅养殖过程中,需保持水体清洁和氧气充足,因此需要配备水泵和过滤器。水泵可循环水质,保持水体流动,增加溶氧量;过滤器可过滤水中的杂质和底泥,保持养殖环境清洁。选择合适的水泵和过滤器可根据养殖规模和水体情况选购,确保水质稳定。

3. 氧气机

泥鳅是靠呼吸水中的氧气生存的,所以保持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对于泥鳅的生长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和水体密度较大时,需增加氧气供应,以防止泥鳅缺氧。氧气机可通过增氧来提高水中的氧气含量,保持水质稳定,提升泥鳅的养殖效益。

4. 温度调控设备

泥鳅对水温要求较高,一般适宜的水温为20-30摄氏度。在养殖过程中,为了确保泥鳅的正常生长,需要对水温进行调控。温度调控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水温,使其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促进泥鳅的健康成长。

5. 光照设备

光照是泥鳅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当的光照能够促进泥鳅的食欲和新陈代谢,提高养殖效益。在养殖泥鳅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光照设备,如荧光灯、LED灯等,确保泥鳅能够获得适当的光照。

6. 饲料投喂设备

泥鳅的饲养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方便投喂饲料并防止饲料浪费,可选用饲料投喂设备,如自动投喂器、饲料斗等。这些设备可以根据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选购,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投喂成本。

7. 监测仪器

为了及时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和泥鳅的生长状况,可以配备一些监测仪器。如水质监测仪、氧气测定仪、温度计等,可以通过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调控和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总而言之,泥鳅的养殖设备涉及到水缸/池塘、水泵/过滤器、氧气机、温度调控设备、光照设备、饲料投喂设备以及监测仪器等。在选择养殖设备时,需要根据养殖规模、水体情况和养殖要求进行合理的搭配和选购,以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益。

二、台湾泥鳅品种养殖怎样?

台湾泥鳅是大陆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寸苗(3-5cm)养至成鱼(15尾/斤)只需3-4个月。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养殖台湾泥鳅,池塘不宜过大,以5亩以内为宜。建议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在3-5万尾/亩,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泥鳅苗,可套养鳙鱼10-20尾/亩、白鲢15-30尾/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

三、谁知道泥鳅养殖有市场吗?

那就要看你准备养到多大的了。有两种规格:

一,是半斤以上甚至一两斤以上的,这种只有东北(冬天吃,即中国典型的冬补);韩国、日本(这俩夏天吃,是他们所谓的夏补)。这种大规格东北人即使冬补也吃不多,毕竟现在中国富了,比韩国日本都有钱了,吃的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那边有海参,比这个高档多了),所以真正的买家还是韩国日本。虽然说韩国日本没咱中国有钱,但他们惜命,怕死,花钱抠门儿,所以对吃的东西检测得严格得要死。关键是泥鳅这玩意儿密度小了没利润,密度稍一大就多病,又是皮肤呼吸,很多药都不能用。所以抗生素农药都用得蛮多的。所以老是被韩国日本那群怕死鬼检查出来,一检查出来就出口限制,一限制这玩意儿就不值钱了!前年我去连云港赣榆(国内面积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据当地人说已经三年亏本卖了。

二,就是60~80条一斤的规格了。这个规格现在正在升温!因为这是内销,中国人自己吃的。中国吃东西讲究首先是味道,其次才是营养。泥鳅还真是这个十公分左右的规格才最为细嫩可口。现在两广、两湖、云贵川等地都喜欢拿这个规格吃火锅。吃法虽然单一,但短时间内我感觉没有品种能代替之。这就是品种优势,密度很高,产量不算低。关键是成本低,当然利润没有其他品种高,但好在两广海南冬天也能养。而且周期短,可以作为其他养殖品种养殖间隙的一个交替缓冲。

四、泥鳅可以在缸里面养殖吗你?

泥鳅可以放在鱼缸里养。 鱼缸池底需要铺15厘米至20厘米厚的肥泥,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

五、泥鳅养殖技术?

养殖方法:

1、鳅池建设。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1~1.5m。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

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2、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池;5~7天后,蓄水10~20cm,施用10~15kg/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3、饲料投喂。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

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

4、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扩展资料:

六、如何养殖泥鳅?

方法多样,但总体需要注意的几个步骤是:养殖池的准备,水的处理,泥鳅的选种和饲养管理。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充足的养殖池,大小要根据泥鳅的数量和大小合理安排。其次,水质的处理也非常关键,泥鳅需要新鲜的水源和合适的水温。接下来就是泥鳅的选种和饲养管理,要选择健康的泥鳅,并按照科学的饲养方式进行管理。比如,要注意泥鳅的饵料、喂养量和时间等方面。总体而言,泥鳅的养殖需要细心耐心,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泥鳅的质量。

七、泥鳅如何养殖?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八、养殖泥鳅方法?

一、修建池塘

泥鳅养殖可寻找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池塘周边保持干净,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厚度0.5尺,注入清水1尺,并在池塘底部栽种上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温保持在15-30℃左右。

二、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三、饲喂方法

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四、日常管理

养殖户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同时关注水位、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九、泥鳅水花养殖?

1、泥鳅孵出后3天便称为水花,但就是水花养到寸片这段时间死亡率奇高。一些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也最多达到35%,而经验不足者大多是全军覆没,孵出后3天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投喂熟蛋黄和豆浆,这样水花也要吃,但这不是水花最爱吃的,而且营养单一,数日便会应抵抗力差而逐渐死亡。

十、鱼塘养殖泥鳅?

步骤/方式一

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泥鳅,可选靠近水源区域,面积以200-400㎡为宜,池塘水深在40-50厘米,水质偏酸、池底平坦淤泥少。在苗种下塘前,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水深在10厘米左右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步骤/方式二

投放鳅苗

泥鳅苗要选择规格整齐,差距不太大的,有效避免大鳅吃小鳅。一般投放的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步骤/方式三

鳅苗饲喂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需要投喂适量的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可以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同时要及时肥水,可适量泼洒一些肥水产品,调节好水质。

步骤/方式四

日常管理

池塘水温超过30℃时,泥鳅会钻入泥中避暑,容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因此要勤加换水,经常的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还可以降低水温,另外要做好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要注意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步骤/方式五

日常投喂

人工养殖泥鳅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达到25-28℃时,泥鳅摄食最为旺盛,此时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步骤/方式六

病害预防

泥鳅为了有效预防疾病,要保证水质清新,可通过水质调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环境,使得泥鳅生长旺盛,抵抗力强。要尽量做到不用药或少用药,避免有关的药物残留,确保泥鳅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