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丁公鱼养殖技术?

115 2024-09-01 00:21 到农村去网

一、丁公鱼养殖技术?

养殖丁公鱼需要建立合适的池塘,它是底栖性鱼类,因此要注意池塘的深度。

建立池塘后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往塘中加入适量的水,准备投放鱼苗。

由于它原本生活在热带地区,因此一定要注意水温,保持干净的水质,并投喂螺类作为食物,加速它的生长。

丁公鱼,又名海公鸡、花身鸡鱼等。其背鳍硬棘及软条间有深刻,背鳍部有一大型黑斑,尾鳍上下有斜走之黑色条纹,体侧有3条成弓状的黑色纵节。体长可达25公分,游速极快。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常栖息于沿海的河口以及红树林区域。

二、黄骨丁鱼养殖技术?

黄骨丁鱼品种独特,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养殖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六大措施。

 池塘宜深,水质良好

黄骨丁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6~38℃,适宜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差。因此,养殖黄骨丁鱼的池塘应符合以下条件。

1.水深适宜:水体要有一定深度,必须达到2米以上,如果水深不足,光照过于强烈,不适合黄骨丁鱼喜弱光下摄食的生活习性。

2.水源充足:池塘必须有稳定、充足、无污染的自然水源,要求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源供应。

3.能排能灌: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自如,建有安全的进、排水口,配套建设网具等拦鱼设施。

4.底质良好:要求池底平坦,方便鱼类捕捞,池塘底质以沙质土为好,底部淤泥控制在10厘米左右。池底必须做到保水及保肥性好,易于培肥。

5.水质良好: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黄骨丁鱼喜欢清澈洁净水质,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以上,水体应有活水常年流动。池塘面积适宜,配备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养殖渔船等机械设备。

三、船丁鱼学名?

长蛇鮈(学名:Saurogobio dumerili)是鲤科、蛇鮈属的一种鱼类。体极长,圆筒形,背部在背鳍起点处稍隆起,腹面平坦,尾柄细长,后部略侧扁。短小,稍宽且略平扁。吻短,前端略尖,鼻孔前方稍下陷。口下位,深弧形。唇具多数细小乳突。唇后沟向前不达下唇前端。须1对,位于口角。眼小,圆形。眼间宽,微隆起。泪骨发达。体被圆鳞,鳞片小,胸部具鳞。侧线平直,完全。背鳍无硬刺,位于体的前半部,起点距吻端远较其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偶鳍位近腹面,平展,后缘钝圆。胸鳍宽且长大,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位于背鳍基部中央偏后,约与背鳍第四、五根分枝鳍条相对。肛门距腹鳍近,约位于腹鳍基部与臀鳍起点间的前1/6处。臀鳍短,位置较后,距尾鳍基部近。尾鳍分叉略浅,末端微呈钝圆。鳃耙不发达,呈瘤状突起。肠管短,不及体长。鳔小,2室,前室包被于圆形骨囊内;后室极小,长圆形。腹膜白色,上具多数小黑点。体背部及体侧上部橄绿色,腹部银白,体上侧鳞片基部均有圆形或不规则黑斑。偶鳍粉红色,其他各鳍灰黑色。

长蛇鮈为淡水小型中下层鱼类。生活于江、河、湖泊、水库浅水的有流或缓流沙质底质处。杂食性,主要摄食幼蚌、黄蚬、水生昆虫,兼食枝角类、藻类和植物碎屑。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辽河中下游、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水系。

四、泥丁养殖技术?

泥丁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软体动物,养殖技术如下:1. 场地选择:选择远离污染、安静且水质良好的地方进行养殖。2. 养殖池设计:设计长方形养殖池,池底平坦,有利于泥丁生长。3. 养殖密度:根据场地条件和泥丁生长情况,合理安排养殖密度。4. 饲料投喂:以新鲜的小鱼、小虾、蚯蚓等为食,每天投喂2-3次。5.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更换水,防止水质恶化。6.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泥丁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7. 日常管理:每天巡查养殖场,及时清理残饵和排泄物,保持养殖环境卫生。总之,在泥丁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场地选择、养殖池设计、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治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确保泥丁健康生长。

五、丁桂鱼养殖技术?

1、培育育种

(1)池塘

培育池以2-3亩为宜,水深约1.5m,蓄水保持在约1.2m左右,在池塘四周的浅水区应有水草,同时要求注水、排水方便,水质清新且无污染。

(2)消毒

亩用生石灰75kg清塘消毒。

(3)鱼苗放养

①池塘消毒1周后即可放苗,放养前施有机肥,确保鱼苗有足够的浮游生物作为开口饵。

②放养密度以鱼苗体长2-3cm为宜,亩放2500-5000尾,在下塘前应用3-4%食盐水浸洗5-8分钟。

③一般经过3个月的培育后,可获得全长为12-16cm的大规格鱼种。

2、饲养管理

(1)养殖初期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适量补充人工饲料,前期投喂一些豆浆,后期经驯食后可投喂配合饲料。

(2)饲料的粒径应略小于鱼的口径,开始投喂时可用粉料或微粒料,以后改用小粒径料。

(3)投喂量应占鱼体重的5%左右,饵料应投放在池塘的浅水处,针对体长5cm以上的丁桂鱼,可驯食后投喂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在32-35%,投喂时做到定时、定量、定位投喂,确保饲料的质量。

(4)定期施肥,保证充足的活饵供应。

(5)适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定期施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

(6)养殖丁桂鱼时不宜与鲤鱼、草鱼、鳙鱼等食物竞争激烈的鱼类混养,但可适量混养鲢鱼。

六、黄辣丁鱼的养殖条件和技术?

1、池塘条件: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 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 面积2~5亩, 池底平32坦、淤泥10cm ~20cm、水深1.5 ~ 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 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 排干池水, 用生石灰125 ~ 150kg /亩 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 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 彻底杀灭病原生物。消毒5 ~ 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 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 培水, 过7 ~ 10天, 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 要求体质健壮, 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 4cm的黄颡鱼夏花, 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 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 每亩再投放20cm 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 以调节水质。鱼种放养时, 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 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3~ 5天后开始驯化, 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 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驯化及投喂方法: 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 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1m, 用细网布制成, 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 每天分2次投喂, 早上为7:00- 8:00 时, 投喂量占1/3, 傍晚18:00 - 20:00 时, 投喂量占2/3。驯化10天 后, 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颡鱼夏花, 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当黄颡鱼体长达到5cm以上时, 可以在肉糜中添加20%~ 30%的豆粕、菜粕、花生粕、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及池水温度而定,当水温20℃以下时,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3%, 水温20℃以上时,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 ~ 6%。

七、船丁鱼钓法?

钓船丁线不一定非要细,但在掌控的前提下,越细越好,我只用一付0.1的子线,打结了也一样用,收杆回家后剪了重绑的; 因为小鱼,没那么大劲,当然粗一点不容易乱线,暖和点拉白条的时候,我用0.4的主线拉0.6的子线,尽量不乱线,节奏才好。

2:钓钩,一定要小,鱼嘴小,很多时候是拱着钩跑,吃不进去,哪怕是10CM多的船丁,我有时也是用小号的狐钩或0.3的袖,在空枪与半路掉鱼中找一个能接受的取舍度很重要;

3:小鱼是强诱给诱过来的,只要不是特别死的位置,都能诱过来,并且越抽越多。调漂到最灵钓过程,通过频繁抛竿引鱼。钓的时候只要浮漂有动静,不管是顶漂、黑漂或浮漂点动就起竿,没中鱼最多换一次料。

4:饵的状态,一定要有雾化,有残留。这个状态说好把握也好把握,说难也难,就看你肯不肯在家多调试改比例了; 打粉的比例,状态饵的比例等。

八、船丁鱼的介绍?

船丁,属江河小型鱼,

头大尾小,体呈方形长锥体,船丁鱼的体形如古代造船使用的一种钉子,所以当地钓鱼人称此鱼为船丁子鱼。鱼体成圆柱型,鱼表面为褐色,体重100~200克。体长20厘米左右,为一种小型冷水鱼。一般喜欢生活在上层水域。但由于潮流、气候、水温等原因,也会出现在不同的水域层

九、船丁鱼怎么钓?

若想钓长江的野生船丁鱼并不困难,长江钓鱼爱好者多采用串钩底钓或弓钩底钓,串钩钓组主线直径0.3至0.5毫米长五十米左右,以及各种型号小钩,脑线一般选在1号以内为宜,每枚鱼钩的脑线长度在十厘米以内,钩距在十五厘米左右,鱼钩的数量一般三至五枚为好。

长江野生的船丁鱼的食性较杂,浑饵和素饵从不拒食,其实只要你掌握一点钓鱼的技巧,很容易就能钓到长江野生的船丁鱼,船丁鱼是比较愚钝的长江鱼类,各类面饵,红虫及蚯蚓都是钓长江野生船丁鱼的优良钓饵。

十、船丁鱼有几种?

1种,船丁鱼仅有1种。

船丁鱼它的学名叫蛇鮈,是一种属江河的小型鱼,头比较大、尾巴小,整个身体呈一个方形长锥体,船丁鱼的体形就像是古代造船使用的一种钉子,所以当地人才会把这种鱼叫做船丁子鱼,简称船丁鱼。

船丁鱼一般口感不太好,所以比较少人会去吃它,这也是它不被熟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