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蛙种蛙养殖技术
青蛙种蛙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青蛙种蛙养殖技术。作为一项独特的农业产业,青蛙种蛙养殖技术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青蛙种蛙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
1. 青蛙种蛙养殖技术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青蛙种蛙养殖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养殖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家禽养殖,青蛙养殖所需的场地和投入要少得多,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也较小。同时,青蛙养殖还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对于农田的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青蛙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和废水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的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为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2. 青蛙种蛙养殖技术对于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青蛙种蛙养殖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农业产业,在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养殖青蛙不仅能够提供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青蛙肉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高蛋白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青蛙肉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因此,通过种蛙养殖技术培育出品质优良的青蛙,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
除了青蛙肉之外,青蛙骨骼和皮肤还可以作为中药材进行开发利用,拓展了青蛙养殖的产业链。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有利于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3. 青蛙种蛙养殖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青蛙种蛙养殖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青蛙肉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高营养食品,符合现代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青蛙肉市场需求将逐渐扩大,青蛙种蛙养殖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管理的引入,青蛙种蛙养殖技术的产量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优良的品种选育和养殖技术的创新将使得青蛙养殖效益最大化,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投身于青蛙种蛙养殖行业。
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绿色养殖的需求,青蛙种蛙养殖技术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利用生物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青蛙养殖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综上所述,青蛙种蛙养殖技术作为一项环境友好型的农业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该加强对青蛙种蛙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积极引导农民投身于这一领域,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青蛙养殖种蛙产卵的时间?
5~6月是繁殖期,3~4月则是求偶的时候,而且也只有雄蛙才会叫`
三、种蛙养殖技术和方法?
一、池塘建设
1、种蛙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湿度保持80%。
2、孵化池: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二、种蛙放养
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一般可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方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三、繁殖、孵化
繁殖、孵化技术是虎纹蛙,黑斑蛙养殖的关键技术,首先将建好的产卵池、孵化池进行消毒,而后注人清水,最后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一切准备好后即可将青蛙从温棚移出,移出后先用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5分钟,然后移人产卵池。正常情况青蛙进入产卵池后2天一天就可以抱对产卵,若青蛙成熟较好、气温较高,常常是在青蛙进入产卵池后2小时-16小时就全部产卵。
四、饲养技术
蝌蚪培育的关键技术是蝌蚪分级饲养。饲料优质多样化。投饲料随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日饲料2次刚变态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此时应投放1号料,最后完全过渡到饲料喂养。
四、青蛙养殖1亩要多少种蛙?
品种不一样,密度也不一样。
那么对于我们养殖的品种不同的情况之下,养殖密度也是不同的。比如说牛蛙和泰蛙这两个品种,说起来其实它是可以密集养殖的。
那么黑斑蛙和林蛙,俗称的青蛙这两个品种,它的养殖密度就不能够太密,一般都是比较稀疏的。所以基于这个情况看来,它的价格才会不一样。
所以总体的密度不一样的时候,它是跟品种有关系的,假如我们养殖的品种不同那么密度肯定也会不同,它的收益肯定是有差别。
所以不能够一概而论,不能够说每一个品种它的密度都是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太现实。
我们以泰蛙举例。
一亩土地面积大概为660个平方。 那么通常我们做养殖的时候,一亩的土地最多被规划为两个池塘。一个养殖池塘,养殖大棚的池塘,为300个平方左右。
那么根据我们投放的密度来说,我们历年来投放的力度,每一个池塘将近投放20万的蝌蚪。
那么养殖场商品卖的时候,基本上一个池塘能够养殖到8000~12,000斤。所以按照这样的平均计算来说,一亩土地大概一个养殖批次可以养殖2万斤左右。最低也会有16,000~24,000之间。所以我们取平均值大概会2万左右。
那么根据我们一年养殖三个季度的情况来看,一年可以产生6万斤的产能产量。以上的存储属于按照数据计算,不考虑其他的因素。
考虑其他的因素将会更低。
假如我们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市场上价格的波动,我们投入会简短或者说推迟。如果价格太低的时候我们快速的出货或者说慢慢的去选择投入的时间。
那么一年最多也就两个季度,比如说开春之后投放一次,那么到9月份的时候基本上可以上市。那在9月底再投放一次,那么到第2年开春之后又可以卖一次。按照实际的计算来看,一般养殖的时间为120天到150天左右,所以一年的时间,如果考虑到时间的因素,那么基本上两个批次是足足有余的。
考虑到病情的因素。在我们考虑到病情和管理的因素,那么这个时候产能可能会有所下降。所以按照这个问题来看,如果说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每一亩年产量按两个批次养殖的情况来看。至少都会有2万斤左右。
按照市场的价格,每一斤我们最低的利润赚取一块钱的时候,那么一年的生产的利润大概是2万块钱到3万块钱。
五、养殖青蛙技术?
一、池塘建设
青蛙养殖池塘分为孵化池和养殖池。
1.孵化池的建设
根据蝌蚪孵化数量来设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积要求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水质不易稳定。
2.养殖池的建设
养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为宜,东西走向,同时每个池塘均应设有进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间有环沟,环沟宽约60厘米、深40厘米,中间留出3~5米宽的滩涂,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青蛙如何养殖?青蛙人工养殖技术
在滩涂上方布置遮阳网,高约80厘米,或种植撒播水稻,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高温。每个蛙池之间用40目以上的网片分割开,高约1米。同时整个养殖场用围网架起网棚,进行封闭式遮盖,避免鸟类捕食青蛙。
二、孵化方法
青蛙繁殖时间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收集卵块,应在产卵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受精卵动物极呈黑褐色朝向上方,植物极乳白色或淡黄色,朝向下方。)注意不要随意翻转卵块,避免受精卵的植物极和动物极发生颠倒。
青蛙如何养殖?青蛙人工养殖技术
孵化池中可放置网箱进行孵化,网箱材料采用100目以上的尼龙网。架设网箱时,网箱上下全部固定,避免风吹导致网箱晃动,吃水深约50厘米。网箱中间放置塑料框,用于盛放卵块。通常一个塑料框中放5~10个卵块,每个卵块约2000粒卵。若没有准备充足的孵化池,也可将卵块直接移至成蛙养殖池,此时的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投放0.2~0.5个卵块。养殖池水位要保持最高水位。将卵块投放于塑料框中,同时塑料筐固定在环沟中。
六、青蛙养殖技术?
一、蛙池的建设
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蛙池四周应用砖墙围栏,墙高在1.5米以上,以防止青蛙逃跑或被蛇类进入捕食青蛙。最好能在居所附近建蛙池,以方便管理。蛙池两端应分别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并用铁枝和密眼尼龙网封口防逃。蛙池内四周应栽上水草和小灌木,以方便成蛙栖息。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二、种蛙的护理
在每年严寒冬天到来之前,应把池水放干,但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为种蛙钻入泥洞中冬眠创造有利条件。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三、种蛙繁殖蝌蚪
每年春天惊蛰节令过后,应放适量活水进入蛙池,让母蛙繁殖蝌蚪。繁殖出蝌蚪后应把种蛙隔离,防止吞食蝌蚪。
1、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2、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四、蝌蚪的饲养和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七、开口蛙养殖技术?
一、池塘建设
开口蛙养殖池塘分为孵化池和养殖池。
1.孵化池的建设
根据蝌蚪孵化数量来设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积要求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水质不易稳定。
2.养殖池的建设
养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为宜,东西走向,同时每个池塘均应设有进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间有环沟,环沟宽约60厘米、深40厘米,中间留出3~5米宽的滩涂,供开口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在滩涂上方布置遮阳网,高约80厘米,或种植撒播水稻,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高温。每个蛙池之间用40目以上的网片分割开,高约1米。同时整个养殖场用围网架起网棚,进行封闭式遮盖,避免鸟类捕食开口蛙。
二、孵化方法
开口蛙繁殖时间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收集卵块,应在产卵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受精卵动物极呈黑褐色朝向上方,植物极乳白色或淡黄色,朝向下方。)注意不要随意翻转卵块,避免受精卵的植物极和动物极发生颠倒。
孵化池中可放置网箱进行孵化,网箱材料采用100目以上的尼龙网。架设网箱时,网箱上下全部固定,避免风吹导致网箱晃动,吃水深约50厘米。网箱中间放置塑料框,用于盛放卵块。通常一个塑料框中放5~10个卵块,每个卵块约2000粒卵。若没有准备充足的孵化池,也可将卵块直接移至成蛙养殖池,此时的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投放0.2~0.5个卵块。养殖池水位要保持最高水位。将卵块投放于塑料框中,同时塑料筐固定在环沟中。
八、虎纹蛙养殖技术?
一、场地选择
养蛙场应选在水源充足,环境清净,交通、电源方便,通风向阳的地方。水质要求达到渔业标准。
二、蛙池建造
用砖和水泥结构构成,每个蛙池以13—20平方米为宜,高为1.2—1.3米,池内宽1.5—2米,长2—2.5米,内建一个高15—20厘米的饲料台。池底有排水口,底面向排水口倾斜、斜度适宜。每个池上部有进水管或进水口,搭建1/3遮雨棚,露天部分为1/2,用遮阳网遮阳。
三、水质管理
蛙的适宜水温为25—28℃,热天必须遮阳,每天换水,最好使用PH值为7—8的地下水,如果养殖蛙苗,要先经过蓄水池曝气增氧。如用池塘水等,要抽上蓄水池经消毒处理后再养蛙。
四、饵料投喂
幼蛙每天投3—4次,间隔6—8小时投喂一次,中、成蛙每天2次,早晚各1次。把饵料分置于饲料台上即可。投饵要定时、定量、定位、定质。及时收拾残余饵料。
九、静蛙养殖技术?
青蛙的养殖条件
1、温度:青蛙生长适温为20~30℃,温度降至10℃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降到5℃以下时开始冬眠,水温超过32℃以上时活动明显减弱,温度超过35℃时会导致青蛙陆续死亡。
2、湿度:青蛙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结构,只靠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来保持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栖息环境既要有水的池塘,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
3、光照:青蛙昼伏夜出,怕阳光直射,但趋弱光,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生殖均有促进作用,如长期在黑暗处生活其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4、水质:青蛙蝌蚪要求蛙池水域有较高的溶氧量,一般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成蛙、幼蛙虽然用肺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高对其仍有良好的作用,PH在7~8为宜,一般盐度不高于2。
青蛙养殖池建设
1、种蛙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湿度保持80%。
2、孵化池: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青蛙的育苗技术
1、种蛙选择: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2、种蛙放养:种蛙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抱对产卵: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4、卵块采收:青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十、油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技术:牛蛙养殖需要掌握的技术是什么?
牛蛙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它也是可食用蛙当中体型最大的一个种类。牛蛙在生长方面比较快,肉味鲜美、营养比较丰富、蛋白质含量又比较高。而国外养殖用的牛蛙分别是由美国牛蛙、沼泽绿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等。
而牛蛙的个体重有时是可以达到一公斤以上,比较喜爱高温荫湿,它们也会多栖息在池塘边沿而近水处的一些草丛当中,特别喜欢栖息在那些池塘坑边,然后被波浪击拍而成的半干半湿的土穴当中,往往它们的下半身是会浸到水中,头部则是会露出水面,头向外。而牛蛙的鸣叫声则是酷似黄牛,一旦听到牛蛙的叫声,就可以预知到产卵期即将来临,产卵期过后牛蛙就会停止鸣叫。
野外进行粗养:是可以分为全天然放养和半粗放饲养两种类型的,常见的养殖方式则是有水库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稻田养殖。这是可以比较充分利用到天然饵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自然条件,从而去圈定一定的养殖范围,投放牛蛙的种苗,适当的来增喂一些饵料,定期的进行采收和捕捉。
集约进行精养:我们也可以利用人工饵料和非农耕地,去采取人工方法来进行建造池塘,进行集约化精细管理的一个养殖方式。再根据饲养场地的差别,我们也可以分为池塘养殖,场区养殖,庭院养殖,室内养殖,恒温养殖等等的几种方式。
建造蛙池:养殖场我们是应该要在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这样是以方便进行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可以说是养蛙成败的关键问题,一般情况下,一定要水源充足,排灌比较方便,水质的要求则是需要没有污染,从而会达到渔业的水质标准。
巡池查看:每天早、中、晚都是需要进行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会出现一些破洞,如果有破损的话,一定要马上进行修复才可以,因为这样是可以防止牛蛙的外逃,从而可以保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要达到百分之三百的换水率才可以。
饲料的投喂:其实饲料主要还是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的,饵料的投喂也应该要做到“四定”,那就是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投喂之前的半个小时是需要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进行泡湿,这样是可以使饲料稍微的进行软化膨胀,也可以预防饵料吸收池中的一些污水,避免牛蛙在进食以后,它们的肠胃会发生一些疾病,也可以促进牛蛙对于营养方面的吸收。
分级来进行饲养:大家在牛蛙的饲养当中,为了防止牛蛙会出现互相残食的一些现象,我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及时的去将规格相差比较大的一些个体来进行筛选的分级哦,然后再规格一样的牛蛙进行同一口池来进行饲养,这样完全可以防止出现大蛙吃小蛙,也可以注意控制一些养殖密度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