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薄鳅鱼缸怎么养?
准备底砂。
鱼缸底部铺上五公分左右的泥土或者是细沙。泥土更适宜它们生长,但是如果铺上的都是泥土,泥鳅一旦钻入的泥土中就不再出来,就达不到观赏的效果了,所以尽量还是铺细沙比较好。
泥鳅冬天的时候要潜入河砂中进行冬眠,所以还是选取一些比较细小的沙子为好。
2、鱼缸需要加盖。
用鱼缸养泥鳅需要注意一下,因为泥鳅夜间的活动量特别大,而且它的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缝隙处钻出来。
并且它们对震动非常的敏感,有一点动静它们就会从鱼缸中跳出,所以要给鱼缸加一个盖子。
3、加入水草。
可以在鱼缸中放入一些水草,它既可以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观赏作用。但是缸中水草的数量要控制,不能够阻碍泥鳅的呼吸。
二、吃长薄鳅犯法么?
吃长薄鳅犯法
昨天上午,市渔政执法大队在西三街水产市场检查时发现一门市前,竟然明目张胆地摆了一大盆的濒危名贵鱼长薄鳅。据渔政执法人员介绍,长薄鳅属珍贵鳅科野生鱼类,是受重点保护的濒危名贵鱼类,严禁捕捞或食用。执法人员当即查收了这100多条长薄鳅,以及无证经营户的13条鲟鱼,并将长薄鳅装入袋中,运到长江边放入了长江。执法人员表示,该经营户涉嫌销售国家珍稀鱼种和无证经营鲟鱼,将按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三、长薄鳅亲鱼体长?
长薄鳅的食性较杂,属底栖凶猛鱼类,常以小鱼、虾、水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等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摄食配合饲料。其生长快,一龄鱼体重平均达60.3克,1-2龄可达商品规格。它的营养价值较高。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一般个体重1.0-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左右。
四、长薄鳅是保护鱼类吗?
长薄鳅是中国特有物种,遍布长江中上游干流及其支流,如金沙江水系、嘉陵江等。它为广温性底栖群居性鱼类,生活在水质清新流动、水流较缓、溶氧含量高的河流底部的石砾缝间。
至2009年,长薄鳅野生资源逐年减少。2010年,长薄鳅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等级;2021年,长薄鳅野外种群被中国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1][12]长薄鳅鱼体两侧有鲜艳的花斑,具有观赏价值;富含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具有食用价值,但其是野生保护动物,人工养殖的才能食用。
五、为什么长薄鳅躺在水底?
习性使然。
长薄鳅为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于江河中上游江段,江边水流较缓处的石砾缝间,常集群在水底砂砾间或岩石缝隙中活动。江河涨水时有溯水上游的习性。是一种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捕食小鱼,尤其是底层小型鱼类。长薄鳅为我国特有种类,湖南、湖北至四川西部的长江中上游水域均有分布。
六、长薄鳅嘴巴旁边有刺吗?
没有刺,是须。
长薄鳅(学名:Leptobotia elongata)为鳅科薄鳅属的鱼类,俗名薄鳅、花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金沙江水系、长江中下游、岷江、嘉陵江、沱江、渠江和涪江水系的中下游等,一般栖息于江河底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体长,侧扁,尾柄高而粗壮。头侧扁而尖,头长大于体高。吻圆钝而短,口较大,亚下位,口裂呈马蹄形。上下唇肥厚;唇褶与颌分离,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吻须2对,口角须1对。眼很小,眼下缘有1根光滑的硬刺,末端超过眼后缘。
七、长薄鳅一年繁殖几次?
自然状态下一年繁殖一次,长波鳅的食谱较广,生活于江河中上游,水流较急的河滩、溪涧。常集群在水底砂砾间或岩石缝隙中活动,为底层鱼类。江河涨水时有溯水上游的习性。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以底层小鱼为主食。生殖期在3-5月份,卵粘附在石上孵化。长薄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从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近些年来由于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捞使长波鳅处于危险状态。目前还没有人工养殖记录,技术处于探索阶段。
八、与长薄鳅相近的鱼有哪些?
草鱼
鲤鱼
鲢鱼
鲫鱼
石斑鱼
黄花鱼
九、岗鳅养殖?
1、泥鳅苗放养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现在体质健壮、无病无壮且有活力的幼苗,每个池塘中的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便于以后管理。在幼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一般密度为每平米放养幼苗2-3斤左右。随着放养量的增加,体重增重,池塘水可以加深到50-70厘米。
2、使用方法
在泥鳅幼苗放养后半月后,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夏季泥鳅生长到5厘米长势,改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不宜过多,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是要将饵料投放到食台附近。
3、水质调节
泥鳅的养殖水质以黄绿色危害,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4、到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或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可以将稻草覆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可以在池塘总种植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和晚春再把薄膜改善,晚上用稻草覆盖。
十、刺鳅怎么养殖
刺鳅,又称河豚,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淡水鱼类。养殖刺鳅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餐桌,还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那么,刺鳅怎么养殖呢?
水质要求
刺鳅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它需要生活在干净、清澈的水中。因此,在养殖刺鳅之前,我们需要做好水质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养殖池塘的水源来自山泉或河流,避免使用含有污染物的水源。其次,需要测试水质的各项指标,如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等,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生态环境
刺鳅是一种喜欢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的淡水鱼类。在养殖刺鳅时,我们要尽量模拟其自然生长环境。
养殖池塘的水深应该适中,一般为1.5米左右。同时,保持良好的水流和氧气供应,可以通过水泵和喷泉等设备实现。此外,适度的日照和水温也对刺鳅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饲料管理
刺鳅的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和贝类等为主。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购买市售的刺鳅专用饲料,也可以自行配制饲料。
刺鳅的饲料需求量较大,需要保证每日的合理喂养量。同时,注意饲料的质量和种类,为刺鳅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疾病防治
在养殖刺鳅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疾病防治工作,以保证其养殖效益和产量。
首先,定期检查刺鳅的身体状况,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其次,保持池塘的卫生清洁,定期清理池底的杂物,并及时更换水质。避免污染物的积聚,降低刺鳅发生疾病的风险。
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品质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刺鳅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鱼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市场上,刺鳅的价格相对较高,养殖刺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刺鳅生长周期较短,养殖周期相对较短,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养殖技术要点
- 确保水质清洁、优良。
- 模拟刺鳅的自然生长环境。
- 合理供应高质量饲料,保证刺鳅的营养需求。
- 加强疾病防治工作,保障养殖效益。
- 市场调研和营销策略要跟进,把握市场需求。
通过养殖刺鳅,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味鱼类的需求,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只要掌握好养殖技术要点,刺鳅养殖可以成为一项稳定、可靠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