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鲮鱼怎样养殖才高产?
鲮鱼养殖注意事项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厘米大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二、清塘消毒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2.5公斤、亩清塘消毒。
三、水质管理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的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的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一次,水位控制的1.2-1.5米。
四、夏花分塘鲮鱼苗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亩放量为30-60万尾,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至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
五、鱼苗分塘放养养殖时间为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目前按我市养殖生产主要进行段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尾,鲮鱼苗4-5万尾/亩,出塘规格每公斤120-150尾,亩产300-320公斤。二段8朋上旬至9朋上旬,放养规格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亩,出塘规格50-60尾,亩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好每期茬囗搭配,亩产可达500-600公斤。
六、投饲管理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一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上“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囗料,后投喂菜饼。一般生产1公斤鲮鱼需1.5公斤菜饼。
七、病害防治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0.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
二、鲮鱼的养殖?
养殖鲮鱼,首先需要准备一个适宜鲮鱼生长的鱼塘,虽然鲮鱼比较好养,但是对生长环境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池塘的面积需要在5-8亩间,如果太小了会导致溶解氧不足,鱼苗就会死亡,如果太大了,放的鱼苗又比较少,这样就会浪费资源。
2.
环境要求 养殖鲮鱼还需要合适的水深,一般在1.2m-1.5m间是比较合适的。鱼塘底部的淤泥也要注意清理,厚度一般不能超过20cm。此外,因为鲮鱼是暖水性的鱼类,对水温也有要求,需要保持池塘的水温在15-30摄氏度间。
3.
鱼苗养殖技术 做好前期准备后就可以着手放苗了,放苗需要注意时间,一般会在6-10月这段时间放苗
三、石鲮鱼养殖?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8亩 (667米’)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在20厘米左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2、清塘消毒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每667米’用漂白粉 2.5公斤清塘消毒。3、水质管理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在 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667米’,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1次,水位控制在1.2-1.5米。4、夏花发塘鲮鱼苗首先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667米’放量为30万-60万,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5、鱼苗分塘放养养殖时间为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为 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第一次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尾,鲮鱼苗4万-5万尾/667米’, 出塘规格每公斤 120-150尾,667米’产300—320公斤。第二段8月上旬至9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667米’,出塘规格每公斤50—60尾,667米’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每期茬口搭配,667来’产可达5004500公斤。6、投饲管理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莱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1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下“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公斤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667米’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口料,后投喂莱饼。一般生产 1公斤鲮苗需1,5公斤菜饼。7、病害防治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汽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667米’1米水深用0.325公斤硫酸铜和0.125公斤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二氧化氯消毒剂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中国有机农业网
四、土鲮鱼养殖?
一、鱼塘的准备
要先准备好一个面积在六亩左右的池塘,池子里的淤泥最好不要超过十八厘米。水位要在一米八左右,要是淤泥太多的话,就需要进行清理淤泥,一定要保证水质清澈并且没有污染,方便排灌,还要在放苗之前需要把鱼塘的水排空,可以让阳光进行暴晒, 从而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最好在使用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这样更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二、鱼苗分塘放养
一般是在七八月份左右进行放苗,可以分成三段。按照不同地方上市的时间进行选择放苗,第一段大概是在七月份上下,放养的规模为一公斤,三千五百尾左右,一亩放养三四万尾,等到出塘以后,每千克一百二尾左右,亩产五百千克左右,都二段是在八九月份,放养的规模在每公斤一千二百尾左右,每亩需要放苗八千五百尾,在出塘的时候,每千克要在四十五尾左右,亩产一百三十五千克左右,第三段在十月份左右,放养规模在每千克二百九十尾左右,每亩在两千七百尾,出塘规格四到七尾,亩产一千二百斤左右。
五、鲮鱼养殖成本?
专业的养殖,一亩鱼塘可以养殖800—3000条土鲮鱼,每亩需要的成本包括鱼苗、塘租、饲料等成本,如果亩产土鲮鱼2000斤的话,就可以获得收入2万元,除去成本,纯利润就有5000元,这和养殖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养殖户饲料的合理运用,出鱼的时机调节,利润十分可观。
六、草鲮鱼养殖?
这种鱼,一般正常养殖法。只要每天喂草就可以。
七、赤鲮鱼养殖?
水质要求:海拔150米至800米 ,靠近山涧溪流,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环境安静。
赤鳞鱼属底层鱼,喜食藻类和浮游动物,养殖条件要求严格。泰山溪流以砂石为底,石上富生藻类,溪水常流低温,经流弯曲,含氧丰富,各种矿物质含量低,正是赤鳞鱼特需的生态环境。赤鳞鱼离开泰山水不易成活,自古有“赤鳞鱼不下山”之说。
八、鲮鱼养殖繁殖?
野生鲮鱼可以在自然水域繁殖,不过首先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年龄是一个关键的条件,鲮鱼性成熟了之后才能繁殖。它们繁殖还需要在合适的时间,也就是水温最适宜的时候,一般是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此时水温等各种条件都是比较适宜的。
九、大棚鲮鱼怎样过冬
在养鲮鱼的过程中,大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大棚不仅可以为鲮鱼提供一个稳定的温度和适宜的环境,还可以保护鲮鱼免受严寒和温度波动的影响。那么,大棚鲮鱼在冬季如何过冬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大棚的选择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大棚是非常关键的。大棚的材料应具备保温和隔热的特性,以防止温度过低。建议选择有双层唐窗的大棚,这样可以保证鲮鱼在大棚内获得足够的光照和保温效果。大棚的大小应根据养殖的鲮鱼数量和养殖方法来确定,以确保鲮鱼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2. 温度的控制
冬季大棚内温度的控制对于鲮鱼的过冬至关重要。可以使用一些加热设备,如电热器、太阳能加热系统等,来提供适宜的温度。在温度控制方面,应根据鲮鱼的生长阶段和要求来调整温度,以保持水温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来说,水温应在10-20摄氏度之间。
3. 水质的维护
冬季大棚养殖鲮鱼时,水质的维护同样重要。冷季水温较低,会导致鲮鱼的新陈代谢减缓,食欲下降,免疫力减弱。因此,应特别注意水质的保持和维护。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如有必要,可以使用水质调节剂或添加适量的益生菌来改善水质。
4. 饲料的调整
冬季大棚鲮鱼的饲料供应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于温度较低,鲮鱼的食量会减少,食欲也会相应下降。因此,饲料的选择和喂养量的控制十分重要。优质的饲料可以提供鲮鱼所需的营养,并增强其免疫力。根据鲮鱼的生长状态和环境条件,合理调整饲料的比例和喂养频率。
5. 疾病的防控
冬季对于鲮鱼来说是相对脆弱的时期,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因此,在大棚鲮鱼的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定期检查鲮鱼的健康状况,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行为和疾病症状的出现。如有必要,可以添加适量的预防疾病的药物或疫苗。
6. 光照的补充
冬季大棚鲮鱼的养殖由于日照时间的减少,过少的光照对鲮鱼的生长和养殖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在大棚内设置适当的光照设备,如路灯等,提供额外的光照补充。这样可以促进鲮鱼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7.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来保证大棚鲮鱼的过冬效果。维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保持大棚内空气的流通和湿度的适宜,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大棚内的鲮鱼数量也需要适度,避免过度密集,以免造成疾病传播和鲮鱼之间的竞争。
总而言之,大棚鲮鱼在冬季过冬需要综合考虑温度控制、水质维护、饲料调整、疾病防控、光照补充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提供一个稳定的温度、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养分,才能保证大棚鲮鱼健康生长,并提高养殖效益。
十、稻田鲮鱼养殖技术?
挑选稻田: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的稻田进行养殖。
建造鱼沟、鱼函:在稻田周围挖掘环沟,一般深0.8m,宽1.5m左右;在田中间开挖“田”字形或“井”字形鱼函,深0.5m左右。
放养鱼种:在秧苗返青后,每亩放养10~15cm的鲮鱼种15~20尾。
投喂饲料:每天投喂一次饲料,以米糠、麦麸、花生麸等为主,也可以投喂一些蔬菜、水果皮等。
日常管理:注意巡查稻田,观察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害。
注意事项:在稻田中养殖鲮鱼时,要保持水质清澈,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免对鱼产生伤害。同时,在捕捞时应该采用捕大留小的方法,以保持鱼种的良好生长。
总之,稻田鲮鱼养殖技术需要结合稻田的特点和鲮鱼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投喂,才能实现稻鱼双丰收。